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重生-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哥哥,二嫂这么艰难的为你生儿子,你就该陪在身边。想当初珍妮生宝宝时,我也在她身边鼓励她来着。”胤禟毫不在乎,笑悠悠的扫了眼毓庆宫的侍从,道,“太子哥哥素来仁慈,如今你们倒有胆子站在太子哥哥的面前了,我看你们的脑袋是不想要了吧?”
太子的乳母脸上一阵青白,胤禟对太子笑了笑,“小路子,搀着嬷嬷去屋里休息吧。”
小路子手脚伶俐的半扶半拖的把太子的乳母一阵风的搀走了,太子对胤禟点了点头,快步去了正殿。
……
胤禟听着太子妃或低或高的嘶喊,心里想着,挺有力气的,估计不会有事。到旭日初升,康熙结束了冗长的早朝,又赶来毓庆宫。陪侍在康熙身畔的,便是太子妃的父亲石文炳。
康熙一见就剩胤禟在院子里,待胤禟行礼后便问,“太子呢?”
“二嫂的情形不大好,太子哥哥去看二嫂了。”胤禟此话一出,石文炳脸上一派灰败,若不是小太监眼疾手快的扶了一把定要摔到地上去,因在御前,石文炳只得忍住悲声,此时双目涨红,倒让人看了十分不忍。
康熙冷声道,“不至于此。给石大人搬把椅子来。”
石文炳袖子抹了把泪,躬身道,“奴才不敢,奴才实在坐卧不宁,皇上还是让奴才站着吧。”
没待半刻钟,一阵响亮的啼哭声传来,便有嬷嬷跑出来,满面喜色的福身道,“回万岁爷,太子妃平安诞下嫡子。”
石文炳轻轻念了声佛,康熙也是满面喜色,母子平安当然是最好的结果,笑道,“赏,毓庆宫的奴才皆赏半年的份例!石文炳,你有个好女儿,朕有个好儿媳啊。”
石文炳一听这话,忙感激涕零的谢恩。如今孩子刚出生,也不可能抱出来给人看,康熙听到嫡孙平安出世,也无甚牵挂了,笑道,“你与朕是儿子亲家,不必如此多礼。估计你家老太太也惦记着呢,朕便不留你了。”
石文炳万千谢恩,喜气洋洋的回府。
康熙微微一笑,连眼睛里俱是温柔感叹,胤禟想到康熙对赫舍里皇后的一派深情,默默的看向正室中陪在太子妃身边的太子殿下,感到肩上一重,康熙胳膊一伸,揽住胤禟的肩膀,“行了,你小侄子平安了,你做叔叔的也不用守着了,随朕回去用膳吧。”
“还说呢,大早上也没睡好。”胤禟嘀咕着,康熙哈哈大笑,“好好,用了膳随你去睡,朕定不让人扰你好梦。”
……
康熙对一个人的重视,从他源源不断的赏赐便能看出来,康熙当天便为太子嫡子赐名:弘旭,取旭日初升之意。
太子嫡子盛大的洗三礼,甚至比太子当年更隆重。毕竟太子出世时正赶上三藩作乱,康熙正缺银子。此时国泰民安,康熙将自家亲贵请了个遍,像裕亲王等人的请贴还是康熙御笔亲写,完全可知康熙的愉快。
待弘旭阿哥的洗三初结束,康熙对太子道,“胤礽,听说你昨天去小佛堂了。”康熙对赫舍里十分深情,在宫里专门盖了小佛常供奉赫舍里的画像。
太子道,“那天石氏难产,让儿子想到皇额娘了。”太子望着康熙,眼中全是孺慕之情,“皇阿玛将儿子带大,实在是很不容易。”
康熙十分欣慰,笑道,“你皇额娘泉下有知,见你这么懂事,肯定很欣慰。”
这话,康熙在太子幼时经常提起,此时太子听了笑道,“儿子都二十几岁的人了,皇阿玛还当儿子是小娃娃呢。”
康熙爱屋及乌,对太子异常宠爱,否则也不会将毓庆宫建得比养心殿更华丽,更不会让太子奶公去做内务府主管。不论史书中这两父子如何走向绝裂,没有人会否则康熙早年对太子信任与疼家。
康熙笑道,“朕的保成长大了。保成,如今四海升平,待朕老了,朕便将这个国家交给你来治理。你要好好教导弘旭,待日后,他便是你的储君。千百年后,我们祖孙的名子被后人提起时,都得让人称一声圣明之君,才不负先祖之望!”话到最后,康熙极是豪迈。太子也有几分热血沸腾,跪在地上郑重的听了康熙的教导。
康熙在养心殿赐宴,同太子商议起几位阿哥的婚事,皇室皆是政治婚姻,嫡妻家族不能太低,让人笑话,可也不能太高,凌越皇权。
“良氏出身低了,老八做事还踏实,朕看安岳亲王的外孙女便不错。”康熙道,“至于老十,科尔沁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的女儿朕已经看好了。太子,你要记住,这江山是咱们满人的。蒙古女人,为妃为贵妃都无妨,绝不可为后族。”
太子笑着点头,“儿子记下了,倒是小九的婚事,要不先问问宜母妃的意见?”
“你觉得小九如何?”康熙好似漫不经心的问询。
太子心中一警,笑道,“自是好的。九弟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小时候就聪明,如今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我们兄弟中拔尖儿的。再看九弟为人行事,有规矩知进退明礼仪。弘旭平安出生,我还得谢九弟一声才是。”
“你与小九兄弟融洽,朕十分欣慰。”康熙道,“朕希望你与他,能如同朕同你裕王伯父一般,成一段明君贤王的佳话。”
太子忙道,“儿子才智远不及皇阿玛,小九又怎比得上二伯,皇阿玛折煞儿子了。”
“你们还年轻呢。”康熙笑道,“朕还有几年时间,可以指点你们。”康熙见自己的继承人如此出色,也十分欣慰。不怪康熙这么说,他他爷爷他祖爷爷都命不长,更不用提他那命短的老爹,康熙觉得自己能活到六十岁就算长寿了,到那时太子更成熟,也能更好的观察诸位皇子,自己退位才放心。
康熙并没有明确的点明胤禟的福晋人选,又说了些事,便让太子退下了。不是康熙多心,他看人向来准,几个儿子,就是太子有心思他也明白一二,到今天,他对太子都未有不满。太子是他亲手教导养大,举止风范都与康熙十分相似。其他几个儿子从武者如大阿哥虽有赫赫战功,谋略却稍有不足,过分依靠明珠更让康熙厌恶。三阿哥虽好文事,却是个画虎之才,也不得康熙青睐。四阿哥喜怒无常,人缘儿太差。五阿哥七阿哥都是缩头过日子,事不干己不开口。八阿哥八面玲珑当差妥当,为人却稍显决断不足,再者母家出身太低。十阿哥大咧咧的无上者之风,十一阿哥更不用提,同十阿哥倒似一母同胞。十二阿哥由苏麻喇姑养大,谨小慎危的性子学了个十成十。
余下阿哥太小,暂看不出优劣。独胤禟让康熙十分为难,要说感情也有感情,三年的亲身抚育做不得假,可这感情中夹杂了太多的试探提防,两人心知肚明。再者,胤禟脾气不好,又极有手段,眼光也看得远,这要在乱世,定是枭雄之才啊。可惜胤禟没生在乱世,也没生在正宫皇后的肚子里,可见这小子运气不好。康熙想压一压胤禟,便出了个封号的昏招,这一场闹下来,人家倒赚了个双封号。可康熙又觉得不放心,可如太子说人家明规矩知进退,也从没做出过格的事,人家一直喊着不上朝不参政呢,人家连个小门人都没一个,你康熙皇帝也不能凭自己的猜想就把儿子宰了吧。这可是亲儿子,康熙也不是昏君。
过了几日,康熙为三个儿子赐婚。三等公董鄂七十的嫡女指婚九阿哥胤禟。
小心眼儿
宜妃倒是准备了几个秀女的人选,可康熙压根没有问询她的意见,便赐了婚。虽让宜妃有些吃惊,但也惊喜,三等公的门第,可不低了。
董鄂家接到这指婚旨意,着实欢喜了一番,与皇子联姻,是极有体面的事。可一想到这九阿哥的长子,董鄂太太又有些发愁,对丈夫道,“咱们女儿这一进门就要当妈,也是难做。”
“只是个庶子,能有什么。”董鄂七十道,“皇家阿哥,庶子庶女的还能少了不成,这话,你别当着敏敏的面儿说。要好生教导她如何有嫡母的气度才是。”
董鄂太太笑称是,问道,“妾身女眷,也没见过九阿哥。爷每日上朝,可知九阿哥什么模样?长相如何?”
“九阿哥还未上朝,不过听说肖似宜妃娘娘,定差不了的。”董鄂七十道,“早听人说九阿哥聪明过人,极得万岁爷欢心。你明日去给太后谢恩,说不定会见到呢。”
两人未说几句话,便有管家来禀报,有族人同僚差人送帖子贺喜了。董鄂太太忙出去应对不提。
胤禟在大婚前并没有去提前看看自己未婚妻子相貌的兴趣,因为法国女王的使者到达京城,并且很客气的带了许多礼品以及一堆伺候宝宝的法国侍从与教授宝宝法国学问的老师。
康熙这才闹明白,同胤禟生儿子时还是公主的身份,没想到这公主挺辣手,回去喀嚓喀嚓的把自己两个弟弟宰了,自己做了皇帝。
“这是什么蛮夷之地,女人也能做皇帝了。”康熙真是一千个不理解,愤愤的喷了胤禟一脸唾沫,“简直就是武则天临世!”
“人家法兰西同咱们大清风俗不同,公主皇子一样,都可以做皇帝的。”胤禟笑着奉茶,“那些侍从老师,儿子便做主让他们留下了。”
“你还真要把孩子还回去!”
见康熙要急眼,胤禟笑,“皇阿玛,您仔细想想,宝宝是我的儿子,也是珍妮的长子,珍妮如今是皇帝,宝宝便是法兰西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等孩子长大了想去法兰西,我们兵不血刃让自己的子孙占了一大块土地回来,虽说离得远些,难道是坏事不成?”
沉默片刻,康熙道,“你觉得宝宝能顺利继位?”
“珍妮既然派了教师来,便是有这个意思。”胤禟轻声道,“这种事谁敢说有十成十的把握呢,纵然宝宝不去法兰西,始终是我的儿子。所以我说开一条海上商道,对大清是有好处的。”
康熙道,“你开始便打得这个主意?”
“阿玛。”胤禟浅浅一笑,十分动人,转身坐在康熙的身边,“我希望宝宝能成为法兰西的皇帝,不仅于国有益。纵然于我,也是一道保障。阿玛是我的亲生父亲,尚且相疑,何况兄弟?我如何坦诚相待,说我于皇位并无奢望都是虚的。我的能力摆在这儿,我额娘的份位,外公的身份家族都让人觉得危险,纵然我不掌权,帝心相疑,哪里是我的活路?如果宝宝能继承法兰西的皇位,相信不论谁为帝,都不会轻易杀害外国皇帝的父亲。”
康熙是个十分要面子的人,纵然知道胤禟说的都是实话,也博然大怒,冷冷的说,“你觉得朕对你起疑!那你就该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不谨慎,有没有做过让朕疑心的事!你扪心自问,这许多年,朕何曾有半点儿对不住你的地方!書香門第”别人见康熙大怒,早跪下认错,见胤禟仍好好的坐在自己身畔,康熙“蹭”的站起身,把人拎起来,大骂,“朕一片心意全当喂了狗!给朕滚得远远的!”说完,一脚把人踹了出去。
胤禟倒不恼,见梁九功一脸惶恐的守在外面,拍拍屁股上的尘土,隔着窗子道,“嗬,没见过骂自己儿子是狗的,我是狗,皇阿玛能有什么好处不成!阿玛也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被说中心事恼羞成怒吧!见过要面子没见过这般死要面子的,我还说假话了不成!我看皇阿玛比起唐太宗来差远了,人家唐太宗还能讷魏征之谏呢。皇阿玛若是想做个千古一帝,先改改这小心眼儿的毛病吧!”
梁九功小跑到胤禟面前,恨不得跪下,作揖哀求道,“爷啊,亲祖宗爷啊,求您老先回去吧,奴才求您了。”
胤禟也不能等着康熙“赏”,今天也算出了口恶气,敢封我为“睿”贝勒,气不死你。转身快步跑了。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