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有种后宫叫德妃 >

第529部分

有种后宫叫德妃-第529部分

小说: 有种后宫叫德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馈叭タ纯窗桑谠白永锍鋈肴菀祝魅找辉纾薨沿范G叫来护送你。”

    这一夜,两人相拥而眠,玄烨怀抱着她始终没松开手,岚琪记得夜里看雪时他说,老来为伴便是如此,想想他们都老了,父母安能不老,母亲便是自此离去,也是带着福气走的。一时心安些,总算踏实睡过半夜,玄烨见她安稳,也就放心了。

    隔天一早,皇帝就把胤禛找来,要他私下带着岚琪回一趟娘家,自然派出大批侍卫暗中保护,但出行务必谨慎些,不要让别人知道。事情虽突然,胤禛也算安排得妥帖,将母亲安全送回娘家,之后又安全送回畅春园,园子里和宫里的人都未察觉,等她们知道这件事时,德妃娘家的母亲已经没了。更让人唏嘘的是,他的父亲似乎难舍爱妻离世,乌雅夫人身后事不久,老人家也缠绵病榻,腊月里安安静静地离了去。

    虽然岚琪已是做祖母的人,大孙女念佟都是大姑娘,在她当年入宫的年纪了,可承欢膝下做女儿,父母犹在对她来说,始终是一份寄托。如今双亲双双离世,而她从未尽过孝道,这时候要她打起精神来与宫里人一道过节,难免有些强人所难,众人见永和宫蒙了一层悲伤,也都各自识趣,不大来叨扰德妃。

    唯有玄烨体贴,时常来陪岚琪说说话,她也不愿玄烨操心,渐渐放下悲伤,一切如旧。

    转眼已在康熙四十七年正月,毓庆宫里妾室唐氏临盆的日子,那么巧宫外八贝勒府的张格格也要分娩,倒是双喜临门。女眷们聚在宁寿宫等好消息,毓庆宫的先传来,说生了个小闺女,太后念了声佛道“但愿这小姐姐给她叔叔家带个弟弟来,胤禩家里实在可怜。”

    不知是太后许愿灵验,还是八福晋日日在道观里磕头祈福感动了神明,张格格这次一举得男,八阿哥府里婚后多年,总算听见小孩子的哭声,好消息传进宫里,太后便催着良妃道“赶紧向菩萨还愿去吧。”

    佟贵妃一向与良妃交好,便说陪她一道去,更喊上岚琪和嫔等人,姐妹们从宁寿宫逶迤而来,途径毓庆宫时,见门前有人进进出出十分忙碌,可所有人脸上都绷着神情,不见一点生气,明明添了女儿是好事,却没有人敢露出笑脸。

    佟贵妃轻叹“好好的福气,也要折腾没的。”

    毓庆宫里,太子妃刚刚去看过唐氏和新出生的孩子,转来书房,见太子正伏案写着什么,她再提了一遍唐氏生了个女儿,太子抬起头皱眉道“生便生了。”

    太子妃朝桌上看了眼,问“你在写什么?”

    胤礽不耐烦地说“皇阿玛问我们要的治准噶尔部的方略,我给忘记了,明儿一早要呈送呢,你别烦我了。”

    太子妃见他这般,福了福便转身离去,走到门前时,又回头望一眼丈夫,心底一片寒凉,他还在挣扎什么呢?皇帝年末时把他手头的事全部都卸下了,他还把自己当太子吗?

    她走开没几步,有宫女迎上来禀告,说八贝勒府添了小阿哥,问太子妃是否要准备贺礼,她清冷地一笑“照规矩就是了,再不济,毓庆宫的体面也还要撑下去。”

    此时的八贝勒府,前来贺喜的人几乎要把门挤破了,胤禩在朝中结交甚广,一向人缘极好,如今终于开枝散叶,谁都赶着来巴结一下现下最受皇帝重用的八阿哥,胤禩疲于应付,还没好好去看过他刚出生的孩子。

    这会儿应付不过来,问八福晋在哪里,下人尴尬地说“福晋抱了小阿哥回她的屋子,再不肯出来了。”

    胤禩眉头一皱,索性让管家先应付,匆匆往内院来,但见妻子的屋子房门紧闭,侍女老妈子都站在外头,他推门而入,见妻子正跪坐在摇篮边,双目红肿满面是泪,扶着摇篮哭道“好孩子,额娘等你好久好久了……”

    胤禩本想进去问她,为什么擅自做主把孩子抱过来,可是一见这情景,又狠不下心,退出来掩上门,吩咐下人“你们好好照看孩子。”

    话音才落,管家急匆匆跑来说“贝勒爷,直郡王和三阿哥到了,毓庆宫的赏赐到了。”

    胤禩不得不迎出门去,将两位兄长迎到正厅,三阿哥笑道“进门这架势,可把我吓了一跳,要不是想你好容易得个儿子,还真想不通呢,不就是生了个孩子吗?”

    胤禩尴尬地笑“说来惭愧,这么多年了。”

    大阿哥口是心非地笑道“之后开枝散叶,且等着人丁兴旺,我们从宫里来,听说皇阿玛已经赐了名字。当然啦,还不知道是否确切,说是给孩子起名弘旺,可见你府里好的时候,在后头。”

1223 11360910887574

860 老爷子总要死的



    “都是托皇兄们的福。”八阿哥一时谦虚,说话也没太在意,三阿哥便哈哈大笑,道,“傻子,生儿育女的事,怎么好托福我们?若是与我们相干,天下岂不是乱了?”

    说着便要看看小侄儿,胤禩笑得尴尬,自己果然是忙得有些糊涂,又想正好以这个为借口,能让妻子别再独自守着孩子,她神神叨叨的模样,叫人看得心里发憷。便欣然答应,引着二位兄长,去看一看他好容易得来的儿子。

    但小孩子出生不久,他们这些粗大的男人,什么也不懂,虽然家中都有孩子,几时轮到他们费心照料,看到棉花似的小婴儿,连下手抱一抱都不敢。只是见这孩子天庭开阔,便夸赞是有福之人,之后在别处歇着,又有其他大臣到访,众人且坐着一起说说话。

    而大阿哥来,另有目的,近来他和老八虽往来不多,可并没有真正撕破脸皮,家中福晋时常往来,张格格这次有身孕后,大福晋没少照应,兄弟俩的关系不怎么样,两府之间看着却很热络。

    这会儿大阿哥借口有事儿要先走,让三阿哥与几位官员继续吃酒,众人起身相送,胤禩亲自将大阿哥送到门外,没想到与大阿哥独处时,被问“听说弟媳妇有相熟的道长?”

    胤禩心里有些提防,且道“只是她经常去烧香,相熟也不至于。”

    大阿哥道“家里最近有些闹腾,你几位小嫂子总说撞见不干净的,庙里大和尚我也请过了,总是不消停。心想或许他们不是一个道上的?想麻烦弟妹替我问一问,或是请寄几道符,好让我贴在家里镇宅。”

    胤禩嘴上道“这个不难,过几日让您弟妹亲自请到府上去。”但心里却犯嘀咕,这种事何必在他们家转一道手,女眷们自己走一趟,比什么都强。

    兄弟俩在门前分别,胤禩回身时,却见三阿哥也出来了,他迎上去问怎么要走了,三阿哥道“皇阿玛明日问治准噶尔部的方略,我怕今天吃多了酒明天说不清楚,老爷子如今脾气不比从前了,也不给咱们脸面,看不顺眼当庭就骂,前几天四阿哥又被他责备,训得龟孙子似的,想想真憋屈。”

    胤禩称是,便客气地送走三阿哥,之后九阿哥十阿哥过来,总算有人帮着他应付客人,到夜里家中才安宁,时不时听见婴儿啼哭,让疲惫的胤禩也露出几分笑容,他桌上正摆着几篇文章,都是明日要呈送给皇帝看的治准噶尔部方略,这回每个皇子都有份儿,明天皇帝看过后,孰优孰劣当场就能见分晓。

    胤禩必然没什么担忧,两个弟弟却不擅长这些,他已派了几位门客帮他们把关,此刻粗粗看着,总算能唬人。他在稍稍添几笔,吩咐他们“再誊抄一份吧,我添加之处务必背熟,整篇都背下来才好,皇阿玛精明得很,明天问话时你们但凡支支吾吾,他就知道另有枪手了。”

    十阿哥在门前剥核桃吃,将手里的壳儿拍干净,急匆匆过来拿了,胤禩蹙眉,无奈地叹“那是胤禟的。”

    九阿哥过来接过自己那一份,正好传来婴儿的哭声,他笑道“这小子,嗓门那么大,将来一定有福气。”

    胤禩笑笑不语,把自己那一份方略拿出来,再看了几遍记在心里,也着手另誊抄一份。他好了,九阿哥也好,十阿哥还在磨蹭,两人便到一旁说闲话。隐隐听着婴儿哭声,九阿哥轻声问“八嫂是不是不能再生养了?”

    他们兄弟间,也不必隐瞒什么,胤禩颔首道“她身子不好。”

    九阿哥便说“也好,将来您再要册立太子,能看准了苗子,别像皇阿玛似的,生了个嫡子了不得了,现在却成了麻烦。”

    胤禩淡漠地说“你想得太远了。”

    九阿哥冷笑“老爷子有年纪了,这阵子太医就没断过,再强的身子骨也有老的那天,他真要死了又不是我们的错,可这江山总要有人继承下去。”

    胤禩微微皱眉,往外看了眼十阿哥,见他还在誊抄背诵,才与弟弟继续道“到底是我们的阿玛,盼他长命百岁才好,你说这种话就没意思了。”

    “什么阿玛,他可没把我们当儿子。”九阿哥愤愤道,“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那些小的才是他的儿子,你看他现在出入都带着小十八,丁点儿大的小东西,宝贝得跟当年太子似的。那些个狐狸精生的,才是他的儿子。”

    忽听得外头十阿哥又“啊呀”了一声,胤禩赶紧出来看,果然十阿哥又抄错字了,干干净净一片文章里,要涂黑几个墨点,谁会把这种东西呈送给皇帝,看看边上抄坏了七八本折子,十阿哥把笔一撂,骂道“我几时写过这么长的折子,烦死个人了。”

    胤禩却把这份递给他,温和地说“继续写下去吧,这样看着才像是你写的,倒也不错。”

    九阿哥也觉得有道理,让弟弟再耐心些,他突然想起来,问八哥“十四可有来问过你,他现在出入理藩院,倒是比我们还了解蒙古各部,阿灵阿那个老东西,十弟这嫡亲的外甥不帮,有什么事,只管先告诉十四,都快成乌雅家的奴才了。”

    胤禩笑道“可十四不也立刻来告诉我们了,眼下挺太平的,你不要总是诸多不满,十四身份本就尴尬,能这样对我们,算不错了。”

    十阿哥拿笔蘸饱墨汁,哼笑“八哥您总不会因为他救了您一次,一辈子都让着他吧?”

    胤禩看看兄弟两个,没有言语。

    隔天一早,乾清门听政后,以太子为首,大阿哥到十四阿哥,所有成年的皇子乌泱泱地站了一屋子的人,分别递送上各自所写的治准噶尔部方略,皇帝一篇一篇看过去,就要小半个时辰。

    阿哥们先头在乾清门听政站了一早上,这会儿又跟着傻站,如十阿哥,早就不耐烦了。

    梁公公带着太监伺候在外头,竖起耳朵时时刻刻听着门里的动静,上回皇上把四阿哥骂得狗血淋头,他没来得及禀告给德妃娘娘,这次生怕又出什么事,一时一刻都不敢耽搁。

    永和宫里,岚琪穿戴整齐要去宁寿宫,一会儿侍奉太后到毓庆宫看望新出生的孩子,这些年太子虽不如意,但后宫对待东宫的态度,从未改变,太后很好地起到了协调的作用,有她还看重太子,旁人也不敢轻易怠慢东宫。

    她刚到门前,就见梁总管的小徒弟跑来,岚琪笑道“又有什么新鲜事儿?”问着话,才想起今天皇帝要问儿子们要紧事,那小太监则说“皇上刚才夸十四阿哥了,还让十四阿哥开春跑一趟蒙古。”

    岚琪嗔怪“这事儿急着来告诉我做什么,你师傅太小心了。去告诉梁总管,我不要知道这些事,只要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