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阀 >

第510部分

宋阀-第510部分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阳如何失陷,杨进又是如何身死,你们细说。”张庆催促道。
    那黄守抹了眼泪,叹道:“自招讨相公回师关中之后,杨守御坚守城池,金韩两军无论是强攻还是诱降,杨守御皆不为所动,率领守军百姓据城抗战。因平阳两壕三墙,城池坚固,金军韩军强攻数月不能下,然此时,城中缺粮,我军杀牛马为食,粮尽,以粗糠麦麸裹腹,最后甚至以沙土树皮充饥。无论再艰难,杨守御都告诫我等,‘招讨相公以平阳托付,虽互食骨血,战至最后,亦当坚持’。又说,招讨相公早早晚晚必然打回来。”
    说到这里,郑黄二将不免再度落泪。徐卫也是面有悲戚之色,俯首不言。
    “坚守六月之后,实在无以为继,有人提议开城投降,杨守御当场手杀此人。后金军攻破羊马墙,撞破城门,入城之后,四处屠杀。当时,我二人都混在人群之中,得以幸免。但杨守御带伤力战,誓死不降,他殉难时,已被十数创,卧于街角,当金军上前,他仍大骂不止,说虎捷军只有断头之将,没有投降之徒……”
    “我等逃出城后,流落江湖,联络旧人,重新打出旗号,召集河东豪杰,转战各地,始有今日之红巾。多年来,我等无不翘首以盼,希望有朝一日,招讨相公能重回河东今河东忠义数十万,皆以相公旧部自居,愿相公早渡黄河恢复旧土”

第五百四十一章徐大病危
    第五百四十一章徐大病危
    紫金虎好生抚慰旧部,让他们回河东去联络各地的义军,等候陕西制置司的命令。
    
    在徐处仁徐卫积极准备收复全陕的同时,襄汉地区已经鏖战数月。汉名完颜宗弼的兀术派遣偏师攻随州,自驱赶主力强攻襄阳。然数月以来,宋金两军无日不战,杀得难分难解。在随州城,金军架起多达**百座的砲车日夜轰击城池,荆湖宣抚司,神武后军的主要将领张仲雄一直坚持在一线指挥,激战之时,不幸被砲石所伤,副都统岳飞毅然担起指挥之责。
    岳鹏举之坚忍冠绝全军,张仲雄负伤以后,他接过了指挥权,无论激战之时,还是间歇之际,他都保持在第一线指挥。寒冬腊月,守在城头的士兵苦不堪言,岳飞曾于城头通夜巡视,困乏之际,便坐于箭捆之上稍事歇息,起身时,铠甲上结的冰崩裂,铿然作响。将士们见他尚且如此,谁敢叫苦?
    强攻数月不下,使得金军士气降到了谷底。将士懈怠,攻击的力度一天不如一天,金军的将领甚至抬了胡床到城前,坐在床上指挥。
    在襄阳,尽管有兀术亲自指挥,十万大军将城池围定猛攻。然张伯奋和韩世忠等将依托高墙壁垒,与敌针锋相对。打到建武三年正月,兀术是骑虎难下,便是当初攻东京,也没有这般艰难
    正月上旬,江西宣抚大使折彦质亲提大军,从江州出发,经鄂州渡江西进,船至江心时,折彦质告诫折家子弟,“此行,不破金贼,不涉此江”中旬,折家军兵抵郢州,折仲古本打算依照上次折可求的进兵路线,分兵去救随州,自率主力沿汉水北上直扑襄阳。
    但兀术在战前经过充分的准备,他料定江南西路的宋军必然来救襄汉,因此在襄阳南面的伏龙山和鹿门山之间扎下多处大寨,阻止折家军沿汉水北上。固襄阳关乎整个南方的安危,折仲古硬着头皮也要上。
    他先派出折家兄弟中的折彦文,折彦适二人引一万兵力往攻伏龙山的金军。彦文彦适都是折家子弟中的佼校者,奈何兀术在此经营得法,营寨扎得坚如铁石,折家军猛攻不能凑效,反被击退。再整军攻鹿门山,亦无法打破。
    两次出兵受挫,折仲古在何灌建议下,决定集中全力先解决随州的问题。二月初,他以骁勇无比的折彦野作为先锋,救援随州。折彦质引四千军北上,在郢州东北的平拔镇击败金军阻击部队,杀八百余人,又在随州正南面的光化镇击溃数倍之敌,杀汉军千夫长一人,围攻随州的金军震动,主将蒲卢浑率提女真本军数千驰抵光化镇,与折彦野展战激战。哪知仍旧逃难不了失败的命运,折家小将有万夫莫挡之勇,其马军更是如虎似狼,与金骑对阵丝毫不落下风,混战之中,蒲卢浑的头盔被打飞,战马被刺死,仓皇退回随州。
    哪知祸事还不止于此,岳飞在城上观察到金军分兵南下,就判断是援兵到了。趁蒲卢浑引军南下阻击之际,派其子岳云,部将王贵,趁夜摸营。当时金军已经疲倦不堪,全军松懈,王贵岳云虽只千把人,却把金军大营搅得一团糟,杀敌四百余,从容回城。
    二月中旬,折家军主力四万进入随州,蒲卢浑上次就在和州跟折可求交过手,企图夺取过长江的渡口,他深畏折家的骁勇,自忖难以抵挡,引军后撤,退入唐州,并火速向襄阳的兀术报告。
    兀术闻听此讯,倒也不慌,随州和襄阳之间,隔着大洪山,就算宋军在随州取得优势,但想救襄阳,就必须拿下唐州,经此迂回至襄阳之北,金军背后。他严令蒲卢浑,你避开折家军撤退,已是大罪,如果再失唐州,定斩不饶
    蒲卢浑深知兀术说得出,作得到,当折家军果然来攻唐州时,他豁出命去,指挥部队迎战,这一次总算是挡住了宋军,致使襄汉战区陷入胶着状态。
    建武三年,二月,渭州。
    因为患病的缘故,泾原大帅已经多时不能至帅司理事,一般事务不得不假副帅王禀之手,但干系重大之事,都是都统制徐严一手裁夺,王禀很难介入其中。因为这个,王正臣多次向徐卫告状,指责徐原“跋扈”,“擅权”。
    刚开了春,气候暖和一些,徐原的病情也稍有好转。在卧房之内,这位掌兵权数十年的老将躺在床上,拥着厚厚的被子,裹着严严实实,只露出半个脑袋,时不时地传出一阵咳嗽声。其实对他的病,医官也说不出个具体的情况来,上阵一生的战将,受创无数,临老了,都是这个样子。
    他的发妻,徐吴氏陪坐在床沿上,满面的忧色。徐原这个人,哪怕有种种不是,但有一点是很值得称道的。宋代的武臣,受限于个人休养和文化素质,普遍都有些恶习,最突出的,就是贪财和好色两样。
    但徐大虽然也喜欢黄白之物,但对于“色”字均一直不沾。从头到尾,只有徐吴氏一个妻室,从不纳妾,也不狎ji。如果说徐吴氏是系出名门也还罢了,可这位二品命妇,纯粹就是出身农家的“良家女”,大字不识一个。与徐大几十年风风雨雨走过来,实在不易。
    徐吴氏忧什么?一是忧丈夫的病情,几十年的夫妻,相濡以沫,看着丈夫一病不起,自然是心急如焚。二是忧儿子,他夫妻两个都偏爱长子徐严。尽管徐成也是他们的骨肉,而且他们也希望次子能有个好前程,为此不惜去求堂弟徐卫,托他的关系让徐成荫补作官。但到了最后的关头,仍旧希望徐严将来能接他老子的班。
    可这事到眼下,都还看不到眉目,徐吴氏如何不忧?
    “官人,你说老九是什么意思?胳膊怎么朝外拐?那个王正臣如何能作泾原帅?”思前想后,徐吴氏终究没忍住,开口问道。
    徐原听到这话就头痛,斥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甚么?在私,老九是我堂弟,可在公,他是制置使。”
    “他就是天王老子又怎地?且不说当年官人勤王之时援他一回,单说他到陕西以后,官人你帮了他多少?怎么到了这种时候就翻脸不认?你家这些兄弟啊……”徐吴氏拉长着脸说道。
    “你休聒噪”徐原一阵咳,“我这不还没死吗?你急个甚”
    徐吴氏站起身来:“我能不急吗?老九把王禀升个‘承宣使’,都说他这是想让姓王的接你的帅位。我们徐家在泾原多少年了?从公公开始,为国征战数十载,叔叔连命搭上了,就换不来一个‘父死子替,兄终弟及’?”她到底没读书过,也不识字,说话很不讲究,丈夫还没死呢,就整出“父死子替”了。
    徐原本来就为这事烦心,听她这么一闹,更加火大,把被子一掀,吼道:“你这婆姨好不晓事”
    徐吴氏怕他着凉,慌忙替把把被子捂上,却心有不甘道:“好好好,我不说到时候这兵权落在姓王的……”
    话没说完,徐原突然一阵撕心裂肺地咳嗽,爬将起来,将上半身探出床去,咳出一团团的浓痰来。徐吴氏心疼得紧,忙替丈夫抚着背。徐原咳了好大一阵,直涨得满脸通红,眼窜血丝,徐吴氏一看不对头,大惊道:“官人,可要唤医官?”
    徐大说不出话来,只顾拿拳头往床沿上砸,咚咚作响徐吴氏见势不好,大声唤道:“来人去唤大郎来”
    徐原此时从喉头挤出两个字:“徐成……”
    “把二郎也唤来”徐吴氏疾声道。
    当徐严徐成两兄弟先后赶回家时,徐原稍稍平复了些,面对着两个儿子,他本该有很多事情要交待,可最后,他却只说了四个字,兄友弟恭。
    秦州,陕西制置司。
    徐卫刚刚接见了西夏国主李乾顺的特使王枢,王枢是个汉人,祖籍就在秦州。他此次是奉夏主之命,专程出使陕西,拜会徐卫和徐处仁,主要是请求扩大榷场贸易,在泾原路辖下的镇戎军再开互市。这是自宋夏边境战争以来,首次有西夏使臣进入宋境,虽然对方单纯是为了经济,而不涉及政治军事,但这却标志着宋夏之间,重新恢复了往来。
    送别王枢去绵州之后,徐卫正与刘子羽马扩等人制置司二堂里商议有关结好党项的事宜。忽闻佐官来报,说是有泾原帅司的武官紧急求见制置相公。
    “这么急,难道是泾原出了什么变故?”刘子羽疑惑道。
    徐卫脸上阴晴不定,此前,大哥一直力求徐严继任帅守,好几个月没有消息,现在突然派人来,难道……
    “快,唤他进来”徐卫喝道。
    不多时,一武官匆匆入内,望定徐卫便拜。后者心急,疾声问道:“何事?”
    “禀制置相公,前日,经略相公病情加重,一度昏厥,醒来后,口齿不清,难以言语。卑职奉命,前来制置司报告”那武臣说道。
    一语即出,满堂皆惊徐原病危这……
    徐卫心头哐当一声,上次我见他时,还不怎么严重,只是卧床休息而已,怎么突然就病危了?当下,便细问原由,那武官如实回答。问清之后,徐卫命对方退下,默然无语。
    “相公,徐经略病危,制置司得早作准备才是。”吴玠从旁提醒道。
    徐原掌泾原兵权多年,声威暴于宋夏,他一旦不在了,泾原的帅位绝不能空着,泾原那些骄兵悍将,不可一日无主。
    徐卫沉思一阵后,当即说道:“派人去绵州,将此事报告宣抚相公。本帅即刻启程往渭州探视。”说罢,竟起身欲往。
    马扩慌忙拦住,问道:“相公就这么去?”
    “要不然?”徐卫疑惑不解。
    “相公最好还是带上卫队。”马扩沉声道。这种时候很微秒,泾原一直是个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地方,徐原又病危,万一有个什么差池,小心总是好。
    徐卫闻言摇了摇头,吩咐几人各司其职以后,匆匆出衙门而去。也来不及准备什么,只引了几个亲兵,纵马就往渭州狂奔。次日,抵达渭州城,直投徐府而去。
    “大帅当心。”将到徐府时,亲兵突然叫了一声。
    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