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人类史上七大帝国的没落 >

第13部分

人类史上七大帝国的没落-第13部分

小说: 人类史上七大帝国的没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那个朱温的心腹李振,绰号叫做“鸱枭”的,因为当初考进士没考上,十分痛恨这些朝臣,就跟朱温说:“这批人平时自命清高,把自己称做‘清流’,应该把他们扔到浊流(指黄河)里去。”朱温依了他的话,在一个深夜,把三十几名朝臣集中起来杀掉,扔到黄河里。

公元907年,朱温废哀皇帝自立,改国号为梁,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叛徒朱温成了梁太祖,统治了将近三百年的唐朝宣告结束。

当年的盛气凌人、风华绝代,就在这样的苟延懦弱、衰朽破败中落下了帷幕。安史之乱犹如一笛秋风,藩镇割据无异千家秋雨,党争、阉宦,则是这个凄风苦雨之秋的无数蛀虫,盛唐的大厦在他们的联合之下轰然倒塌了,“灼木攻蠹,蠹尽木焚。”其然哉,其不然哉!绝世佳人最怕别人看她人老珠黄的那一刻,我们偏偏要把她的照片翻出来,是狠心了一点,可我们要告诉世人:生命中不仅仅是飞扬,人世里没有传奇。

唐朝大事记

618年李渊废隋恭帝侑,称帝,国号唐。

626年六月,李世民伏兵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

史称“玄武门之变”。八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

645年玄奘取经回到长安。

690年武则天废睿宗,称帝,改国号为周。

710年中宗去世,韦后临朝,立子重茂为帝。睿宗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韦后及安乐公主,逼重茂逊位,拥立睿宗,立李隆基为太子。

712年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

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十二月,叛军陷洛阳。唐监军边令诚奉诏杀封常清、高仙芝于军中。

756年正月安禄山称帝于洛阳,国号燕。六月,叛军陷潼关。玄宗奔蜀,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杨国忠,缢杨贵妃。太子李亨走灵武。叛军陷长安。七月,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

757年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军与回纥军光复长安和洛阳,安庆绪逃往邺郡。

759年史思明增援安庆绪,败唐九节度使兵于邺城,旋杀安庆绪,还范阳,四月,自称大燕皇帝,九月,攻占洛阳。

761年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

762年玄宗、肃宗相继去世,张皇后谋立越王,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幽张皇后,杀越王,拥立太子李豫,是为唐代宗。

763年史朝义自缢,余党降唐,安史之乱结束。

781年成德李惟岳、淄青李正己、魏博田悦三镇叛唐。随后,山南东道梁崇义亦叛。

783年长安发生泾卒之变,拥立前卢龙节度使朱泚为秦帝,德宗出奔奉天。

796年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

808年牛僧孺、李宗闵等应直言极谏科,指陈时政,宰相李吉甫恶之,贬主考官,抑牛僧孺等人,启牛李党争之端。

817年唐邓随节度使李愬雪夜袭蔡州,擒吴元济,淮西平。

819年平定淄青,成德、卢龙两镇节度使自请入朝,藩镇割据局面暂时平定。

822年魏博镇叛,河北三镇又恢复独立状态。

835年文宗与李训、郑注等谋杀宦官,失败,宦官大杀朝臣,史称“甘露之变”。

846年武宗去世,皇叔李忱立,是为宣宗。李德裕罢相,从此牛党当权,牛李党争结束。

875年王仙芝与尚让等起义于长垣,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五月,黄巢起义于冤句,以呼应王仙芝。

884年黄巢牺牲于狼虎谷,起义失败。

中国卷 第二编  人世里的无可奈何(23)

904年朱温逼迁昭宗于洛阳。八月,朱温遣人杀昭宗,立其子李祝,是为哀帝。

905年朱温贬逐朝臣,旋杀被贬朝官三十余人于白马驿,投尸于黄河,史称“白马驿之祸”。

907年朱温废哀皇帝自立,改国号为梁,建都汴。唐朝灭亡。

中国卷 第三编千年后的一声长叹(1)

———大元王朝的急景残年

从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东征西讨,到忽必烈征服南宋,建立元朝,蒙古军队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如何经营这个雄跨欧亚的大帝国,忽必烈及其继承者仍是以“马上”得天下的精神治理这个国家,重武功而轻文治,以至于制度无法上轨道,改革也无法落实。90年后,这个中国史上空前的大帝国被明朝取代。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蒙古人的插曲》

元代入主中国,经历一百余年,中国自秦汉以来传统的文治政权的意识,始终未接受过去。他们的政治,始终不脱古代贵族封建、武装移植的气味。然而当时一般社会文化、经济的水准,却比春秋时代在贵族封建下的农民,高出百倍。蒙古人的倒退政治,到底不能成功,因此社会变乱百出。

———钱穆·《国史大纲·元代之士人与科举制度》

1。嗜利黩武———覆亡之机

蒙古人的铁骑所向无敌,横扫了欧亚两大洲,好几个大国因之而灭亡,然而这样的穷兵黩武,一定不会久长,它也曾经遭到过损失惨重的败绩,你知道它的对手是哪个国家吗?

南宋末年,成吉思汗统一了漠北,迅速从蒙古草原上崛起。经过成吉思汗和其子窝阔台等几代人的铁血攻伐,先后伐金、灭夏及三次西征欧洲,建立起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大蒙古帝国。这个民族从崛起之初就体现出强烈的嗜血好战本性,占领了辽阔的土地。其境内被征服的民族繁多而庞杂,其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社会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差异,但蒙古统治者对这些并不重视,诸王、贵族、千户等入主中原之初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劫掠和横征暴敛,对占领区的漠视,屠杀之残酷,于史罕见。

直到忽必烈即位建立元朝后,任用了耶律楚材为相,情况才有所好转,制定了一系列的统治政策,开始意识到要从体制上管理这个国家。然而那种好利黩武的本性还时不时的暴露出来,先后发动了对日本、安南、占城及缅甸的战争,这一系列战争吃力不讨好,超出了尚未完全恢复的社会的承受能力,将盛极一时的大元王朝逐步拖向危险的境地。“百姓罢(疲)于转输,赋役繁重,士卒触瘴疠多死伤者。群生愁叹,四民废业,贫者弃子以偷生,富者鬻产而应役,倒悬之苦日甚一日。”(《元史·安南传》)当年孔子的学生冉求和仲由帮助季孙攻打颛臾,夫子教育他们说:“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可惜元朝的帝王们是根本不关心汉儒们说些什么的,然而正是这些汉儒们信奉的教条却恰恰成了他们日后的预言。

败于“神风”

蒙古人占领高丽后,忽必烈分别于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九月和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十二月,三次派使者出使日本,希望其效法高丽马上来归顺臣服,但均因当时掌权的镰仓幕府执政北条时宗的坚决回拒而失败。

至元十年四月,高丽耽罗岛林衍率众起义,反对高丽王的压迫。忽必烈乘*林衍之机,派元军驻高丽统帅忻都、洪茶丘和高丽将军金方庆率军于耽罗岛设招讨司,驻扎镇边军一千七百人,从而控制了日本与南宋间的海上通道,切断了两国间的联系。随后,忽必烈召忻都、金方庆等至元大都(今北京)商讨征日事宜。

至元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命令高丽王准备人力及物力,由金方庆负责建造大舰可载千石或四千石者300艘;由洪茶丘负责建造拔都鲁轻疾舟(快速舰)300艘,汲水小船300艘,大小舰船共900艘。于正月十五日动工,限期完成。

是年六月,900艘军舰完工,忽必烈令蒙、汉、高丽三族联军共32,300人东征日本。计有蒙汉军20,000人,高丽军12,300人、包括水手6,700人,由征东都元帅忻都、右副帅洪茶丘、左副帅刘复亨统领,八月出发。十月五*近对马岛,和当地地头宗马允助国展开激战,由于众寡悬殊,宗马允助国及其嫡子养子共十二人战死,对马守护军全部被歼,六日占领对马岛。十四日傍晚,元军攻入壹岐岛。元军两船约四百人先行登陆,与守护军左卫门尉平经高所率领的百余骑展开激战。部队上陆列好队伍后即立赤旗为标记,经高军战斗不利,退于城内防守。十五日,城破,经高自杀。十六日,元军逼近了肥前沿海岛屿及西北沿海一带。

中国卷 第三编千年后的一声长叹(2)

元军在逼近肥前之后,没有登陆向纵深发展,而是把主力转移向了博多湾。十月十九日,元军舰队对博多湾发动进攻,杀散海滨守军占领今津一带。但占领今津一带之后才发现,地形根本不利于大部队展开作战,且距离大宰府尚有一日行程,所以元军当晚又退回到船上,准备次日进攻大宰府。

二十日晨,元军展开登陆战,一部元军从博多湾西部百道源滨海一带登陆,另一部元军攻入百道源西部的赤坂。

头一天晚上第一线指挥藤原经资已率领五百骑兵在百道源滨海布阵,但他并没有趁元军登陆半途时截击,而是按日本当时的会战惯例,在元军登陆整顿好队形后,方才由主攻部队“鸣镝”表示进攻开始。日军由一名武士单骑搦战,冲在前边,大队骑兵随后冲杀。当日军骑兵部队逼近时,元军鼓声大作,火炮轰鸣,硬弓短矢,杀声震天,百道源战场日军“伏尸如麻”,元军很快推进至鹿原。但攻入赤坂的元军遭到了肥后武士菊池二郎武房所率的一百三十骑武士的顽强抵抗,再加上藤原经资的武士部队,按一族一门的战斗组织形式,轮番与占领赤坂的元军进行殊死战斗,战斗意志十分顽强,终于迫使这部分元军后撤回鹿原方向。

鹿原及鸟饲一带的元军,继续登陆,扩大占领地面,但遭到了日本北九州各地武士如怡土松浦党、原田一族、日田、栗尾、山田氏等所率的武士部队的顽强抵抗,白刃战打得十分惨烈。但由于他们分队轮番作战,虽然总人数不少,但就每一队而言都较元军为少,因而死伤惨重。

这时,另一部分元军从博多湾东部箱崎方向登陆,从背后夹击与百道源元军作战的日本武士。该地守军大友赖泰的武士队伍不得不向东南方向撤退,这使得与百道源元军作战的日军腹背受敌,被迫向大宰府水城方向撤退。

二十日,元军与日军激战一整天,近傍晚时候,博多湾箱崎等地先后落入元军之手,日军被迫全线撤退,但元军紧紧咬住不放,随着撤退的日军节节进逼。元军左副帅、作战指挥刘复亨为了更好地指挥作战,从高坡上骑马下来,被日军前线指挥藤原经资射落马下,使进攻的势头受挫。加之天色昏暗,遂停止进攻。日军迅速退往大宰府水城,还没有来得及逃走的老幼妇女,被俘1,500余人。

当夜,元军统帅忻都召集军事会议,认为当下元军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战果,但己方统帅受伤,死伤不少,兵疲矢尽。而日本武士十分勇猛顽强,一队队参战的武士难以准确地估计其数字(误以为数倍于元军),于是他决定,全军撤退到船上,明日班师!

然而就在忻都决定班师的前一天晚上,博多湾出现了罕见的台风暴雨。由于不熟悉地形,元军停泊在博多湾口的舰队一片混乱,不是互相碰撞而翻,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