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国无疆 >

第269部分

大国无疆-第269部分

小说: 大国无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2年12月1日,共和国元首张宇参加了位于河池北部九万大山深处的泰山计划功绩表彰大会,参与大会的还有来自国家发展于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工程院、教育部、全国主要高等院校等单位的高层领导,同时还有泰山计划成果鉴定专家组,在本次大会上一共对二十七个单位、一百九十五位科研个人做出了表彰。

对一千九百余项优秀成果做出了肯定和赞扬,公布了第一批迁入炎黄计划的科研单位,审批了泰山计划中,一部分推向于民用将具备巨大经济价值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在军事领域里已经不再重要,但对于民用而言却意义非凡,将这些技术民用化将有利于增进企业实力、提高民族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如此之大的好处,自然得到了大会的精心审批。

大会闭幕之后,中科院便开始着手接收泰山计划基地,一些没有被纳入炎黄脊梁计划的科研单位将并入中科院,继续留在该基地从事科研工作,在将来某一天,这些隶属于中科院的单位以及泰山计划基地,都将向世人公开,届时基地将正式以国家科技城的形式存在,所有社会企事业单位都可以进驻该科技城。而被分属为炎黄脊梁计划第一批迁移单位的,则开始着手准备转移到位于大西北更加隐蔽的地方去展开科研工作。

结束在广西的工作之后,张宇又马不停蹄的赶去了位于上海。作为共和国着力打造的长江下游最核心的工业城市,不仅拥有年产钢铁超过八百万吨的宝山钢铁厂,还有一大批石油机械、仪器仪表、制药、微电子、高温和精密合金、合成材料、家电、轻纺等企业,是共和国众多特区当中,进步发展最快的地区,而张宇之所以要急急忙忙的赶去上海,是因为上海还是中国最大造船工业城市之一,拥有着世界级良港的上海,又有不凡的工业基础,自然能够孵育出强大的造船工业,共和国造船工业四巨头之一的中国沪东造船集团就在上海浦东。

是什么东西如此吸引张宇的注意力呢?答案很简单,谋划多年的共和国首艘航空母舰,在月正式由沪东造船集团承建,到此为止也就是张宇抵达上海的日,两年多的时间里,共和国的首艘航母终于来到舾装完毕、正式下水;由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使用的那一天,在海军官兵手里经过一定时期的磨合训练之后,该舰将正式加入海军装备序列。

谈起共和国的海军发展之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可以说起,那时候的自治政府实力并不强大,但依然将中国少有的海军人才收揽了,他就是陈绍宽,如今中国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完成建设,陈绍宽的确是功不可没。

陈绍宽有着丰富的海军服役经历,曾在大英帝国皇家海军里服役并立功的他,还作为当时北洋政府的外交武官,走遍了世界主要海军强国,在实战中吸取了经验、在参观列强海军的时候找寻差距,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他坚定了自己的航母制胜论,成为自治政府海军最高统帅开始,他就一直在为中国海军的发展鞠躬尽瘁。

没有航母,他就先弄出海军航空兵;没有训练参考,他就在自治区范围内搜寻可用基地,提供一切便利供海航部队训练;没有海上训练,他就让造船企业改进一艘集装箱船充当训练航母,同时也训练舰艇操作人才。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坚定中国海军航空化的路线,所有的努力直至1929年10月的海军装备发展讨论会上,共和国上下一心要打造真正强大的蓝水海军,之后颁发的各种中央文件也加快了航空母舰梦想化为现实的速度。当然,这一切之所以来得如此之晚,也和共和国的发展战略、国家综合实力有关。

所幸的是,共和国具备了一定实力的时候,并没有忘记海军。从1929年的海军装备发展讨论会之后,海军的后勤装备部就开始向共和国的造船工业四巨头下发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中国海洋装备设计院等单位力量,筹集航母设计专家组和大型技术团队,正式开始对共和国的首艘航空母舰进行详细设计,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海军发生的大变化,逐一来临

 第六十九章 大变化之海军

第九十九章大变化之海军

如果说建造一艘先进的战列舰,是考验一个国家工业综合实力如何那么,建造一艘也很先进的航空母舰,则并不是工业实力过关就能成行的,尤其是航空母舰庞大的设计问题与数据计算问题,一座移动的海上城市如何打造?不仅需要实力,还得需要过人的能力。

作为中国的首艘航空母舰,又是承载着海军重大希望,所有工作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设计航母的时候,来自各行业尤其是船舶设计的专家们,结合了那艘宝贵的训练航母使用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利用高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据建模、使用超级计算机计算庞大的数据,可以说航母的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海军后勤装备部所能力所能及的强力支持。

在经过五个多月的设计、实验和反复论证之后,拿出了符合各方意愿的设计图纸,最终由中国沪东造船集团竞标建造任务成功,但该集团并不贪功,模块化设计的航母很快被他们细化建造任务,并把一部分模块的建造任务交给了另外三家造船集团建造,完成之后再统一组装,这一举动首创了共和国海军装备快速建造新模式,当然这也是现代化军舰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有利于战时损坏部分的快速更替。

话又说回来,对于航空母舰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航母的航空作战能力。首先是,航母的的尺寸,如何与舰载飞机之间完美协调。其次是,如何做到航母有限内部空间的合理使用,确保未来出现新战机的同时,航母能够搭载。出现新技术的时候,航母能够升级改造,这也就是要求舰艇需要有改进的余地。

最后就是,目前世界任何一支海军,都未有成熟的航母使用经验,也就是说一艘航母应该搭载多少战机才是效率最高的;如何在做到航空打击能力与自卫防空火力的协调搭配。这一切的问题,解决的途径都只能靠摸索,即便能有计算机进行数据模拟,但实战性能究竟如何,恐怕没人敢妄下断言。

当然,在对防空火力布置问题上,可以在既有战舰设计基础上,借助计算机进行防空作战模拟,该问题并不困难。为了让航母具备一定的抗打击和抗沉能力,计算机同样可以进行舰艇内部设计优化处理,像什么小隔舱设计、优化燃料输送管道、精确弹药舱和燃料库等防护装甲最优厚度、使用全自动喷淋灭火以及将轮机舱和锅炉舱布置设计最优化,等等方面都有运算能力巨大的计算机所付出的功劳。

即便是这样,按理说如果是在战争时期,第一块钢板,那么在四月就应该铺设第一块龙骨,建造周期不超过一年,也就是说应该在30年5月左右就必须完成建造,然后在30年9月就能加入中国海军装备序列正式服役。

可是,作为共和国首艘航空母舰,之前共和国有没有建造如此大型水面舰艇的经验,而且此时也并不是处于战争时期,因此建造周期比战时的多了一倍,慢工出细活的道理自然人人都懂,而通过如此缓慢的建造也自然让造船企业摸索出了宝贵的造舰经验,因此花费如此之久的时间和金钱都是值得的。

虽然是共和国首艘航空母舰,被命名为“炎帝”号的航母将会属于共和国海军装备中以华夏优秀人物名字或称号命名即“华夏名人”级别的战舰,“炎帝”号是该级别的首舰。设计、建造过程中,集结了张宇的特别意见指导、数十位国内造船专家心血、上百台先进计算机辅助设计、共计超过两万造船技术工人的不辞辛劳。

“炎帝”号中型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34000吨、满载排水量40000吨。舰长265米、宽35米、吃水8。米、宽33米。动力装置最大输出功率二十万马力,航测结果显示最大航速以18节的经济巡航速度航行,续航力可达12000海里。

战斗机、俯冲式轰炸机、鱼雷轰炸机全部按照同等比例搭载,共有108架舰载战机,另外有两架“力神”运输直升机和八架侦察机,配置12座双联装座80毫米高射炮、8座四联装40毫米高炮、24门25毫米机关炮,另有4座自动化防空的25毫米速射机关炮。

特别注意到的是,那四座自动化防空速射机关炮,是航空母舰一类的大型水面舰艇的近程防空中最后王牌,装有自动旋转式火炮系统的它们,装有警戒与跟踪双雷达、火炮系统、一台高速电子计算机为主的自动火控系统,可以在2千米之内确定并跟踪反射面只有0。1平方米的目标,自动计算其运动参数后调整自己的炮弹飞行轨迹,完成对目标的自动校正射击,其发射炮弹的主要作用部分也就是弹芯,全部是钨合金制成,破坏力惊人。尤其是令人恐惧的射速,每分钟2000发至3500发(可人工调整)的射速,几乎就是在用一片精准的弹雨将目标给笼罩起来,甭说敌人战机,就是一辆披挂着反应装甲的坦克也承受不起如此的待遇。当然,高射速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每射击一次就需要至少三分钟的冷却时间,而且冷却时间里还有自动喷淋冷却液的机械系统,为发烫的枪管不停冷却,可见其射速是多么的恐怖。

这四台全自动供弹、瞄准、校正射击的大杀器,是海军特意为航母安装的昂贵武器,为此还特意减少了小口径非自动火力的数量,腾出的航母载重全部赋予给这四台大杀器的自动供弹系统和其独有的储弹空间。在航母进入防空作战模式之后,它们特意针对逼近航母的高速移动目标,但谁也没想到这东西,在未来的日子里竟然成为日本神风特工队噩梦,可现在这些家伙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人工关闭的,只有到了关键时刻,这些大杀器才会启动露出狰狞的獠牙。

同样,在航母上装备了半自动导航系统、高空和低空警戒雷达、空中指挥系统、夜间辅助降落系统、自动指挥仪等等一系列先进电子设备的它,如果把舰载活塞式战机换成喷气式并降低舰载数目、把直通甲板改成斜向甲板、加上蒸汽弹射器、废除高炮火力而使用中近程防空导弹、做好这些之后,该级别航母放在另一个时空里,其作战能力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航母不相上下。

因此,不用多说,“华夏名人”级别的航母,也应该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为先进的航空母舰,也正是因为其近乎完美的先进性能,该级航母毋庸置疑当上了全球第一,成为了共和国海军过渡到大型航母的中坚力量,其优秀的改扩建潜能,也让不少该级航母之后被改成了现代航母。

并且,该舰无一不体现共和事装备的先进性、人性化、实用化。由此,该级航空母舰,有着直通甲板式中等排量、搭载活塞式螺旋桨舰载机、使用传统高炮防空作战等特点,糅合了传统动力和活塞内燃航空时代的航母应有的所有特征。

而这一级之后共和国所建造航空母舰,都是有排水量十万吨、使用斜向甲板和蒸汽弹射器、核动力驱动、以喷气式战机为主要打击力量、以多层次防空导弹和近距离自动速射系统为防空武备等特点的大型航空母舰。

因此,“华夏名人”级航母成为传统舰艇动力时代,共和国第一级也是最后一级以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为作战力量的中型航空母舰,且一直是遥遥领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