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阀 >

第695部分

宋阀-第695部分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者,现在在位的赵官家很热心于武功,虽说恢复旧疆难以一蹴而就,但如果能把西夏平定了,不也是大功一件,政绩一桩么?而且,又不是让大宋一力承担,还有契丹人合作不是?就算你不打,契丹人自己也会去打。
    徐卫得到这个批复以后,就与辽军密切往来协商,约定出兵日期,以及各自己的任务,这当然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利益划分。现在西夏剩下的地盘已经不大了,而且徐卫也不太感兴趣,反正最为富饶,战略意义最为重大的横山一线已经握在西军手里。所以,这回徐卫大方了一次,如果灭了西夏,剩下的地盘,你们辽军只管拿去就是。不过,有句话也得说在前头,我们这回纯粹是义务帮忙,所以你们主打,我们协助。
    徐卫这么“大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之前跟辽人谈判时,他狠拿了人家一把。河西四州是大宋的,萧合达的地盘也是大宋的,合着辽军丧师费财打了半天,地盘全是你的,自己只落个使用权。所以,这回无论如何,也得顾全契丹人的脸面,毕竟现阶段,宋辽同盟还是至关重要的。
    萧斡里剌闻讯后,完全同意。约定,明年开春出兵,辽军借道西凉府,扑往夏都一带,萧合达的军队也同时行动。届时,请宋军缘边部队北上,响应支援,这里主要是指西军环庆帅司或者泾原帅司。
    亡国的威胁已经一步步迫近西夏,然而此时西夏君臣还在幻想着金军会给他们提供协助。党项人为什么突然倒戈?正如宋辽统帅所猜测的那样,兀术在战争爆发以前,就预料到会两线作战的情况。
    所以,他一面措置防务,一面秘密与西夏碰头,让党项人在关键时候反戈一击,断辽军退路。只要辽军一败,他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西军。到时,就算宋辽兴师问罪,也得考虑女真人的态度,纵使打起来了,金军一定会支持西夏!
    夏主李仁孝,晋王察哥,以及任得敬兄弟等人,经过再三考虑,最终还是决定倒向女真人。原因在于,宋据横山,辽占河西,已经完全把西夏的命脉给扼住了,可以说甚至到了要你生就生,要你死就死的地步。就算现在西夏和宋辽在同一阵线,将来也必定会被两强瓜分。与其如此,不如放手一搏,兴许还有机会。
    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党项人在日薄西山的情况下,根本不敢去进攻辽军后背,断其退路,而是选择进攻防守空虚的萧合达地盘,却又在西军火速反应之下,匆忙撤退。不过,他的目的还是达到了,辽军一见后院起火,很快就决定撤兵。
    正是因为如此,党项人认为自己立了功,大金国总不会失信了吧?
    可惜,他们想错了,现在的大金国,根本没把西夏当回事,人家正寻思着如何应对局面呢,根本没闲心去管党项。
    兀术从阳凉关撤兵回太原以后,就开始琢磨着对策。辽军虽然被击退,西三州完全夺回,但却丢了河东半壁!如果说起兵去抢回来吧,将士多有怨言,无心恋战,且宋军据守险要,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最要命的是,现在大金国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宋辽结盟,声势大涨,不解决这个问题,大金国的困境无法得到根本解除。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简单通过武力就能达到的。
    宋辽联盟,必须得通过分化挑拨才能破坏,而从大宋着手,远比从契丹人身上容易得多。女真人和契丹人有亡国之仇,他们根本不会和女真谈判,而且大金国也没有跟契丹人谈判的筹码,你能给他什么好处?把辽帝耶律延禧还回去么?人家耶律大石才不稀罕!
    但和南朝就不一样了。现在大金国仍旧占据着原来属于大宋的中原、山东、淮东、河北,以及河东一部。只要大金国肯牺牲,宋辽联盟并非牢不可破。有了这个想法,兀术便将河东之事搁置起来,留兵驻守太原以后,匆匆回燕京,面见金帝。
    在金廷百官参与的朝会上,他正式提出对宋议和的主张。当然,这个时候说“对宋议和”有些不恰当,求和更准确一些。因为宋军收复了河东大部,金军处于战败地位,你主动提出议和,那就是求和。
    兀术的主张是,凡是被宋军收复的地区,大金国予以承认。除此之外,把淮东还给南朝,并且在政治上,宋金两国是平等地位,不再重提以前的什么伯侄叔侄之类,岁贡什么的完全不谈。而大宋方面,所需要作的,就是罢兵停战,并且中止与契丹人的结盟。
    这个方案提出来以后,在金国朝廷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金国大臣们争议的,倒不是说求和面子上过不去。近年来,金军对宋作战屡战屡败,宋军则越打越强,求和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关键在于,这有没有用?梁王你这个方案,最主要的,就是分化宋辽同盟。但万一汉人接受了好处,却又不肯与辽人分裂,到时候照样出兵攻金,怎么办?这种撕毁和约的事,咱们大金国可没少干!
    兀术解释说,虽然有这个风险,但只要大宋同意议和,并且接受了淮东之地,契丹人肯定有意见。就算不能立即分化宋辽同盟,但足以给他两家埋下不信任的隐患。再说了,淮东现在每每成为宋军北伐的对象,防守也比较薄弱,留着用处不大,不如就还给南朝。
    大金国今后军事布置的重点,应该趋向于以黄河为界,这也是无奈之举。连年的征战对大金国的消耗是巨大的,而高压统治所带来的后果也是严重的。从近期看,宋军等不了多久,会再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到时候淮东守不守得住难说,便是中原地区也可能鞭长莫及。
    现在大金国不能再以咄咄逼人的姿态出现,应该全面改变战略。改进攻,为积极防守,稳固现有局面,确保河北,以及河东半壁,寻机再作他图。
    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金国朝廷取得了共识,打算正式对宋议和。兀术大概也知道坐镇川陕的徐卫现在已经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要议和,恐怕要先通过他。RO
    【……第七百一十四章对宋求和】@!!

第七百一十五章 韩昉入蜀
    第七百一十五章韩昉入蜀
    宋金连年征战,在这个过程中,彼此了解也在加深。女真人知道大宋是文官治国,武臣除了地位上低文臣一等外,不参与政治,似两国议和这种大事,按理是由皇帝和宰执们说了算。但此一时,彼一时,宋金开战之初,南方节节败退,丢城失地。当然,并不是说文官带兵就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但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鉴于此,宋廷相应地作出了调整,改变了一贯的作法。现在宋军几大宣抚司的长官,都是武臣,或者有行伍世家的背景。这些人不担掌握兵权,更兼管着行政,权力极大。所以不可避免地,朝政大事他们有一定的发言权。
    比如这次大金国想和南方议和,杭州肯定要征求将帅的意见,而徐卫的意见肯定对宋廷的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所以,想议和,先走徐卫这一条路。
    对于这个说法,金国朝中的大臣都没有意见,唯独一个赋闲在家的人上书反对。他认为,大金国想议和,应该直接派遣使团去南方,没有必要先跟徐卫通气。而且你也不可能得到徐卫的赞同。为什么?紫金虎跟金军打了快二十年,互相之间仇深似海,而且不要忘了,当年受金国扶持的韩枢密使高孝恭领军出征,挖了徐家的祖坟,徐卫的父亲因此气死,你跟他有杀父之仇,还指望他会跟你谈议和?
    这个人,叫耶律马五,金军中唯一大败过徐卫的人。至于他被金廷投闲置散的原因,从他这次上书就不难看出来。兀术是什么人?他能不知道徐卫绝对不可能同意议和?但他却执意要这么作,难道没有原因?
    不过,在派谁去见徐卫这个问题上,兀术想了很久。最终定出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韩昉,韩公美,前辽国状元,徐卫曾经的阶下囚,还有比他更合适的么?
    韩昉于十月抵达兴元府,过程可谓凶险,他一出阳凉关,走到平阳府,就差点被当地的由义军改编而来的驻军给劫了,幸好平阳府兵马都总管邵翼知道轻重,才救了他一伙。等到了河中府,因为浮桥让韩常一把火给烧了,所以只能从风陵渡坐船,给他们撑船的船夫,跟金军有血海深仇,差点没把一船人给摇水里去喂鱼。
    历尽艰辛来到兴元,徐卫看来还“念旧”,安排他住进馆驿,并且在第二天,就派了宣抚处置司参谋军事马扩来会见。
    马扩虽然是武举出身,但他跟辽金上层都有过来往,是川陕宣抚处置司唯一一个“外交家”,徐卫自己不出面,先派他来,就是探探女真人这回到底想干什么。
    “在下马扩,川陕宣抚处置司参谋,奉徐郡王钧旨,特来拜会。”作为战胜一方,马扩还得显得很有礼貌的。
    韩昉的身段就放得更低了,执礼道:“久闻足下大名,今日得生,三生有幸,请。”
    “客气客气。”马扩笑道。当下,分宾主坐定,奉了茶以后,马子充开门见山道“我闻先生曾是辽国壬辰科进士一甲头名,而马某武举出身,不似先生这等饱学之士。所以,咱们就不必绕弯子,敢问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韩昉笑道:“马参谋既然务实,在下又怎敢务虚?实不相瞒,此番韩某是奉我大金梁王,都元帅,领三省事,皇叔兀术之命而来。专为宋金两国休兵罢战,共结和好。”
    马扩听得稀奇,疑惑道:“贵我两国将士,数月之前尚血战沙场,今又言和好,这……阁下是在说笑么?”
    “军国大事岂容儿戏?某虽代表梁王而来,不比正式使节,然所言句句是真。”韩昉正色道。
    马扩听罢,思索片刻,点头道:“那敢问贵国怎么个和好法?”
    “这恐怕得见了你们徐郡王……”韩昉道。
    “我此来,代表的便是徐郡王。”马扩道。
    “也罢,不妨说与参谋听。此前,宋辽共同举兵,迫西夏割地,又脱离大金,之后两路并进。然辽军为我所败,不足挂齿,宋军已夺得河东数十州县。这个,自贵国宣和年间以来,宋金征战不休,丧师费财不提,百姓更遭横祸。今梁王思之再三,有意与南朝握手言和,一则免却两军将士流血牺牲,二则也拯黎庶脱苦难。徐郡王世之虎臣,威名暴于南北,我们梁王也是佩服的。而且,我们也知道,想要议和,徐郡王的态度很重要。因此,梁王派我来,表这几个态。只要南朝同意议和,休兵罢战,且中止与契丹人的同盟关系,我大金即承认战败,河东凡宋军所占之州县,一概为大宋领土;此外,淮南东路一地,割还南朝,宋金重定关系为友邦,不再有伯侄叔侄云云,亦不再有岁币之类。”
    马扩听完以后,久久不语,好一阵之后,方道:“就这些?”
    “大体上就是这些,具体的,容后商谈。”韩昉道。
    马扩闻言起身,执礼道:“既如此,我当如实上报徐郡王,先生且在馆驿安心住下,不日郡王自有回音。”
    “愿早见大王面,昔年一别,转眼已十数载。”韩昉道。
    马扩不再多言,告辞离去。出了馆驿,直奔宣抚处置司,进衙门,入二堂,却没看到徐卫,一听才知,徐宣抚跟张参议他们出去聚餐了,还留了口信,让马扩回来赶紧去。马扩得知以后,也不问地方,又出衙门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