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国无疆 >

第998部分

大国无疆-第998部分

小说: 大国无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

当然德国科学家们也曾设想过假如对方也发射类似于弹道导弹的武器来升空拦截,变轨机动技术自然能够使敌方预警系统难以提供较长时间的连续预警,进而无法准确跟踪和定位,使得拦截武器无法升空进行有效拦截,可这种技术着实困难重重,高弹道、机动滑翔弹头等技术看似简单,到那作为支撑的跟踪定位、数据传输、遥控制导等技术,哪一个不是难以解决的技术难关。

而且仅仅是为了这种机动变轨能力,德国科学家们就不得不为了确保导弹在助推段、自由飞行段和再入段的机动突防能力过关,就先得预测拦截轨道、初步设计再入段变质心控制弹头的弹道,进而采用遗传算法、微分对策理论、虚拟目标点和椭圆弹道理论等等对弹道进行优化设计,这对于过载技术都难以解决的他们而言,却是太过困难了,一旦为了这种效率也不见得是百分之一百的机动变轨能力投入大规模研究,必定会耗费无数的人力和物力,这对于还想要和德国核物理研究相互比拼的火箭专家们而言,他们也都宁肯支持多造几枚导弹,也不进行这些繁复的研究。

除了基于现实技术的猜想之外,造成方案被废掉的原因还有实施机动变轨的导弹就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控制系统,对导弹的飞行轨迹进行严密、迅速和有效的控制,这种技术难度可比让机床设备实现多轴联动困难得多,光是想一想这目的实现的困难程度,就足以让科学家们退而求其次,想到了加固突防这种经济性极高的方式。

加固突防顾名思义就是要给弹头进行包覆加固处理,根据纳粹德国多年的战争经验表明,防护目标被摧毁都是防护能力不够,像坦克、装甲车、飞机等之所以会被击毁,除了没有避开打击这一因素之外,就是防护做得不够好,所以德国科学家们就设想,导弹实施弹头脱离之后,再入大气层的弹头面对的顶多是对方的防空火力拦截,什么高爆弹、杀伤破片弹等等,是否可以给弹头蒙上一层“金钟罩”以提高抗打击能力呢?

德国科学家们想到了给弹头加装合金外壳,又联想到难产的隐身突防,将加装装甲防护材料和隐身材料结合在了一起,给弹头蒙上两层防护,这样一来,哪怕是有一枚炮弹近距离爆炸,也恐怕一次性就搞掉一枚核弹头了,而后来德国科学家们发现高能量的爆炸会产生很多的粒子流与电磁辐射,这些同样会给弹头造成伤害,因而他们又想到了再加一层特殊防护,这一防护层由镁铝合金构成,形成整体式的电磁屏蔽防护,结合届时安放在内部的一些滤波器、保护电路等,对弹头内部的电子电路进行防护,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三道“呵护”。

再有后来有人提出的多枚导弹一同发射的特殊多弹头突防概念,这才让布劳恩觉得,哪怕他的战略导弹只能携带一枚核弹头,那么这一枚核弹头也有足够的抗打击能力,而且一次性发射就不是一枚,而是多枚同时发射,看谁还能来得及有效拦截?

讨论会议很热烈,只可惜的是,目前德国的核试验装置还大得如同储油罐,个头实在粗实了些,真正武器级的核弹头,看来还有很长路要走,即便是这样,也足以让希特勒会心一笑了。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去分享

 第一四五章 就等爆发

全文字无广告第一四五章就等爆发

秘密访问美国的共和国外交部部长萧奈天,1月21日就出发,直到北京时间的2月6日才返回,漫长的旅行过后,萧奈天顾不上倒时差便直奔中南海

张宇最近也很忙,近期纳粹德国的动作频频,其首枚核试验装置已经经海运运往北非,此时此刻运输船正在地中海上航行,而其试射战略导弹的步伐也加快了,不久之前军情局送来了最新的消息,希特勒突击视察了库莫斯多夫研究基地,听取了冯?布劳恩的报告后正式同意了导弹组装的既定计划,并要求务必确保试射成功。

纳粹德国的核战争实力正在急剧膨胀,之前还能对其发动常规战争不闻不问的共和国,如今也是如坐针毡一般难受,各种资料让张宇头大如麻之时,秘书通报萧部长来了。

门开之后,主动站起身来的张宇迎了上去,和一脸疲惫之色的萧奈天握了握手,并问候道:“一路辛苦了!”

“是挺辛苦的,活了这么几十年,还真没参加过如此之长的谈判,简直就是煎熬!”

说完,萧奈天坐在软沙发上,舒服的哼了一声,专机再怎么设施齐全可还是比不上地面,再好的航空座椅也都赶不上稳稳当当搁在地面的一张沙发,因为一旦飞机遇上了乱流什么的,那晃动的感觉很让已经年迈的萧奈天难受。

“怎么样,谈出了个什么结果?”张宇说着,顺手就将秘书递来的一杯参茶放在萧奈天面前,不用挥手,秘书都知趣的退出了房间并关上了门。

“谈了这么多天,如果都谈不出什么结果,那岂不是白费劲儿?”萧奈天笑了笑,瞥了一眼参茶,很是欣慰的继续说道:“刚开始,美国方面还并不打算接受我们的要价,可随着谈判的深入,再加上他们情报部门也有了收获,认识到事情麻烦的他们,也就渐渐态度缓和了,没多大功夫,就开始讨价还价起来!”

张宇颔首点了点头,这事儿搁在谁面前都是极为严重的,单单是常规战争,德国就横扫了整个欧洲,日本这么一个眼屎小国也在太平洋地区折腾得盟军够呛,真要是以时间换取最终胜利,估计同盟国非得和轴心国耗上了七八年才能渐渐占据上风,然后再用个五六年才能彻底消灭轴心国,可历时十多年的世界大战足以把双方都耗得体无完肤,更何况纳粹德国即将拥有核战争实力,这一方面可是同盟国方面严重落后的,真要是打起来,估计德国扔上几颗原子弹在同盟国的国土上,盟军就不敢再战了。

“谈判期间,美方多次试探我们,估计他们怀疑我们已经拥有了可实战实用的核武器,也知道了核武器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力和恐怖的战略震慑效果,所以才如此热心的要求和同盟国一道阻止德国拥有核武器……”

“那你就该直接告诉他们,小心点儿,咱们核武库里的各类核武器足够把同盟国和轴心国一起消灭好几遍!”张宇插进一嘴,开玩笑的调侃道。

萧奈天也是笑笑则已,这事儿怎么可能说呢,喝了两口参茶,这才正经的说道:“谈判看似是以预防纳粹德国拥有核战争实力后作出不理智的战争行为,但实际上美国人也很清楚,我们是在谋求参战的最大利益,盟军渴望我国参战,但同时也害怕我国参战,生怕我们夺去了他们的胜利果实,却又担心他们根本赌不赢轴心国。”

“想不到都这个时候了,他们都还在想要胜利!”张宇翘起二郎腿,将茶几上的烟盒打开,取出一支点着,特供香烟抽起来虽然对身体无害,可总感觉没什么劲儿,权当是一种打发烟瘾的消遣。(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张宇只有在焦躁的时候才会抽烟,而且也是烦闷就越是猛抽,这一点萧奈天是知道的,所以他并不过问,而是将在美国谈判结束之后签署的备忘录给拿了出来,递给张宇。

“备忘录目前还不能对外公布,美方希望参战的理由由我们自己来寻找,参战后,我们需要在中东地区、东欧地区和太平洋东亚地区发挥主要作用,这与我们所谋求的战后利益相符合!”

“这么说,美方倒是希望他们能**在南太平洋地区、大西洋地区和北非地区展开行动咯?”张宇并未看备忘录,而是直接问道。

萧奈天点了点头,美国人的胃口并不大,他们知道共和国所谋求的战后利益,中东地区是必不可少的,西太平洋地区也不能觊觎,东欧的苏联接受了共和国莫大的帮助,铁定是逃不了,所以他们自己倒是很干脆的紧紧把握分寸,将反攻欧洲和北非的担子搁在身上,同时也希望战后利益也就是那些地区。

“非洲可是个好地方,除了黑色的人,还有黑色的资源,咱们不可能全部不要!”

张宇吐出了一个烟圈儿,漂亮的烟圈儿看似很漂亮,不过很快就散去不见,就跟色彩斑斓的气泡一样,破灭了就什么都没有。

“这我知道,所以备忘录里注明了,战后利益的多寡与战争中的贡献程度相关,如果美国没有实力反攻欧洲,那么如果我们在中东完成了任务,一样可以淌过地中海杀进欧洲,反正他们也没那个能力,桃子谁摘谁吃的道理他们自然懂得!”

“狗娘养的,看来,他们还真把我们当成救世主了!”张宇冷哼了一声,将香烟摁熄在烟灰缸里。

看着张宇有些愤然的样子,萧奈天就知道会是这样,一份备忘录和一个口头上的协议没啥区别,有没有法律效益,任何一方耍赖都可以导致备忘录无效,而且计算公诸于众,没人会承认这么一份天荒夜谈似的备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动权貌似还在轴心国手里,就高谈阔论的商讨战后利益瓜分,这难道不是疯子?

显然,共和国并非是疯了,根据共和国当前的战争安排,再有一个月就能正式介入战争,因为就在张宇和萧奈天谈论的同一时刻,共和国全国各地的军工企业都在不停的生产各种武器弹药,利用铁路、公路、航空等等运输方式源源不断的向共和国的西北和东南地区、中东地区、南亚地区囤积起来,而大量的部队也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临战训练。

“临行前,国防部部长唐将军告诉我,真要是开打,我国空军可以在一个月之内把日本炸回石器时代,而海军两支航母战斗群则足以将日本列岛封锁,三个月之内就可以让小日本回归原始社会。”

“而就算更远的欧洲地区,唐将军也拍着胸脯保证,真要是不计成本的狂轰滥炸,三个月就可以让德意志战车趴窝,六个月就能让纳粹德国的丧失大部分的军工企业失去战争实力,再由一到两支舰队助阵,时间还能更快,估计今年年内就能让德国投降。”

“可我寻思一想,我国的战争实力毋庸置疑,可真要是全凭我们来出工出力,让同盟国袖手旁观,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的国际利益需要,拉上一帮小弟干架,明显要比单打独斗舒服得多,你说是吧?”

一向给人认真严谨还略显刻板的外交部部长都这么说,这还让张宇如何以对?只能点头称是,以信息化对付机械化,本来就是毫无悬念的,就算纳粹德国快拥有核反击实力,可真要会认真起来,纳粹德国的导弹还没加注燃料,共和国就能连同他们的导弹工厂都给一锅端掉,打核大战,共和国根本不惧怕德国人,常规战争,单挑德日意三国都没问题,可巨大的战争耗费难道由中国人自己来承担?显然,这并不划算。

2月初的哈萨克斯坦西部地区依然相当寒冷,经过不间断的连续运输,一直困扰阿特劳市政府的难民问题终于有所缓和,向共和国西北铁路公司租赁而来的大功率内燃牵引机车,牵引着一节节绿皮硬座客运车厢,不断的运行在哈萨克斯坦阿特劳至苏联喀山的这条运输线上,将一批又一批的难民从阿特劳转运至苏联后方。

盛产石油的哈萨克斯坦并不缺乏燃油,倒是这动辄上万人的日运输量让哈萨克斯坦政府有些吃不消,因为这上万人的食物、药品、衣物等等消耗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将难民送往苏联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