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赴宴 >

第4部分

赴宴-第4部分

小说: 赴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天的时间他拜访了三百家街边小店,成功率为零。

他的身体快要散架了,连下床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他蒙上被子一直睡到天亮,醒来后他又马上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他在地图上画着所途经的路线,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整个朝阳地区几乎都被红笔画满了。他的嗓子变得低沉嘶哑,双手被冻裂,鞋底磨出了一个大洞,那辆八成新的自行车至少维修过五次,骑起来响声不断。

他就这样披星戴月地工作了一个月,每天行程不低于三十公里。每个清晨他总是第一个走出地下室,夜里还要砸开那扇厚厚的金属门,看门的小伙对他实在忍无可忍了,最后破例给他配了一把大门钥匙。

几个月后,他把那张市区地图送给了新来的同事,因为每条街巷都牢牢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由于平日体力消耗的成倍增加,吃饱饭成了他最大的困扰。起初每天的两包方便面和一张大饼还可以勉强度日,后来他忽然发现这些固定的食量根本无法支撑自己日益饥渴的身体。每天下午三点左右他总会条件反射似的浑身冒虚汗,四肢乏力,有时候还会眼前发黑,有一次由于身体严重脱力导致他从一个坡道上重重地摔了下来,摔伤的小腿在无照医院里缝了几针,被迫休息了几天。

不久后他终于找到了对付饥饿的办法,他在军需特种商店买了一个大号的军用水壶,可以储存不少水,每天早晨他将其灌满水,架在自行车后座上,只要肚子一咕咕叫他就停下来喝上几大口,水凉得简直快要把舌头冻上了,但效果犹为显著,除了多上几次厕所外,他果真不觉得到饿了。

与他同期进入公司的同事问他为什么会面黄肌瘦,他如实告诉了对方,同事笑他傻,守着金山居然会被活活穷死,书包里的样品根本没有定量,吃完了可以再行申请,经理过问就说是店铺老板索要的。他听完这个主意后只是笑了笑,就算是饿死他也绝不会去动那些样品,尽管贫困,做人也要遵循应有的原则。

相对于饥饿的痛苦,精神上的挫折更为可怕,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被轰出店门的境遇了,有时候他还没来得及说出一句话就被店老板用脏话侮辱,手中的样品成了他身份低微的标志。

每逢遭到冷遇后他总会保持轻松的心态地赶赴下一家店铺,面带微笑地向下一位主顾推销产品。与他的远大抱负相比,眼前的小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一年的时间在日复一日的枯燥拜访中悄然流逝了,他所有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同事们纷纷在苦不堪言的工作中选择离去的时候,他用超强的毅力和恒心搭建起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公司的产品在特殊渠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创造出销售高峰,当然,他也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提成和奖金。

首笔收入他仅留下了一小部分,其余的钱都寄往了老家。金钱对他而言只是独立生活的手段,仅此而已。

他当时完全有条件离开那间阴冷潮湿的地下室,可他没有那样做,他清楚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不应该贪图一时的享受。

依旧是一个严冬的清晨,他在早点铺吃完油条混沌后走进公司,像往常一样他坐在会议室的长桌前整理资料,填写日报表,等待每日的晨会。其他业务员还没有到岗经理秘书却推门而入,秘书把他领进隔壁的独立办公室,把房门钥匙放在办公桌上,对他说:“从此以后这间办公室属于你了。”

他既没有兴奋也没有感慨,而是平静地坐到皮制转椅上继续自己未完成的工作。

公司收回了他快要散架的自行车,换给他一部崭新的国产小汽车,并配备专门的司机,他再不需要沿街跑店了,经理分配给他的新任务是负责整个销售部的运营。

从那天开始,他以近乎偏执的态度投入于工作中,他要珍惜这次机会,因为他知道所有的一切均来之不易。他经常工作到凌晨,办公室的长条沙发成了他的床铺,地下室已经转变为他的更衣室,他实在没有时间往返于两地间。

接下来他发现自己的工作性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前是凭借一己之力闯出一片天空,现在则是依靠整支团队的力量。为了适应新的职务,他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当下所有主流的财经管理书籍都是他的枕边读物,办公室和地下室变成了藏书室,他所有的休息日也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渐渐地,他视力开始下降,最后只好配上了眼镜。

他的生活紧张而有序,除了疯狂工作外,晚上还要参加成人自考的补习班,他不愿浪费每一分钟,他要抓紧时间在各方面提升自己。

工作、上课、读书,这三件事填满了他所有的时间,他很满意这种忙碌的日子,也许生活本该如此。

五年之后,在他和他的团队勤奋努力下,公司的销售业绩稳固提升,其主营产品在华北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董事会决定追加投资,各级市场的分公司、办事处逐渐设立起来。

公司总部搬进了市区内的一家甲等写字楼,他办公室的面积翻了一倍,他领导的团队从最初几个人的编制扩展到近百人。

他成功了,所有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从未因此而得意忘形,他仍然在其他人的不解中废寝忘食的工作和学习。

就这样他度过了既艰苦又难忘的最初六年,他得到了许多,然而,他的生活和处世态度并没有丝毫的改变,谦逊和低调是他的本色,他还会在露天的早点摊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混沌,他的住处依旧是那个阴冷潮湿的地下室,他的绝大部分薪水继续寄往老家或者资助进京闯荡的年轻人。

事业上的一帆风顺除了他个人努力之外,还离不开另一个人的鼎力相助。

在他的奋斗过程中曾经陷入过很长时间的低谷,公司的主打产品迟迟冲不出区域市场,没有哪家公司愿意代理一种知名度较低的陌生商品。他亲自辗转于各省级市场,寻找代理商,但收效甚微。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代理商那里认识了楚嘉琳,初次见面,楚嘉琳玲珑的外貌和脱俗的谈吐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楚嘉琳在代理公司任高级公关经理一职,平时他俩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一次年终客户答谢会,他收到了楚嘉琳精致的邀请函。他本不想出席这种客套寒暄的聚会,但出于礼貌,他还是决定赴宴,心里盘算最多签个到就离开。

代理商是家澳洲的独资公司,公司在一栋高档写字楼里。他穿过金碧辉煌的大堂,走到略显冷清的多功能厅门口,他故意等到晚宴开始才到场,对于交换名片这种事他从来不感兴趣。

他在签到簿写下自己的名字后准备离开时,看到了满面笑容的楚嘉琳。

“庄总,你好。”她的话像一缕春风,轻飘飘地拂来。

“你是?”

“我是楚嘉琳,你终于来了。”

“你一直在等我?”

“你是公司的贵宾,我当然要亲自迎接了。”

“很抱歉。”他说,“我还有些事物要处理,所以……”

楚嘉琳打断他:“我知道你的做事风格,最可口的菜肴我已经替你打包了,吃前别忘了加热。”

他接过沉甸甸的纸袋,袋子里不仅有香气缠绕的食品,还有人世间的温情,他看着她,不知该说些什么。

两个人匆匆告别,一个月内再无联系。

对于这件事他始终心怀歉意,但由于事业上的困顿,他不久就忘掉了,直到他接到楚嘉琳的电话——

“庄总,你好,我是代理公司的楚嘉琳。”

“我们还是直呼其名吧。”庄予翰建议。

“好主意。”她直奔主题,“听我公司营销经理说,你在开拓市场方面遇到了一些小困难。”

他不想隐瞒:“事实上,困难并不小。”

楚嘉琳在电话里打起了哑谜:“你知道我在公司的职位吗?”

他想了想,说:“好像是公关部经理吧。”

“没错。”她直截了当地说,“企业经营我不如你,人脉关系你不如我。”

他知道事实如此,但猜不出楚嘉琳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

她接着说:“我也许可以帮助你……”

两个人在一家咖啡店里见了面,楚嘉琳点了一杯蓝山咖啡,他只要了一瓶矿泉水。

楚嘉琳打开手提电脑,调出全国代理商的分布图以及基本资料,他认真地看下去,有些代理商他没有谈成,有些甚至他闻所未闻。

楚嘉琳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那些你不知道的代理商都有外资背景,他们办事低调,轻易不接受新产品的合作。”

他有些失望,把电脑推给她。

“我说过,我或许可以帮助你。”楚嘉琳笑了起来,脸上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这些公司的高管都是我的朋友,我可以出面帮你协调,当然了,我不能向你保证什么。”

他心里并没抱多大希望,只是出与礼节和楚嘉琳讨论了自己理想中的目标区域。他俩就事论事地谈了一个多小时,庄予翰抢着付完账后两个人握手告别。他回到公司继续工作,这件事他再没想起过。

周五一早楚嘉琳给他打来电话:“周末不要安排事了,我们一起出差。”

他觉得自己的耳朵出了差错,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我们?出差?”

“没错。”电话听筒里又传来她标志性的笑声,“周六去上海,我们拜访当地最大的外资代理公司,对方的老总我已经替你约好了,你把身份证快递给我,机票下午就可以拿到,再见。”

他还没反应过来,对方已经挂断了电话。他无奈地笑了笑,楚嘉琳的办事风格让他一时难以适应。

周六早晨他按照约定的时间赶到机场,楚嘉琳身穿一套艳丽的休闲服,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她走过来说:“还好,这次你没迟到。”

他有些不好意思:“太麻烦你了。”

“我帮你办事,你好像还有些不情愿。”楚嘉琳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

他有些尴尬,口不择言地说:“你误会了,我其实相当情愿。”

两个人一边聊一边领取登机牌上了飞机。一开始他有些拘谨,基本是楚嘉琳负责说,他负责听,后来,他的话也逐渐多起来,两个人畅谈着各自的成长经历。楚嘉琳讲述着皇墙根下的大院文化,他则回忆起儿时黄河边的嬉戏以及一望无际的荒野沙漠。他俩兴奋地聊了一路,不知不觉中上海已经到了,两个人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下飞机他们乘坐出租车到了浦东开发区,楚嘉琳介绍的代理商令他大吃一惊,他从未见过如此规模的物流公司,单是占地面积就要比生产企业大上几倍。当他在会议间展厅看到全世界顶级的品牌时,心凉了一半。

对方的营销总监以出乎意料的热情接待了他们,他清楚这是源于楚嘉琳的面子,尽管如此,他还是认真地介绍了本公司的产品和未来发展的蓝图,楚嘉琳静静地旁听,时不时插上两句给予肯定。

谈判持续了两个小时,表面上看相当顺畅,对方留下样品,近期会给出答复,他表示感谢,尽管他认为合作的可能并不大。

吃过午饭,楚嘉琳带他去了黄浦江,尽管他多次出差到上海,但从来没在岸边悠闲地走上一走,他遥望着平静而美丽的水面,心中感慨万千。自从离开家乡后的六年间他紧绷的神经第一次松弛下来,他忽然感到世上还有许多更美好的事情,当然,这要感谢楚嘉琳,至于那单生意是否达成已经不再重要了。

他俩沿着江边走了很久,直到天色擦黑才意识到该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