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明龙腾 >

第11部分

大明龙腾-第11部分

小说: 大明龙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式后,张伟不顾目瞪口呆的老郑,扬长而去。到得何斌与郑彩身边,发现两人仍谈的热闹,张伟大咳几声,说道:“不是我扰两位的雅兴,委实是天色渐晚,咱们快点去谈交割的事,如若不然,又得耽搁一天。”    
  何斌笑道:“这却是我的不是,居然忘了正事要办,郑贤弟,咱们进屋去交割罢。”    
  郑彩却是有些不满张伟所为,鼻子里哼了一声,也不答话,自顾自先进了房门方说道:“两位,请进吧。”    
  张伟与何斌对视一眼,无奈的摇一摇头,遇上这个书呆子海盗,还真是头痛的紧。    
  甫一进门,便发现房内有十余名帐房先生正在运笔如飞,算盘打的震天介响,张伟失笑道:“怪道郑兄如此清闲,却原来房内别有洞天哪。”    
  郑彩白了张伟一眼,也不答话,将嘴努了一努,示意两人坐下。张何两人也不以为意,郑氏子弟一向骄横惯了,似郑彩这般的,已算是平易近人啦。    
  两人一落座,便有算帐的老夫子将帐薄名册呈上,令两个对照过目。张伟历来烦厌这些帐薄,一则他看竖行繁体费力,二来,古人的计量单位也颇让他头痛。将账册向何斌处一推,自已却观看起墙上的字画来。何斌却无可推却,只得将帐册拿在手中,装模做样的查看起来。    
  “咳,郑贤弟,我看这账薄没有问题,这就画押啦。志华,你看如何?”    
  “廷斌兄没有意见,小弟当然亦可画押。”    
  “如此甚好,两位这便画押吧。”    
  郑彩却也无所谓,虽然两个对郑芝龙交待的事情全不负责,不过他身为郑芝龙唯一成年的大侄子,不也是敷衍了事么。因故看两人笑嘻嘻画了押,此番撤台事宜,便算是了结。    
  “郑兄,我们二人初来,无以为家,便不请你去喝酒啦。”    
  “不必客气,来人,送客罢。”    
  郑彩叫张伟不必客气,他自已到也当真是不客气,这宅院虽然不大,多住数十人到也使得,郑大公子不请酒,也不让张何两人先住进来,端一下茶碗送客后,又拿起书本来吟诗起来。    
  张伟与何斌只得拱一下手,向院外行去,张伟在肚子里想:妈妈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未尝不是没有道理的……    
  两人出了颜府大门,茫然四顾,却不知道去哪里落脚的好。张伟向着何斌笑道:“廷斌兄,想不到咱们初登台湾的第一夜,竟是露宿街头。”    
  “一会施琅过来,咱们安排一下,从船上寻些旧帆布,搭些帐篷吧。”    
  “也只能如此。”    
  两人牵着马,信步向镇上街头行去,天色已逐渐暗淡,镇上数十个民居已渐渐有了人声,昏黄的灯光亦一星半点的燃起。    
  张伟轻抚着马身,感觉到爱马的身体光滑温暖,想到自已刚刚做的决定使得十余人的生命不复存在,心头一阵难过。    
  心中暗叹一声:“人生毕竟不是游戏,有时候,正确的决定未必是开心的决定。好在那些人若是放在现代,到也都是些死刑犯,只不过就怕自已的心会越来越狠,如果将来杀的六亲不认,如以朱元璋一般,只怕在这个历史分支里的名声,也未必好到哪里去。”    
  两人一直等到镇上居民用完晚饭,已有些贫苦人家早早熄灯歇休,方才看到施琅带着数百号人浩浩荡荡打着火把往镇上行来。    
  看到两人呆呆站立在街头,施琅打一下马,急驰过来问道:“两位大哥,怎地不寻个住处,却在这风地里傻站着。”    
  “这镇上除了颜宅外,皆是一些小木屋,却去哪里寻住处。施琅,可曾带些搭帐篷的用具?”    
  “自然是带了,这几百个男女老幼只得先住在帐篷里。”    
  “甚好,我们也住帐篷罢。”    
  当下三人一商议,决定就在镇外扎营,男子去砍伐些木料,女子老幼自去升火做饭。直乱到午夜时分,方才勉强安定下来。    
  吐噜吐噜吃完了一大碗面条,张伟抹了抹嘴,钻进专为自已搭的一个小帐篷,开始闭目沉思。    
  虽然坐了一天的船,又折腾了一晚上,浑身疲乏的张伟大脑到是兴奋的很。不管怎样,从今日起算了有了基业,至于将来如何发展,到是要好好的想一下。    
  募人,垦荒,建城,组建正规的军队,这些事情只是在脑中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具体如何操作,还是全无头绪。比如这建城就要有政府,以何名义,要什么样的行政机构,多大的实力才设官置府训练军队……想的张伟脑袋都大了。    
  原本也想弄些高科技产品出来,比如打火机,卷烟、机关枪、坦克、大炮,可仔细想想,自已脑子里到是有它们,可是怎么生产出来,却是全无头绪。至于办报纸,开议会,股市、债券之类,现在更是想都不敢想,一个荒岛之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折腾这些,只怕是适得其反。    
  叹一口气,张伟决定还是依托现有的条件,先生存,后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得力的人材来,先积蓄实力,然后才踏实大陆。    
  只是想到未来十余年中国内乱不止,百姓流离失所,白骨蔽野,饥民遍地,更有满人入关,杀戮汉人,强迫汉人剃发易服,数千年汉统为之断绝,张伟顿觉浑身燥热,恨不得立时便能拥有一支百战强军,扫平六合,一统天下。    
  正当张伟辗转不安,郁闷难耐之际,却听得帐外有一女声温柔说道:“看你,又噎着了吧,记得,这馒头要小口的吃,如你这般大口大口的吞,反不如人家小口的先吃完。”    
  “欲速则不达啊。若是直接带回来一个集团军,立时便能统一全球,不过,那到也无趣的很了。”    
  张伟想通此节,胸中一阵舒畅,翻一个身,只觉眼前一黑,立时便鼾声大作。    
  “伟哥,醒醒……醒醒,伟哥……”    
  张伟迷迷糊糊睁开双眼,发现施琅的苦脸正凑在他眼前,见他睁眼,施琅挤出一缕笑容,却是比哭还难看,说道:“伟哥,郑彩要离台回澎湖,我们得去送行。”    
  张伟迷迷糊糊爬起身来,向东方看了一眼,却发现太阳只升了一半,算一下时辰,最多是凌晨六点左右,只得苦笑道:“郑彩起的到早。”    
  “不早啦,伟哥,若是郑芝龙,只怕一个时辰前就起程了,早一分,便赢一分嘛。”    
  张伟回到明未,最大的苦恼到不是失去了许多现代用具,涮牙没有牙膏,还有青盐,没有电脑电视,反正有许多事可做,没有汽车电话,却有马匹和仆从,只是这古人习惯起早,让一直爱睡懒觉的张伟痛苦不堪。    
  一边嘟囔着起身,一边忙拿出青盐来擦嘴,吩咐快烧水洗脸,也就一柱香的功夫,张伟便收拾停当,笑着对等在一旁的施琅说道:“成了,咱们走吧。”    
  施琅应了一声,自去牵马,张伟待下人将马牵到,翻身一跃,与施琅一齐打马向港口方向而去。    
  “何廷斌呢?”    
  “何大哥早半个里辰便去了码头。”    
  “他到勤快……对了,施倔驴,以后不准叫我伟哥,怪难听的,叫张老大或是张大哥都成。”    
  “啊,这我到不懂了,伟哥有何难听处?”    
  “这个这个……说了你也不懂,这是我们斐济的忌讳,总之你记得不叫便是了。”    
  施琅闷闷的应了一声,仍是想不通这伟哥有何避讳之处,张伟在肚子里暗笑一声,也不再说话,在马身上打了几鞭,那马带起一阵尘土,扬在施琅身上,张伟哈哈一笑,却是去的远了。    
  行至码头,却见停靠着数十艘渔船夹杂着数艘稍大的海船,比张伟他们昨日来的时候可威风的多了,船上码头上乱哄哄有两三千人,你上我下的搬运货物,当真是热闹非凡。    
  张伟骑在马上看了一眼所余不多的货物,见左右不过是些生丝、瓷器、毛皮、茶叶之类,亦有一些当年耕地用的农具,此番也一并撤回澎湖,其余一些锅碗瓢盆之类,也是满满的摆了一地,张伟忍不住爆笑,这光景,还真象是蚂蚁搬家呢。    
  “志华兄,你不过来与我们一处,却一个人在那边窃笑,可是遇到什么美事拉?”    
  张伟寻声望去,却是何斌与郑大骡子并肩站在一起。自从昨晚郑彩不邀张伟同住,张伟便决定称郑彩为郑大骡子,只可惜郑彩长的颇似赵文瑄,竟被张伟取了这么恶俗的外号。    
  郑彩冲着张伟拱了拱手,以示邀请,张伟在马上微笑着小声说道道:“骡子兄,俺来咧。”    
  待骑到两人身边,张伟下得马来,笑道:“哪有什么美事,廷斌兄,我正想寻你的不是呢,你到调笑起我来了。”    
  “喔,不知道愚兄犯了何过呀?”    
  “嘿,廷斌兄赶着来和郑大公子论文,却把小弟抛诸脑后,这总是大大的不对吧?”    
  “这个……你这家伙,我好心好意让你多睡一会,你居然泼我一头冷水。”    
  那郑彩却不理会两人的调笑,只绷着脸看着码头上众人搬运货物,张伟知他嫌自已不通诗词,待自已与何斌的态度明显不同,肚子里又多骂了几声骡子兄,表面上却笑嘻嘻的不在乎,与何斌寒暄几句后,就与郑彩说些家常,郑彩到不好不理,慢慢觉得自已有些过份。    
  待施琅赶到时,货物已是搬运一清,郑彩与身边众亲随开始登船,见施琅赶到岸边,郑彩也并不稍停脚步,只远远向施琅招一招手,便自上船进了船舱。    
  施琅却也不在意,原本来只礼貌,现下失礼的是郑彩,施琅做事只管自已,别人究竟如何,他到是全不放在心上。    
  见郑彩已进了船,施琅便也不下马,当下就骑在马上对张何二人说道:“两位大哥,小弟到不必下马了,请两位上马,咱们这便回去,镇子那边乱的是鸡飞狗跳,咱们得回去计议一番,先把人心安抚好了。”    
  “施琅说的是,志华,咱们快回去吧。”    
  三人也不待船只起舤,各自扬鞭,打马向北港镇急驰而去。    
  就在三人在码头相送郑彩之际,北港镇上却闹成了一团。原本随郑颜两人来的除了在海上讨生活的海盗外,还有些许渔民,余下的,便是在福建本地无法容身的赤贫农民,随郑颜两人来台后,虽然他二人只以做海上贸易为主,对这些贫民不闻不问,但好在不收赋税,不缴田租,故而虽台湾缺乏农具,条件艰苦,这些贫苦之人仍是乐意留在此地,虽然多吃了几分辛苦,但到底能吃上一口饱饭,又不必受官府与田主的气,到是逍遥自在的很。故而此次郑彩来台,愿意与郑彩至澎湖的,大多是郑颜两人的手下海盗,商人,渔民,至于留下的不走的,便是这些贫苦农民。    
  这些人见郑氏将手下全都撤走,原本住在北港镇的居民大多随船而去,那些房子自然是十室九空,虽然简陋,到是比自家搭在田头的那些木板屋又强上几分,于是郑彩清晨动身,这些农夫便三三两两的携带着几件破家具,至镇上瓜分房间,除了颜思齐的大宅有人看守无人敢进外,其余各处皆闹的鸡飞狗跳,这些人原本是贫苦之人,瓦片尚且舍不得扔,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