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煮酒论道 >

第1部分

煮酒论道-第1部分

小说: 煮酒论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遥而游(1)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道家认为最大的目标就是逍遥快乐。我们现在也有俗话说:“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我的快乐至上,这也是道家的宗旨。道家的本旨,我觉得就是这四个字:逍遥而游。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法。
  追求权位的人最希望的是掌握绝对权力,四海天下,莫非我土,所有的人都匍匐在自己的脚下,为自己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而颤栗。
  追求财货的人最希望的是拥有大富大贵,钱堆北斗,米烂陈仓,顿顿珍馐美味,天天华服新装,越姬燕黛,尽收我房。
  追求名声的人最希望留个让人人崇敬景仰的清名,要学那泰山顶上一棵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是庄子过来了,他轻轻一拂,把上面这些人下在棋盘上的子都给抹到了地上。他说:“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外篇·刻意》)
  我们试想一下,位高权重的人就真的快乐吗?
  秦相李斯,位不可谓不高,权不可谓不重,但是官场风云何等诡异,李斯是个何等聪明的人,但是他最后还是落了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临刑之际,他和儿子抱在一起痛哭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列传》)其实如果李斯早就心态淡泊,仅仅是能天天牵着黄狗打打猎这点要求就满足了的话,他也不会卷进无底的政治漩涡之中,正所谓:“眼前无路想回头”。
  想当皇帝是何等的难,像《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就为此发了疯。但当了皇帝就能真正快乐吗?也不见得。且不说被谥为“哀帝”、“炀帝”的那些倒霉的亡国之君,就算是功成名就的皇帝依然有烦恼。像汉武帝,武功赫赫,远超先祖。但是他晚年却疑心自己的亲生儿子会叛乱,因此错杀了儿子和很多人。《公主是怎样生活的》一书中曾写过:据说晚年的武帝终日郁郁不欢,难见笑颜。身边的人都觉得提心吊胆。他有一名很受宠的美人名丽娟,曾经问他:“钱能买来欢笑吗?”
  武帝回答:“可以的。”
  于是丽娟拿出千金给武帝,说:“这是买笑的钱,希望皇上能有一点笑容。”收下宠妃千金后的武帝是不是就能满脸笑容呢?史书不载。
  史书中没有说汉武帝是不是真得笑了,但笔者觉得就算是笑也是苦笑吧。
  其实身为帝王,有时候在好多方面反而不如常人,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典故:
  说宋国有一个农夫,冬天时没有御寒的棉衣,只好冻着。春天来了,他在暖暖的阳光下晒着,觉得真是太舒服了。因此赶快回家和妻子商量,准备把这个“秘密”献给国王,让国王也快乐一下。他竟不知道国王有高堂广厦和锦衣貂裘。
  从前看这个故事时,都觉得这是个很好笑的笑话。可是如今看来,我觉得这件事并不可笑。偎红依翠、锦衣玉食的宋王不会体会到春日煦暖阳光的乐趣,这只属于一个冬日里忍冻过来的农夫。宋王虽富甲天下,拥有四海,可他却无法拥有这种快乐。有人统计历代的帝王,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昏昏然于声色犬马中的帝王,震怒于文武百官前的帝王,却始终无法享受到平民百姓最容易得到的快乐。幼年康熙能得到韦小宝和其打闹而视其为“宝”,但其他帝王却难有此际遇。而这个事情也是小说中写的,真实中有没有?不知道。说来皇帝又是何等的可怜。
  那富甲天下的人就真的快乐吗?
  汉时的邓通有铜山之富,汉文帝下诏赐给他铜山,让他有权自行铸钱,若是现在就等于给了一台印钞机,你想印多少人民币就印多少,够富了吧,但是邓通最后被下狱,活活饿死了。这么一个超级有钱的人,最后连一个糠窝窝头也吃不上。像石崇等人用蜡烛当柴火,用蜂蜜来刷锅,甚至可以杀姬而劝酒,豪霸一时,然而须臾间就身死家灭。
  

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遥而游(2)
就算是没有什么变故,看似一直富贵享乐者,也常常因消受太过,而像庄子说的那样因为欲态缠身而助长恶性,于是上溃下漏,百病皆生,流脓生疥,内发外泄。《庄子·杂篇·则阳》说过:“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寻擢吾性,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痈,内热溲膏,是也。”
  笔者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哥们,年纪不大就做生意发了大财,但因为酒色伤身过度,居然患上肝硬化肝坏死之类的大病。幸好花巨资换了肝后还能活着,比起傅彪倒幸运多了。另有一位哥们,也是权柄风光,财色俱收,但却得了脑坏死之症,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不久就呜呼了。像这样的例子,大家想一想,自己的身边肯定也不乏其人。
  其实物欲上的刺激,只能是一时之快。过完瘾后却更加感到空虚无聊。山珍海味、鲍鱼驼峰吃得多了,胃口反而不好了,名酒洋酒喝多了,反而要呕吐出来,美女娇娃玩多了,就会富贵不能“淫”,渐渐有心无力不得不依赖伟哥。过多的金钱使人的快乐神经开始麻痹。以致于让人找不到什么才是“快乐”的事情。医学专家分析毒品的特性时发现,毒品之所以让人上瘾,是因为毒品“劫夺”了人的快乐机制。毒品直接刺激大脑,让大脑产生这种快感,而且要强得多。所以吸毒的人只对毒品感兴趣。而且需要的刺激越来越强,才能满足,如果没有毒品,他们就无法忍受。正所谓:“风流得意之事,一过辄生悲凉,清真寂寞之乡,愈久愈增意味。”(屠隆《娑罗馆清言》)
  一个人有了过多的金钱,他可以拥有一般人无法拥有的东西,如名车、别墅、宝石、美女等。但他也丧失了很多东西,他会分不清身边的爱人是爱他还是爱他的钱?他的财产会不会被盗?他的亲人会不会被绑架?他也有很多烦恼。虽然他不用劳作,但也没有了劳作后的惬意,虽然他的钱今生也花不完,但心里却十分的空虚。
  那追求名声的人呢?
  追求名声的人历史上有不少,像伯夷、叔齐之类就是代表,但庄子却用很尖刻地语言讽刺了他们的愚行。明代的铁铉,也是忠义的代表。当燕王朱棣兴兵颠覆建文帝之际,铁铉等忠于建文帝的臣子奋力抵抗,铁铉虽守住了济南城,却无济于大局,最终被朱棣大军所擒获。蔡东藩《明史演义》第二十六回记载:……兵部尚书铁铉,受逮至京,陛见时毅然背立,抗言不屈。燕王强令一顾,终不可得,乃命人将他耳鼻割下,爇肉令熟,纳入铉口,并问肉味甘否?自古无此刑法。铉大声道:“忠臣孝子的肉,有何不甘?”燕王益怒,喝令寸磔廷中。铉至死犹骂不绝口,燕王复令人舁镬至殿,熬油数斗,投入铉尸,顷刻成炭。导使朝上,尸终反身向外。嗣命人用铁棒十余,夹住残骸,令他北面,且笑道:“你今亦来朝我么?”一语未完,镬中热油沸起,飞溅丈余,烫伤左右手足。左右弃棒走开,尸身仍反立如前。不愧铁铉。铁铉死得这样惨,又有什么价值呢?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争位,本来就是“帝王家事耳”,铁铉掺乎了半天,不但身死而尸骨不全,而且妻女还被放入军营中奸辱,后来虽然也有个所谓“忠臣”之名,但于己何益?于人何益?到了今天这样的时候,人们更对铁铉没有什么印象。济南大明湖里有一座“铁公祠”,笔者倒也曾站在黑乎乎的铁公塑像前,端详过铁公祠边的两副对联。记得映入眼帘是上联的前几字——“湖尚称明”和下联的“公真似铁”,当时心中一动,觉得这对联写得不错,对仗工整,蕴意无穷。正自感慨着想向下看时,却听得身后一个人对同伴说道:“这铁公祠和铁公鸡有什么关系吧。”呵,这一句话将我“怀古幽情”冲的一干二净,“公真似铁”这铁铮铮的血泪之句一下子被加到铁公鸡身上,突然就变得异常的滑稽。其实想想也是,铁铉死得一点价值也没有。但即便算是死得有“价值”,但世事白云苍狗,诡异多变,历史经常是颠倒过来又颠倒过去,什么又是黑白荣辱呢?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遥而游(3)
所以用道家的思想来看,世人最喜欢的权、名、利却都是束缚人的枷锁。人生如白驹而过隙,正所谓“三九大老,紫绶貂冠,得意哉,黄梁公案。二八佳人,翠眉蝉鬓,销魂也,白骨生涯”。
  《庄子·养生主》中说:“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意思是说野鸡虽然找食找得很艰苦,也不愿意被关入笼中,因为那样虽然生活安逸了,但却失去了自由。
  庄子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这两个大夫说得还挺客气的,说是“愿以境内累矣”,意思是说让先生“受累”来管理一下国家,当时庄子虽然很穷困,以致于有上顿没下顿,还向别人借过粮,但他却回绝了楚大夫,他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这个大夫看来倒也不像中儒家之毒很深的人,于是就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要是典型的儒者恐怕会说留下骨头让人珍藏,是生得伟大,死得光荣)。庄子于是说:那么我还是“曳尾于涂中”吧。(见《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临曳尾于涂中”。)
  有的朋友看到这里可能说,那我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争了,就提前当“等死队”,虽然做不到“数钱数到手抽筋”,但也做到“睡觉睡到自然醒”。天天琢磨吃“脑白金”还是“脑黄金”更能够保健养生,订上多份《中老年养生》、《家庭保健》之类的刊物,整天就是为了长寿长命而奋斗。这样该可以符合道家的思想了吧。
  非也!
  请看《庄子·至乐》中所说的:“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意思说: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劳,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与否,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长寿的人整日里糊糊涂涂,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
  看,最后一句,就是庄子来批评执着追求长寿或者长生的,就算是你真的长寿了,但是如果内心中不能获得一种平和安乐的心境,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比如一个人整天担忧这,思虑那,整天心中为一些琐事所扰,别说这样的人往往不能长寿,就算是长寿也没有什么价值,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生活质量不高。
  那怎么样才算符合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