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奉子相夫 >

第18部分

奉子相夫-第18部分

小说: 奉子相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看了看不远处翻晒被子的几个丫头,说:“红叶聪明伶俐,人又漂亮,是你最贴心的丫头?”

宁如兰微笑:“四个都一样,自小相伴,陪嫁过来……正想讨大嫂一个主意呢,红叶,我想将她开脸给三爷做通房。”

媚娘看着宁如兰,温婉秀丽,淡雅如菊的女子,说这话时面容平静如水。

“红叶愿意吗?三爷,也愿意吗?”

宁如兰垂眸:“红叶是我的丫头,说什么她就做什么,不敢不愿意。倒是三爷……他原先不肯,后来我说及子嗣,我俩婚后这么久无儿女,他才勉强应了,刘妈妈今天出去办点东西,打算着过两天就让他们圆房……”

“如兰,你愿意吗?让自己的男人搂着别的女人睡觉?”

宁如兰似被惊吓着,猛抬头四面张望一下,脸上很快涨红,连眼睛也红了:

“大嫂!你怎如此说话?刺着我的心了!”

媚娘冷笑:“我说一句话就刺着你的心了?往后呢?看着你夫君牵了红叶的手,卿卿我我从你面前走过,一同回房去,再过一年半载,红叶肚子大了,生下儿女,看三爷心里眼里,还有多少你宁如兰的份量!”

“别说了别说了!”宁如兰捂住脸:“我怎愿意如此?可二太太逼着,我不让红叶做通房,二太太自会送了人来,到那时又如何?我又不能生,若再不准三爷纳妾,岂不成了罪大恶极的妒妇?”

媚娘说:“你瞧我,我不是生了恒儿吗?老太太趁我不便送了通房来,如今只是两个,也许过不了多久,大爷身边的瑞珠瑞宝也会成通房,抬姨娘。方才老太太还跟我说了,再给大爷寻几房良妾贵妾,多生儿女,开枝散叶!”

宁如兰目瞪口呆,看着媚娘不知说什么好。

媚娘咯咯一笑:“你道我真给她这样安排,一个一个地抬了人进我的院子,与我抢夫郎?我心里算计着呢,想进清华院做妾,没那么容易!”

她紧握住如兰的手:“你如今应了二太太,给三爷送上一个红叶,开了这扇门,哪天就会有绿叶、红花送上来,止都止不住!据我观察,三爷心里有你,他是疼你的,你要牢牢抓住他的心,不能让人分了他的疼爱去!有些男人原本是好的,爱了一个就是一个,不会自己去惹旁人,但若是你硬要送了美人给他,那他可就不客气了……如兰,听我的,不要让红叶近三爷的身,否则有你后悔的时候!”

宁如兰有些楞怔:“可事情已经安排下去,我要如何是好?”

媚娘想了一想道:“红叶既是你的人,你说什么便是什么。只说三爷身子不适,暂时不需要通房,你和三爷,夫妻感情应是很好?”

宁如兰红着脸点头:“他待我,一直都如新婚时那般好!”

“你该告诉他你有多在意多爱他,你们夫妻同心,拒绝二太太的人就是了,别怕人家说你不贤善妒,自己的事自己懂,恩恩爱爱的夫妻,中间凭白坐进来一个妾,算什么?你还年轻,不可能没有孩子,你要相信自己,相信三爷!”

宁如兰吐出一口气:“听你说一番话,我心里松活多了!好,我试一试,先再探一探三爷,若他还说不要通房,我……我随后便让刘妈妈将红叶配了人去——毕竟两个人都知道了这事,又说不成了,再见面也是难堪。”

媚娘点了点头:“这才是正理。红叶是你的陪嫁丫头,自小跟着读书识字,调弄琴棋,不但姿色出众,气质都与你相近。若是她做了三爷的通房,我敢断言,三爷必定会移情,若再生有儿女,受宠是无疑的。你作为正室,虽不至于受冷落,但分人一杯羹去的滋味实在不好受……若将她配了人去,所配的也是府里管事之人,仔细上心替她挑一个好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或许不比做主子的妾富贵,可那样未定不是她的福份!”

宁如兰以手中帕巾遮了脸,细瞧不远处打闹的几个丫头,轻声道:

“红叶丫头这两年确实长得越来越好,我原先想选了锦书的,可问过三爷,他说:就红叶吧,好歹与你有点相似之处!”

媚娘卟哧笑出声:“你家三爷才真有趣!提醒你一句:好男人可不多哦,你要是因为送通房,失了他的心,哭都没人可怜你!”

宁如兰抿着唇儿笑,矜持地道:“我要好好思量思量!”

媚娘站起来,双手五指交叉举过头,做了个伸引动作:“你慢慢思量吧,我该走了!”

宁如兰见媚娘当众伸懒腰,吓了一跑,赶紧轻拍她:“我的好嫂嫂!你……好歹回房再这样,无形无状的,教丫头们笑话去!”

媚娘不好意思地笑笑:“晒着太阳,暖和舒服,一时忘形……我以后注意就是了!”

心里暗骂:奶奶个球,整个院子就几个女人,都不敢放松,这都什么世道!

宁如兰也站起来,随媚娘散着步,一边絮絮说着候府里的各样事情,她管理家务时遇到过什么情况,婆子们教她怎么处理,管事婆子里有哪些个刁顽些,哪些个忠厚些,都给媚娘提了个点。

媚娘围着她的院子转一圈,观赏过一些盛开的四季兰,便带了丫头告辞了。

第二十二章婆媳

媚娘到了郑夫人院里,走进上房,见郑夫人和郑美玉正坐在软榻上逗恒哥儿玩,奶妈含笑站在一边看,恒哥儿咯咯笑着,一转脸看见媚娘进来,兴奋地举着双臂,像只小鸭似地直扑楞,嘴巴张得老大,都流口水了,却没发出喊叫声,媚娘不由得想起活过来那个黄昏,她去寻见恒儿,他也是这副样子,这孩子,喊一声怎么啦?大声地哭出来,总会有人走去抱他,不至于受冷。

媚娘给郑夫人福身行礼,郑美玉也下了软榻,叫一声表嫂,便低眉顺眼地站在一边。

郑夫人看着媚娘说:“怎么这许久才来?还好恒哥儿是个好相与的孩子,并不怎么闹,当娘的人,凡事应以孩儿为重……老太太那里虽然也要侍候着,不是有瑞雪她们吗?”

媚娘垂眸道:“儿媳从老太太那里出来,去看了一下三奶奶……让母亲受累了,是儿媳的错!”

郑夫人一扬眉:“如兰还没好利落吗?唉,你们这些孩子,都怎么啦?这个好了那个又躺下……都不会自己保重身子!”

“母亲教训的是,儿媳日后多注意!”

郑夫人看着温顺的媚娘,满意地点了点头:“二房的媳妇们不成什么气候,景玉要强会一些,如兰是扶不上墙的。你是我们大房的媳妇,终究要掌管候府中馈,将来候府也是由恒哥儿来继承,你是他的娘,算是替儿子管家业,尽心尽力自不必说,脑子要灵活,心眼活络些……你玉表妹是我兄长最小的女儿,常来候府陪着我,你病了这些日,我身子也不好,都靠她照看,与英儿又是知根知底的……”

媚娘心跳快了半拍:来了来了,又要说什么了!

却见郑夫人的陪房何妈妈一步跨进房来,她身后,三四个仆妇端了食盒鱼惯而入。

随之,春月等丫头捧了盛装热水的铜盆和叠放棉帕巾的托盘进来,依次侍候郑夫人、媚娘、郑美玉洗手。

夏莲洗了手,打开食盒将饭菜摆上桌,何妈妈在一旁帮着拿食盒盖子,一边笑着说道:

“你们不知道,厨房里的婆子们在收拾一只狍子,说是大爷一位东北边的朋友送的!”

又是东北边的朋友,该不会是那位送人参的吧?媚娘心里暗忖,若是那个,她倒有心去瞧瞧,看他像不像个种植大户。

那人参真的好,她吃了两片,身体上没感觉出什么,精力却越发充沛。

秦媚娘这具身体,实际上很嬴弱,若不是她意志力强,总要躺床上十来天才敢四处走动。

媚娘盛了一碗汤,双手将汤碗送到郑夫人面前,笑道:“看这汤熬得极好,母亲先喝碗鸡汤!”

郑夫人接了:“你也喝些,刚好起来,不时地让厨下杀只鸡炖着吃,养胖些才好!”

“儿媳知道了,谢母亲关心!”

媚娘也给郑美玉盛了半碗汤递过去:“玉表妹也喝!”

郑美玉忙摆手道:“怎好劳表嫂为妹妹盛汤……”

郑夫人喝了一口热汤,眉头舒展开来:“接了吧,表嫂这次给你盛,以后你就学乖巧些,给表嫂盛!”

郑美玉抬眼看她姑母一眼,应了一声:“是!谢谢表嫂。”

媚娘盛了一碗鸡汤让奶娘喂恒儿,自己回到饭桌旁,看着郑美玉,微笑道:“若要说谢谢,我这个表嫂才该谢谢玉表妹!我病了许久,全赖玉表妹打点清华院的事务,听说月钱都替我收着呢,免使婆子丫头们胡乱用了去。又照看恒儿,恒儿是个好相与的,不哭不闹,可他吃亏就吃亏在这上边!”

郑夫人停下喝汤,看着她:“怎么说?”

媚娘说:“母亲不知道:那天我走回清华院寻找恒儿,发现整个院子都没人,不知是哪个狠心肠的,将恒儿独自一个扔在竹摇篮里,那样冷的下雪天,他衣裳单薄,身上也不盖小被,手脚乱舞,就是不哭不闹!若他肯哭闹,岂会没人来抱他?”

郑夫人回头看着一旁乖乖喝汤的恒哥儿,眼睛忽然红了,声音里隐藏着怒气:

“是哪个作死的贱婢!何妈妈去查一查,查到了给我狠狠打,打死了才好!”

媚娘道:“儿媳问过王妈妈,王妈妈那两天带了翠喜、翠思、翠怜和橙儿苹儿在前堂守灵,未能回清华院,奶娘当时也不在!”

郑夫人盯了奶娘一眼:“奶娘不和恒哥儿在一起,能去哪?”

奶娘忙说:“回大太太的话:奴婢那天刚巧有事回一趟家,出了候府,恒哥儿交给表小姐了!”

郑夫人看向郑美玉,郑美玉早先不小心将汤弄泼,春月正拿了帕巾替她擦拭衣袖。

见姑母目光灼灼地看她,郑美玉委屈地说道:“那日确实是侄女抱了恒儿,一时肚疼,将他交给院里守门扫地的婆子了,从净室出来都找不到人,我还吓个半死呢,后来就听说……听说表嫂活过来了!”

郑夫人垂下眼眸,媚娘叹口气说:“玉表妹这就不对了,怎将恒儿交给扫地的人?她粗手粗脚,怎懂得抱恒儿,自然是将他放回摇篮里去了,那么冷的天,风嗖嗖地灌吹,小娃娃儿手脚冰冷……玉表妹若是见了恒儿那惨样,怕是比我这当娘的还要伤心!”

郑夫人抬眼看郑美玉一眼,淡然道:“将那守门的哑婆子打一顿,念她年老耳聋,赶出去算了!玉儿以后记着别再犯这样的错,你就是再疼,抱着他入净室又如何?这么小的孩子……”

郑美玉满脸羞愧,低着头:“姑母教训的是!侄女日后再也不犯这样的错了!”

“嗯,昨儿你母亲着人来,说你父亲又病倒了……我让带了个包袱回去,过两日你也家去看看父亲,让何妈妈送你!”

郑美玉低着头,眼睛红红的:“全凭姑母安排!”

郑夫人叹息:“我们郑家也曾那样荣耀,只怨你父亲身子弱,读得几本书又如何?入仕不了,又不能守成……”

何妈妈替郑夫人添了碗饭,陪笑道:“太太吃些饭罢,舅老爷身子虽然不济,生得几位表小姐都是有福的,都嫁得好婆家……有几位姐姐姐夫扶撑着,表少爷定然能振起家业来!”

郑夫人微微颔首:“正是如此呢!三个姐姐,大姐嫁了陈翰林的侄儿,二姐嫁史部周侍郎的小儿子,三姐嫁甘寺丞家,都算是有脸面的,就只剩下玉儿了……表少爷虽不是嫡出,养在大嫂名下,好歹也延续着郑家香火,日后,还多承她们姐妹几个照拂着。”

见媚娘默默吃饭,郑夫人挟了只鸡腿送到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