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激情H文电子书 > 定慧初修 >

第12部分

定慧初修-第12部分

小说: 定慧初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乐境,也是不究竟,仍然是自己意识所产生的幻象,而且,当打坐时,才有如此的觉受,没有打坐时,就没有这些觉受,简言之,“坐时有,不坐则无,是则非道,知非即应舍却。”因此,这一切的觉受,毕竟是苦。
至于受蕴中所产生的苦境,到底如何发生呢?它是由我们的妄识心所构成的,此妄心,为第八阿赖耶识所显现,本因众生无始以来的执着妄想。例如平时的思惟、分别,皆为此心的作用。因此,个个众生我执太重,再加上后天所受的学问与教育,更产生增上慢的心理。
念心无常,即是思念自己烦恼的根本,皆由于妄识心循声逐色于外尘随境交转而起生灭,念念迁
流,轮转不息,永无休止。所以,解决烦恼、无明之道,首先应息灭妄识心。进而破除我执。
念法无我,就是常常思念自己所学的一切知识都是如何修养自性,去除我执,而达到无我的境界。世界东西文化,每一种宗教与哲学的内涵,或者每一位圣贤的言行,莫非不是教导我们如何做到“无我”。
然而,究竟有几人,真能做得到“无我”呢?所谓我,应该包括身、心两部分,因此,若不能先明白此身非我,并且证悟此身无我,自然不能做到真正的“无我”。
至于,如何做到此身无我(即无身),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譬如,天气转凉的时候,色身就会有寒冷的觉受,一点也空不掉,而且,一不小心,也会发生感冒。因此,修持的过程,要做到无身,固然不易,而要做到“无我”,更是困难。吾师盐亭老人有一首诗说明此一情境。
业识奔如许 家山到几时
惭言精进我 羞对天人师
五蕴明明幻 诸缘处处痴
藏珍谁可拟 之子欲何之
二、色心一元的修持原理
佛陀在世时,有很多声闻、罗汉弟子,修持小乘法,将色心二法分开,弃绝色法,只修心法,因此,证
得有余依涅槊,断三界烦恼,而后入火光三昧,灰身灭智,自认为已归入空寂无为的涅槃界.即所谓不受后有。但是,这仍然是不究竟的。
从佛法的观点,心物是一元的,色与心皆是第八阿赖耶识(心王)所显现,因此,色心二法是平等的,互相作用,如同理学家所说,太极一动分阴阳.阴阳对立相生而成万物;也如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修持的过程,须参透心色二法兼了,才能达到究竟圆满,如楞严经云:“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唯识学里有述及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珐,譬如时间,势、速(光速、动力等),这些自然界运行的法则都不是心法所能改变的;那是指与我们的意识心并不相应。并非是指八识心王的心体。譬如打坐,真正人定,一旦出定,已过了一天,把时间都忘了,意识心虽然忘记时问的流逝,但是时间还是时间,地球仍然是一分一秒的在动,宇宙法则还是一分一秒的在运行。即使真有最大的神通,也无法改变此物理世界的运动,所以谓之心不相应的行法。也就是说现行意识所不能转变的。又如初学静坐,进入定静时,可以使血液的流动缓慢或极缓慢,但不能使之完全停止。
因此,了心不了色,仍属于小乘果位,必须进而做到心色二法皆了了清净。但心色清净是否就是修持的究竟呢?不然,必须修到净污不异不一,了无挂碍,动静一如,寂用不二,才能达到显密教理所谓的三身成就(法身、报身与化身),才是究竟圆满。
所谓三身成就,即包含体(法身)、相(报身)、用(化身)三部分的互摄与相融。法身是清净、无为的,体性寂然,周遍十方。报身是圆满的,且有色界天人的德相,但福慧不同,化身是以千百亿的应化运用.应现众生类形,以解脱众生苦厄。因此体、相、用三身的成就,才是成佛的究竟。
按照佛教的道理,诸佛菩萨的智慧功德是无量无边,同时,众生的业力果报也是无量无边。因此,如何转业果为智慧,即转识成智,转用得妙,转色身为圆满报身,此一转乃为修持的中心,也是修持的最难处。但如俗书戏论所谓:“怎禁得她临去秋波那一转”。大乘《维摩诘经》云:“烦恼即菩提”,即转烦恼为菩提的意思。

()免费TXT小说下载
三、念身法门的认识
明白了心色一元的道理,可以知道色身的修持与心法的修持是一样的重要。色身不能解脱,必然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
有关念身法门的修持,中国的道家,显教,印度的瑜伽,或一部分的藏密等,都有所记载,兹叙述于
下:
1.藏密的念身法门
目前的密宗,大致可以分成藏密与东密两部分。密教传于中国,约于汉唐时期。分为两支,一支传于西藏,演变成后来的藏密,藏密的一部分修持,特别注意身法即身瑜珈。另一支经由中国内地。东传至日本,而成一体系,即所谓东密,特别注重音声与观想两方面,又称为音声或观想瑜珈。
藏密的身瑜珈,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其修持的程序,由身入门,先修气、再修脉,然后转到心意层面,并进而修持明点,最后达成拙火(灵力)的成就,产生各种不同的灵能。此一过程,即为印度从古至今一路相传的身瑜珈。
2.中国道家的念身法门
中国道家的修身之法,乃由医家方士等气脉之学经历东汉以后佛法的熏陶,所演绎而来的精、气、神三修的系统,即所谓练精化气,炼气化神,与炼神还虚,乃至做到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与神满不思睡,如此,自然达到断除人性的淫欲,还精补脑,长生不老的境界。
道家也同密宗一部分有为法一样,再根据佛家三界的道理而演绎成守三际或三窍之论。所谓三界,即欲界、色界与无色界,从人身体的划分,肚脐以下属于欲界,乃精子所藏之处,一切情欲的行为.皆由此先动。中宫——横膈膜以上至眉眼为限为色界。头部以上至虚空,则属于无色界。
所谓守窍,一般称为守丹田,丹田分为三部分,下丹田位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中丹田胸部分的膻中.位于心,上丹田位于眉问脑际。除此之外,也有守背脊,守头顶或守中宫等,这些都是修气、修脉之学所演变出来,仍然属于念身法门之一种。是有为法,与无为法大有差距。
3.佛家的念身法门
《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探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中五蕴(色、受、想、行、识)应如何照见,才能皆空呢?色法为五蕴的第一蕴,包括生理与物理,由四大地、水、火、风所构成(加上空,即成为五大),从人生命的观点,生理属肉身,即属于色法的范围,就整个物理界而言,任何生物的生理都属于物理。
因此,在理趣上,必须先空色法,而后才能照见其他四蕴皆空。从修持的观点看,色身必须先得自在,才能进一步谈到心灵的解脱,黄檗禅师云“身见最难忘”,可见色身的认识与突破,乃为成佛作祖之第一关。
根据佛陀的教导,及个人积数十年之体验,最好
的修持之一,是念身法门的不净观与白观骨。佛弟子中,很多是修此二观而很快地证到圣果,后世的修行者,大都忽略此二法门,因此证果的人自然很少。
所谓不净观,即觉知人身之不净,以除其贪欲之观想。观身不净的内容有二种,一者观自身之不净,二为观他身之不净。观自身不净有九相:1死想;2胀想;3.青瘀想;4.脓烂想;5坏想;6.血涂想;7.虫啖想;8.骨锁想;9.分散想。
观他身不净有五不净,即1种子不净:2.住处不净;3.自相不净;4自体不净5.终竟不净。其实,自身他身,都是一样不净。
所谓白骨观,即不净观中的骨想,返观白骨,为知无常而不执着此色身。在西藏密宗佛像中,包括单身、或男女双身,各种变相或本相等佛像,大多具有骷髅的形像,如骷髅杖,天灵盖等。或者于诸佛菩萨、或护法天神的座下,踏着死尸或骷髅,这就是在告诉我们,无论任何修法,都应该以白骨观为人门。
不净观与白骨观,此二种修持,表面上看似简单,实际上很深奥,因为一般所谓的白骨观,大多都属于观待道理。没有真修到证成道理。只在理念上明白了道理,不一定就能够做到,必须要大彻大悟,才能真实做到。
再进一步来说,知身不净,而变成厌弃色身,或者不执着色身,这些仍然不是究竟。试想一想,青山绿水的风景,多么美丽,还是由脏的泥土所堆积而成。色身虽然不净,但也可以经由修持,使之升华为圆满清净的色身。洁白的莲花乃生长于污泥之中.这就是“最朽腐的也可化为最神奇”的道理。
有关不净观与白骨观的详细内容,可以参究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禅密要法》。我曾仔细讲解过每一修法的层次。(这句话对我太重要了,终于找到密笈了,呵呵。)
4.综合讨论
藏密的身瑜珈,中国道家的炼精气神与守窍,及佛家各种念身法门包括不净观,白骨观等,都是属于念身之法,因此,除了明白密宗气脉之学外,还必须具备现代医学,中国古代《难经》与《内经》的二十经脉,而为道家所推重的奇经八脉,以及现代物理学、光学、电学、化学等知识。
但是,大部分的念身法门,都离不开气息的修法,所以,念身法门与修阿那般那(出入息法),于开始时,几乎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二者为一。
不论哪一种念身法门,其目的,都是为了配合心地的修持,将此业报身转化为圆满报身。如同经说卢舍那佛于色界现圆满报身而成佛,放大光芒,为千佛众生开演华藏世界中大乘菩萨梵纲经戒的道理。但如何才能证得此圣境,则必须自己于色心二法.真
参实究,方能证得。
四、结语
念身为十念法之一种,位于念阿那般那之后。从佛学经论的观点,念身亦为三十七菩提道品中四念处之一部分。所谓四念处,即是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与念法无我。从修持的观点看,色心本是一元,皆为第八阿赖耶识所显现的,众生一切苦受的来源,乃由于妄识心的作用。因此,如何息灭妄识心,也就是去除我执,达到真正的无我,则是修持的道路。如果只注重心法的行持,而忽略色身的调和,最高仅能够证到小乘果的有余依涅槊,仍然是不究竟。
经由心色二法的修持,其最后的目的,为达成三身成就,所谓清净法身(体)、圆满报身(相)、千百亿化身(用)三者的互摄与相融。因此,修持的过程,就是如何转业报身为圆满报身,转识成智,转用得妙,此一转,乃修持的中心,也是最难处。根据心色一元的道理,色身的修持与心法的修持是同等重要,色法不能得到解脱,心灵就不会大自在(无我)。所以,如何转,应当先从色身入门。


有关念身法门的修持,佛家的显教,印度的瑜珈,西藏的密宗,中国的道家…….等,各有不同的念身方法,但在基本上,大都以气脉之学为基础。
藏密的身瑜珈,导源于印度,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其修持的程序.由身入门,先修气、再修脉,然后转到心意层面,并进而修持明点,最后达成拙火(灵力、灵能)的成就。
中国道家的修身之法,也是依据气脉学,再加上东汉之后佛法东传韵熏陶,所演绎而来的精、气、神三修,即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与炼神还虚,乃至做到精满不思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