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红楼小婢 >

第238部分

红楼小婢-第238部分

小说: 红楼小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连生刚送赵麒和好儿回来,雪雁便托他打发人替自己家将节礼送去,于连生自是答应不提,坐着喝茶,听赵麒和好儿绘声绘色地讲述在京城里的所见所闻。
雪雁得知遇见袭人之事,唯有叹息。
她早知荣国府抄家后,没有几个过得心满意足,但是她是外人,忙活自己的日子尚且不够,难道还巴巴儿地赶去相助不成?也没这个道理。
于连生不以为意,招手叫丫头带两个孩子回房歇息,只说走了一日也累了,等他们一去,方回头对雪雁道:“都已经过去几年了,你也不必感慨,竟是好生教导麒儿和好儿要紧,这两日我带他们两个在京城游玩,遇到了不少人,都夸麒儿聪明呢。”
雪雁却道:“麒儿还小,不该如此。”
德妃时时记挂着让赵麒做九皇子的伴读,在这节骨眼上小心为上。
于连生呵呵一笑,道:“德妃娘娘纵然有意又如何?老爷不愿意。老爷说了,给几位皇子挑选伴读时,只挑其外祖家或是亲戚家的表兄弟,不会选朝廷官宦名家子弟。”
雪雁心头一凛,抚掌道:“圣人果然英明。”选中后妃娘家的子弟为皇子伴读,杜绝了皇子和其他朝臣家来往,此乃其一,其二便是伴读也不是轻省的活儿,是诸位皇子自己人,便不容易生嫌隙,即使气恼,也不会伤了和气。
于连生长叹道:“也不是人人都明白老爷的意思,虽说老爷不愿意选咱们麒儿做九皇子的伴读,但是德妃娘娘却未必放弃,宁可小心罢。”
雪雁点点头,谨记在心。
于连生又道:“如今几位皇子各自有了心思,老爷心里也不好受。”
雪雁反问道:“难道圣人没有打算?”长乾帝何等手段,自己经历过夺嫡之惨,眼下便该有所防范才是,没见胡雍只因手下贪污就被流放西海沿子,不知几时得以回京。
胡雍是能臣,虽说眼瞅着长乾帝似乎不起用他的样子,当日也和黛玉如此议论过,但是遍观史书,哪些能臣一辈子没有几次起起伏伏,雪雁倒觉得他极有可能回来,若是回来倒也好,他们在西海沿子的时候总有几分香火情。
于连生摸了摸腕上的玛瑙串子,微微一笑,道:“老爷自然是有打算的,眼下老爷年富力强,只在心中考校诸位皇子罢了。只是他们年纪越大,心思越多,老爷也觉得烦闷不已,总没有什么妥善的法儿让他们安安稳稳地读书办差。”
虽然长乾帝考究诸位皇子,但是知道诸位皇子对自己的皇位虎视眈眈,自然心寒。于连生跟着长乾帝日久,只为长乾帝不忿,却也没有什么好法子。
雪雁问道:“当真没有法子?”
于连生叹道:“夺嫡之争,素来都是你死我活,有什么法子?除非是立太子,可是即使立了太子,底下兄弟虎视眈眈,太子之位未必稳当,想当初义忠亲王老千岁不就是太子,后来坏了事儿被废了?老爷经历过腥风血雨,便不想看着诸位皇子们手足相残。”
雪雁莞尔道:“既然如此,不如密建皇储。”
于连生素知雪雁心思深细,忙问道:“何谓密建皇储?”
雪雁想起雍正帝所用的立储之法,道:“就是将传位诏书封入密匣内,由圣人择一秘密之处安置,届时由皇家宗室并文武大臣同时启匣为证,立密诏所定之储君为帝,如此一来,谁也不知道密诏中立了谁为储君,诸位皇子只能孝顺圣人,友爱兄弟,减少了彼此的纷争。”
于连生眼前顿时一亮,道:“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法子的?”
他素知雪雁聪明,没想到竟能想到这样的法子,若非身为女子,何愁不能建功立业。
雪雁当然不会说自己是从史书上所得,笑道:“我有一件好东西,麒儿想要,好儿也想要,虽说兄妹友爱,比别个不同,麒儿和好儿都不是小气的人,但是我却不能厚此薄彼,给谁都有不是,于是我便放入匣内,告诉麒儿和好儿,他们两个谁读的书好,谁写的字好,将来这东西我便给谁,为了得到这件东西,他们两个都勤勉起来。”
于连生沉吟片刻,点头道:“果然极好,我回去说给老爷听听。”
雪雁忙道:“哥哥千万别说是我想的法儿。”
于连生点头笑道:“放心。”
回到宫里,于连生果然不提雪雁的话,只说起外甥和外甥女的趣事,因道:“一件东西两个孩子都争,小的妹子想出了这个法儿,两个孩子都想得到,因此越发勤勉起来。”
长乾帝正因诸位皇子年纪渐长而烦恼,听了于连生的话,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于连生又笑着重复了一遍。
长乾帝蓦地目露精光,问道:“你再说一遍?是什么法儿?”
于连生含笑说了第三遍,末了道:“匣子里的东西放着,两个孩子都不知道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得到,但是为了那件东西,两人都分外用功苦读。”
长乾帝哈哈大笑,道:“他们的心思越来越多了,你这法儿倒好。”
说完,长乾帝心中便想着此法,若是自己秘密建储,诸子都不知道谁能登基,必然相继奉承讨好自己,他们都想着自己的名字上密诏,即使仍有事端,但是也能减少他们手足相残的种种纷争,毕竟一旦在自己跟前不好了,便没了继承皇位的前程。
长乾帝越想越觉得此法可行,次日便召见群臣,颁布此法。
不管是王公宗室,还是文武臣子,听到这种法子,都相顾骇然,亦觉不解,皇长子等人却都心头凛然,各自暗暗苦笑,若是明立太子倒好,他们心里有数,如今密建皇储,谁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对手。
长乾帝笑道:“今诸子年纪尚幼,长者不过十八,朕亦不过三十有余,建储一事实在不急,必须谨慎些,但是人有旦夕祸福,不得不防之。朕已亲写密诏,封于匣中,置于大明宫正中高处,朕若有什么三长两短,诸王公大臣共览立帝。”
众人虽觉此法匪夷所思,但是都知道诸皇子之事,一时均无异议。
密建皇储之后,朝堂内外顿时为之消停。
长乾帝暗暗派人看着,得知诸位皇子不再针锋相对,虽然只是一时为之,但总比他们斗得你死我活强,遂与于连生说道:“虽然密诏建储此法甚妙,但是若是他们治死了对方,即便对方在密诏之上,到时我也只能重新改了密诏。”
说到这里,长乾帝忍不住长吁短叹。
于连生眉峰一动,笑道:“世间哪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只能老爷费心罢了。”
长乾帝颔首道:“你所言不错,哪里有两全其美的事情,眼下消停几日,足矣。”
高处不胜寒,坐在帝王之位上俯瞰天下,方知其寂寞。
长乾帝叹息不止,都说天家无父子,果然如此,先帝当年膝下数子,个个龙章凤姿,卓然不俗,若非自己小心谨慎,哪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自己拼了个头破血流登基为帝后却又受先帝所制,如今好容易掌控天下,却得操心自己的儿子们。
于连生静静地站在一旁,不再言语。
长乾帝看重他,乃是他的福分,他若是逾越,那便不是福了。
最明白的长乾帝的当属于连生,长乾帝性子冷酷无情,刻薄寡恩,同时却也爱憎分明,莫看长乾帝如今对他十分倚重,偶尔也愿意听从自己的意见,但是若自己当真做了那些为祸朝纲后宫的事情,第一个不饶他的定然是长乾帝。
因为密建皇储一事,重阳节前后的气氛便有几分轻快,缓解了京城中紧绷的形势。
皇后首先松了一口气,目前来说,大皇子的表现最好,最符合长乾帝的心思,除了大皇子和她的几个儿子们,其他的皇子都明目张胆地为自己拉拢势力,就算小皇子,也有其母想方设法,德妃不就是如此?长乾帝不可能没看在眼里,只要大皇子循规蹈矩地办实事,友爱手足,多生养几个嫡子,不痴心妄想地表现出对皇位的觊觎,一定会让长乾帝满意。
皇后捧着一碗菊花茶,氤氲的雾气遮住了眼底的神色。
长乾帝如今还年轻,平时非常注重保养,一年到头很少生病,说不准最少还能活个三五十年,虽然当皇后不如当圣母皇太后来得让自己放心,但是自己端得住,儿子教得好,处处让长乾帝满意,她就不信别的女人孩子能越过自己。长乾帝英明神武,极看重江山社稷,而且极重嫡庶,只要他不会为了宠妃爱子昏了头,自己就不必担心。
大皇子现在做得很好,是诸位皇子中最出色最让长乾帝放心的一位,接下来她应该好好教导皇长孙,不但要让大皇子的能力在诸位皇子中脱颖而出,也得让长乾帝知道何谓后继有人,皇长孙教导得好,必然能增加大皇子在长乾帝心中的分量。
后继有人,才是最让人欢喜和欣慰的一件事。
世人讲究隔代亲,也有人说抱孙不抱子,就是因此。
皇后毫不迟疑地吩咐宫女去请大皇子过来,同他商议此事,将皇长孙放在自己跟前,;季氏教导皇长孙固然足够了,但是论及心计眼光,季氏终究不如她。
大皇子对自己的母亲极为敬服,却有些踌躇地道:“岂不是太劳累母后了?”
皇后微微一笑,柔声道:“傻孩子,我今年也就三十几岁,抚养自己的孙子说什么劳累不劳累?何况我这宫里清静,没什么黑心烂肺的人,你那府里再怎么说都有姬妾丫头,这女人哪,就没有不痴心妄想往上爬的,倘若她们暗中生事,大孙子没了,季氏不但受到打击,而且她们也有机会生下长子,因此不如在我这里,我能护得他滴水不漏。”
大皇子心头一凛,顿时想起了长乾帝还没登基前在王府里发生的事情,他是长子,当时没少受暗算,多亏长乾帝嫡庶分明,皇后心计深沉,他才躲过屡次算计。眼下,他是皇长子,府里的女人哪个都有来历,妄图取代季氏母子的不是没有。
想得明白了,大皇子恭敬地道:“母后既如此说,儿子回去同季氏说一声便把孩子送来。”
皇后点头,轻声说出自己如此打算的缘由:“只有我能名正言顺地把自己的孙子抚养在宫里,孩子放在我这里安全不说,他是老爷的头一个孙子,又是唯一的一个,模样儿生得又好,经常见到老爷的面儿,祖孙情分自然比别人深厚些,可谓是一举两得。”
大皇子恍然大悟,躬身应是。
皇后细细思索了一下,发现自己没有疏漏的地方,如今和以后都不必有所动作,似德妃那些人越是欢快,越容易出事,道:“如今密建皇储可以说内外都消停了,虽不知能消停多久,但是总归有些好处,你就老老实实听老爷的旨意办差,用心地表现出自己的才干,只要是为国为民,别怕得罪什么文臣武将,想当初老爷办差时,可没少得罪那些官宦世家。”
因为办差得罪朝臣,比处处结党营私更让长乾帝放心,当年长乾帝便是如此,先帝仁慈宽厚,既想博得好名儿,又想治理江山,故而得罪人的差事都是长乾帝去做,大皇子想到此处,连忙道:“母后放心,儿子晓得。”
皇后想了想,又道:“你今年不到二十岁,虽说你才干不错,但毕竟年轻,清闲的时候向老爷请教请教是极好的,世间哪,没有哪个做父亲的不喜欢仰慕自己的儿子。”
大皇子一点即通,何谓赤子之心他清楚得很,都说高处不胜寒,觊觎皇位的人如同过江之鲫,皇帝也希望能得到寻常人常见的父子亲情。
母子两人商议过后,大皇子回去便与季氏说了一声,将儿子送到皇后跟前。
季氏暗暗庆幸自己遇到一位明理豁达守规矩的好婆婆,尤其这位皇后婆婆还经常教导她一些手段,令她眼界大开,她也曾忧心过府中姬妾的心思,因此如今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