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阀 >

第580部分

宋阀-第580部分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责草拟诏命。
    徐六夺情起复,拜参知政事以后,就在此地办公。作为副相,有两种方式参与处理国政,一种是有具体分工,比如黄潜善曾经主管农田水利,这种叫作“分省治事”。一种是没有具体分工,副相协助宰相通盘处理政务,叫作“通省治事”。
    徐六拜相以后,皇帝以他出身将门,通晓军务,所以命他专治军旅,主管兵务方面的事宜。这方面,本来就是朱胜非的弱项,徐六进入中枢以后,荆湖、江西、两浙、淮西等路兵务,一般来说由他审阅指示,最多遇到大事报给朱胜非拍个板。
    这日,刚刚收到淮西安抚使刘光国上报,要求中央拨给甲器八千套,徐六咨询兵房有关官员后,批准照办,又马上转给朱胜非,等他画个押,送还兵房,下发军器监执行。
    “朱相请相公过去一趟。”一名佐官在办公堂外叫了一声。
    徐六放下手里事务,出了办公堂,朱胜非的公堂跟他只隔几步远,进去一看,黄潜善也在。朱胜非坐在案桌后,正一本一本地翻奏章,黄潜善满面忧sè,眉头几乎拧成一团地站在旁边看。
    “怎么回事?”徐六过去问道。
    黄潜善手指桌上奏本:“三十七本,本本自请罢黜,写这三十七本的官员,今天都没有入衙当值,全部在家待罪。”
    徐六不信,伸手抓起一摞仔细审视。果然每本都是自请罢黜,理由全都众口一辞,认为皇帝不孝,他们苦谏不听,只能请求免官。再一看,这些官员涵盖三省、六部、枢密院、台谏、大理寺、三司、三衙、御营司,等于说几乎所有中央机构都涉及到了。
    三十七位中央官员同请罢官,这绝对是一件捅天的事。三十七人不入衙当值,中央不说瘫痪,但正常工作肯定将受到极大影响。徐六放下奏本,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这里大多都是太上皇的旧臣,他们这是要逼迫天子。”朱胜非小声道。
    徐六脸拉得老长:“这事必须马上处理掉,拖不得。依我看,我三人马上面圣。”
    “正有此意,走。”朱胜非说罢,起身就走。
    中书本就设在禁中,因此不一阵便至皇帝日常处理国事的勤政堂。一进去,三位宰相全傻眼,只见皇帝收拾整齐,穿赭黄袍,戴短翅幞头,但怪异的是,赵谌腰带上悬着一口剑。皇帝佩带兵器,要么是御驾亲征,要么是检阅三军,现在什么事也没有,官家为何佩口剑?
    朱胜非也看得一脑袋雾水,上前问道:“官家,这是……”
    赵谌满面严肃,甚至显得有些紧张,他一边将剑系紧,一边沉声道:“德寿宫方才来人,说太上皇亲口召朕去见朕看这回是横竖避不过”
    三位宰相大骇三十七位中央官员求去,太上皇必然知情,现在请官家过去,肯定是为此事只是,官家用得着携带兵刃前去么?这简直不可想象
    朱胜非吓得不轻,连声道:“官家不可怎能携带兵刃去见太上?”
    “朝中人心浮动,朕这是为防不测”赵谌面无表情。
    三相面面相觑,徐六上前奏道:“官家,今日各司各衙计三十七位官员上书求去,并且不入衙坐堂,都称居家待罪。”
    赵谌双瞪一突,厉声道:“什么”
    徐良又重复一次,只见皇帝牙齿咬得格格作响,一双拳头攥得几乎出了水。如此之多的中央官员“罢工”,前所未有
    “都是些什么人”皇帝切齿道。
    朱胜非眼皮一抬:“大多都是,太上皇旧臣。”
    “哼,朕就知道”赵谌大怒。几乎不假思索地扔出一句“全部照准他们想走,朕不勉强”
    三相愕然,无言以对。
    “三卿来得正好,随朕德寿宫走一遭”赵谌双眼通红,失去了理性。说罢,拔tuǐ就走。
    徐六反应快,慌忙撵上去,疾声道:“官家,请解下兵刃若此般模样去,只怕……”
    赵谌哪里肯听,只顾昂着头往外冲,徐六扯住皇帝衣襟,连声道:“陛下,万万不可请解下兵刃,否则,要出大事”
    朱黄二相也追上来,挡住皇帝去路。那堂中的内sì也一窝蜂拥上来,沈择劝道:“官家,徐参政所言在理,这刀剑无眼,不可冲动啊”
    “官家与上皇乃父子,有事但说则可,何必如此啊官家三思”朱胜非劝道。
    赵谌见状,怒气冲冲道:“不携兵刃也罢,与朕点上班直猛士随驾”班直,是皇帝的近卫军,由“武艺绝伦”者充当。
    三相哪里肯答应,这去过宫相见,又不是行军打仗,何需点上班直?赵谌大怒,不理三位宰相,直接命令沈择执行。
    朱胜非急得满头大汗,看官家这架势,好像认为德寿宫请他前去,是想加害于他一般。太上皇纵使贪恋权位,干预朝政,可虎毒不食子,岂能对官家不利?这若率领班直前往,传将出去,势必引起舆论大哗
    “官家,这宫中班直禁卫,枢密院早已更换过,且由沈都知亲掌,万无一失。陛下不必多忧,只需家心前去就是有臣等随行,万请官家宽心”朱胜非退后两步,伏拜于地。
    左右皆劝,赵谌这才不再坚持,解了佩剑,又mōmō别在kù腰上的匕首,引众往德寿宫而去。
    却说那德寿宫,是专门营建给太上皇赵桓和太上皇后朱氏居住。赵桓患有风疾,时好是坏,本不稀奇,只是最近突然传出太上皇有些咯血之症。
    此时,赵桓正躺在榻上,他的妻子朱氏坐于塌前,正一勺勺地喂他服汤药。赵桓看起来气sè还不错,他本正当壮年,往常除了风疾也没其他什么毛病,只是不知这咯血是怎么来的。
    “太上皇,圣上来了。”一名内sì小跑着进入房中,大声说道。
    赵桓一听,脸sè顿时为之一变,轻轻推开朱太后的药碗,愤声道:“他此时才想起来看父母”
    朱太后慌忙劝道:“太上休怒,终究是自家骨肉,见了面好生跟他说。只叫他多来德寿宫探望就是。”赵桓躺下身去,只冷哼一声。
    不一阵,赵谌引三相入得房内,立在门槛后,左右张望,满脸机警。还是朱胜非在后头轻咳两声提醒他,这才往父亲塌前走去。
    三位宰相并沈择都伏拜于地,问安于太上皇。赵谌站在塌前,仔细看了父亲面sè,觉得甚是红润有神,不觉有异。目光触及母亲,这才依礼拜了下去:“问太上太后安好。”
    儿是娘的心头肉,朱太后拉着儿子的手扶他起来:“来了就好,你父总是念叨。”
    赵谌见母亲清瘦,关切道:“太后要依时加衣强饭,儿国事繁重,不免疏忽德寿宫。”
    朱太后不满四十,端庄雍容,听儿子这说,甚是欣慰,眼光斜视示意皇帝也该关心关心父亲。
    赵谌又左右张望一番,这才探出上半身,问道:“近闻太上咯血,可曾召过御医?”
    赵桓一肚皮气,这时陡然发作:“不召御医,莫非等死么”
    朱太后回身去劝,赵谌道:“眼下已开春,不久天气转暖,想必好些。朕自会诏御医用心,太上且静养。”
    “内外之疾倒好治,心病怎么医?便是寻常百姓家,老父病卧,孝子贤孙无不sì奉cuáng前,亲尝汤药,衣不解带。帝王之家,本为天下表率,却是这般冷酷无情想见你一面,难如登天”赵桓越说越怒,中气十足。
    赵谌越发怀疑,心中不安,只想着赶紧离开,遂道:“朕以后自会常来德寿宫,太上息怒,朝中尚有紧急……”
    “你有哪一天不紧急?你又在紧急个甚?急着削百官之俸?急着断官宦子弟入仕之路?你截下钱来想作甚?”太上皇连珠炮似的发问,这才算说到重点上来。
    赵谌听他提起朝政,心中不悦,索性来个沉默以对。
    “祖宗立下规矩,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你如今削减百官之俸,大笔一挥,裁去诸多官员,叫人家如何安生?又不许官宦子弟荫补入仕,叫百官如何安心勤政?”赵桓连声责问,赵谌只是不理。
    太上皇见状,将气撒到伏拜在地的几位宰相身上,痛骂道:“你这班jiān侫小人鼓动皇帝倒行逆施,是想搞乱朝纲么天子年浅,你们几个身为宰辅该当晓事怎就纵容他胡作非为亏得你几个还有脸面高立于庙堂,扪心自问,你等惭愧不惭愧天下人该怎么骂你们”
    一句杂七杂八,骂得三位宰相狗血淋头,又不敢争辩,只顾伏在地上,一语不发。
    此时,赵谌突然插了一句:“太上可知今日各司各衙计三十七位臣工上书求去?”
    赵桓一怔,失声道:“有此事?”停片刻,续道“原因何在?”
    赵谌不答,太上皇见状,教训道:“如此之多的大臣同日求去,事出必有因倘若皇帝能够作到从谏如流,虚怀若谷,怎生出这等事?”
    “朕已经全部照准,他们既求去,那就由他们去罢。”赵谌正sè道。
    “你……”赵桓为之语塞一张脸顿时气得通红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几乎被拖着推着拱上皇位的儿子,如今居然翅膀硬了做事一意孤行,听不进自己半点意见他坚信,自己这个儿子是个好孩子,都是被这班宰执大臣怂恿的否则,他才作几年皇帝,怎么一门心思想着扩充军备,矢志北伐?女真人是那么好打的?要有那般容易,我早就打到燕云去了穷兵黩武,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大哥,秦亡于暴,隋亡于酷,你如此作为,非但辜负天下士人百姓,更愧对历代祖先”赵桓开始上纲上线。
    赵谌直视着父亲,严肃道:“朕登基以来,见识北夷之暴虐不仁,转面无恩。毁我宗庙,掘我先陵,杀我百姓,掳我财货,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bō,流恶难尽朕yù伸大义于天下驱逐北夷,还我河山中兴祖宗之基业,留得身前身后之名朕不想称北面那位与朕年纪相当的人为伯祖为达此目的,必有忍辱牺牲,何足为奇?”
    这一席话,倒听得地上跪着那三位振奋不已,却把个太上皇急得瑟瑟发抖哆哆嗦嗦抬起手来,指着儿子道:“你,你这是讥讽为父么?你这逆子逆子”

第六百零三章视察藏区
    第六百零三章视察藏区
    尽管赵谌过宫,以和太上皇大吵一架告终,但三十七位中央官员辞职一职,还是经朱胜非百般斡旋得到解决。所有求去的官员都非常低调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毕竟他们只是想闹一闹,没谁真愿意回家抱孩子去。
    此事之后,朱胜非非常郑重地向皇帝建议,收回成命。限制官员子弟荫补作官还可以,但大规模削减冗员,和大幅度降低官员待遇,这是徐绍都不敢干的事情。赵谌也十分郑重地告诉他的宰相,yù建非常之功,必用非常之手段
    很快,为了报复那些依附太上皇的主和派大臣,赵谌堵气一般下了一道诏命。抗金事业进行到现在,已经十七年,在这十七年里,无数仁人志士,忠臣良将为了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国家不能忘了他们,朝廷不能辜负他们。为了振奋抗金士气,他决定,大力追封抗金功臣,录用这些人的后代。
    他命有司在杭州行在建忠烈祠,以在西军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元老级帅臣,种师道入祭第一位。此外,如徐绍、徐彰、种师中等人皆在入祭之列。他甚至打算追封种师道王爵。群臣jī烈反对,因为这个忠烈祠里祭祀的功臣,武臣占到大多数,连排第一的也是。
    赵谌最终在巨大的压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