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忠诚与背叛 >

第1部分

忠诚与背叛-第1部分

小说: 忠诚与背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诚与背叛》全集【实体书精校版】

作者:何建明&厉华

★★严正声明:
     本书籍是网络收集而来,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

书籍简介:

内容推荐

忠诚与背叛——每个革命者和共产党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

珍档解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

我们会不会当叛徒?我们会不会出卖自己的灵魂?

《红岩》之后,又一部记录特殊时期里“人”的作品。

全书通过大量新解密的史料及历史细节、幸存下来的革命者及其后代的采访、数十幅珍贵图片,极真实、极丰富地再现“11·27”大屠杀“血染红岩”的惨景,揭秘革命志士成功“越狱”白公馆的真相。通过革命者内部叛徒们“背叛的代价”,富有的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革命者和特务内部的“另一种背叛”,“女人无叛徒”的历史解读和当下思考等,建构起“忠诚”与“背叛”交织的故事和复杂人性,直指内心:我们会不会出卖自己的灵魂?

谁才是《红岩》里江姐真正的原型?谁曾想叛徒竟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被杀害?谁知道险些让戴笠撤职的中共“美女间谍”张露萍?《红岩》作者罗广斌写就的尘封了57年的《报告》,一直被视作党的高级机密而没有被公开,那缺失的两页到底写了什么,竟让某些人如此害怕?……

《红岩》之后,又一部记录特殊时期里“炫”的重磅作品!

作者简介

何建明:新时期最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七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其中三获鲁迅文学奖,三获正泰杯报告文学奖、四获徐迟报告文学奖、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有《共和国告急》《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根本利益》《部长与国家》《国色重庆》等。

厉华:现任重庆红岩联线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馆长。享受获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获文化部优秀专家奖,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首批宣传文化经营管理四个一批人才、重庆市新中国建国60周年突出贡献奖。其作品《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在全国巡演865场并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首届创新奖;《红岩魂报告会》《红岩联线的运作与发展》在全国各地演讲1000多场。

写在前头的话

9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犹如一声劈雳春雷,预兆着一个沉睡的民族开始真正地觉醒。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斗,缔造了新中国,建设了现代化的伟大国家。这就是今天的中国。

然而,在走过90年之后,我们亲爱的党越来越面临着一个必须百倍警惕的现实:9000多万党员中,党员的纯洁性、党员的信仰感,似乎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警惕。正如革命领袖们一直教导我们的:党如果变质,首先是从党内和党的干部身上开始。笔者在几年前就开始研究和采访重庆“红岩”革命斗争史,每一次来到曾经关押和残杀共产党人的白公馆和渣滓洞参观时,在敬佩那些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的同时,脑海里总会冒出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假如今天的我和我的党员同志们也像“许云峰”、“江姐”被敌人逮捕和上刑,甚至以枪毙来威胁时,我们会不会当叛徒和出卖自己的灵魂呢?

“会。我也会当叛徒。”

“即使一两次坐老虎凳能挺过去,但难有坚强的意志将敌人的牢房坐穿,更不用说面对敌人的枪口……最后还是会当叛徒。”

我一次次采访自己的同志和其他党内干部,他们至少有70%的人如此坦诚地回答我。随后,他们大多会捂着心口,补充一句:“我说的是实话。”

这番话让我心头隐隐地、长久地作痛——这痛,为我们亲爱的党,为那些用鲜血染红了党旗和国旗的革命先辈与革命烈士们,更为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年之后的今天和未来而痛、而忧……

于是我誓志要把“红岩”革命斗争史中那些血淋淋的真实故事讲给我所有党内同志和所有热爱我们祖国的朋友们听,意在让大家明白:天下不会永远太平,残酷斗争早晚会重新到来(只是形式与以前可能有所不同),而当那种严峻的考验来临之时,我们该怎样面对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色江山与政权、怎样面对哺育我们成长的亲爱的党和伟大的人民。

忠诚与背叛——是每个革命者、每个共产党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即使在和平时期,我们的内心和灵魂也时刻都在接受这样的拷问与考验。

小说《红岩》之所以经久不衰地成为宣扬中国共产党人英雄不屈的经典故事,其实就是围绕了“忠诚”与“背叛”这四个字而展开的一幕幕斗争史篇。然而随着白公馆与渣滓洞的历史档案慢慢地被公布于世后,真实的“红岩”革命斗争史里所发生的关于“忠诚”与“背叛”的故事,远远超过小说《红岩》的精彩与深刻、生动与悲壮,且意义也更加深远……

第一章:死亡时刻



1949年,北京和重庆的时差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同是秋日,前者早是旭日东升,霞光万丈。而后者却迷雾重重,阴气压天,到处笼罩着惊恐与血腥的嗅味……

而就在这一年,一个垂死的阶级——国民党反动政权欲借西南一隅,企图进行最后的挣扎。另一个新生的红色政权犹如初升太阳,将温暖普照神州大地。

经过半年的全面较量,蒋介石军队彻底失去了抵抗能力,已开始向台湾落慌逃窜,留在大陆的残余部队及特务分子们则在执行报复性的破坏与屠杀。

“就是统统失败了,也不能让共产党得到一点点油水!”绝望中的蒋介石红了眼,对那些心存一丝“留后路”的部下,咬牙切齿地训斥道:“谁对共产党多一分宽容,谁就是对自己多一分残忍。”

生死决战的“试验场”选择了西南重镇——重庆。

8月25日,国民党大特务头目毛人凤从台湾飞抵重庆。这是他在这一年中第二次来重庆。3月份第一次来的时候,他是奉蒋介石之命,来给他的喽罗们打气的:“六个月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定爆发,那时国军可以依靠美军反攻,完成反共复国之大任。”同时按照蒋介石的指令,秘密召集特务头目们布置“还乡运动”。所谓的“还乡运动”,就是派遣特务们以各种身份,“潜伏”到各个角落,一旦我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他们就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妄图配合所谓的“反攻灭共”之计划。然而时隔不到半年,全国的形势已完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蒋介石妄想让美国人插手中国共产党建国大业的美梦基本破灭。6月15日,毛泽东从北京西郊的香山别墅搬进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住下后,一面夜以继日地筹备建国大业,一面向人民解放军发出了“向大西南进军”的战斗命令,并且向刘邓大军制定了“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先断敌退路,完成包围,然后回过头来歼灭敌人”。

“快动手吧,不然连机会都没有了!”此刻躲在老家浙江的蒋介石如热锅上的蚂蚁,当毛人凤将毛泽东已派周恩来夫人邓颖超到上海接孙中山遗孀宋庆龄“北上”参加建国政治协商会议的情报递给蒋介石时,老蒋冲毛人凤歇斯底里地吼道。

“过去就是因为杀人太少,以致造成整个失败局面。”

在罗家湾19号“濑庐”何龙庆公馆,毛人凤对张群、杨森、王陵基和卢汉四位在重庆担任防守任务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转达了蒋介石的“对共党的一分宽容,就是对自己的一分残酷”的基本精神。

国民党反动派对重庆的大破坏和对共产党人及革命志士的大屠杀计划从这一个月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迷雾笼罩的江城,似乎从此一天比一天令人窒息。

“委座批示要先杀杨虎城。”毛人凤刚刚向张群、杨森等布置整体破坏方案后,又找来国民党政府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处长兼军统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即《红岩》小说里的“徐鹏飞”原型),具体部署这位得力的刽子手实施大屠杀。“不久张学良也准备干掉!”

“关押在渣滓洞二处看守所的犯人有150多人,其中40来人已由徐(远举)先生决定先执行,其余的,一部分拟第二批执行,一部分行为较轻的,拟感化教育。请示毛先生,这样做否适当?”徐远举的下属、二处科长雷天元这时毕恭毕敬地问上司。

毛人凤轻蔑地瞟了一眼雷天元,说:“我们打胜仗的时候,可以做感化教育。今天打败仗了,感化教育还有用吗?”

“您的意思是……全部杀掉?”

毛人凤连眼睛都没眨一下,扭头便登上汽车。在消失的车子后只留下一句硬棒棒的话:“这事你同徐先生商量吧!”

“真要全部……”雷天元看着毛人凤的车子远去之后,回头向徐远举做了一个“戮杀”的手势,问道。

“笨,还用说嘛!”徐远举不屑一顾地从鼻孔里哼了一声。

杀杨虎城是件大事。“西安事变”时,张学良和杨虎城二将军顺行民意,靠一场兵谏,将不想抗日的蒋介石软禁,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配合下,促使蒋介石本人和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公开主张抗日,从而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新篇章。然而“受辱”的蒋介石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机会企图除掉张、杨二将军,只是迫于国内外的压力,不得不暂时先放手。进入1949年后,“下野”的蒋介石听说“代总统”李宗仁要释放张、杨二将军,于是心头怒火顿然生起,铁心要除掉张、杨二人,尤其是杨虎城。“太坏,他中共产党的毒太深了。娘希匹,不杀不足纾解我心头之恨!”老蒋曾咬牙切齿地这样对毛人凤说。

显然,由于人民解放军日益逼近西南,加之“代总统”李宗仁已经放出的“释放令”令蒋介石加快了除掉张、杨二人的计划。张学良自当年陪蒋介石回南京后一直被蒋介石软禁在身边,想杀即可。而杨虎城不一样,这只“虎”长期在外独放着,“不杀就是后患无穷”。戴笠在世时,蒋介石曾密令过暗杀杨虎城,后来国共有过一段“合作”,这事便被耽搁起来。随着国共斗争的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后,蒋介石不放心杨虎城会安然站在他国民党的一边,所以借机干脆将杨虎城一家彻底关了起来。此刻的杨虎城其实并不在重庆,而是被关在离重庆几百里的贵州黔灵山的一所监狱里。

“要不我派人到贵州那边把杨和他家人干掉得了!”徐远举曾向毛人凤请示过,但未被批准,毛人凤说:“那里不安全,一旦出了差错,我们都没法在委座那里交代。”

“那校长的意思是……?”徐远举当年曾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学员,所以他自称是蒋介石的学生。他希望毛人凤把除掉杨虎城这样的大事交给自己办,这样可以表明自己对校长蒋介石的忠诚。

“要不,我们在把他从贵州提回来的路上干掉!”徐远举见毛人凤摇头,便出一招道:“川黔公路两边都是荒山野岭,半道上我们把杨干掉后找个地方埋了谁也不知道。”

毛人凤想了想,说:“不行。如果半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