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阀 >

第168部分

宋阀-第168部分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卑职赞同徐知州的意见。”徐卫答道。沉默片刻,又补充道“其实要解决高李二逆的问题。先就要弄清安女真人此举意图何
    李纲点头表示赞同,起身道:“东京的看法是,金人欲以两河为前沿,进而图谋中原陕西。但一来金国无力控制如此庞大的地区,二来又担心激起两河之民反抗。因此用了叛臣。”
    徐卫却不这么认为,从历史上金国攻破两河以及东京地区后,先后用了张邦昌,刘豫等人作愧儡,建立伪楚、伪齐政权来看,他们不仅仅是想间接控制占领区域,更多的用意,是在宋金之间构建一片缓冲区。
    现在,历史虽然改变了原有轨迹。但相信女真人这种“以南制南”的策略不会改变。试想,历史上金军两次南侵,自身都没有多大的损失。但现在不同,第二次南侵,粘罕的西路军损失颇大,而斡离不的东路军几乎是全军覆没。这对户口本就不多的金国而言,无疑是一个打击。短期之内,对方无力再集结重兵来犯,但大宋两河的防务已经被他们完全摧毁,没理由到嘴的肥肉不吃。
    用南朝叛臣掌管两河,在徐卫看来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金国本身不用投入多少兵力,也就不会消耗其多少国力,有两河缓冲区挡在前面,有利于他们休养生息,以图东山再起;第二,两河是被侵占,大宋方面不可能完全无动于衷。但用南朝叛臣作为挡箭牌,让南人打南人,借以消耗大宋日渐空虚的国力。等到金国元气恢复时,再以两河为跳板,一举而灭宋。
    听完徐卫这番剖解,沉稳如李纲者,也不禁冷汗连连,为之色变。世上都以女真为秋夷禽兽之辈。仿佛此等化外之民还在茹毛饮血一般,但据此看来,金人用心之险恶。令人震惊!如果被徐九不幸言中,那么三两年之后,金军复来,无异将会是大宋的灭顶之灾!
    可东京那些人,还在为此次击退强敌而沾沾自喜,甚至看不到眼前的隐患,终日争吵不休。可恨自己被迫离开中枢,无法参与朝政,纵使有心,却苦于使不上力。让李纲宣抚陕西,虽出自耿南仲之手,但源头却在赵桓身上。
    原因无他,一个臣子的声望如果登峰造极,到达了万民仰望的地步,那么皇帝就坐不住了。李纲是强硬主战派的领袖人物,不但得到了军民的拥戴支持,连读书人也对他推崇备至。这才有了陈东等太学生围宫请愿,要求将他官复原职。这让刚刚。登基,满心想有所作为,极力争取民心的皇帝情何以堪?只能把你撵出政治核心,丢到挟西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徐绍明明可以让徐家独占功劳,却非要拉上何栗一起干的原因。
    李纲想来也是明白这个道理,在收到消息之后,立即进宫面圣,将个中猫腻挑明。他对赵桓说:“臣之行,无有复返之理。然臣书生之辈,实不知兵,今宣抚陕西,恐误国事。”坚决拒绝这一任命。
    可官家更为坚决地不允许他推脱,严令其镇守陕西。李纲甚至使出了杀手铜,以身体有疾为由。乞求致仕还乡养老,想以此为要挟。但赵桓似乎铁了心,连续十三次驳回他请求退休的奏章。就在原先“如鱼得水”的君臣二人关系陷入僵持之际,朝中那位急公好义,刚直不阿的台谏长官许翰,给李纲送去了一封信,信中只有“杜邮”两字。杜邮,便是当年秦军统帅白起被赐剑自别之地。一千年前这位战神的冤死,让本来想跟官家死磕到底的李纲胆战心惊,终于醒悟,与白起那斐然战绩相比,自己的拥立之功确实算不得甚么,于是受命。
    到了陕西之后,李纲虽然还算勤勉,但不免有些灰心丧气。徐卫本来以为,李纲到陕西之后。肯定会大干一场,哪知道一切都是依循旧例,墨守陈规而已。
    议论好大一阵后,刚到午饭时分,李纲出于对徐家兄弟的喜爱而留饭。当时有人来报,说廊延张大帅已经入城。李纲素知张深乃徐彰老部下,便命徐胜去迎。而把徐卫领到了书房之中。
    徐具端起新茶又喝一口。苦笑道:“再喝宣抚相公这杯茶,就知道午饭没荤腥。”
    李纲这才会心一笑道:“知我者,子昂也。”
    这两个忘年之交凭文案而对坐,徐卫的身份官阶虽与李纲差着十万八千里,但后者对前者却是分外看重。当初徐九在紫金山一战成名入京后,李纲对他还没有特别的印象,不过后来他受赵桓委托,秘密召集武臣商议抗金之策,徐九提出了集结各地之兵,布防于河北的策略,方使他刮目相看。以至于徐九行冠礼时,他不清自到。
    后来金军二度南侵,他已经被贬出朝廷。但仍密切关注战局,当得知徐卫一把火烧了斡离不的粮草物资后,李纲在安置之地仰天大笑,欣喜欲狂,甚至对妻子说,生子当如徐九!
    两人沉默一阵,李纲开口打破僵尸:“子昂啊,你素有见识,依你之见,从今往后,宋金局势将如何演变?”敢情这位陕西军政大员把徐九当成未卜先知的神棍了。其实也难怪,谁叫这小子连续几次准确“预测
    徐卫一语惊人:“从今以后宋金局势走向,都在相公身上。”
    这话却让李纲摸不着头脑了,我都被撵出东京,根本无法参与朝廷枢要,还能有使上什么劲?遂问道:“子昂此言何解?”
    徐卫伸手想去端茶杯喝一口,想起那苦涩的味道,又缩了回去。回答道:“两河沦陷已成定局,往后金军进兵方向,便以陕西为主。”
    李纲听到这话眉头一皱,两河一丢,东京根本没有任何屏障,金人若再来,该是直扑卑阙才是。陕西五路被几代人经营,强兵之名已垂百年之久,且此处不比两河地势平坦,金人想图陕西,恐怕没那么容易。因此笑道:“不至于吧?”
    徐卫望着他,沉声道:“东京早晚必陷。”
    这一语之威,竟惊得李纲将手中茶杯失碎,东京可是天子所在!可是再震惊,李纲也不得不承认,从前两河在手,我朝在金兵来袭之际,也不得不四处调兵拱卫京畿。以徐九为代表的武臣拼尽全力,能救一次两次,可难保真无一失。现在两河丢了,东京暴露于金人铁蹄之平,沦陷,的确是早晚的事情。
    “种师道去世前,曾建议官家退守关中,如今看来,果然是有先见之明。然官家置之不理,当时我也认为此举断不可行,毕竟东京为天子之都,不可轻弃。但以目前局势看来,却是不可不行。”李纲面有忧
    道。
    忠臣之所以是忠臣,就在于他们虽然受了委屈,一时牢骚抱怨几句,可心里头终究还是想着念着他们的皇帝,即使那皇帝诸多不是。
    “宣抚相公且宽心,朝中也不乏有识之士,会奏请天子退居关中的。而且,卑职认为,相公在陕西,比在东京更好。”徐卫劝道。
    李纲初听这话时,还没甚反应。但细细一想,却现徐九这句话实是在理。两河沦陷,中原亦危,陕西就是挡在女真面前的一堵铜墙铁壁,所谓英雄用武之地是也。我若在此处善加经营,北可拒党项,东可抗女真!再则,若官家真的退守关中,京兆当然是“行在”的不二选择。到时候,自己不又回到中枢了么?
    一念至此,心中积聚多时的抑郁之气一扫而光!拍案道:“不错!子昂言之有理!有我李纲在陕西,断不使金人沾指川陕”。
    徐卫看着豪气干云的顶头上司,含笑不语。赵桓让李纲宣抚陕西,实在是一个英明无比的决定,无论是对他,还是对自己。李相不但是主战派,还是强硬主战派,他对女真人只一字,战!死战!死战到底!有了这个思想,他就不会拿文臣惯有的态度来对待武臣,陕西的将领们今后不再是木偶一般,被人牵着线动。
    而且,自己刚才虽然劝李纲说。会有人奏请皇帝退居关中。但能不能成行,还是未知之数。赵桓自己可能会倾向于离开东京,但朝廷里那班大臣未必同意,以皇帝历来的行事作风,一旦反对的声浪太高,他就极有可能改变初衷。
    如果这样,害的只能是他自己。反正,哥乙不在东京。
    李纲与徐卫的这次谈话,看来是擦亮了他因一时愤怒而蒙蔽的眼睛。两天之后,在陕东军政长官面前。他慷慨陈词,坚定地表示,将与陕西文武官员一道,誓守此地,使金人不敢觊觎八百里秦”天府之国。
    同时表示,目前两河局势持续恶化,陕东的将领们要有心理准备。回去之后,务必整顿兵马,并招募乡兵弓手,充实军事力量。尤其要妥善处理流民,贼寇的问题,稳定压倒一切!这一点,陕东诸府州军,可以参考定成军的做法。
    此次军事会议结束后,在徐卫临行之前,李纲特别嘱咐他,让他勤勉用心,等明年,他便上奏朝廷,保徐卫统领华州。大宋开国以来,可还没出过二十几岁的知州。
    李纲不但是忠臣,还是干臣。不久之后,便透露出扎根陕西的意思。一方面命令各路整顿军队。充实乡兵,加强武装力量。一方面极力关注工商农业,在得知千年以来灌溉关中的郑渠和白渠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淤塞情况时,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加以疏通。郑白渠是关中地区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唐代时,便可灌六千余顷。后来因战乱等缘故,渠道淤塞不堪,至宋时,只可灌三千余顷。虽经大宋历代地方官员疏通,但灌溉面积也不过两万余顷。李纲组织的这次疏通工程,便郑白渠灌溉面积一跃达到三万五千顷。历史最高纪录。
    京兆虽不再是帝都,但此处是对夏作战的前沿根据地,又是物资的集散之所。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意义,和军事形势促成这一地区商业繁荣。据称,京兆的商业税在北方排第五,全国排十六,在陕西五路“军事重镇”这种影响下能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李纲有鉴于此,十分重视鼓励工商业展。也许是上天故意给他这上任新官出难题,徐卫他们前脚一走,京兆后脚就生了大规模的商人罢市。
    别以为“士农工耸”商人就始终是弱势群体。在宋代,因为历代皇帝都重视商业展,商人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不但不受歧视,一些朝廷权贵还很乐意与富商大贾结亲。因为一来这些人家资巨万,不但不在乎嫁妆多少,反而倒贴巨额骋礼。从前,便有富商接连迎娶五位宗室女,而被民间戏称为“五驸马”的典故。除此之外,商人子弟有才者,还可参加科举入仕。
    其实京兆这次商人罢市,也不知是谁传的谣言,说宣抚相公认为“陕西铁钱不便于民,宜效四川。易为交钞。”结果老百姓一听,怎地?铁钱要废了?于是争相用铁钱购物,那商家也不是傻子,我把铁钱收了,等交钞一行,不就是堆废铁么?于是拒卖罢市,抗议官府。结果老百姓连吃盐都成问题,淡出个鸟来,也到官府请愿。李纲在调查清楚之后,知道是有人在给他下绊子。立即布公示,明令买卖物品,“纳其值者,尽以铁钱”并表示今后一切消息,以宣抚衙署的公示为准,百姓勿信谣言,很快平息罢市风波。
    陕西在李纲领导下,一面抗击党项,接连收复失地,将夏军完全赶出国境。一面大搞建设,兴修水利,鼓励工商。就连他的死对头,相耿南仲也不得不对赵桓说,李纲治陕西,成效斐然。
    可高李二逆也没闲着,至是年岁末,李植被金国皇帝吴乞买封为河东安抚使,兵马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