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醒世恒言 >

第4部分

醒世恒言-第4部分

小说: 醒世恒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旧恨,欲寻事而杀之。一日,召子建问曰;“先帝每夸汝诗才敏捷,朕未曾面

试。今限汝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如若不成,当坐汝欺诳之罪。”子建未及七步,

其诗已成。中寓规讽之意。诗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

何太急。曹丕见诗感泣,遂释前恨。后人有诗为证: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诗成

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尽诛夷。

说话的,为何今日讲这两三个故事?只为自家要说那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这

段话文不比曹丕忌刻,也没子建风流,胜如紫刑花下三田,花萼楼中诸李,随你

不和顺的弟兄,听着在下讲这节故事,都要学好起来。正是: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这故事出在东汉光武年间。那时天下乂安,万民乐业,朝有梧凤之鸣,野无

谷驹之叹。原来汉朝取士之法,不比今时。他不以科目取士,惟凭州郡选举。虽

则有博学宏词,贤良方正等科,惟以孝廉为重。孝者,孝弟;廉者,廉洁。孝则

忠君,廉则爱民。但是举了孝廉,便得出身做官。若依了今日的事势,州县考个

童生,还有几十封荐书。若是举孝廉时,不知多少分上钻剌,依旧是富贵子弟钻

去了。孤寒的便有曾参之孝,伯夷之廉,休想扬名显姓。只是汉时法度甚妙:但

是举过某人孝廉,其人若果然有才有德,不拘资格,骤然升擢,连举主俱纪录受

赏;若所举不得其人,后日或贪财坏法,轻则罪黜,重则抄没,连举主一同受罪。

那荐人的,与所荐之人休戚相关,不敢胡乱。所以公道大明,朝班清肃。不在话

下。

且说会稽郡阳羡县,有一人姓许名武,字长文。十五岁上,父母双亡。虽然

遗下些田产童仆,奈门户单微,无人帮助。更兼有两个兄弟,一名许晏,年方九

岁,一名许普,年方七岁,都则幼小无知,终日赶着哥哥啼哭。那许武日则躬率

童仆,耕田种圃,夜则挑灯读书。但是耕种时,二弟虽未胜耰锄,必使从旁观看。

但是读书时,把两小兄弟,坐于案旁,将句读亲口传授,细细讲解,教以礼让之

节,成人之道。稍不率教,辄跪于家庙之前,痛自督责,说自己德行不足,不能

化诲,愿父母有灵,启牖二弟,涕泣不已。直待兄弟号泣请罪,方才起身。并不

以疾言倨色相加也。室中只用铺陈一副,兄弟三人同睡。如此数年,二弟俱已长

成,家事亦渐丰盛。有人劝许武娶妻。许武答道:“若娶妻,便当与二弟别居。

笃夫妇之爱,而忘手足之情,吾不忍也。”繇是昼则同耕,夜则同读,食必同器,

宿必同床。乡里传出个大名,都称为“孝弟许武”。又传出几句口号,道是:

“阳羡许季长,耕读昼夜忙。教诲二弟俱成行,不是长兄是父娘。”

时州牧郡守,俱闻其名,交章荐举,朝廷征为议郎。下诏会稽郡,太守奉旨,

檄下县令,刻日劝驾。许武迫于君命,料难推阻,分付两个兄弟:“在家躬耕力

学,一如我在家之时,不可懈惰废业,有负先人遗训。”又嘱付奴仆:“俱要小

心安分,听两个家主役使,早起夜眠,共扶家业。”嘱付已毕,收拾行装,不用

官府车辆,自己雇了脚力登车。只带一个童儿,望长安进发。不一日,到京朝见

受职。长安城中,闻得孝弟许武之名,争来拜访识荆。此时望重朝班,名闻四野。

朝中大臣探听得许武尚未婚娶,多欲以女妻之者。许武心下想道:“我兄弟三人,

年皆强壮,皆未有妻。我若先娶,殊非为兄之道。况我家世耕读,侥幸备员朝署,

便与缙绅大家为婚,那女子自恃家门,未免骄贵之气。不惟坏了我儒素门风,异

日我两个兄弟娶了贫贱人家女子,妯娌之间,怎生相处!从来兄弟不睦,多因妇

人而起,我不可不防其渐也。”腹中虽如此踌论,却是说不出的话。只得权辞以

对,说家中已定下糟糠之妇,不敢停妻再娶,恐被宋弘所笑。众人闻之,愈加敬

重。况许武精于经术,朝廷有大政事,公卿不能决,往往来请教他。他引古证今,

议论悉中窾要。但是许武所议,众人皆以为确不可易。公卿倚之为重。不数年间,

累迁至御史大夫之职。忽一日,思想二弟在家,力学多年,不见州郡荐举,诚恐

怠荒失业,意欲还家省视。遂上疏,其略云:臣以菲才,遭逢圣代,致位通显,

未谋报称,敢图暇逸?但古人云:“人生百行,孝弟为先。”“不孝有三,无后

为大。”先父母早背,域兆未修。臣弟二人,学业未立。臣三十未娶。五伦之中,

乃缺其三。愿赐臣假,暂归乡里。倘念臣犬马之力,尚可鞭笞,奔驰有日。天子

览奏,准给假暂归,命乘传衣锦还乡,复赐黄金二十斤为婚礼之费。许武谢恩辞

朝,百官俱于郊外送行。正是:

报道锦衣归故里,争夸白屋出公卿。

许武既归,省视先茔已毕,便乃纳还官诰,只推有病,不愿为官。过了些时,

从容召二弟至前,询其学业之进退。许晏、许普应答如流,理明词畅。许武心中

大喜。再稽查田宅之数,比前恢廓数倍,皆二弟勤俭之所积也。武于是遍访里中

良家女子,先与两个兄弟定亲,自己方才娶妻,续又与二弟婚配。约莫数月,忽

然对二弟说道:“吾闻兄弟有析居之义。今吾与汝,皆已娶妇,田产不薄,理宜

各立门户。”二弟唯唯惟命。乃择日治酒,遍召里中父老,三爵已过,乃告以析

居之事。因悉召僮仆至前,将所有家财,一一分剖。首取广宅自予,说道:“吾

位为贵臣,门宜棨戟,体面不可不肃。汝辈力田耕作,得竹庐茅舍足矣。”又阅

田地之籍,凡良田悉归之己,将硗薄者量给二弟。说道:“我宾客众盛,交游日

广,非此不足以供吾用。汝辈数口之家,但能力作,只此可无冻馁。吾不欲汝多

财以损德也。”又悉取奴仆之壮健伶俐者,说道:“吾出入跟随,非此不足以给

使令。汝辈合力耕作,正须此愚蠢者作伴,老弱馈食足矣,不须多人费汝衣食也。”

众父老一向知许武是个孝弟之人,这番分财,定然辞多就少,不想他般般件件,

自占便宜。两个小兄弟所得,不及他十分之五,全无谦让之心,大有欺凌之意。

众人心中甚是不平。有几个刚直老人气忿不过,竟自去了。有个心直口快的,便

想要开口,说公道话,与两个小兄弟做乔主张。其中又有个老成的,背地里捏手

捏脚,教他莫说。以此罢了。那教他莫说的,也有些见识。他道:“富贵的人,

与贫贱的人,不是一般肚肠。许武已做了显官,比不得当初了。常言道:疏不间

亲。你我终是外人,怎管得他家事!就是好言相劝,料未必听从,枉费了唇舌,

到挑拨他兄弟不和。倘或做兄弟的肯让哥哥,十分之美,你我又呕这闲气则甚!

若做兄弟的心上不甘,必然争论。等他争论时节,我们替他做个主张,却不是好!”

正是:

事非干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强言。

原来许晏、许普,自从蒙哥哥教诲,知书达礼,全以孝弟为重。见哥哥如此

分析,以为理之当然,绝无几微不平的意思。许武分拨已定,众人皆散。许武居

中住了正房,其左右小房,许晏、许普各住一边。每日率领家奴下田耕种,暇则

读书,时时将疑义叩问哥哥,以此为常。妯娌之间,也与他兄弟三人一般和顺。

从此里中父老,人人薄许武之所为,都可怜他两个兄弟。私下议论道:“许武是

个假孝廉,许晏、许普才是个真孝廉。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

唯唯诺诺,并不违拗,岂不是孝;他又重义轻财,任分多分少,全不争论,岂不

是廉。”起初里中传个好名,叫做“孝弟许武”,如今抹落了武字,改做“孝弟

许家”。把许晏、许普弄出一个大名来。那汉朝清议极重,又传出几句口号,道

是:假孝廉,做官员;真孝廉,出口钱。假孝廉,据高轩;真孝廉,守茅檐。假

孝廉,富田园;真孝廉,执锄镰。真为玉,假为瓦。瓦为厦,玉抛野。不宜真,

只宜假。

那时明帝即位,下诏求贤,令有司访问笃行有学之士,登门礼聘,传驿至京。

诏书到会稽郡,郡守分谕各县。县令平昔已知许晏、许普让产不争之事,又值父

老公举他真孝真廉,行过其兄,就把二人申报本郡。郡守和州牧,皆素闻其名,

一同举荐。县令亲到其门,下车投谒,手捧玄纁束帛,备陈天子求贤之意。许晏、

许普,谦让不已。许武道:“幼学壮行,君子本分之事。吾弟不可固辞。”二人

只得应诏,别了哥嫂,乘传到于长安,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问

道:“卿是许武之弟乎?”晏、普叩头应诏。天子又道:“闻卿家有孝弟之名。

卿之廉让,有过于兄,朕心嘉悦。”晏、普叩头道:“圣运龙兴,辟门访落,此

乃帝王盛典。郡县不以臣晏臣普为不肖,有溷圣聪。臣幼失怙恃,承兄武教训,

兢兢自守,耕耘诵读之外,别无他长。臣等何能及兄武之万一。”天子闻对,嘉

其谦德,即日俱拜为内史。不五年间,皆至九卿之位。居官虽不如乃兄赫赫之名,

然满朝称为廉让。忽一日,许武致家书于二弟。二弟拆开看之,书曰:匹夫而膺

辟召,仕宦而至九卿,此亦人生之极荣也。二疏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既无出类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贤路。晏、普得书,即日同上疏辞官。天

子不许。疏三上。天子问宰相宋均道:“许晏、许普壮年入仕,备位九卿,朕待

之不薄,而屡屡求退,何也?”宋均奏道:“晏、普兄弟二人,天性孝友。今许

武久居林下,而晏、普并驾天衢,其心或有未安。”天子道:“朕并召许武,使

兄弟三人同朝辅政何如?”宋均道:“臣察晏、普之意,出于至诚。陛下不若姑

从所请,以遂其高。异日更下诏征之。或访先朝故事,就近与一大郡,以展其未

尽之才,因使便道归省,则陛下好贤之诚,与晏、普友爱之义,两得之矣。”天

子准奏,即拜许晏为丹阳郡太守,许普为吴郡太守,各赐黄金二十斤,宽假三月,

以尽兄弟之情。许晏、许普谢恩辞朝,公卿俱出郭,到十里长亭,相饯而别。

晏、普二人,星夜回到阳羡,拜见了哥哥,将朝廷所赐黄金,尽数献出。许

武道:“这是圣上恩赐,吾何敢当!”教二弟各自收去。次日,许武备下三牲祭

礼,率领二弟到父母坟茔,拜奠了毕,随即设宴遍召里中父老。许氏三兄弟,都

做了大官,虽然他不以富贵骄人,自然声势赫奕。闻他呼唤,尚不敢不来,况且

加个请字,那时众父老来得愈加整齐。许武手捧酒卮,亲自劝酒。众人都道:

“长文公与二哥、三哥接风之酒,老汉辈安敢僣先!”比时风俗淳厚,乡党序齿,

许武出仕已久,还叫一句“长文公”,那两个兄弟,又下一辈了,虽是九卿之贵,

乡尊故旧,依旧称“哥”。许武道:“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