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醒世恒言 >

第32部分

醒世恒言-第32部分

小说: 醒世恒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

可怜那小厮申儿哭倒在地。刘公夫妇见他哭的悲切,也涕泪交流,扶起劝道:

“方小官,死者不可复生,哭之无益。你且将息自己身子。”小厮双膝跪下哭告

道:“儿不幸,前年丧母,未能入土,故与父谋归原籍,求取些银两来殡葬。不

想逢此大雪,路途艰楚。得遇恩人,赐以酒饭,留宿在家,以为万千之幸。谁料

皇天不祐,父忽骤病。又蒙恩人延医服药,日夜看视,胜如骨肉。只指望痊愈之

日,图报大恩,那知竟不能起,有负盛意!此间举目无亲,囊乏钱钞,衣棺之类,

料不能办。欲求恩人借数尺之土,把父骸掩盖,儿情愿终身为奴仆,以偿大恩。

不识恩人肯见允否?”说罢,拜伏在地。刘公扶起道:“小官人休虑!这送终之

事,都在于我,岂可把来藁葬?”小厮又哭拜道:“得求隙地埋骨,已出望外,

岂敢复累恩人费心破钞!此恩此德,教儿将何补报?”刘公道:“这是我平昔的

志愿,那望你的报偿!”当下忙忙的取了银子,便去买办衣衾棺木。唤两个土工

来,收拾入殓过了。又备羹饭祭奠,焚化纸钱。那小厮悲恸,自不必说。就抬到

屋后空地上埋葬好了。又立一个碑额,上写“龙虎卫军士方勇之墓”。诸事停当,

小厮向刘公夫妇叩头拜谢。过了两日,刘公对小厮道:“我欲要教你回去,访问

个亲族来,搬丧回乡,又恐怕你年纪幼小,不认得路途。你且暂住我家,俟有识

熟的在此经过,托他带回故乡,然后徐图运柩回去。不知你的意下何如?”小厮

跪下泣告道:“儿受公公如此大恩,地厚天高,未曾报得,岂敢言归!且恩人又

无子嗣,儿虽不才,倘蒙不弃,收充奴仆,朝夕伏侍,少效一点孝心。万一恩人

百年之后,亦堪为坟前拜扫之人。那时到京取回先母遗骨,同父骸葬于恩人墓道

之侧,永守于此,这便是儿之心愿。”刘公夫妇大喜道:“若得你肯如此,乃天

赐与我为嗣!岂有为奴仆之理!今后当以父子相称。”小厮道:“既蒙收留,即

今日就拜了爹妈。”便掇两把椅儿居中放下,请老夫妇坐了,四双八拜,认为父

子。遂改姓为刘,刘公又不忍没其本姓,就将方字为名,唤做刘方。自此日夜辛

勤,帮家过活,奉侍刘公夫妇,极其尽礼孝敬。老夫妇也把他如亲生一般看待。

有诗为证:

刘方非亲是亲,刘德无子有子。小厮事死事生,老军虽死不死。

时光似箭,不觉刘方在刘公家里已过了两个年头。时值深秋,大风大雨,下

了半月有馀,那运河内的水,暴涨有十来丈高下,犹如白拂汤一般,又紧又急。

往来的船只,坏了无数。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他只道

是什么火发,忙来观看,见岸上人捱挤不开,都望着河中。急走上前看时,却是

上流头一只大客船,被风打坏,淌将下来,船上之人,飘溺已去大半。馀下的抱

桅攀舵,呼号哀泣,只叫:“救人!”那岸上看的人,虽然有救捞之念,只是风

水利害,谁肯从井救人。眼盻盻看他一个个落水,口中只好叫句“可怜”而已。

忽然一阵大风,把那船吹近岸旁。岸上人一齐喊声:“好了!”顷刻挽挠钩子二

十多张,一齐都下,搭住那船,救起十数多人,各自分头投店内。有一个少年,

年纪不上二十,身上被挽钩摘伤几处,行走不动,倒在地下,气息将绝,尚紧紧

抱住一只竹箱,不肯放舍。刘方在旁睹景伤情,触动了自己往年冬间之事,不觉

流下泪来,想道:“此人之苦,正与我一般。我当时若没有刘公时,父子尸骸不

知归于何处矣!这人今日却便没人怜救了。且回去与爹妈说知,救其性命。”急

急转家,把上项事报知刘公夫妇,意欲扶他回家调养。刘公道:“此是阴德美事,

为人正该如此。”刘妈妈道:“何不就同他来家?”刘方道:“未曾禀过爹妈,

怎敢擅便?”刘公道:“说那里话!我与你同去。”父子二人,行至岸口,只见

众人正围着那少年观看。刘公分开众人,捱身而入,叫道:“小官人!你挣紥着。

我扶你到家去将息。”那少年睁眼看了一看,点点头儿。刘公同刘方向前挽扶,

一个年幼力弱,一个老年衰迈,全不济事。旁边转过一个轩趷刺的后生道:

“老人家闪开,待我来!”向前一抱,轻轻的就扶了起来。那后生在右,刘公在

左,两边挟住胳膊便走。少年虽然说话不出,心下却甚明白,把嘴弩着竹箱。刘

方道:“这箱子待我与你驮去。”把来背在肩上,在前开路。众人闪在两边,让

他们前行,随后便都跟来看。内中认得刘公的,便道:“还是刘长者有些义气。

这个异乡落难之人,在此这一回,并没有个慈悲的肯收留去,偏他一晓的了便搀

扶回家。这样人,真个是世间少有!只可惜无个儿子,这也是天公没分晓!”又

有个道:“他虽没有亲儿,如今承继这刘方,甚是孝顺,比嫡亲的尤胜,这也算

是天报他了。”那不认得的,见他老夫妻自来搀扶一个小厮,与他驮了竹箱,就

认做那少年的亲族。以后见土人纷纷传说,方才晓得,无不赞叹其义。还有没肚

子的人,称量他那竹箱内有物无物,财多财少。此乃是人面相似,人心不同,不

在话下。

且说刘公同那后生扶少年到家,向一间客房里放下。刘公叫声“劳动”,后

生自去。刘方把竹箱就放在少年之旁。刘妈妈连忙去取干衣,与他换下湿衣,然

后扶在铺上。原来落水人吃不得热酒,刘公晓得这道数,教妈妈取酽酒略温一下,

尽着少年痛饮,就取刘方的卧被,与他盖了。夜间就教刘方伴他同卧。到次蚤,

刘公进房来探问。那少年已觉健旺,连忙挣紥起来,要下床称谢。刘公急止住道:

“莫要劳动,调养身子要紧!”那少年便向枕上叩头道:“小子乃垂死之人,得

蒙公公救拔,实乃再生父母,但不知公公尊姓?”刘公道:“老拙姓刘。”少年

道:“原来与小子同姓。”刘公道:“官人那里人氏?”少年答道:“小子刘奇,

山东张秋人氏。二年前,随父三考在京。不幸遇了时疫,数日之内,父母俱丧。

无力扶柩还乡,只得将来火化。”指着竹箱道:“奉此骸骨归葬,不想又遭此大

难。自分必死,天幸得遇恩人,救我之命。只是行李俱失,一无所有,将何报答

大恩?”刘公道:“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意!”刘奇见说,愈加感激。将息了两日,

便能起身,向刘公夫妇叩头泣谢。那刘奇为人温柔俊雅,礼貌甚恭,刘公夫妇十

分爱他,蚤晚好酒好食管待。刘奇见如此殷勤,心上好生不安,欲要辞归,怎奈

钩伤之处溃烂成疮,步履不便,身边又无盘费,不能行动,只得暂且住下。正是:

不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

却说刘方与刘奇年貌相仿,情投契合,各把生平患难细说。二人因念出处相

同,遂结拜为兄弟,友爱如嫡亲一般。一日,刘奇对刘方道:“贤弟如此青年美

质,何不习些书史?”刘方道:“小弟甚有此志,只是无人教导。”刘奇道:

“不瞒贤弟说,我自幼攻书,博通今古,指望致身青云,不幸先人弃后,无心于

此。贤弟肯读书时,寻些书本来,待我指引便了。”刘方道:“若得如此,乃弟

之幸也。”连忙对刘公说知。刘公见说是个饱学之士,肯教刘方读书,分外欢喜。

即便去买许多书籍。刘奇罄心指教,那刘方颖悟过人,一诵即解。日里在店中看

管,夜间挑灯而读。不过数月,经书词翰,无不精通。

且说刘奇在刘公家中住有半年,彼此相敬相爱,胜如骨肉。虽然依傍得所,

只是终日坐食,心有不安。此时疮口久愈,思想要回故土,来对刘公道:“多蒙

公公夫妇厚恩,救活残喘,又搅扰半年,大恩大德,非口舌可谢。今欲暂辞公公,

负先人骸骨归葬。服阕之后,当图报效。”刘公道:“此乃官人的孝心,怎好阻

当。但不知几时起行。”刘奇道:“今日告过公公,明早就行。”刘公道:“既

如此,待我去觅个便船与你。”刘奇道:“水路风波险恶,且乏盘缠,还从陆路

行罢。”刘公道:“陆路脚力之费,数倍于舟,且又劳碌。”刘奇道:“小子不

用脚力,只是步行。”刘公道:“你身子怯弱,如何走得远路。”刘奇道:“公

公,常言说得好,有银用银,无银用力。小子这样穷人,还怕得什么辛苦!”刘

公想了一想道:“这也易处。”便教妈妈整备酒肴,与刘奇送行。饮至中间,刘

公泣道:“老拙与官人萍水相逢,聚首半年,恩同骨肉,实是不忍分离。但官人

送尊人入土,乃人子大事,故不好强留。只是自今一别,不知后日可能得再见否?”

说罢,殻ъげ皇ぁA趼杪栌肓醴骄〗岳嵯隆A跗嬉财溃骸靶∽哟诵校捣堑靡选

俟服一满,即星夜驰来奉候,幸勿过悲。”刘公道:“老拙夫妇年近七旬,如风

中之烛,早暮难保。恐君服满来时,在否不可知矣!倘若不弃,送尊人入土之后,

即来看我,也是一番相知之情。”刘奇道:“既蒙分付,敢不如命?”一宿晚景

不题。到了次蚤清晨,刘妈妈又整顿酒饭与他吃了。刘公取出一个包裹,放在桌

上,又叫刘方在后边牵出那小驴儿来,对刘奇道:“此驴畜养已久,老汉又无远

行,少有用处,你就乘他去罢,省得路上雇倩。这包裹内是一床被窝,几件粗布

衣裳,以防路上风寒。”又在袖中摸一包银子交与道:“这三两银子,将就盘缠,

亦可到得家了。但事完之后,即来走走,万勿爽信。”刘奇见了许多厚赠,泣拜

道:“小子受公公如此厚恩,今生料不能报,俟来世为犬马以酬万一。”刘公道:

“何出此言!”当下将包裹竹箱都装在生口身上,作别起身。刘公夫妇送出门首,

洒泪而别。刘方不忍分舍,又送十里之外,方才分手。正是:

萍水相逢骨肉情,一朝分袂泪俱倾。骊驹唱罢劳魂梦,人在长亭共短亭。

且说刘奇一路夜住晓行,饥餐渴饮,不一日来到山东故乡。那知去年这场大

风大雨,黄河泛溢,张秋邨镇,尽皆漂溺,人畜庐舍,荡尽无遗。举目遥望时,

几十里田地,绝无人烟。刘奇无处投奔,只得寄食旅店,思想欲将骸骨埋葬于此,

却又无处依栖,何以营生。须寻了个着落之处,然后举事。遂往各市镇邨乡邨

访问亲旧,一无所有。住了月馀,这三两银子盘费将尽,心下着忙:“若用完了

这银子,就难行动了。不如原往河西务去求恩人一搭空地,埋了骨殖,倚傍在彼

处,还是个长策。”算还店钱,上了生口,星夜赶来。到了刘公门首,下了生口,

看时只见刘方正在店中,手里拿着一本书儿在那里观看。刘奇叫了一声:“贤弟!

公公、妈妈一向好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