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国无疆 >

第773部分

大国无疆-第773部分

小说: 大国无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虽然让希腊无条件投降,但却诚恳的赞赏了希腊军队的勇敢,希腊军队虽然实力不强,但在短短几天之内的战斗中都表现出了莫大的勇气,当天在希特勒的广播演讲中,希特勒尤为钦佩的赞赏了希腊人的真猛顽强。

4月27日,飞赴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德国陆军巴尔干地区总司令利斯特向隆美尔递交了作战报告以及希腊政府的投降协议书后,隆美尔正式下令希腊战役结束,德国陆军第12集团军指挥权重新归还至德国最高统帅部,参战的空降部队和空军部队也将在最高统帅部的指挥下相继撤离,由亲德的特索拉科格罗成立的新希腊政府,将更好的让希腊成为德国巴尔干地区最诚挚的盟友。

当然,费心费神而且还为希腊战役贡献了不少物资的意大利,得到了希腊的爱奥尼亚群岛,此外希腊的察穆里亚归属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东部和sè雷斯西部归属保加利亚,可以说在希腊战役中没有达到预定战略目标的意大利,是并不满足这样的利益分配,原本想要得到整个希腊的,可忌于德国的强大武力而只能打消这个想法,只能寄希望于将来在北非利益分配上,德国能弥补此次的损失。

希腊的灭亡是在同盟国的意料之内的,希腊政府正式签署投降协议书后不久,美英法等政府及流亡政府等都没有发表什么过ji的言辞,德国人都赞赏希腊作战勇敢,盟军自然也不能指责希腊没有抗战到底,反倒是苏联的各大媒体如同炸开了锅一样,尤其是《真理报》关于希腊战役的报道,大肆鼓吹侵略成xing的德军是如何如何的残暴,希腊灭亡后黑海地区国家也将遭受到这种惨无人道的侵略,就差把德军说成来自地狱的恶魔。

苏联权威媒体之一的《真理报》如此浮夸的,“盛赞”德军,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也的确说明了苏联已经逐渐意识到德国下一个对付的目将便是自己,还没等世人们从希腊一个奥林匹克精神发源国家就这么快速灭亡的惊讶中缓过神来,一个更令人意外的消息传来了。

始终坚持自己,“中立国”身份,但却碍于交战双方实力都远高于自己,因而不得不和交战双方都保持“暧昧”关系的土耳其,终于在希腊政府正式投降之际深深感受到了法西斯力量带来的致命震慑,同盟国还有什么可以抵挡法西斯的不断扩张?就靠英国在埃及的几万驻军?地处欧亚大陆交汇古往今来都是扼守战争要道的土耳其显然已经被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所吓破了胆子,以前还仅仅走向德国出口铁矿石和铜矿石的土耳其,在其领袖伊诺努的统帅下迅速向德国靠近,并于4月始日也就是希腊政府刚刚签署投降协议书之后的两小时,迅速与德国签署了,“友好条约”。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土耳其,“委曲求全”般的向德国示好,最终保住了自己独立的政治地位,虽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好在德军并未气势汹汹的开入土耳其,但土耳其这么一个扼守在欧亚大陆战略要地的国家彻底倒向了法西斯,这对于同盟国而言那简直就像是捅了马蜂窝一样,顿时同盟国各大政府高官们都同意而又清晰的认识到,要想遍制住法西斯不断扩张的趋势,埃及那丁点儿英军力量是顾不上了,只能看北极熊能否挡住隆隆开进的德意志战车。

的确,北非的战事对于德国而言其实并不重要,希腊的快速投降是在德国,“巴巴罗萨”计划1中的一小部分,土耳其这么一个,“墙头草”般的国家最终倒向自己也是预想之中,所以当初隆美尔才会根本没有入侵土耳其的想法就让各参加希腊战役的部队陆续归建,他所在的德意联合司令部也终于只需完成他们唯一的任务~,“拿下北非”!

5月里,在此之前德国陆军非洲兵团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官兵抵达罗马后不久,便分批乘坐意大利空军的运输机群经停西西里岛飞抵了的黎bo里,他们的装备将以海运的方式运抵战区,而先行抵达战区的部队适应沙漠气候和地形的情况自然是隆美尔非洲考察之行的重点,当然隆美尔也并没有忘记和意大利陆军巴尔bo元帅商谈如何解决掉埃及的英军,希特勒交给隆美尔的任务就是为德国建立一个安全的北非,也能让德国更加集中精神的,“屠宰”北极熊。

ps:最近赴外地参观实习,地处工业区上网颇为不便,书评区暂时不能回复,不足之处还望兄弟们见谅。@。

 第二章 没有其他选择

1黑云沉沉,像是天要塌下来一样死死的压着莫斯科的上空滚滚云层间倏然撞出一束闪电,透亮的光芒乍然闪亮后,沉闷的响雷铺天盖地的轰响起来。

暴雨将至,街上的行人很快消散干净,只剩下路口被拥堵的汽车滴滴的响着喇叭却不能前进一米,扎着红袖标的交通协管员鼓着腮帮子使劲儿的吹哨舞旗疏导车流,起伏绵绵的喇叭声和各种汽车的轰鸣声间,一颗颗硕大的雨滴迅疾的从天落下,狠狠的砸在胆敢阻挡它们的任何东西,溅出一朵朵雨huā,很快就将莫斯科变得**朦胧,街上的喧闹也似乎被着强大的雨势给震慑住,往来的车辆都闪烁着应急灯在每盆大雨间缓缓前进。

莫斯科的红场非常宽广,倾盆的大雨噼里啪啦的砸在〖广〗场上,不久就将〖广〗场浇湿,潺潺雨水很快汇成了一条条水流,前仆后继的涌进下水井盖里,哗哗而下的暴雨在闪电与惊雷间不断咆哮,似乎要证明自己的凶悍足以冲垮整座莫斯科,尼古拉、特罗伊茨克、保罗维茨等红场著名塔楼依然在暴雨中玟丝不动,似乎也要用自己的坚ting证明莫斯科不可碟摇。

暴雨和建筑较劲间,一辆雨刷不断晃动才得以让司机看清前进之路的黑sè奔驰驶来了〖广〗场,在克里姆林宫外接受了荷枪实弹的岗哨查验后,这辆原本漆黑得油亮的奔驰轿车在飘泼大雨间,撕碎雨幕进入了傲然ting立的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的主人斯大林,他的办公室最近多了一件东西,一台由共和国康佳集团出口至苏联的黑白电视机,自4月1日苏联国家电视台正式开播以来,终于拥有了电视台的苏联人让这款物美价廉的黑白电视机,迎来了自进入苏联市场的首个销售热潮,虽然苏联国家电视台是目前苏维埃国内唯一一家电视台,而且除了播放新闻节目之外就是反反复复的马克思主义节目,但足以让从未享受过电视节目的苏联人欣喜若狂,斯大林也不例外,除了塔斯社的广播、《真理报》的报刊,他又有了打发空闲时间的好消遣,那就是看电视新闻。

秘书敲响办公室大门前”正在坐在沙发椅上抽着卷烟皱着眉头看电视的斯大林,正好听到一则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宣布的消息,“本台刚,

刚收到新闻外派记者在多莫杰多沃机场发回的消息,受雷电和暴雨影响,多莫杰多沃机场已经处于关闭状态,下午三点以后出港国内国际航班全部暂时取消,机场方面和航空公司已经开始对滞留旅客进行妥善安置……”

“这场暴雨来得可不是好时候啊!”感叹一声”将卷烟摁熄灭在烟灰缸里,斯大林站起身来踱步回到自己的办公桌,这才声音洪亮的说道:“让莫洛托夫同志进来!”

话音巧落,戴着一哥金边眼镜、一头银发还额头发亮的米哈伊洛维呢……,莫洛托夫就推门进来了,身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的他还兼任着苏联外交委员会〖主〗席,放在其他国家,其职务既是〖总〗理也是外交部长,是斯大林国际谈判喉舌的他见到自己一直以来都鼎力支持的斯大林并不尴尬,灿烂一笑间折起的皱玟凸显了岁月的无情,当年意气风发支持斯大林进行残酷大清洗的斯大林亲密战友,似乎已经在岁月的消融中,和斯大林一同老去。

“怎么样,我最亲密的战友莫洛托夫同志”你为我带来了什么消息?”斯大林指了指办公桌前的椅子,示意莫洛托夫坐下说话。

刚一坐下,照顾斯大林相当周到的秘书给莫洛托夫送来了一杯冰镇红茶,时近五月的莫斯科已经透出了夏季炎热的先兆,喝冰镇红茶再好不过,莫洛托夫毫不客气的猛灌一口后,这才畅快的出了一口气,紧绷的脸颊依然没有lu出斯大林期待的笑意。

“我们已经知道了战争不可避免,美英等国自然也相当清楚!”

莫洛托夫不用多说,斯大林自然清楚早在1晒年的3月5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外交委员就已经正式向外界宣布,已经向德国发去措辞强硬的外交照会,要求德方就德苏边境一带加强的军事活动做出鞘释。然而这件事情最终以德国毫不理睬而不了了之,但苏联却义正言辞的表示面对侵略成xing的纳粹德国,苏联或将站在反法西斯阵线上。

“而如今时间已经匆匆过去了一个多月,纳粹德国即将对我国展开大规模入侵的迹象越发明显,美国援助我国的第一批物资也已经陆续运抵……”斯大林顿了顿,长叹一声没再说下去。

莫洛托夫自然知道,美国援助苏联的这批物资运抵苏联标志着什么,这些让美国从旧金山装船经阿拉斯加过阿留申群岛进入鄂霍次克海,最终在苏联远东唯一大港阿扬港靠岸停泊,后又经铁路运抵莫斯科的物资,光是运输成本就足以让苏联感受到美国对自己的支持是无比的真切,可这些包含了美国人,“浓浓情意”的物资也是,“另有深意”像是一道道催命符一样,不断牵动着苏联加快参加战争的脚步。既是是一场不得不面对的战争。

“外交委员会已经起草好了宣战书,另外我已经收到了我国驻美国华盛顿大使奥乌曼斯基发回的电报,我国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第二批物资的计划,4000架战斗机、2500架轰炸机、4万门高射炮、8万吨甲苯、

10万吨航空汽油和2万润滑油,美方从刚开始的难以接受已经极大转变了态度,答应能够提供援助计划中的九成,并且还需要英联邦各政府共同集资。”

,“并且奥乌曼斯基大使表示,美国租借物资管理局督办哈里,霍普金斯已经征得罗斯福总统的同意,这批物资将尽快从美国装船起运,争取赶在德国入侵我国之前运抵,而如果在此之前战争就爆发,美国会考虑直接在共和国为我国购买战争物资,以节省运输至我国的时间和鼻本。”

,“他们难道就不能现在就向〖中〗国人购买军火?”

斯大林粗鲁的打断了莫洛托夫的话,两眼很是毒辣的看着莫洛托夫,仿佛坐在自己对面的不是苏联的,“外交部长”而是坐在轮椅上正一脸斤斤计较之sè的罗斯福,美国人什么时候、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考虑到利益最大化,这让斯大林很不舒服。

“到现在为止,我国已经动员了120个师,我们急需大量的步兵装备,无论是步枪、机关枪还是高射炮”我们连坦克都迫切渴望,等第二批军火运输船从美国旧金山驶入鄂霍次克海,希特勒的军队都能打到莫斯科了!”

斯大林直言不话的表示了自己的不满,事实上他也知道自己发再大的火,也不能让远在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听到”之所以如此气愤”是想让莫洛托夫知道是外交委员会办事太不给力,为了让苏联能有更好的国际关系和实力面对战争,已经奔bo劳累得急需休息的莫洛托夫自然顿时感觉到阵阵心寒,美国人能给多少给苏联那是别人的事情,慷慨就多给点、吝啬一颗子弹也不给,完全是美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