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八百年 >

第284部分

大宋八百年-第284部分

小说: 大宋八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种主要的生活必须品,比如从南洋运来的粮食,内地运来的布料,还有盐、糖等必须物资是在官方的手上,但是官方只做批发生意,把零售业全部交给民间的资本市场,只要价格不是高得离谱,官方是不会出面强制管理的,若是某一种物资的价格过高的话,官方才会大量的出货来平抑价格,而不会采用单纯的暴力的手段,这种暴力手段只有在战时才会强制执行。
    一级俘虏劳工永远都干着最辛苦,最危险的活计,比如军港和民港的修建就是由这些十余万的一级俘虏劳工来做的,填海挖坑甚至是装填引爆炸药,都是这些劳工来干,到现在,已经因为各种事故死了两万余人了,但是却不显山不露水的,没有引起民间的任何反弹,甚至连消息都没有传出去,人死了,直接火化,骨灰向大海里一洒就完事了,外界根本就不知道有人失踪。
    二三极劳工干的活虽然累了点,但是却轻省了许多,主要还是道路的修建,城市地下管线的修建等等。
    '  '
251 天下第一城
    251天下第一城
    临海城先修建的是地下通道,本来孙阳还想弄出古代版的地铁用来转运港口物资什么的,不过这种庞大的地下施工却没有那么容易,甚至还需要数量庞大的钢材,最后只能放弃了,但是地下排水系统却必须要做好,哪怕连排水支线都是直径达到了三米的粗水泥管子,人可以直接在地下行走,清理起来也容易许多。
    现在整个地下设施的施工基本上算是收工了,已经全部回填完毕,图纸也绘制完成,在临海的四周,同时还有着多达三处生活污水处理厂,同时还有两个庞大的肥料处理厂,这些都已经做完了。
    城市都是事先在图纸上规划好的,哪里是生活区,哪里是商业区,哪里是商业街道,哪里是港口物资转运的专用通道,都在图纸上画得明明白白,全部按着图纸施工,在地面还是零散的临时建筑的时候,那些往来的地面交通线已经铺设得差不多了,只等着道路铺设完成,地面建筑就会拔地而起。
    港口的民港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几乎每天都有从南洋往来的商船,不但有自治区购买的商船,还有大宋的商船,甚至还有一些色目生意人在运送香料等,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南洋运送的大批量的粮食还有一些橡胶等物资,专跑日本的商船不停的在运回一些粮食等物,可以说临海还没有建起来,仅仅是对外关税这一项,就已经是日进斗金了,而且一个专门的对外贸易的市场也修建了起来,只等着内地向这里运送货物了,说来比转运临安方便多了。
    临海还没有建成,就已经开始展现出一个天下第一大城的气派,确实是天下第一大城,这座临海城在图纸上的规划,东西宽达三十公里,南北宽达三十五公里,哪怕是第一批依港口而建的城区,也要比长安大上几圈,几乎就相当于一个现代化的二级城市大小了,而且临海还是古代唯一一个没有城墙的巨城。
    由自由商业供给的那些人不算,仅仅是俘虏劳工,周边花钱请来的民夫劳工加起来就多达数十万,要维持这么大一批人的建设运行,哪一队上哪,哪一队干什么,怎么样工作才能不会撞在一起,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调度起来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临海现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参与临海管理的主要角色是从各大专科学院里挑选出来的年青学生,他们年龄最长的也不过才二十三岁,最小的才十七岁,整个团体多达一百五十人,正是这一百五十名年青的,第一批三年全日制专科学院的学生支起了临海的运行。
    当初临海城的巨城刚刚设计出来,将要投入建设的时候,各部门争得头破血流,谁都可以看得出来,统筹指挥这样的一座巨城建设,只要稳稳当当,不犯什么大错,绝对是大功绩一件,特别是那些宋官,若是能主持这件事情,哪怕是从自治区返回到大宋,也绝对能从四五品一跃成为一品大员,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的。
    结果争来吵去,数十天都没有什么结果,这一次谁都不敢后退,最后还是孙阳给出了解决之道,你们争你们的,这事跟你们压根就没有关系,只是直接从第一批马上就要毕业的专科学院里挑学生来主持,他们当中有学经济的,有学建筑的,还有学习统筹管理的,这正是他们的一个实习机会。
    但是孙阳的提议几乎遭到了几乎上下一致的抵制,就连民意代表都不同意,有道是嘴上**,办事不劳,他们根本就不相信一帮年青人能够支起这么大的一个摊子来,结果孙阳直接就发起了投票。
    在各方的牵制之下,以微弱的票数同意了这些学生精英们入主临海城的建设,而这事也着实刺激到了这些还没有走出校门,但是已经参加了大量社会实践的精英学生们,想当年,各地公路的建设,各地后继的发展,这些学生们都没少出力,可是现在竟然不相信他们。
    年青人都有着一股子冲劲,最终的结果一下来,学生们自行推举的一众精英们就立刻赶赴到了还是不毛之地的临海现场,搭建起帐蓬来,相互进行着研究。
    学生们还没有正式的进入社会、官场之类的地方,还保留着年青人的血性,思想也没有那么复杂,只是十分单纯的想要把临海建设好。
    学生们的冲劲十足,但是在这方面,还是第一次,谁也无法给他们意见,不过孙阳倒是送来了一封信,信中都是对城市的要求,其实也是相当于指点了,说白了,还是孙阳从后世网络当中听说的。
    首先,城市需要有最完善的地下管线系统,要能够及时的将城内的水排出,无论是雨水还是生活污水。
    第二,城市当中所产生的垃圾必须要能在十分方便的情况下送出城外,还必须要有完善的垃圾处理场地,是深埋还是再利用,自己看着办。
    第三,城市要拥有至少百年的扩展性,无论是地下管线系统还是其它的配套设施,都必须如此。
    第四,强烈建议先把民港建设起来,使得南洋物资可以在此率先上岸,降低运输成本。
    仅仅是四点建议,就足以调动起这些学生们的积极性了,各种各样的物资订单雪片一样的飞到了自治区的各大工厂,第一笔到位的启动资金也飞快的洒了出去,由于需要使用现钞来结帐,多是银币或是交子进行结算,临海的建设属于大胆的尝试,同时第一个启动了与民间有资本的钱庄进行合作。
    由于物资的数量庞大,交易的金额也是极为庞大的,自治区的纸钞只是一种实验性的纸币,虽然民间接受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一张纸币只相当于十文而已,大额交易要靠金银币或是交子,哪怕如此,交易起来也极为不便。
    所以由一名学经济的学生首先提出,与各地的钱庄深度合作,以整个临海的投入资金做抵押,实行先行付款,也就是说,甲地的商人将物资送到了临海,在临海进行结算,然后以一种双方约定好的密信为凭证,用这封密信就可以在甲地的钱庄里将货款取出来,然后每隔两个月或是更长的时间,临海临时管理层会与他们结算一次,这样快捷达方便。
    虽然这种飞票的方式早就已经存在,但是官方与民间的合作如此之深,交易数额之大,绝对是第一次,仅仅是前三个月,交易额就达到了三千万贯,一整年的时间,交易额达到了两亿贯,绝对是超大的手笔。
    同时零零散散的小型交易,也极大的促进了临海周边的市场,以一种极其快速的方方繁荣了起来,甚至已经有不少的日本人前往临海做工了。
    孙阳对由这些精英学生们所引导的临海建设十分的满意,效率非常的高,虽然还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无论是哪一样,都不能抹杀这些学生们的功劳。
    临海现在的地下工程和地面交通工程已经结束,四周八达的道路连接了方圆五百里内的大小城镇,一条直达长安的主干道自西边进入,为了方便民港的货物转运,一条环城高等级公路已经修建完成,顺时针运动,从内地运来的货物要转港离开的,从北部的公路进入港口,而从港口离开的货物,从南部装车,一上一下两大货场已经初具规模了。
    地面的建筑工作在孙阳到来的时候也已经开始了,临海由于靠海,山风甚烈,所以建筑都是以砖石为主要结构,而且还都是红砖,港口的建筑已经可以交付使用了,两大货场的建筑也完工了,现在正在进行城区建筑的建设,包括未来的行政管理楼,还有两层小楼的居民区等等,一派热火朝天的势头。
    为了不影响这里的工作,孙阳分批的接见了这一百五十名学生精英,原本走出校门时,还有些稚嫩的学生们现在已经是一脸的沧桑,倒不是说他们老了,而是他们成熟了,想必临海建设完成的时候,就是他们可以独挡一面的时候,同时在临海,这一百五十名学生仅仅是管理层的中心而已,还有多达数千名学生在各岗位上奋斗着实习着,可以说临海的建设并不仅仅是未来天下第一城的建设,同时还是自治区未来管理人材的储备训练基地,对于这种模式,孙阳简直就是得意之极。
    孙阳给了这些学生们极大的肯定,让他们倍受鼓舞,同时孙阳还接见了一部分改造得非常好,已经转入了自治区公民汉籍的俘虏,其中有蒙古人,还有色目人,现在自治区的大鼻子老外已经很常见了,甚至在临海还驻扎着一支两千人的罗斯重甲步兵的防御部队呢。
    虽然现在临海才算是刚刚起步,投入就已经超过了五千万贯,但是它的作用也是极其明显的,军港还处于造船阶段,但是民港已经显出了它的优越性,每天都有大量的海上泊来物资在这里转运,同样还有大量的物资从这里运送出去,港口才刚刚投入使使,每天的交易额都达到了千万,仅仅是港口的停靠费用每日收入都在数万贯以上,再加上海关的税收,每月收入已经达了三百万贯,这才仅仅是个开始而已。
    '  '
252 轻工
    252轻工
    经过实地的考察,孙阳更加确认了把临海建成天下第一城的决心,这并不仅仅是炫耀自治区的能力,而是很有必要,这里在未来必然会成为东方的中心,同时也会刺激大宋努力的发展,否则的话临海取代泉州不过就是早早晚晚的事情,大宋是不会放弃这种海上贸易的。
    “总要有一条鲶鱼追着跑才行”孙阳喃喃的低语道,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或是在商农上。
    孙阳这还没有返回呢,正赶上工业区一部分投入使用,临海并不发展重工业,大部分都是轻工业,在这工业区首先投入的就是纺织业,但是这里既不是毛纺,也不是棉纺或是麻纺,而是丝纺,自治区终于有了自己的丝纺业。
    而生丝多是从大宋方面买入,但是光靠这种买入,价格上有些无法承受,都听说孙阳有着一双点石成金的手,所以在这里投资的商人们大着胆子想要求见孙阳。
    本以为会受些波折,甚至并没有抱什么信心,但是信才刚刚递进去,正好有时间的孙阳便请了这些投资商,多是自治区本地的商人,从长安、渭南等地过来的大商人。
    孙阳请他们吃了一顿便饭,饭局当中,谈笑风声,孙阳的幽默让这些商人们着实放松了不少,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