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破解人生的N个困惑 >

第4部分

破解人生的N个困惑-第4部分

小说: 破解人生的N个困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丈夫不理解自己工作繁忙而发牢骚的时候,黄女士可吃点精神“山楂”,虽酸涩,但回味 爽口,利胆消肝,证明有人关心自己,是好事。   

  当工作不顺利,遇到瓶颈的时候,黄女士大可多吃点心理“生姜”,入口虽辣,但是暖胃驱 寒,可以帮自己重视技术的缺失,学到更多实在的东西。   

  黄女士看到我开的计划和心理“中药”后,宛然一笑,说:“您可真逗,管理工作和调节心 情真有那么轻松吗?”   

  “是的,管理工作好比太极拳,力用得巧,就能轻松地做到四两拨千斤。”我的回答是。   

  我想,黄女士是个聪明的人,她一定明白我的用意。果然,几个月后,黄女士给我来了个电 话,电话里的她,显然心情舒畅。她说,起先她是严格按照我给的计划来做管理,后来发现 自己不看计划也能流畅处理与手下的关系了,而且,与手下年轻人打成一片后,她发现自己 从心态上都“返老还童”了。偶尔遇到问题,她也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直面生活“中药”, 其中滋味也不乏丰富。年底公司不 但没有换掉她的策划部经理职位,还发了一笔可观的奖金。现在她正准备用年终奖和家人一 起出国旅游呢。    

  Question 5不要害怕否定的声音   

  谁不想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尤其是在工作多年后,基本技术都已得心应手,人际关系 也顺风顺水,突然遭遇的“危机”——被否定的感觉,你能受得了吗?   

  工作不是一件完全轻松的趣事,因为每个人都带着自身的“包袱”来工作。想升官的、 想发财的、想功成名就的……无欲则刚的道理人人明白,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超然物外 。   

  当遭遇“不能获得提升”、“薪金不满意”、“直接上级的管理方法和风格不适合自己” 等等小挫折,甚至“失业”的重创,大多数人会把愤怒的枪口瞄准外界因素。其实,这些都 是我们内心“负重”造成的原因。当“否定的声音”在工作中与我们不期而遇的时候,应 该重新了解自己,放下包袱,前面的路,才能走得更轻松。   

  常先生属于那种看起来相当儒雅的男人,在他缓慢且带有自我解析的叙述中,我了解到,多 年前,他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毕业后虽未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成了一个“半路出家” 的人,但是工作非常顺利,进入一家知名外企,从一个销售人员做到了销售总监,期间单位 还出资送他到国外读了管理学硕士。既有工作经验,又不乏理论支持的常先生,事业如日中 天,成为该企业中流砥柱。         

※虹※桥※书※吧※。  

第9节:第一章 破解工作中的困惑(8)         

  然而,如今已经“奔四”的他却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滑铁卢”:单位新一轮高层换界,作 为上界亲信的常先生被打入了职业冷宫,迫不得已的他,只好递上辞呈,重新找工作。   

  开始,常先生认为自己“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凭借丰富经验和大公司工作的背景,常 先生很快在一家国企找到了相等职位的工作,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常先生发现,国企里人 际关系紧张,人人自危,都怕卷入办公室政治旋涡,互相推诿,让工作流程格外曲 折。同时随着市场的变化,自己的销售策划总是做得不如以前顺利,工作成就感越来越难以 实现。并且,现在的薪金远不可与以前同日而语……想再次跳槽的常先生,为了跳得更准, 于是找到了我,想通过专业的指导,不至于再次“马失前蹄”。   

  “我对自己的评价一天一天地降低。在不安与焦虑中,我陷入了抑郁的状态。我不愿意去工 作,现在的工作会让我更加否定自己,领导也会找我谈话,总认为我没有做到他们希望的那 样好。我觉得我在退化,对什么也没兴趣,对妻子和孩子都表现出不应该有的冷漠,这让我 也感到内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到无能为力。”常先生边说边取下眼镜,擦了擦额 头渗出的汗,看得出,他对现在的状况感到非常焦虑。   

  “你以前的工作中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吗?”   

  “有,但是持续的时间很短,那里的领导对我很器重,总是鼓励我进行各种尝试,况且在那 里干了十来年,我已经拥有很高的自主权了。”他似乎很怀念那段“光辉岁月”。   

  “看得出,你对原单位很有感情,为什么遇到‘冷处理’就立即辞职了?”我问到了一个很 尖锐的问题,但是也非常关键。   

  “因为我无法忍受被‘冷落’的环境。新领导处处挑我毛病、找碴、否定我的工作,我根本 无法发挥自己的价值。”常先生态度异常坚决。   

  常先生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其实出现在很多步入中年的中高层管理人士中,他们往往 从就业初期就非常顺利,从中低层做到中高层,在一个单位一干就是很多年,适应了某种特 定的模式,没有遇到过太大的波动,相应的抗挫折能力较差,适应能力也不好。一旦所处环 境中响起否定的声音,他们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无法接受这种工作环境,于是选择 再次就业。与此同时,这些人因为在原行业已经处在较高的位置上了,很难屈尊学习新的东 西来适应新变化,于是出现了空有经验,但就业难、适应难的尴尬境地。   

  经过几次更深入的交谈,我了解到,常先生幼年时期生活在一个家教严格、物质很富裕的环 境中。严厉的教育,让常先生形成了比较自律和有高度责任感的做事风格,富裕的环境让常 先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比较自我,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书生气。   

  从心理学角度说,每个人都是自信和自卑的结合体,从常先生幼年时期的成长历程来看,他 属于比较自信的人,但是往往很自信的人,从内心深处恰恰是最容易产生自卑情绪的,所以 当常先生在一向顺利的职业生涯中遭遇否定的声音的时候,外界的这种刺激,会瓦解他外在 的自信,激化内在的自卑,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他选择了逃避否定,以获得内心的平 衡和安全。   

  根据以往的咨询经验来看,类似常先生这样责任感很强的人,工作能力的硬件条件不是制约 其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而高度自我的态度却成为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前进的绊脚石。   

  “除了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在降低,身边有谁正面否定过你吗?”我问。   

  “虽然没有谁正面指责过我,但是我从别人的眼神或语气中就能感受到否定我的意思。”   

  看来,常先生否定自我的根源之一,还来自于他个人过于敏感的性格。   

  困惑破解法   

  虽然有时候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表现是某一方面的,但是出问题的地方恰巧揭示了整个人的 综合素质缺陷的“冰山一角”,如果尽可能地做到综合治理,问题的解决会更快、更有效。          

※虹※桥※书※吧※BOOK。  

第10节:第一章 破解工作中的困惑(9)         

  我针对常先生的具体情况和成长环境以及性格因素,给他提出了几点建议:   

  1否定的声音不单纯来自外界,更多时候是自找的,比如常先生老拿以前的工作经验来和 现在做比较,单位性质不一样,就会产生落差,要尽量往前看,如果常先生认为前景不乐观 ,不排除再跳槽的可能。   

  2否定的声音不代表否定自我,对事不对人才是正确的工作态度,如果否定的声音针对的 是工作上的具体操作,就该平静心态,认真分析问题出自何方,解决问题。   

  3在人际关系上,不要轻易否定他人,更不要否定自我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做到不卑不 亢,无论对上还是对下,具有良好正常的人际关系,才能为个人工作开展做好铺垫,这一点 ,常先生一定要注意,而且要从实际行动做起,改善自己的风格,尽量做到随和。   

  4合理宣泄情绪,当遇到否定的声音或者不满意的情况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 来宣泄,避免心里积蓄过多的负面情绪,这样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好处。鉴于常先生的身体已 出 现发福迹象,我建议他可以选择一种户外锻炼作为宣泄情绪的方式,他自己选择了每周游泳 2次。   

  5拿得起,放得下。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把眼前的挫折看淡点,当事业遭遇暂时的冷遇 ,一定要把温暖投入家庭的怀抱,不妨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聚会,帮你排遣掉不快的阴霾,同 时增进与家人的亲密感。   

  后来,常先生和家人一起去郊外住了一个多月,他说:“每天和大自然相处的过程,是那么 的美妙,呼吸到纯净的空气,我的心慢慢地彻底放松了下来,内心的力量也逐渐恢复,思前 想后,我想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到底要什么。”   

  回到工作中的常先生,很快找到了想要的感觉,他说:“我想现在没有什么能够再打倒我了 。”                     

。§虹§桥书§吧§  

第11节:第二章 破解心理困惑(1)         

  第二章破解心理困惑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中医,我曾很惊喜地发现,其实中医跟现代心理学有很多共通之处。首 先,心理咨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交谈,让病人说出自己心里的隐患,这个过程恰恰和 中医常用手法“问”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心理咨询师常会帮助患者体验愉快的经历, 来释放压力,而但凡懂一点医药知识的人,也会在中医开的方子里找到“解肝化郁”的基本 药材,两种方法的目的殊途同归;最后,心理学有时候会通过催眠、暗示的方法,让病人自 觉,这点刚好和灌下中药汤水的病人自我安慰“良药苦口利于病”吻合无疑。   

  我并不是想再次证明古代先民的伟大,而是想阐述,其实心理学的终极目的,是让人解决自 身心理的问题,让生活变得更幸福。而追求幸福正是我们人类亘古不变的目标。         

  Question 6摆脱抑郁症的困扰   

  “生存和成功的意义已经被压垮和挫败了……现在到了这样一个时刻,所有的东西都停止发 光,希望的光线也失落了。”这段话出自一个年轻人自杀前的遗言,反映了抑郁症的最极 端 后果——结束生命。虽然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并不会都走向死亡,但是有数据显示30%~80% 的自杀行为是抑郁症患者所为。   

  他戴着一顶黑色棒球帽,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双眼。这样类型的自卑患者很多,我做好了 应对一般自卑性格病人的准备,但是接下来,我发现自己错了,眼前这个“棒球小子”的问 题,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料。   

  桌子上的闹钟滴滴答答地走着,我眼前的棒球帽始终没有抬起来,他不主动说话,我尝试 过几次提问,但是都以我的自问自答而告终。   

  空气中凝结的沉重气氛,浓烈得似密度很高的固体。   

  “那么,好吧,既然你不想说话,等你想说了再来找我,或者用其他方式沟通吧。”我深吸 了几口气,故作轻松地提出建议,语气中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