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

第12部分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第12部分

小说: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如澳洲的土著居民朱瓦西人,常常会把自己的箭赠与另一个猎人,然后他就有权利分享这个猎人射杀的任何动物。猎物被认为“属于”杀死它的箭的主人,即使狩猎的时候他并不在现场。

从这里可以看出,群体推理的特点,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因此不妨说,他们并不推理或只会错误地推理,也绝不会受到推理过程的影响。

这样看起来,只要能够为群体提供这样的论证,那么也就等于操纵了群体。

事实上,当我们重读一些演讲稿的时候,常常会为其中的漏洞和错误感到惊讶,然而正是这样的东西,竟然对听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往往会忘记一点,那就是这些演讲稿并不是为哲学家准备的,而是用来说服民众的。凡是和群体有密切交往的演说家,无一不擅长激发群体,在它们中间创造一个有诱惑力的形象。

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能够成功地做到这一点,他就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方面,即使有二十本真知灼见的著作,也比不上几句能够号召起头脑风暴的话语。

而这就意味着,群体没有推理能力,因此它也无法表现出任何批判精神;也就是说,它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给它们的判断,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

在这方面,也有无数的个人比群体水平高明不了多少。有些意见轻而易举就得到了普遍赞同,更多是因为大多数人感到,他们不可能根据自己的推理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

(3…U…W…W)群体的想象力(上)

有句谚语这样说——瞎子的听力比常人更敏锐。

正如这个此消彼长的道理一样,缺乏推理能力的人一样,群体形象化的想象力不但强大而活跃,并且非常敏感。

对于群体来说,一个人、一件事或是一次事故,往往会在他们的脑海中唤起栩栩如生的形象,而这种超常想象力是一个理性的人不具备的。

这样看起来,群体就像是一个睡着了的人,他的理性已经被搁置脑后,只凭形象思维来得到结果,就像是做梦一样,因此他的头脑中能产生出极鲜明的形象,但是只要他能够开始思考,这种形象也会迅速消失。

无论是独立的个体还是群体,一旦他们丧失了思考和推理能力,那么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就变得十分模糊,甚至于不认为世界上还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群体的这种想法十分强烈,以至于让他们产生了一种目空一切的极端情绪,一般而言它们也会认为,最不可能的事情便是最惊人的事情。

凭着这样的信念,群体只关注一个事件中最离奇、最不同寻常的、最传奇的一面,原因便在于此。

在原始人的思维方式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一现象。

比如说,在德属东非的土著居民看来,一艘军舰的强大与否,并不在于它拥有多少门火炮,多大的吨位,或是多厚的装甲。那么,这些原始部落中的居民判断这个问题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这个答案足以让人大吃一惊,因为这些土著人不认别的,只认烟囱。

在他们看来,一艘军舰的烟囱越多,那么这艘军舰的实力也就越强大。于是,当英国人的一艘双烟囱军舰来到非洲海岸时,当地居民纷纷向他们表示友好,转而弃他们的宗主国而不顾,因为当地的德国军舰是老式的驱逐舰,只有一根烟囱。

德国人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于是从国内调来了一艘有三个烟囱的巡洋舰,这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因为当地土人从未见过有如此多烟囱的军舰,纷纷前来观看,并给它起了个响亮的绰号——背着三根管子的海上武士。

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几天后,“三根管子的海上武士”就不再是土著人的英雄了,因为英国人开来了一艘船,上面足足有四个烟囱,每一个都冒出滚滚的浓烟。

德国总督对此大感困惑,难道英国人为了炫耀武力,竟然调来一艘战列舰?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这艘四个烟囱的船根本不是什么战列舰,而是一艘拉煤炭的商船,因为锅炉老旧得厉害,所以要多加一个烟囱排烟。

这一下,德国人彻底无话可说了,一是他们无论如何也变不出一艘五个烟囱的船,二是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些土著人怎么会以这样奇怪的角度来分析事情。

然而,这正是原始思维的典型思考方式,只以依靠鲜明的形象来进行判断,并以此来取代正常的推理能力。

事实上,假如我们尝试着对一种文明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使它得以存在的真正基础,乃是那些神奇的、传奇般的内容。在历史上,表象总是比真相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而不现实的因素总是比现实的因素更重要。

群体无视现实,无论是亲眼所见,还是富有逻辑的劝告,群体都不会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动摇,都会我行我素、

能够打动他们的因素,只有形象。只有形象能吸引或吓住群体,成为它们的行为动机。

因为群体只会形象思维。

(6)群体的想象力(下)

其实我们只需要想一下就知道,凡是那些最能活灵活现反映人物形象的戏剧表演,总是会对群体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从人类诞生那天起,就已经存在了。

可以看到,在今天的一些原始部落中,仍然会在狩猎活动以及战争之前,举行规模宏大的祭祀仪式。当狂热的集体舞蹈进行到高潮的时候,巫师就会进入一种异常的意识状态,人们便相信他们激活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因而可以游走在宇宙的任何一个空间,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并赋予部落民众以额外的能力。

而在古罗马时代,任何政治决策都离不开一个著名的座右铭:“要面包也要娱乐。”在罗马民众的眼中,宏大壮观的表演构成了幸福的理想,除此之外,他们再无所求。

根据记载,当角斗士一出现在圆形剧场中央,每个观众都会瞪大眼睛看着,力图看清楚他们是何许人也。观众们不但有着高涨的热情,参与的声浪也很高,倘若有角斗士仓促上阵,就会遭到观众的起哄,甚至有情绪激动者从座位上站起来,一面跺脚,一面手舞足蹈,威胁角斗士。

不仅如此,观众之间也发生矛盾,有时因为对某个角斗士的评价出现差异而大打出手。刹那间,观众席就会变成拳脚表演场。

当实力较弱的角斗士不敌对手的时候,观众席上立即会响起嬉笑声;就连妇女在内,有时甚至是供奉灶神的贞女也会站起来,不仅做出拇指朝下的蔑视动作,还严厉谴责打得不好的角斗士,并威胁要揍他们。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因为形象的暗示而产生的感情十分强烈,因此,就像暗示通常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们倾向于变成行动。

即使到了现代,这样的故事我们也时有耳闻。

在某个大众剧院中,剧院经理仅仅因为上演了一出让人情绪低沉的戏,就不得不保护那扮演叛徒的演员离开剧院,以免他受到那些义愤填膺观众的粗暴攻击,尽管叛徒的罪恶不过是剧作家想象的产物。

可以说,这样的故事是对群体心理状态的最好揭示,尤其反映了鲜明形象对群体想象力的影响。

这也再次印证了我们的判断:群体没有理性的思维过程,虚构的因素对它们的影响,几乎比现实因素的影响还要大,他们对于这两者,有着不加区分的明显倾向。

掌握群体的想象力(上)

想要领导群体,就要在他们的想象力上下大工夫。

因为在历史上,几乎所有侵略者的权力和国家的威力,都是建立在群体的想象力上的。

让我们来看一下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诸如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兴起,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社会主义的崛起,都是因为对群体的想象力产生强烈影响而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后果。

除此之外,所有时代和所有国家的伟大政客,包括最专横的暴君,也都把群众的想象力视为他们权力的基础,他们从来没有设想过通过与它作对而进行统治。

拿破仑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在国会中演讲时曾经这样说过:“我通过改革天主教,终止了旺代战争;通过变成个穆斯林教徒,在埃及站住了脚;通过成为一名信奉教皇至上的人,赢得了意大利神父的支持。如果我去统治一个犹太人的国家,我也会重修所罗门的神庙。”

自从亚历山大和凯撒以来,大概从来没有一个伟大的人物更好地了解怎样影响群众的想象力,而拿破仑恰恰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终其一生,拿破仑始终全神贯注的事情,就是强烈地作用于这种想象力。在胜利时,在屠杀时,在演说时,在自己的所有行动中,他都把这一点牢记在心中。直到他躺在床上就要咽气时,依然对此念念不忘。

正因为如此,拿破仑才在他那个时代建立了彪炳的勋业,尽管成千上万的士兵因为他的野心而客死他乡,但民众仍然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帝王与英雄,仍然有数不清的民众情愿为其赴汤蹈火。

那么,究竟应当如何影响群众的想象力呢?

想要掌握这种本领,实际上只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万万不可以求助于智力和推理;这也就是说,绝对不能够采用论证的方式。

当凯撒被布鲁图等人刺杀于元老院时,安东尼为了让民众反对谋杀凯撒的凶手,采用的办法并不是机智的说理,而是让民众被鲜明的形象所感染,让民众看到他的意志,于是他用手指着连中23刀的凯撒尸体,做出慷慨激昂的悲愤之情。

这样的策略收到了成效,布鲁图与他的同谋喀西约很快便众叛亲离,民众都为安东尼的情绪所感染,自发地集合起来高呼凯撒的名字[小说网·。。],要求将这两个人称之为人民公敌。

然后,安东尼又在葬礼上用标枪挑起了凯撒的血衣,当众宣布了凯撒的遗嘱。群众因此而心碎狂乱,举着火把追杀凶手们。不久,布鲁图和喀西约就在绝望之中自杀身亡。

(8)掌握群体的想象力(下)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管刺激群众想象力的是什么,都必须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第一:采取的形式必须是令人吃惊的鲜明形象。

第二,一定不要做任何多余的解释,只需要伴之以几个不同寻常或神奇的事实就足够了。

这些事实可以是一场伟大的胜利,也可以是某个大奇迹,或者是一桩惊人的罪恶,甚至是一条令人震惊的预言,一个恐怖的前景。无论是这些事实中的那一类,都必须以整体的形式呈现在群体面前,关于它的来源,则丝毫没有必要透露给群众,以免引起额外的麻烦。

如果用的是小罪行与小事件,那么即使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也丝毫不会触动群众的想象力。而一次大罪行或大事件却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其后果造成的危害与一百次小罪相比不知小多少。

在法国曾经爆发过可怕的流行性感冒,仅仅在巴黎一地就夺走了5000人的生命,但是它却没有在民众中造成很大的反响,这其中的原因在于,这种真实的大规模死亡没有以某个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每周发布的统计信息知道的。

假如一次事件造成的死亡只有500人而不是5000人,但它是在一天之内发生于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