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清华状元家长大讲堂:状元制造法则(节选) >

第13部分

清华状元家长大讲堂:状元制造法则(节选)-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谭金权的母亲说:虽然我们家很穷,但是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特别是现代的高科技,比如玩电脑,新款手机啦等等,我们很赞成让孩子接触这些东西,当然这要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由于我们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即使我和他爸爸全力支持他,也尽量满足他,但是仍然不能达到他目前学习的要求,不具备满足他这些需求的经济条件。因此,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争取,这也正好锻炼了他的独立性。
  张利的母亲说:我让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做他能胜任的相应事情,逐步使其能够生活自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期望孩子以前啥也不会,突然就把独立能力锻炼出来。尽可能地早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还是比较好的,这样孩子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较少的烦恼。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勤劳的习惯。
  张群的父亲是一位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很注重为孩子提供发展的空间,他说:多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间,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这不但能发挥他的独立性,更能培养他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他学习的独立性。
  张群的母亲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谈到家庭教育时,她说:我认为,“学习不能超前,更不能速成,否则,孩子无童年,青年无青春,中年无乐趣,老年无安闲。”现在的孩子4岁入幼儿园就开始竞争,母语还不怎么会说,就开始教英语,等上了中学,学习难度加大。孩子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学习,目的只有一个———高分,这样孩子、家长的心态都为高分焦虑着,哪里有快乐可言呢?他们远不及我的孩子快乐。我的孩子小时候没有早读,没有第八节课、没有晚自习、没有双休日补课、假期补课,给他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独立支配玩耍时间,这样,他有的是时间玩耍,有的是时间看书,有的是时间独立思考问题。当然,进入高中之后变了,但是,那时他已经长大,心理、思维都已经成熟,学习目标已经明确。现在虽然也在学习各种技能,但这是生存的需要,目的明确,虽苦但却快乐着。我认为成功的人生就是干自己想干的事,并且能有所成就,创造自己生活的同时,还能给他人带来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
  杨哲的母亲在谈到孩子独立时说:孩子小时候可能光顾学习比较多,家务什么的平时都不让他做,后来上中学住校,一个星期就回一天家,期间他的事情都是自己来解决。可能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在这方面提高比较多吧。我觉得独立能力还是从小就培养比较好一些,这样可以让他更快地长大。不过有时候到了一定的环境,孩子为了要适应环境,他必然会慢慢养成独立的习惯,关键是做父母的要舍得放手。我觉得新闻上报道的那些学生离开家长便不能在校园里独自生存的案例,都是属于比较极端的情形,比较少见。大多数孩子离开父母在校园独自生活几年之后,都会明显地长大的。
  以上这些话都是清华优秀学生家长的经验之谈,他们对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的成功在于: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提供宽阔的空间来发挥他的独立性。在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时,父母互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独立天分得到更好的发展。
   。 想看书来

独立需要空间(3)
有人说,只有独立性强的人,才能够坦然面对一切挑战。让孩子独立承担他的事情,你就会发现,这么做对孩子有百利而无一害。孩子的个性和品质正是从独立做事的过程中获得的。
  其实在清华校园内有很多来自于农村家庭的孩子,他们都很优秀,而且都具有很好的品性习惯。“梅花香自苦寒来”,清贫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正确的教育方法,让许多聪明的孩子从小就立下大志愿,养成大气度,为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打下了基础。
    梅朝耀点评
  什么叫独立?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事情,这就是独立。通过这种独立,可以使性格独立,培养出独立性,从而更好地独立学习。因此,大人一定要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不要怕孩子出危险,不要怕孩子做错,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才能够学会独立,才能够自己去处理自己的生活,使生活成为自己的事情。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自然发展,这样更有助于发挥他的独立性。法国启蒙运动之际,著名的启蒙学者兼思想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尔》中详尽阐述了他的教育观点。在书中他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号召“回归自然”,在他看来,自然人首先是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从而与“人所形成的人”是有区别的。自然人作为社会的新人,是大自然培养出来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欲念、偏见、权利所指引,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卢梭的教育观点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独立性培养,她认为,孩子自身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主张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父母要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她认为,教育者应成为孩子发展的观察者、引导者、援助者。蒙台梭利这一观点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做父母的可以包办孩子的一切,甚至于替孩子写作业,但是不能代替孩子长大,更不能代替孩子去参加工作和面对社会的各种竞争。所以,孩子最终要离开父母的怀抱,靠他自我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去努力去奋斗……可见独立性对个体的终生发展是多么重要啊。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才激烈竞争的社会,这种竞争是残酷的,充满惊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竞争原则。既然是适者生存,那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就成了一个人行为的导向。这是社会衡量人成败的准则,同时决定了人们的发展方向。
  让孩子自然成长,自己解决生活中突然出现的各种困难,可以让他的独立性得以发挥。其实,早在古时候,人们就很重视自然教育。高考状元谭金权在对母亲的评价中提到的《种树郭橐驼传》,就说明了这一点。作者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写道:
  郭橐驼是个驼背,专门种树,技术高明,富豪人家都争相雇佣他,其他种树的人都偷偷地仿效他的技术,但没一个比得上他。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只是顺着树木的自然规律,让它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长罢了,树木的本性是:它的根需要舒展,培土需要均匀、腐熟,土为它筑的土围要结实。这样做完之后,不要再去动它,也不要挂记在心上。栽培的时候,要像抚育孩子那样细心,栽好了就要让其自然生长。所以,我只是不妨碍树木自然生长的本性罢了,并不是有能力使树木长得高大而茂盛;只是不损伤它的果实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使它的果实结的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就不是这样,栽树的时候,树根卷曲不伸展,培土不是太多就是太少。即使有人栽树不是马马虎虎,但对树又爱得太过分,担心得太多,早上看过后晚上又去摸,已经离开后又回过身去看了又看,甚或去抓破了它的皮,看看是活了还是死了,摇动它的树干看看栽得是松还是紧,使树一天天背离了它的自然生长习性。虽然说是爱护它,实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长不好,实是仇视它……”
  不要刻意地塑造自己的孩子。孩子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大人有什么理由强制孩子非得服从你的意志呢?古人云:“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它告诫我们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不要像那些依附攀缘的寄生植物,经不起风雨的侵袭,而要像独立向上的小树,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成长为傲立挺拔的参天大树。而我们需要的也正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行为的孩子。华服美食不是爱,包揽替代也不是爱。让我们放开孩子的手脚,收拢起庇护幼儿的羽翼,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面对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吧,相信他们一定会在冲破困难中变得坚强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更好的去生存。
   。 想看书来

状元档案
姓名:周楠
  年龄:21
  专业:工程物理
  特长爱好:读书、演讲、唱歌
  籍贯:浙江
  高考成绩:698分
  座右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状元母亲基本资料
姓名:赵晶虹
  年龄:46
  教育程度:大学
  职业:医生
  特长爱好:读书
  记者: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您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
  母亲:独立能力。特别是在现代这个发展快的社会,要想让孩子毕业后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让他过早地独立。我们的家庭条件应该说是很好的。但是我和她爸爸总是给她创造各种条件来锻炼她。上初中时,我们故意为她选择了远郊的住校中学,这个中学每个月才回家一次,平时生活和学习完全靠她自己。
   txt小说上传分享

状元父亲基本资料
姓名:周森
  年龄:49
  教育程度:硕士学位
  职业:公司经理
  特长爱好:旅游
  记者:在生活中,您最注重在哪方面教育孩子?
  父亲:从小到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放在培养她的独立能力上。我觉得,只有让孩子独立,她才能独立学习,这比天天督促她学习要实用得多。
  记者: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您的家庭条件那么好,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
  父亲:一句话,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创造一种条件:她上中学时,每到假期,我们会把她送到农村的亲戚家,让她和亲戚家的孩子一起下地劳动;上高中后,一放暑假,她就要到我公司打工,先是负责打扫各个部门的办公室,后来她自学电脑,五笔打得很快,我让她做办公室文员。她上高中的零花钱,家里一分没给过,都是她打工挣的。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她锻炼,是对她独立能力的最大提升,这样也好让她懂得只有通过自己劳动得来的果实,才是最有价值的。同时也让她悟出,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独立需要条件(1)
  ———创造一种条件,让孩子独立去锻炼
  别人大多是不足以依赖的,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拿破仑
  随着各行各业的人才的增多,就业竞争显得异常激烈,每一个行业,都充满挑战,要想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下与时代合拍,需要的将不再是单一的、仅限于学识丰富的才子们,时代竞争的机制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成功地生存于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在各方面都能独当一面的人才,这样的人才,首先具备的就是较强的独力能力的素质。
  然而,生长在生活水平渐渐提高的8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由于他们是家中的独子,来自四位老人和父母的宠爱,让他们养成了处处以自己为中心的依赖心理。优越的家庭条件,让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从出生到长大,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都不用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