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朱元璋 >

第27部分

朱元璋-第27部分

小说: 朱元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子兴不表态。
  李善长说他更看重打几个胜仗,振奋一下军心,也让两淮百姓看看,有这样一支抗元义军,好生了得,别把我们混同于打家劫舍之徒。
  他用的是激将法,比朱元璋正面大义凛然地宣扬“共同抗元”更能说动郭子兴。
  郭子兴果然有点活动气了,他说:“认真要打,也不是吹气儿的,你们知道脱脱带了多少大军前来围剿红巾军吗?”
  张天佑说:“号称百万之众,去了水分,四五十万总是有的。”
  郭子兴其实也是怕众寡悬殊,把仅有这点家当都折腾光了。
  朱元璋却认为征战是壮大发展良机。当初不打横涧山,岂能一下子拥有三万兵马?
  郭子兴说:“我走了一趟濠洲,体力难支,去救六合,谁敢挂帅出征?”
  朱元璋站了起来:“末将愿领军令状。”
  张天佑道:“光有勇气没用。我担心引火烧身,救不下六合,反倒把元军引到滁阳来。”他这话正是郭子兴没说出来的忧虑。
  朱元璋说:“有这个可能。那更好,我们就在滁阳城外大打一场,打出威风来。”
  “这可不是吹气儿。”郭子兴问李善长,“先生以为如何?”
  李善长支持朱元璋,认为以攻为守是上策,才能守住滁阳。我军可进至瓦梁垒,与元军战,如果得手,则在六合重创元军,如果失利,就在城外清水涧侧设伏,击败元军。
  事到这地步,郭子兴只得说:“那就打打试试吧。”
  元军围困的城池,已被朱元璋攻入南城。
  朱元璋和冯国胜、徐达站在城门箭楼上,全副披挂的郭宁莲也在一旁。放眼望去,只见白色毡帐篷一望无际,如同雨后出土的蘑菇。
  朱元璋对徐达说:“你看,元军连营几十里,我们虽然进了六合,却保不住这座城的。”
  徐达说:“是这样。”人人都看得出,六合成了一个甩不掉的包袱。
  朱元璋分析,现在脱脱不敢贸然攻城,是因为城外有汤和、耿再成、花云几支部队,起到了牵制作用。朱元璋想主动退出,掩护全城百姓向滁阳撤。
  徐达担心扶老携幼的,走不快,那不是等着吃败仗吗?
  冯国胜倒表示赞同,恰好用百姓当个诱饵,这是好计,如果他们追,我们正好在山涧处设伏,打起来后,城里胡大海、吴良他们攻出来,里外夹攻,一定大获全胜。
  “我正是这个意思。”朱元璋吩咐队伍分头去说服全城百姓,一定要跟上他们突围,六合在元朝军队眼里是反贼的窝,一旦攻破城池,肯定屠城,男女老少非杀个精光不可。
  冯国胜说:“这事我去办。”
  朱元璋又命令徐达和汤和、耿再成各带本部兵马埋伏在清水涧,等待伏击。由花云、缪大亨、费聚、陆仲亨各率本部人马护卫百姓沿官道缓缓向滁州撤退,他要大家记住,打起来后切不要扔了百姓,如果百姓有失,他们便不得人心了。
  徐达说:“记住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朱元璋的队伍总算带领着六合百姓的队伍从南门涌出来,向滁阳方向运动了。
  元军发现了,认为这是朱元璋走得最臭的一步棋,便举兵来追击,没想到朱元璋早有防备。在通往清水涧的大路上,一眼望不到头的逃难百姓队伍在山谷间蠕动着,他们被朱元璋的队伍夹持着、护卫着,但百姓中有老有少,肩扛手提、车推、驴背驮,队伍乱糟糟的,根本走不快。
  在队伍尾部,花云、郭宁莲、缪大亨、费聚、陆仲亨等将领跃马横刀在与追来的元军厮杀,保着百姓队伍向滁阳撤退。
  因为他们阻击得勇猛,元军冲上来又败退下去,再冲,又一场厮杀,只见郭宁莲越战越勇,驰马来往冲突,双刀左右砍杀,不断有元兵丧命刀下。大路上烟尘冲天,几个将领的身影在烟尘中忽隐忽现。
  元朝丞相脱脱骑马立于山坡上,用马鞭指着山下厮杀的战场,说:“不能这样拉锯!他们舍不得丢下老百姓,正好为我们的攻击留下机会,要冲过去,把百姓切成几段,他们的阵脚就会乱了。”
  “得令。”一个将领领命而去。
  随后,牛角号和战鼓声骤然加急响起来,山谷间呐喊声有如地裂山崩,震天动地。
  花云带兵边打边撤,渐渐进入清水涧了。
  元军潮水般冲上来。
  花云、缪大亨他们打打退退,退的速度越来越快了,百姓也似乎慌了神,包袱、锅碗瓢盆,甚至鞋子丢了满道。
  一个元军将领大叫:“冲上去,谁抓的人多,归他当奴隶,女的为婢!”
  元军更加奋勇追击。
  徐达和士兵伏在山坡树后,冷静地注视着山谷。朱元璋亲自坐阵。元军越追越深入,有些甚至冲进了百姓的队伍中开始抢东西,花云他们的队伍也开始了与元军的混战。
  徐达一挥手,一面黄色旗帜从树海里伸出来,摇晃着,接着,一面面黄旗开始摇晃,这是信号,骤然间,像是山崩地裂一样,呐喊声震撼山谷,埋伏的军队从山坡上源源不断地滚下去,切断了元军的退路,人喊马嘶,刀枪相击,山谷间开始了大战。
  脱脱一看,忙勒住马,说:“中埋伏了。”他下令鸣金,快撤。
  但为时已晚,胡大海、邓愈率城中之兵开城门冲了出来,也加入了战斗。
  元军乱了套,纷纷夺路而逃,兵械、辎重丢得到处都是,好多人匆忙中跳入清水涧,大多淹死,大路旁尸横遍野。
  老百姓反倒轻松地站在一旁观看这场厮杀了。
  残余的元军在脱脱率领下,没命地奔逃。
  当朱元璋率部胜利班师时,李善长、张天佑等人在城门口迎接,百姓举着酒犒军,朱元璋从张天佑手上接过酒杯,郭宁莲怕他喝,在马上用膝盖碰了他一下,朱元璋没有喝,却向天空洒去,他说,“祭奠那些亡灵吧。”
  一旁的郭天叙小声说:“他是不敢喝,怕有毒,这人比狐狸都狡猾。”
  因为朱元璋离得很近,张天佑捅了郭天叙一下,不让他说下去。
  张天佑对朱元璋说:“元帅本来要亲自出来犒劳你们的,因为偶感风寒,让我和天叙代劳了。”
  朱元璋说:“自家人,不必客气。”又问:“元帅没事吧?回头我再去探望。”
  众人簇拥着朱元璋向前走,城中百姓夹道欢呼,乐声高奏,鞭炮齐鸣。朱元璋在马上频频挥手,向百姓致意。
  走在后面的郭天叙对张天佑说:“你看他得意的样子,打败了脱脱,朱元璋更不可一世了,我爹根本就不该给他露脸的机会。”
  张天佑道:“原来你父亲是不想救六合的,朱元璋想出风头,非要去打,我以为他会败得落花流水而归,没想到风头真让他出了。”
  郭天叙说:“我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看得的是痨病。万一不行了,这天下不成了姓朱的了吗?”
  “那还用说!”张天佑说,“你我谁有力量回天?他现在羽毛丰满了,弄不好我们都有性命之忧啊。”
  郭天叙咬着牙说:“我们不能等到人头落地那一天,让他人头先落地。”
  张天佑用眼神制止了他,小声说:“回去再从长计议。”
  朱元璋处事小心,且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他虽未听到张天佑、郭天叙说什么,也多少能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凶兆。方才郭宁莲不让他喝那杯酒,说明郭宁莲也意识到危险是存在的。
  如果这次兵败而归,或许反而安全。朱元璋不能不悲凉地在心底叹气。他和郭宁莲去探望郭子兴的病后,刚回到总兵府坐下,护兵报李先生和冯氏兄弟到了。
  朱元璋忙起身迎到门外。
  朱元璋说:“不知先生急急忙忙来有何见教?”
  李善长说:“你已经处在危险中,你还不觉得吗?”
  朱元璋说:“先生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方才我去探病,我岳父精神尚好,拉着我的手说了很多心里话,很是推心置腹。”
  冯国用问:“他都说了什么?”
  朱元璋说:“他想称王,称滁阳王。”
  李善长讥笑地说:“幸而胃口不大,只想称王,倘要称帝,那更有趣了。他不觉得滁阳王太寒酸了点吗?”
  冯国胜问:“他问你,是要你拥戴呀,你怎么回答的?”
  朱元璋说:“我说不可。”
  郭宁莲当时就听着别扭,他要称王,你不让,他也许怀疑朱元璋自己要称王呢。
  “不会。”朱元璋说,滁阳是个山城,弹丸之地,船只不通,商业不振,是一座孤城,不称王,尚不显眼,一旦称王,那目标大了,可就引人注意了,不要说元朝不能容忍,就连势力大得多的各股义军都尚未称王,也会有众矢之的之危,出头的椽子先烂,太招风了。
  李善长认为很有道理,但郭子兴听得进去吗?
  朱元璋说:“虽然心里不太痛快,也知道我说的在理,又是为他好,他也没有再坚持。”
  郭宁莲告诉李善长,朱元璋又把帅印缴回去了。
  冯国用说:“这又何必?元帅逼你交印了吗?”
  朱元璋说:“何必要人逼?同住一城,有元帅在,我权太重了不好。”
  冯国胜说:“你真是君子呀。”
  李善长却笑笑而已。他说:“交了也好,有征伐攻战,尽力就是了。”
  第十七章
  不让老泰山称王,朱元璋把王冠留给自己吗?女儿给母亲行贿,买的是平安。有在爱妻面前也不能袒露的私密吗?不是花心而是野心。
  房中只有李善长、朱元璋两个人时,李善长的话就少有顾忌了,既然他全身心地来辅佐被认为是明主的朱元璋,就必须竭尽全力。他托着一杯热茶,在客厅里踱着优雅的方步,李善长说:“一味退让,也不是办法,你想过了吗?郭子兴活不了多久了。”这话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李善长说冷眼看郭子兴病很重,他又是心思很重的人,芝麻大的事会琢磨七天七夜,这种性格,对养病不利。郭山甫早已测定,郭子兴不久于人世了。所以李善长劝朱元璋倒不如顺着他,让他称王,过几天孤家寡人的瘾。
  朱元璋说:“这岂是儿戏?如果因为满足他的私欲而坏了义军大事,太不值得了。”
  李善长是从大局考虑的,不让他称王,他身边的小人又会去搬弄是非,一定说朱元璋不让他当王,是自己想当。这话郭子兴又一定相信,所以李善长才说朱元璋已处于险境。
  朱元璋很苦恼,他说自己不争权,到出力时舍生忘死,怎么还换不来真心呢?
  李善长说:“你不是反反复复地看过《资治通鉴》吗?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还用我说吗?”
  朱元璋说:“那现在怎么办?我已退无可退了呀!原本想躲开濠州,打下滁州站住脚,他又跟了过来。”
  “这里并不算好,”李善长说,“我们必须另立门户,去打和州。”朱元璋说:“现在时机倒是很好,听说元朝丞相脱脱被贬,后又被处死了?”
  李善长说:“是由于内乱,有个叫亚麻的丞相向至正帝进了谗言。现在,我们滁阳兵民陡增,又来了六合难民,你算过吗?粮食还能吃几个月?”
  朱元璋说:“没来得及过问。”
  李善长说他倒问了,最多能吃到明年一月,粮荒一起,军心民心必大乱。和州是靠近长江的富庶之地,如果打下和州,就与太平隔江相望了,可以大展宏图。
  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