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醒世恒言 >

第17部分

醒世恒言-第17部分

小说: 醒世恒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改变了。勤公、勤婆痛定思痛,不觉流泪。勤公道:“我儿如何一去十年,音

信全无?多有人说,你已没于战阵,哭得做爹妈的眼泪俱枯了!”勤婆道:“莫

说十年之前,就是早回一日也还好,不见得媳妇随了别人。”勤自励道:“我媳

妇怎么说?”勤婆道:“你去了三年之后,丈人就要将媳妇别许人家,是你爹爹

不肯,勉强留了三年。以后媳妇闻你身死,自家立志守孝三年。如今第十个年头,

也难怪他,刚刚是今晚出门嫁人。”勤自励听说,眉根倒竖,牙齿咬得格格的响,

叫道:“那个鸟百姓敢讨勤自励的老婆?我只教他认一认我手中的宝剑!”说罢,

狠狠的仗剑出门。爹妈从小管他不下的,今日那里留得他住,只得繇他,捏着两

把汗,在草堂中等候消息。正是:

青龙共白虎同行,吉凶事全无未保。

却说勤自励自小认得丈人林公家里,打这条路迎将上去。走了多时,将近黄

昏,遇了一阵大雨,衣服都沾湿了。记得这地方唤做大树坡,有一株古树,约莫

十来围大,中间都是空的,可以避雨。勤自励走到树边,捱身入内,甚是宽转。

那雨虽然大,落不多时就止了。勤自励却待跳出,半空中又刮起一阵大风。勤自

励想道:“索性等着过了这阵风走罢。”又道:“这风有些妖气,好古怪!”舒

着头往外张望,见两盏红灯,若隐若现。忽地刮喇的一声响亮,如天崩地裂,一

件东西向前而坠,惊得勤自励倒身入内。少顷风定,耳边但闻呻吟之声。此时云

收雨散,天边露出些微月。勤自励就月光下上前看时,那呻吟的却是个女子。勤

自励扶起,细叩来历。那女子半晌方言,说道:“奴家林氏之女潮音也。”勤自

励记得妻子的小名,未知是否,问道:“你可有丈夫么?”潮音道:“丈夫勤自

励虽曾聘定,尚未过门。只为他十年前应募从军,久无音信,爹妈要将奴改适他

姓,奴家誓死不从。爹妈背地将奴不知许与谁家,只说舅舅家来接,骗奴上轿,

中路方知。正待寻死,忽然一阵狂风,火光之下,看见个黄斑吊睛白额虎,冲人

而来,径向轿中,将奴衔出,撇在此地。虎已去了,幸不损伤。官人不知尊姓何

名?若得送奴还归父母之家,家中必有厚报。”勤自励道:“则小生便是勤自励,

先征安南,又征吐番,后来又随哥舒元帅镇守潼关,适才回家。听说你家中将你

嫁人,在于今晚,以此仗剑而来,欲剿那些败坏纲常之辈。何期于此相遇,这是

天遣大虫送还与我,省得我勤自励舞刀轮剑,乃是万千之幸!”潮音道:“官人

虽如此说,奴家未曾过门,不识丈夫之面,今日一言之下,岂敢轻信?官人还是

引奴回家,使我爹爹识认女婿,也不负奴家数年苦守之志。”勤自励道:“你家

老禽兽把一女许配两家,这等不仁不义之辈,还去见他则甚!我如今背你到我家

中,先参见了舅姑,然后遣人通知你家,也把那老禽兽羞他一羞。”说罢,不管

潮音肯不肯,把他负于背上,左手向后拦住他的金莲,右手仗剑,跳着烂地而回。

行不多步,忽闻虎啸之声,遥见前山之上,双灯冉冉。细视乃一只黄斑吊睛

白额虎。那两个红灯,虎之睛光也。勤自励猛然想着十年之前,曾在此处破开槛

阱,放了一只黄斑吊睛白额虎,“今日如何就晓得我勤自励回家,去人丛中衔那

媳妇还我,岂非灵物!”遂高声叫道:“大虫,谢送媳妇了!”那虎大啸一声,

跳而藏影。后人论起那虎报恩事,以为奇谈,多有题咏。惟胡曾先生一首最好。

诗曰:

从来只道虎伤人,今日方知虎报恩。多少负心无义汉,不如禽兽有情亲。

再说勤公、勤婆在家悬悬而望,听得脚步响,忙点灯出来看时,只见儿子勤

自励背上负了一个人,来到草堂,放于地下,叫道:“爹妈,则教你今夜认得媳

妇。”勤公、勤婆见是个美貌女子,细叩来历,方知大虫报恩送亲一段奇事。双

双举手加额,连称惭愧。勤婆遂将媳妇扶到房中,粥汤将息。次早差人去林亲家

处报信。

却说林公那日黑早,便率领庄客,绕山寻绰了一遍,不见动静。叹口气,只

得回家。忽见勤公遣人报喜,说夜来儿子已回,大虫衔来送还他家。那里肯信?

“我晓得,这是勤亲家晓得女孩儿被虎衔去,故造此话来奚落我。”妈妈梁氏道:

“天下何事不有?前日我家走失了一只花毛鸡,被邻舍家收着。过了一日,野猫

衔个鸡到我家来,赶脱了猫儿,看那鸡,正是我家走失的这一只花毛鸡,有这般

巧事!况且虎是个大畜生,最有灵性。我又闻得一个故事:昔时有个书生,住在

孤村,夜间听得门外声响,看时,窗棂里伸一只虎掌进来,掌有竹刺甚大。书生

悟其来意,拔出其刺。明晚,虎衔一羊来谢。可见虎通人性。或者天可怜女孩儿

守志,遣那大虫来送归勤家,亦未可知。你且到勤家看女婿曾回不曾回,便有分

晓。”林公又道:“阿妈说得是。”

当日林公来到勤家,勤公出迎,分宾而坐。细述夜来之情。林公满面羞惭,

谢罪不已,求见贤婿和小女之面。勤自励初时不肯认丈人,被爹娘先劝了多时,

又碍浑家的面皮,故此只得出来相见,气忿忿的作了个揖,就走开去了。勤公教

勤婆将媳妇装扮起来,却请林公进房,父女会面,出于意外,犹如梦中相逢,欢

喜无限。要接女儿回家,勤公、勤婆不肯。择了吉日,就于家中拜堂成亲。李承

务家已知勤自励回来,自没话说。后来郭、李二元帅恢复长安,肃宗皇帝登极,

清查文武官员。肃宗自为太子时,曾闻勤自励征讨之功,今番贼党簿籍中,没有

他名字,嘉其未曾从贼,再起为亲军都指挥使。累征安庆绪、史思明有功。年老

致仕,夫妻偕老。有诗为证: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施虎亦亲。奉劝人行方便

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第六卷 小水湾天狐诒书

蠢动含灵俱一性,化胎湿卵命相关。得人济利休忘却,雀也知恩报玉环。

这四句诗,单说汉时有一秀才,姓杨,名宝,华西人氏,年方弱冠,天资颖

异,学问过人。一日,正值重阳佳节,往郊外游玩。因行倦,坐于林中歇息。但

见树木蓊郁,百鸟嘤鸣,甚是可爱。忽闻扑碌的一声,堕下一只鸟来,不歪不斜,

正落在杨宝面前,口内吱吱地叫,却飞不起,在地上乱扑。杨宝道:“却不作怪!

这鸟为何如此?”向前抬起看时,乃是一只黄雀,不知被何人打伤,叫得好生哀

楚。杨宝心中不忍,乃道:“将回去喂养好了放罢。”正看间,见一少年,手执

弹弓,从背后走过来道:“秀才,这黄雀是我打下的,望乞见还。”杨宝道:

“还亦易事。但禽鸟与人体质虽异,生命则一,安忍戕害?况杀百命,不作供君

一膳,鬻万鸟不能致君之富。奚不别为生业?我今愿赎此雀之命。”便去身边取

出钱钞来。少年道:“某非为口腹利物,不过游戏试技耳。既秀才要此雀,即便

相送。”杨宝道:“君欲取乐,禽鸟何辜!”少年谢道:“某知过矣!”遂投弓

而去。杨宝将雀回家,贮于巾箱中,日采黄花蕊饲之,渐渐羽翼长换。育至百日,

便能飞翔。时去时来,杨宝十分珍重。忽一日,去而不回。杨宝心中正在气闷,

只见一个童子单眉细眼,身穿黄衣,走入其家,望杨宝便拜。杨宝急忙扶起。童

子将出玉环一双,递与杨宝道:“蒙君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聊以微物相奉。掌

此当累世为三公。”杨宝道:“与卿素昧平生,何得有救命之说?”童子笑道:

“君忘之耶?某即林中被弹,君巾箱中饲黄花蕊之人也!”言讫,化为黄雀而去。

后来杨宝生子震,明帝朝为太尉;震子秉,和帝朝为太尉;秉子赐,安帝朝为司

徒;赐子彪,灵帝朝为司徒。果然世世三公,德业相继。有诗为证:黄花饲雀非

图报,一片慈悲利物心。累世簪缨看盛美,始知仁义值千金。

说话的,那黄雀衔环的故事,人人晓得,何必费讲!看官们不知,只为在下

今日要说个少年,也因弹了个异类上起,不能如弹雀的恁般悔悟,干把个老大家

事,弄得七颠八倒,做了一场话柄,故把衔环之事,做个得胜头回。劝列位须学

杨宝这等好善行仁,莫效那少年招灾惹祸。正是:

得闭口时须闭口,得放手时须放手。若能放手和闭口,百岁安宁有八九。

话说唐玄宗时,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好饮酒,善击剑,走马挟弹,尤其所长。从幼丧父,惟母在堂,娶妻于氏。同胞

兄弟王宰,膂力过人,武艺出众,充羽林亲卫,未有妻室。家颇富饶,童仆多人,

一家正安居乐业。不想安禄山兵乱,潼关失守,天子西幸,王宰随驾扈从。王臣

料道立身不住,弃下房产,收拾细软,引母妻婢仆,避难江南,遂家于杭州,地

名小水湾,置买田产,经营过日。后来闻得京城克复,道路宁静,王臣思想要往

都下寻访亲知,整理旧业,为归乡之计。告知母亲,即日收拾行囊,止带一个家

人,唤做王福,别了母妻,繇小路直至扬州马头上。

那扬州隋时谓之江都,是江淮要冲,南北襟喉之地。往来樯橹如麻,岸上居

民稠密,做买做卖的,挨挤不开,真好个繁华去处。当下王臣舍舟登陆,雇倩脚

力,打扮做军官模样,一路游山玩水,夜宿晓行。不则一日,来至一所在,地名

樊川,乃汉时樊哙所封食邑之处。这地方离都城已不多远,因经兵火之后,村野

百姓,俱潜避远方,一路绝无人烟,行人亦甚稀少。但见:冈峦围绕,树木阴翳。

危峰秀拔插青霄,峻巅崔嵬横碧汉。斜飞瀑布,喷万丈银涛;倒挂藤萝,飏千条

锦带。云山漠漠,鸟道逶迤行客少;烟林霭霭,荒村寥落土人稀。山花多艳如含

咲,野鸟无名只乱啼。

王臣贪看山林景致,缓辔而行,不觉天色渐晚。听见茂林中,似有人声。近

前看时,原来不是人,却是两个野狐,靠在一株古树上,手执一册文书,指点商

榷,若有所得,相对谈笑。王臣道:“这孽畜作怪,不知看的是什么书?且教他

吃我一弹。”按住丝缰,绰起那水磨角靶弹弓,探手向袋中,摸出弹子放上,觑

得较亲,弓开如满月,弹去似飞星,叫声“着!”那二狐正在得意之时,不防林

外有人窥看,听得弓弦响,方才抬头观看,那弹早已飞到,不偏不斜,正中执书

这狐左目,弃下书,失声嗥叫,负痛而逃。那一个狐,却待就地去拾,被王臣也

是一弹,打中左腮,放下四足,嗥叫逃命。王臣纵马向前,教王福拾起那书来看,

都是蝌蚪之文,一字不识,心中想道:“不知是甚言语在上?把去慢慢访博古者

问之。”遂藏在袖里,拔马出林,循大道望都城而来。

那时安禄山虽死,其子安庆绪犹强,贼将史思明降而复叛,藩镇又各拥重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