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明龙腾 >

第296部分

大明龙腾-第296部分

小说: 大明龙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狗叫,又感觉到房内有人慢慢走近,前来应门,这两人听的真切,直如同天籁之音一般。    
  两人听得那房内脚步声越来越近,竟致紧张的全身微微颤抖,温体仁只觉得两眼一阵阵发黑,又是一阵阵的头晕,心里只是在想:“这会子可不能晕了,那也太过丢脸。”    
  待那房门吱呀一声打开,两人定睛一看,正是想象中的一个庄稼汉的模样,年纪约摸与他们差不多大,手脚却是粗壮有力,青筋暴起,两只眼睛却是烟熏火燎般流泪不止。若是平时,这两人如何能将这蝼蚊一般的农户看在眼里,此时却如同见了如来佛祖一般。当下整衣揖首,齐声道:“这位老丈,晚生等有礼。”    
  那农户呆立半天,方知道这两人原是在向他行礼。当下嘻然一笑,答道:“两位秀才,俺也有礼。”    
  一边掌着油灯将两人往房里让,一面说道:“适才正在引火烧饭,熏的两眼难受。正没道理,偏两位秀才驾到,这个真是……”    
  他憋了半天,才想起来,大笑道:“嗯,是了,是有失远迎,失礼失礼。”    
  周温二人哪里与他计较这么许多,随他进房之后,北方人性喜烧坑,此时这两人已被让到坑上坐定。只觉得全身上下温暖之极,一股股暖流温绕全身,当真是说不出来的舒畅。    
  他二人都是南方人,却也知道北人好客,况且村夫农妇最喜来客,并不如同城市小民一般傲客。当下也不客气,先是喝着大碗粗茶,继而又与那农夫及其二子一同进食,虽然一般提粗粮糙米,吃起来却很是香甜,一直到那户人家锅中见底,这才做罢。    
  温周二人虽然疲累,吃饱饭后又在这暖坑之上,两只眼皮不住打架。却勉强提起精神,与这农夫虚与委蛇,闲聊片刻。周廷儒因见这农家内虽算不上家徒四壁,却也是除了一张坑,几张破桌烂椅之外再无别物。因长叹道:“老丈生活想来很是辛苦,此次相扰,甚是过意不去。”    
  也不待那农人说话,便从衣衫夹层中掏出精心收起来的几枚崇祯当年御赏的金瓜子,向他道:“些许薄赠,不要嫌少才是。”    
  那农夫也不推让,当下接将过来,在手中略一摩擦,那金瓜子便闪闪发亮。他到也识货,因笑道:“这原来是金子!”    
  略微打量一下两人,也不多话,只道:“俺老婆不在,正好方便大伙挤在一处睡觉,天寒地冻,秀才们想必累了,我去添点儿柴火,便可以安睡了。”    
  “这般天气,夫人亦远出了么?”    
  “不是,镇子里汉军交派下来,汉军衣着单薄,着令永平府各处急备御寒衣物,咱们村子里也摊着,妇女们都集中一处,赶制冬衣去了。”    
  温体仁叹道:“新朝气象不该如此,农人生活本就不易,怎可如此摊派。”    
  “秀才大爷,这便是说的不对。汉军虽然摊派,不过棉花布匹都是发将下来,中间也无人敢克扣。加工一件成衣出来,都有厚赏。况且,先是吴三桂镇兵过境,其间夹带着关外几十万百姓,好不容易安稳下来,又是满鞍子过境,骚扰抢掠。他们入关之后,又有几十万畿辅一带百姓流落此间,无衣无食。咱们永平府一向穷困,哪里负担的起。若不是汉军赶到,发放赈济,只怕连饿带冻,这方圆几百里,要死多少人?两位今晚吃的米饭,还是前阵子官府下发,若是不然,咱们乡户人家,哪里吃的起大米!”    
  他啧啧嘴,披衣出门,前去寻柴火来添火,一边走,一边说道:“可惜发的是米,咱们北方人吃不惯他,若是发些白面,蒸些馍馍,包饺子,那可多美。”    
  周温二人听的好笑,一面困意上来,立时躺倒睡觉,片刻间鼾声如雷,一觉好睡直至天明。待第二天天亮悠悠醒转,正欲出门,却见村头来了一队兵马,两个注目一看,已是惊骇莫名。    
  那一队汉军却是自南方调来,原是驻防襄阳周近的厢军。带队的乃是一位将军,正好路过此地,那农人天不亮便出门首告,半路遇着,便将这群汉军引来,抓捕这明显是前明逃官的两人。    
  周廷儒眼见对方身着黑色长袄,头戴汉军制式圆盔,胸佩的却不是腾龙铁牌,乃是厢军特有的长戈与盾牌搭在一处的标志,他久看军报,知道这是汉军的地方守备部队。虽然如此,却也是衣甲鲜亮,神采轩昂,兼之又全是骑马而来,却教他们如何逃走?    
  当下愤愤然看了那引路的农人一眼,两人整理衣衫,迎上前去。见那汉军将军仍是骑在马上,并不下马,两人觉得自尊心很受伤害,当下俱是冷哼一声。昨日他们肚皮未饱,身上冰冷,是以俱是谦卑,此刻肚中不饥,身上暖和,便又情不自禁将前明阁部大臣的架式端将出来。    
  那将军却是在凤阳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李岩。张伟因其战功,原本是要将他与心腹手下改编入汉军,补充阵亡的汉军编制,李岩本人,亦可由厢军将军转为汉军将军,地位一下判若云泥。只是李岩虑及明朝已亡,当年反事亦可消弥。汉朝大举救灾,使民工兴修水利,抗旱灭蝗。原本在明朝可使百万人逃难的灾患,在汉朝不过略费周折,就可无事。他本是书生,并不愿意戎马一生渡过,是以婉拒帝命,仍然以厢军将军的身份从师北伐,只待天下太平之后,或是即刻退伍返乡,或是以将军一职终老,也就罢了。    
  此时他看到眼前的这两个中年书生傲然直立于前,虽然模样很是狼狈,却仍是不改富贵骄狂气质。当先那人,虽然衣衫破旧,头上的头巾正中,却仍是镶嵌着一块上好方玉,手中和颈项间亦是白润细腻,显是身处上位,养尊处优之人。虽然见两人仍是拿大,他深知明朝官场习气,却也并不恼怒,只笑问道:“这两位,想必是前明大臣,这便请报上名来吧?”    
  “学生乃是大明内阁大学士周廷儒,见过将军。”    
  “学生乃是大明内阁大学士温体仁,见过将军。”    
  这两人虽然问候行礼,神色间却是努力做了不卑不亢模样。虽然知道罪不可免,心中亦有领罪打算,到底是多年高官做将下来,傲气仍是难免。两人被困于此,心中却暗暗庆幸,将来史笔上记录,也是落入汉军的将军之手。若是被寻常小吏捉住,将来史书有载,也是太过丢脸。此时昂首报出自已官职姓名,也是让这寻常将军不能处置,送往汉帝面前,纵是死了,总算也不曾受刀笔史之辱。    
  却见李岩听得两人名号,只是略一皱眉,便道:“你们曾经身附东虏,本朝不能任用。这便随我回将军府,给你们盖上关防印信,回乡去吧。”    
  见他们吃惊,李岩又解释道:“陛下有令,当日北京失陷之日,前明众官虽然投降,不过有些是实心投附,有些事出无奈,希图保命耳。投诚日短,不曾为害天下,姑且赦之!然则此辈甘心投效蛮夷,不可再用,凡前方捕获前明旧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发还回乡,交由地方官看管,若再生事,全家发往南洋烟瘴地面。”    
  他微微一笑,抚弄着自已腰间剑柄,向他们笑道:“虽然两位身为阁院学士,不过亦脱不了陛下赦旨中的范围。这便随我去办理关防,回乡去吧。”    
  两人如堕梦中,糊里糊涂上了这位将军送过来的战马,随着这队汉军穿过村庄,集镇,一直赶到永平府城乃止。    
  因见一路上百姓行人不断,鸡鸭猪牛在路边随处可见,偶有汉军官兵路过,行人百姓亦是不惊。又有些身着青绿官胞,头戴角巾钞帽的官员指挥农人,在沿途挖沟修路,喝号劳作,甚是热闹。    
  温体仁忍不住向李岩问道:“敢问将军,这些都是官府下派的徭役,还是亦拨款而行?”    
  “汉朝无徭役,凡有差遣工程,俱是由官府按工给价。”    
  “听说南方每年俱是如此,河南、山东等新附之地亦有大工,汉朝如何有这么许多的银两?”    
  “别的不说,江南有丝厂过千家,南京港口每天出入海船过百艘,每船丝出海,便是半船的银子回来。陛下又很重农桑,以孙大学士的农书为本,加之自海外运回的诸多新式农物,以牧场、农场、桑场养殖活物。不但银钱凑手,就是谷物畜牧,亦是满山满谷。”    
  说到此处,李岩不禁微笑,向这两人道:“历来新朝建立,总需若干年后,政治清明,元气渐复,百姓方能富庶。现下这般,除是北方还有些残破,西北还有流贼祸乱,百姓穷苦。自此之外,汉朝治下米粮满仓,银钱满库,已是未之所的盛世!两位,安心回家渡日,为富家翁不难矣。”    
  将两人带回镇守将军府邸,略加审问,将两人投靠前后情形记录完毕,又令两人具结划押之后,李岩命人开出关防,加上将军印信,便算了结此事。    
  看着两人坐上由商人设在永平府的驿站邮车,交付费用之后,便可一路换车,饮食俱无需再加费用,只是北方道路现下不如南方,这两人还得受些颠簸之苦罢了。    
  此事完毕之后,李岩将前线军报拿起观看,知道其弟所在的飞骑已经往辽西方向而去。此时李侔已是汉军卫尉,职位不低,满人又是惨败之余,溃不成军,安全方面自无问题。他心中略略放心,又看到《京报》所言,皇帝已从北京乘船返回南方,他心中奇怪,北京局势已然稳定,虽然紫禁城有小半被焚,其实损坏并不很大,张伟却好似不喜这个远比南京宫室壮丽豪华的禁宫,只在宫内处断了山海关一带军务,稳住北方大局,便决意坐船返回南京。此时明朝已亡,残余的八旗和西部流贼都无大患,张伟前几日却下令成立虎贲、虎威两个新卫,在福州成军。此事风闻天下,汉军及由南方调来的官员都是议论纷纷,不知道这位开国皇帝又将挥戈何处。    
  他自是不知,张伟决意敉平满州之后,继续北上,将原本的奴儿干都司旧地全数收回后,继续往西,一直将乌拉儿平原全数收入中国囊中,那时方能停下脚步。至于历史上割让中国大片领土的俄罗斯,因其太远,现下的交通条件无法组织起这样的远征,也只得暂且罢休,若是不然,只怕几十万虎狼之师立刻挥师西进,沿着蒙古人当年西征道路,扫平俄罗期平原去了。    
  自明朝京师一下,张伟便下令改京师为北京,并没有迁都的打算。北京当时仍无自足能力,若是定都北方,每年仍如明清,至少四万石的粮食由漕运北上。这么赔本不当的事,张伟可完全没有这种打算。明朝之所以定都北京,一者是朱棣当初立藩于此多年,很有感情;二者他好大喜功,以为可以凭一已之力,平定边患。    
  其实他历次入草原征战,除了第一次外,每一次都根本见不到敌人踪影。五十万大军劳师费饷,九边重地败坏无人过问。原本降附明朝,在河套地区的朵颜三卫先降复叛,成为扰乱明朝边患主力。至得英宗,京营大军五十万一朝覆灭,从此由攻转守,每年被蒙古消耗大量钱财物资,北京重地,除了徒然消耗南方财力,殊无用处。况且此时汉军实力强横,以完全热兵器的状态,每年派遣大股汉军轮流肃清草原大漠,以故明的九边旧地派厢军防御,飞骑等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