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阀 >

第689部分

宋阀-第689部分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那河东诸文武也来见了礼,完颜亮遂迎兀术进城。一路上兀术执着侄儿的手不放,还对他说:“你能守住太原,可是大功一件!”
    “守住太原乃大功一件”这句话没错。但兀术此时,还不知道内情只道是侄儿率领河东兵马,坚守孤城,一直撑到了他南下驰援。
    完颜亮不觉汗颜默然无语。一直到了节堂上,河东诸将,以及燕云诸将,从节堂内,一直排到了堂外,真是济济一堂!
    兀术坐了主位,完颜亮列在下首仆散忠义紧随其后。又见一回礼,兀术洪声道:“国家多事之秋辽之余孽逼犯燕云,为我大军所退:徐卫腾声南北盘踞关陇,自以为纵横四方,然却兵阻太原,未能破城。此皆河东诸将士之功,日后,当上达天听,为尔等请封!”,河东将佐听得欢喜,齐声答谢。兀术又抚慰几句,这才问道:“我先在燕云,不知河东局势,迪古乃,你且与我细说。”
    迪古乃,是完颜亮的女真名,听叔父询问,惟恐被人抢了先,立即答道:“,是!侄自从奉圣上诏命赶赴河东以来,先是带数十骑出燕京,至河东,收代忻诸州兵马数千人。抵太原,徐卫未至。侄儿想,徐卫一路征战,北上太原,想必师困力乏,遂起兵往榆次阻击。”说到这里,他故意停了停,观兀术颜色,见叔父只是认真地听着,这才继续。
    “然徐卫兵强马壮,人多势众,我军力战之下,仍旧败北。遂退回太原,凭城坚守!徐卫大军围城,先是以火袍猛轰城池两日,摧毁多处城防!而后,便发军猛攻!城中将士忠勇无双,奋起反击,虽数次濒危,然终究还是抵抗到大军赶来!这其中,以仆散忠义等河东旧将最为不易,功不可没!”,他抢在河东诸将之前,先把话说了,又主动替仆散忠义等人请功,企图堵住众人的嘴,替他把一意孤行导致大败的那一节给遮掩过去。就算遮掩不过去,也盼到时不要说得太难听。
    兀术听罢,看向仆散忠义,笑道:,“你祖父两代,都从军征,有战功。今番保得太原,磉实功不可没!”,仆散忠义却不见有什么欢欣之状,只正色道:“此皆赖将士效命,末将不敢居功。”并无一字提及完颜亮。
    兀术露出赞许的神色,看来这倒是个可造之材。
    “今徐卫大军退至榆次,动机不明,诸将勿要懈怠!此番河东半壁沦陷,当思恢复!罢了,你等去吧,迪古乃和乌者留下。”兀术挥手道。
    诸将施礼辞去,只留完颜亮和仆散忠义在堂上。兀术叫他二人坐了,就问起宋军虚实来。
    完颜亮除了榆次阻击时在阵中之外,入太原以后,一直是仆散忠义在一线指挥,所以他如何知道?只得让仆散忠义说。
    “回梁王,宋军围城之时,把住四面,连营遍地,声势相当骇人!今早,得知宋军撤离以后,末将曾派人前去查看对方营地。据估计,宋军兵力当不下十万!”,仆散忠义回答道。
    虽说没法确切知道对方的人数,但军队扎营,都有一些章法,比如设了多少个军寨,每寨扎了多少帐篷,又崭者挖了多少灶坑,这都有迹可寻。借着这些线索,大致可以判断出对方的粗略兵力。
    仆散忠义这个判断,跟实际情况其实很接近。只是他如何知道,这十万人马里面,有多少是正军,有多少是义军?
    兀术听罢,沉默不言。西军是宋军中最能打的部队,倘若十万西军,倒是一支令人不敢小视的力量。可话说回来,徐卫有十万雄兵在手,他为何要往榆次退?大可直接来跟自己对阵!以他的本事、名气、兵力,总不至于畏惧自己吧?莫非,这里头有假?暂时确实不宜妄动,多派人马前去刺探,总要弄个心里有数,才好动手。
    【……第七百零八章绝处逢生】@!!

第七百零九章 双方罢兵
    第七百零九章双方罢兵
    兀术在太原城没呆几天,就大概摸清了徐卫的虚实。这并不是难事,河东境内有多少义军,陕西方面清楚,金军也清楚。太行山义军倾巢而出,都来太原助战,这就说明宋军当中,相当一部分是河东的“乱贼”。再推算一下,西军进入河东以后,必然得到各地“乱党”的响应,这么一估,徐卫十万人马里,恐怕真正的西军,不会超过一半。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兀术有了底气,立刻催动三军扑往榆次。然而此时,徐卫已经率领西军一路往南,完全跑出了太原地界。刚入汾州,正好碰上紧赶慢赶的两兴军。西军一直退到汾州治下的灵石县,因为这个地方正是阳凉南关所在。只要把住阳凉南关,金军就算大军来攻,也可凭借险要的关隘轻松挡住。
    金军一路追过来,屯兵于关北,摆出一副要扣关的架势。而此时,从陕西起运的物资补给也已送到,徐卫更加淡定,分拨部将驻守关城,只等金军来攻。
    这阳凉南关之前因为韩常的劝降而兵不血刃,但此关着实险要!它依山而建,两面都有高山相夹,前后都是洼地,无论是北攻南,还是南攻北,你都是仰攻,谁也占不到便宜。两军对峙,一连数日不见动静。金军不来扣关,宋军也不出去。
    灵石县
    此时的灵石县,也就是后世山西省的灵石县。灵石光复以后,徐卫急着挥师北上,所以也没顾得上安排一下,因此这段时间河东南部诸州县基本上处于无人管辖的状态。百姓们虽然欢庆光复,但同时也要面临许多问题。诸如偷窥抢劫等等,更有甚者,一些没有助战的小股“义军”趁着混乱的局势进城劫掠,自称某官之类。
    徐卫一进城,所有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劫掠灵石县那伙所谓义军,一收到风声,赶紧跑了。徐卫也不派兵去围剿,只让人带个话,三天之内,自己到灵石来请罪,否则,河东就这么大点地,你跟我玩躲猫猫?
    两天之后,那伙义军自己就找上门来了。他们非常清楚,在徐招讨那里挂上了号,你就基本上跑不出河东了,还不如自己老实点。徐卫杀了挑头的,以儆效尤。
    这一天,西军几个主要将领都接到命令,进城开会。阳凉南关徐卫只留了四千人,剩下的都到灵石休整,因此这一召唤,秦凤、永兴、两兴三司大将纷纷进城。在曾经的大宋以及大金灵石县衙里,杨彦、吴璘、张宪、王彦、徐胜、杨再兴、李成卫、李成等悉数到场。徐卫还特地通知随军转运使之类的文职官员也出席会议。
    虽说金军大举来援,让即将破城的太原又起死回生,而且当时确实让众将恼火了一阵。但此刻,你基本上在将帅们的脸上看不出不快来。因为回头看看,此番入河东,可谓战果辉煌,接连收复解州、绛州、怀州、泽州、慈州、河中府、平阳府、隆德府、威胜军,大半个河东已经宣告回归了。
    光是失复失地还不算,此役,斩杀俘虏金军将近六万人,甚至包括大金河东统帅韩常。更重要的是,这一次进兵河东,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从徐卫大名府起兵开始,每每于金人战,虽然胜多败少,但几乎没有哪一次不是艰难取胜,金军的剽悍和顽强,这是西军所承认的。可这回却不同,摧枯拉朽,风卷残云,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虎儿军最擅长的那种激烈的野战,根本就没发生过!
    太原没有拿下,固然是个遗憾,可大半个河东都在手里了,太原还远么?
    “大王来了。”吴璘低声一句,堂上顿时肃静。
    徐卫从里间转出来,他居然没有着戎装,一身紫色常服,金带幞头,而且他这些将帅们仔细一看,竟发现徐郡王还抽空修剪了胡须,这闲得……
    “都到了齐了?”徐卫径直到案桌后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嘴里发出啧啧之声,显得很惬意。
    “回大王,该到的都到了。”杨彦瞪着一只独眼道。
    “得,开始吧。”徐卫嘴里说着话,眼睛却盯着案上一份文件,那是义军的名录。好一阵之后,他才将目光从文件上收回,对众将道“金军大举驰援,来势汹汹,我军避其锋芒撤出太原,也有些天了。如今金军不见扣关,咱们也不能这么一直耗下去,今天叫你们来,就是议一议,下一步怎么走。”
    怎么走?不外乎两个选择,一是就此罢兵,守住阳凉南关。河东的地形就是多山,而且尽是大山。西军现在收复的地区,西面只要把住阳凉南关,金军就轻易南下不了。因为吕梁山和太岳山在这一带夹出了极为狭窄的走廊地形,阳凉南关一堵,此路就不通。而东面,西军打到了从前李植的老巢威胜军。威胜军以北,是茫茫群山,一直连到太行山,金军也下来不了。
    另一个选择,就是出阳凉南关,跟金军的援兵寻机决战,一举解决河东的问题。但现在即使王彦的两兴军赶到了,精锐部队也只四万出头,终究少了点。
    “金军纵使来援,咱们倒也不怵。只是现在兵力薄弱了一些,要不然再从陕西召一路兵马来?”永兴帅司的统制李成建议道。
    杨彦看他一眼,问道:“那召哪一路?鄜延军?环庆军?泾原军?这缘边三路没动,是有原因的。至于熙河军,还是罢了,太远,而且也不能轻易动。”
    “杨经略所言不差,这四路兵马都不能轻易动。党项人虽说服了软,但也不能不防。熙河帅司地处险要,还要盯着吐蕃人,更动不得。再征召部队,不现实了。”张宪道。
    吴璘素来谨慎持重,此时道:“卑职倒是建议就此勒兵。太原的重要性,我们清楚,金人也清楚,彼必倾全力来争。我军激战多时,士卒疲惫,还是收兵的好。河东半壁已经光复,以后河东金军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全境光复,早晚而已。”
    “唐卿此话有理。”王彦接过话头。“金军突然南下驰援,我料必是解决了契丹人,此时不宜与之硬碰,尤其是现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
    徐卫听他这么说,频频点头道:“其实这就是我现在最担心的。咱们根本不知道北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按说契丹人矢志复国,这首次进兵,必然倾尽全力。而金军竟能南下驰援太原,显然是契丹人的威胁已经解除了。看起来,辽军没占到便宜。”
    既然金军来势汹汹,而整个战局的情况又不明朗,那么再冒险一战的意义何在?这次军事会议便初步取得了共识,那就是勒兵罢战,暂停北进的步伐。之所以说这是共识,是因为它不是决定,徐卫并没有当场宣布命令。因为现在金国大军还扎在阳凉关的北面没有撤走。
    兀术此时就在阳凉关以北的军中,宋军撤出榆次,继而完全撤出太原府,一路到了这阳凉南关。就凭这一点,他就猜到了徐卫的心思,徐虎儿这是不打算再打了。退守险关,巩固既得地盘。
    徐虎儿倒是解脱了,可他却面临两难境地。两河地区,是金军最早打下来的领土,现在把大半个河东都抢了回去,如果发兵去攻,部队刚刚跟辽军血战下来,再去跟西军硬拼,这可是大金国现在的主力部队,万一有个闪失,就将动摇国本。
    如果放任不管,也就意味着,河东半壁“沦陷”了。河东的钱粮多半出于南部,北面除太原盆地以外,尽是山区,地瘠民贫,难以供养大军,以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
    而最让他头疼的,则是宋辽的结盟。这一对难兄难弟,联手搞残了西夏,使得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