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驻马太行侧 >

第327部分

驻马太行侧-第327部分

小说: 驻马太行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师形成了合围态势,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在请示杜聿明将军之后,率部突围。
最终,200师于突围途中遭到重创,中国远征军首战惨败。
不过孙立人将军的新38师却在仁安羌出人意料地打了个胜仗,并且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英军7000余人,事后,英军上至最高指挥官亚历山大,下至普通士兵,全都对孙立人将军还有新38师的官兵感恩戴德,从此英国人对中国军人的感观也改变了。
说起来这一仗也真是幸运,7000余英军在退到仁安羌附近时,被快速穿插过来的日军步兵第213联队给合围了,不过,穿插到仁安羌的日军步兵第213联队在经过多次战斗消耗以及分兵之后,实际上已经只剩下1000多人了。
不过,就是这1000多日军,却把7000多英军围了个结实。
此时的英军,已经被日军吓破了胆,几次突围失败后,英军指挥官就决定投降了。
但就在英军投降之前,孙立人将军率领的新38师赶到了,此时的新38师同样不满员,两个主力团被杜聿明将军强行调走了,孙立人将军手中实际上只有一个团,在兵力并不占太大优势的情形下,孙立人将军施巧计击溃了日军,将被困的英军给救了出来。
仁安羌大捷之后不久,盟军中缅印战区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便决定组织曼德勒会战,集结中、英、美联军约20万人,在曼德勒附近聚歼攻入缅甸的日军主力,首先赢得缅甸战场的胜利,然后反攻暹罗以及中南半岛。
  
  
 第392章 绝不能走野人山
 从理论上来说,史迪威的曼德勒会战计划是有可能成功的。
因为此时英缅军、中*国远征军以及美军的兵力总和接近了20万人,而日军用来进攻缅甸的部队却只有第第第55、56师团还是三单位制师团,日军的总兵力不足十万人,兵力上盟军占据绝对的优势。
兵力上盟军占优,盟军部队的战斗力在理论上似乎也要强过日军。
单只**方面,中*国远征军中的第五军就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军团,第六军、第六十六军也都是从战火中杀出来的精锐之师,再加上又新接受了英国提供的军械,战斗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相比日军最精锐的野战师团也毫不逊色。
英缅军虽然已经被日军吓破了胆,可好歹还有三个师外加好几个独立旅,也有将近十万人马,而且,英缅军的三个主力师里还有一个是坦克装甲师,另外,英缅军在火炮口径、数量以及性能上,也要全面胜过日军。
在硬实力方面,盟军唯一不占优势的,或许就是陆军舱空兵了,日本陆军航空兵已经在中*国战场飞行战斗了整整四年,飞行经验和实战能力远非美英空军可比,陈纳德的飞虎队虽然初战告捷,可是规模太小了,不足以扭转局面。
但是,在软实力上,盟军相比日军却处于绝对的下风!
日军拥有高效并且得力的指挥体系,他们的军官和士兵绝大多数已经在中*国战场与中***队厮杀了整整四年,无论是高级军官的指挥能力,还是基层军官和士兵的战术素养,都已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巅峰,可以说是兵锋正盛。
而盟军中的英缅军却已经完全丧失与日军决战的信心和勇气。
最糟糕的是,盟军的指挥体系零乱并且职权重叠,史迪威明义上是中缅印战区的总参谋长兼缅甸方面的最高指挥官”可实际上他既指挥不动杜聿明的中*国远征军,更调动不了亚历山大的英缅军,盟军的指挥,完全就是一盘散沙。
史迪威雄心勃勃地想在曼德勒重创日军,现实却一下击碎了他的梦想日军前锋刚刚出现在曼德勒附近,西线的英缅军就不战而逃了,而且在撤退之前居然没有跟史迪威这个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打任何招呼,正在东线独力支撑的中*国远征军更是被英国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曼德勒的局势顿时急转直下。
此时,日军第旧、第第第坠师团也在缅甸百姓的帮助下,几天之内就完成了千里大迂回,奇袭腊戌得手,一下就切断了中*国远征军通过滇缅公路回国的退路。
更可怕的是,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大量屯积在腊戌火车站”还没来得及抢运回国,现在全便宜日军了。
日军第岛师团师团长渡边正夫中将看到腊戌火车站内堆积如山的物资之后,不禁喜出望外,当即向南方军司令部还有日军大本营分别发出了奏捷电报:腊戌我师团入手,滇缅公路之交通已被切断,另缴获美国援华物资装备极多。
腊戌失守之后,眼看三路日军就要对中*国远征军形成合围了,蒋委员长顿时慌了,急令杜聿明率部向缅北重镇密支那撤退,杜聿明忠实地执行了蒋委员长的军令,不顾史迪威的坚决反对,执意率部向密支那撤退。
然而,中*国远征军退守密支那的计划很快就流产了。
民国三十年(第第56联队在得到了腊戌火车站屯积的海量燃油以及数以千计的卡车之后,当即效仿德军在缅北丛林里使用了闪击战术,两日内便往北长驱五百余里,抢在中国军队之前夺取了密支那。
密支那失守之后,中*国远征军回国的大路就已经全部被日军堵死了。
此时”素有“黄埔虎将”美誉的杜聿明将军已经是方寸大乱了,在他看来,摆在中*国远征军面前的活路已经只剩两条了”或者撤往印度,或者抛掉重装备”翻越野人山回国,而蒋委员长给杜将军的电令却是无论如何也要把远征军带回国!
井陉县,39集团军司令部。
日*本的南下计戈小开始之后,华北战场就沉寂了下来。
华北方面军新任司令官烟俊六最终并没有发动吕粱山战役,因为华北战场的精锐老兵已经被大量调往了东南亚以及太平洋战场,此时留在华北的日军师团番号虽然没什么变化,可师团下属的步兵联队却已经被抽调得一塌糊涂了。
鉴于这种情形,日军在华北的战略已经由进攻转入防御。
日军转入防御之后,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便重新活跃了起来,八路军总部迅速派出了大量的武装工作队,深入沦陷区开展工作,在八路军广大指战员的艰苦努力下,终于又重新开辟了几块根据地,八路军终于又在敌后战场站稳了脚跟。
不过,岳维汉的纠集团军却并没有东出土门的计划。
主集团军固守太行山绰绰有余,可要想在冀中平原打败拥有野战重炮旅团和航空兵团助战的华北方面军主力,却是痴心妄想,这种情形下,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埋头生产军火,全力扩充部队,准备将来的全面反攻。
不过现在,岳维汉却有些坐不住了。
日军比历史上更早南下,中*国远征军也比历史上更早入缅参战,可最终的结果却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甚至连过程都是大同小异,中美英盟军最终还是战败了,中*国远征军看起来还是不可避免地要走上野人山的不归路了。
这样的结果绝不是岳维汉所愿意看到的。
远征军可是**中的精锐,杜聿明谗第五军更是精锐中的粗锐。
第五军的装备水平对于当时的**来说堪称奢侈,第五军拥有苏式T西坦克田余辆,德制装甲车100余辆,美制福特**400余辆,各师均配有山炮或者野炮营,军直属炮团更是装备了24门150——口径的野战重型榴弹炮!
第五军的装甲力量和炮兵火力,连39集团军也是拍马难及。
直到民国三十年(1941年)九月底,39集团军都还什么像样的大炮兵。
各师炮兵团除了没良心炮就是的69击炮了”牛大根的炮兵旅到现在用的都还是日械野炮和步兵炮,岳维汉好不容易才通过海伦从美国买了200多门万n75——口径的美式榴弹炮,可还没来得及抢运回国,就在腊戌火车站让日*本人给截了。
消息传来,岳维汉真是欲哭无泪,这200多门榴弹炮可是他花了整整500万美元从美国买回来的呀,现在就这样便宜了日*本人”岳维汉该找谁评理去?不过,相比这批大炮,岳维汉显然更关心远征军十万官兵的命运。
大炮没了,还可以否从美国买,美国政府也会大力援助。
可印缅远征军的十万官兵要是死在了野人山”对于中*国抗战来说,绝对是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要重新招募、训练十万大军,那得花多长时间,花多大的精力以及代价?而且,训练再好的部队,也终究比不过上过战场见过血的老部队!
无论如何”远征军都不能走野人山,绝不能走野人山!
急促的脚步声中,柳忻上校和赵欣怡先后走了进来,旋即同时立正敬礼。
岳维汉摆了摆手,向柳忻道:“柳忻,马上给海伦发越洋电报,让她不惜一切代价,尽一切可能制造舆论,通过民意逼迫美国政府向国民政府施加压力,督促蒋委员长立即撤换中*国远征军的指挥官,杜聿明下”我上!”
“是!”柳忻啪地立正,旋即领命去了。
挽救远征军的指挥官人选,岳维汉还真没作他人想。
在这个世界上”要是连岳维汉这个穿越者都救不了远征军,那就真没人能行了。
岳维汉又向赵欣怡道:“赵欣怡同志,立即给延安,给毛主*席、朱老总发电,就说我有意领军远征缅甸,一可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二可趁机扩大我党我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集团军开拔后,将留下李青龙的土门要塞警备旅继续驻防!”
领军远征缅甸这么大的事情,岳维汉可不敢再自作主张了。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事件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是政治事件了。
不过,岳维汉绝对相信毛主*席,以毛主*席的眼光,他不可能看不到凹集团军远征缅甸对**的巨大好处,凹集团军到了缅甸之后,就可以直接接受美国的援助和装备,而且出国抗战意义重大,很容易得到大后方百姓以及东南亚华侨的全力支持。
更重要的是,届时岳维汉就能以**人的身份公开与美国接触。
岳维汉相信,只要他有意识地削弱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甚或直接将社会主义形容成“国家资本主义”再加上**政权在当时要远比国民政府更廉洁、更高效,以美国政府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既便不放弃国府,也一定会大力援助**政权。
历史上,美国政府就曾经有过舍弃国府直接援助**的提案。
此外,岳维汉率领39集团军主力离开之后,留守太行山的李青龙就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脱离**,李青龙现在不过是个少将旅长,既便脱离**加入八路,政治上也不会引起太大的风波,这样,八路军就能顺利接管太行山根据地了。
有了太行山根据地做后盾,再加上美国的援助,八路军肯定会比历史上更强大。
再假如,岳维汉的凹集团军和印缅远征军能够在东南亚战场不断地消耗日军,迫使日军不断地从华北、华中甚至是东北战场抽调精锐老兵,也许不用等到45年,比历史同期更为强大的八路军就能在敌后战场展开全面反攻了。
当然,这一切仅仅只是假设,海伦能否在美国掀起舆论攻势,美国政府会否因为民众的压力向国民政府施压,都是未知之数,既便这两点都实现了,蒋委员长也屈服了,岳维汉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力挽狂澜,改变印缅远征军的命运。
印缅远征军毕竟不是纠集团军,毕竟不是岳维汉一手带出来的部队!
既便蒋委员长违心地撤了杜聿明将军,重新任命岳维汉为印缅远征军总司令,然后岳维汉又在最短的时间内乘飞机空降到缅甸战场,也未必就能立即扭转战局,因为,戴安澜、孙立人等师长未必就能服从岳维汉的指挥。
岳维汉虽然战功彪炳,可他的根基真的很浅。
放眼整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