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阀 >

第206部分

宋阀-第206部分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卫假意挽留一番,然后才送出。李贯就站在院里,等徐卫回来之后,立即上前报道:“幸不辱命。大人交待之事,已经办妥
    “是死是活?”徐卫轻声问道。
    “卑职带回的是人头李贯小声回答道。说罢,对外唤了一声。便有一个精细的汉子快步入内,手里提着个包袱,交到李贯手上后。那包袱裹得极严实,李贯里三层外三层打开,没来愕及看,已经闻到一股臭味。李贯走到窗下,徐卫借着屋里的光亮,果见一颗人头,双目紧闭,嘴唇微张,面皮已经泛出紫色。在徐洪提起“徐和”这个名字时,徐卫印象还很模糊。但现在一见,正是当初贼寇勒索徐家庄时,那个胆小如鼠的保正。
    徐卫一挥手,李贯赶紧裹好,又交给部下带出,这才详细禀报过程。原来。…着十几个刻悍精明的细作,路往北刺探消息。根据擦士讽法的情况,他判断徐和不过是个小人物,打听他无异于大海捞针。因这徐和是跟高孝恭的部将李成走的,他便专一打听李成所部。若遇有人盘问。便以投靠为名搪塞。
    一直追到翼州衡水县,才打听到李成的部队撤退此处驻扎。因李成在河北高军中名气很大,绰号“李天王。”他大败而回,翼州之民多暗喜。李贯在翼州有个江湖上的朋友,当时已经投靠高世由,接受了伪职。李贯仍旧去拜会他,从他口中得知,此次南下大名,所带回的人中,但凡稍有名头的,都被高孝恭带往真定了。其余的。都下放在地方任职,那徐和因干过多年保正,指认徐家祖坟有功,因此在衡水县作了个押司。李贯探到这个消息。也没有急于动手,遣人监视县衙,摸清徐和动向,后将其暗杀于归家途中。李贯亲自动的手,割下人头后。连夜潜往大名。
    “好!作得好!”徐卫连声赞道。
    “知军,卑职还探到一个消息,李成眼下已经赶往真定,据说是高世由要借越称帝了李贯沉声道。
    徐卫猛然侧:“哦?那就更好了!”
    隆兴元年八月,徐卫接受诏命起复,同时扩送徐彰的灵柜前往东京。出大名府时,张所率河北招抚司文武官员前来送行,大名百姓也自齐集城外,目送军中元老离去;号哭之声,数里之外清晰可闻。当时,大名府并不太平,一些人为避兵祸,啸聚山林,落草为寇,干些剪径劫掠的勾当。但听闻徐彰灵框路过。无人敢犯,至濮阳,有贼号梁进者,带兵数千拦截。见徐彰灵柜,又得知是徐卫亲自护送。率众伏拜于道后,自行散去,可见徐彰得人心如此。
    八月上旬,徐彰灵枢送抵京师。赵桓派了他的亲舅舅,殿帅王宗楚出城相迎。又于西水门徐府设灵堂。朝中大臣多去吊唁,后葬于牟驻冈,赵桓御笔亲书“勋烈常昭。”极尽哀荣。皇帝召见徐卫时,再三表达了哀悼之意,并嘱咐他继续父志。完成其父未竟之事。立不世之勋,助中兴之业。
    徐彰丧事完毕之后,因陕西接连催促,徐卫启程复职。临行之前。专门到三叔徐绍府上拜会,或者说。聆听示。徐卫去陕西任职没两年,于父亲丧事中再见徐绍时。觉三叔苍老了许多,须已现花白。
    “坐吧。”书房中,往日神采奕奕的徐绍显得有些疲倦。这几日虽说天气转凉,但酷暑余威仍在。可他非但穿着袍,甚至还披着一件直掇。
    “叔父病了?”徐卫落座之后关切地问道。
    徐绍伸手将将滑落的直掇拉上肩头,轻声道:“最近总觉四肢沉重。举箸提笔诸多不便,估摸着”话未说完,已摇了摇头,神情黯淡。徐彰的死,对他的打击虽不说沉重,但一想到两位兄长先后而去。祖坟又被高逆挖掘,到底是五十好几的人了,身体有些吃不消。
    “三叔何出此言?”徐卫赶紧地说道。
    徐绍摆了摆手,叹了口气。沉吟片刻后吩咐道:“老九啊,这次朝廷给你下放了很大的权力,整个河东南境都正式在你节利之下,还有便宜行事之权,李纲也会配合你。至于那个同节陕华兵马,不用我说。你也知道是何用意。用心办差,尽快控制河东局势吧。”
    徐卫并没有保证什么,而是问道:“三叔,西军进兵河东,金国可曾派出使臣交涉?”
    这话说到徐绍心病上了,撑着扶手站起身来,满面忧色道:“我正为此事担心,女真人至今没有任何动静。怕只怕,他们在等秋高马肥,南下报复
    这事还用猜么?那简直是一定的!你用西军直接进攻河东,连打嘴仗的机会都没给自己留,女真人此刻想必怒火冲天,恐怕就是这个月。必然南下。到时候。金军倒显得师出有名,,
    正思索时,听徐绍问道:“老九,你认为宋金决战会提前么?。
    “回叔父,这个还真说不准。本来金国上次南侵,受损较重,怎么着也要休养个三四只。可这回,女真人肯定是恼羞成怒,会不会大举南下,还真不好判断……徐卫回答道。
    徐绍听罢,一掌拍在文案上:“若金国果真大举南下,事情就棘手了。官家用何灌执掌六路兵权,一来因为何灌知兵懂战,二来也是想控制西军。可何仲源明显不够分量。他才在陕西任职多久?西军那些将门能把他当回事?偏偏这个时候。他又跟李纲闹起来,这宣抚使与制置使不和,怎么统领陕西六路?”
    徐卫认真地听着,这件事情。他绝对不会插一句话。因为他最清楚李纲和何灌是为什么闹起来的,甚至可能比两个当事人还清楚。
    徐绍说到这里,突然把目光落在徐卫脸上,看了半晌,终究还是嘱咐道:“罢了,丸儿。你回前线去,一定耍镇住河东!哪怕女真人大举来祜,勺,东至少能挡上一阵半阵,缓解陕西压力。”
    “是!三叔,既然如此,那侄儿徐卫正要告辞。
    徐绍却像是想起什么,一招手。小声问道:“听说你辖区里炭井林立,每日所产石炭,畅销附近州县,有这事吗?”
    徐卫一怔,这事怎么连三叔都知道了?遂答道:“确有此事。
    徐络双眼一眯:“你可曾参与其中?”
    心里一惊,但徐卫很快就如实回答道:“几乎所有炭井,侄儿都有份。但有一点侄儿保证。没有强迫过任何人。”
    没料到,徐绍听到他身为武臣,却涉足经商。非但没生气。反而点头道:“好,这种事你尽管放心去干语毕,怕他不明白,招过侄儿小声道“想周全自己,就一定要会自污,官家喜欢有缺点的人,一无所好,无欲则刚者,才最让人不放心,明白?”
    “谨记叔父教诲。”徐卫躬身一揖道。
    八月中旬,徐卫离开京城,马不停蹄地赶往陕西。他还在复任的途中,河东已经战成一片,李家父子集合五万多人马,将昭德府团团围定。昭德城墙不高,城防亦不坚固。但马扩率众死守,在李军用尽了一切攻城办法,诸如掘地道,放烟熏之后,仍旧牢不可破。盛怒之下的李植,一面从太原调拨,一面就地取材,营造了大批攻城器械仅大型的鹅车,就有七八百架。在驱车扣城的时候,李植料定西军新败,必不来援,又在昭德城附近架起了袍车,要是昭德再不破,就准备日夜
    击。
    自中旬起,气候转凉,李军攻势更加凶猛。义军虽然兵力不少但苦于器械简陋,尤其是弓弩严重不足,根本无法在远程给予敌人打击。每每要等到敌人攀上城头之后,再近身肉搏。城门几度被撞烂,都是马扩组织敢死之士将入城之敌堵回去。几十天打下来,双方都是伤亡惨重,义军知道求援无望,士气逐渐低落。
    如果昭德一丢,李军就可经壶关南下直入泽州,那么河东全境都有可能沦于贼手。此时,若金军再南下。经修州往西,过去就是关中平原。当其冲的就是正在恢复展中的陕华路!因此,昭德能否保住。直接关系到陕西安危,马扩深明这一点。因此时常身先士卒,激励部下。在西军进兵河东时,他就已经知道了徐卫因父丧而丁忧的消息。义军将士也清楚这一点,所以认为徐总管不在,咱们义军就不会有人搭理,是死是活,陕西都不会看一眼。而且。那手上沾过义军鲜血的曲大帅如今作了河东经制使。还有什么指望?
    有鉴于此,马扩谎称,朝廷已经将徐卫夺情起复,不日必将率大军来援,只要咱们守住昭德,护住陕西,那就是大功一件!
    李军用壕桥鹅车不能奏效,从中秋节开始,动用了大批袍车,昼夜不停地轰击城池。因为没有弓弩的压制,李军的袍车甚至十分嚣张地架到了距离城池几十步的距离。义军将士在城头上,只能缩着,眼睁睁看着一块接一块的大石在头顶呼啸。落入城中,士气降到了极点,,
    再这么对峙下去,恐怕等不到李军粮尽,城池就会陷落。马扩万般无奈之下,于夜间组织骁勇之兵突围。不是为了偷袭,而是为了去搬其他义军来援。可问题是,现在义军没有了统一的领导。各自为战,谁也顾不上来救昭德。马扩,几乎陷于绝望之中,他的部下甚至有人动了投降的念头”
    八月二十一,凉风习习,气候宜人。尽管河东大战,但定戎城内仍旧一片太平景象。受战火重创的城池已经修复,各行各业逐渐有了起色。街上的行人也日渐增多,百姓们脸上,又有了笑容。
    纷州一战,再到后来的郭栅镇阻击,虎捷伤亡较大,大佬徐卫又回乡奔丧。政务方面,鲜是有了陕西派来的通判打理,军务呢,在王彦吴阶领导下,正加紧操练,尤其注重革新战法,专门针对重骑兵。
    徐卫和李贯打马入城的时候,现他们的就是把守城关的士兵。没了主将,又打了败仗,虎捷将士们这段时间跟没娘的娃一般,徒然看到知军大人归来,士兵们放声大呼:“徐知军回来了!”喊归喊。愣是没有一人敢离开岗位。
    当兵的不敢,老百姓可不管这些,一见徐卫,哗啦啦一片涌过来,堵了一个水泄不通。李贯正在那儿呼呼喝喝。让百姓让开道路时,忽闻铠甲铿锵之声传来,举目望去。只见一队军士跑步而来,那领军的,不是副都指挥使张庆张机宜是谁?
    张庆在卫士协助之下挤进人群。看到徐卫,头一句话就是:“你可算是回来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活见鬼了
    徐卫翻身下了马。古即问道!“怎么回事。”“
    张庆满脸苦相,正欲开口,四周一望。扯了他一下:“衙门说去,这也不是地方那四周百姓七嘴八舌的,有些向知军问安,有些消息灵通的,还凑到跟前说着节哀。徐卫没空寒暄,作个四方揖权当谢意。随张庆一道,匆匆往衙门而去。
    徐卫上次到京兆,软磨硬泡,李纲终于答应给他加派人手。结果就来了俩,一个通判,一个司法参军。他二人踏进二堂的时候,通判正在察看提刑司就关西镇凶案给定成军的复函。见徐卫到来。赶紧离开公案,快步上前拜道:“下官辛赞,见过知军。”这通判虽说可视为知州知军的副手,但他们的品级多为正八品,与知州知军相差甚远,取“大小相制”之意。
    徐卫拱拱手,点了一下头,就想跟张庆别处说话,这位辛通判却又说道:“提刑司说关西命案疑点颇多。尚有推敲之处,因此打回定戎重审。知军大人,是不是
    徐卫人已经跨出门槛,听到这话回头应了句:“你看着办就是
    “是,那下官将便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