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国无疆 >

第177部分

大国无疆-第177部分

小说: 大国无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2式步兵战车全重14。7吨,属于轻型步战车。人员编制为3加8。单人炮塔装有一门25毫米机关炮。该机关炮的俯仰范围从负九度至正三十五度且可以水平方向自由旋转,备弹四百发还采用自动供弹,可谓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机枪”或者说“战场大扫帚”,被25毫米机关炮命中的人还未诞生,但陆军相信这样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会有派上用场的那天。

25毫米的机关炮是陆军的一个最新尝试,12。7毫米的重机枪虽然在使用相应弹药的时候能力不错,但其口径过小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二十毫米的机关炮是不错但离大杀器还是差点,尤其是海军方面也反映20毫米口径的防空炮能力实在有限,所以总装备部就牵头研制了25毫米机关炮以满足更为猛烈的火力需求,可发射穿甲弹、脱壳穿甲弹、穿甲燃烧弹和杀伤爆破弹等;有每分钟九百发的高射速,射程超过两千米、破甲厚度超过四百毫米,是不折不扣的大杀器,这么猛的东西只有拿来装备给试验部队来实验,最先装上的就是的步战车。

和冲锋陷阵的步战车之类相比,装甲抢修车就显得有些专业化了,车辆的侧重点就是其战场的快速抢救能力,以至于22式装甲抢修车只配置了一挺高平两用12。7毫米口径重机枪,人员配置为1加5,装有一个一吨吊重的液压吊臂,发电机、电焊机、切割机、一整套扳手和液压钳之类的小工具。

该装甲系列所有车型,在很多方面都是相同的,大到发动机和装甲类型等等,小到蓄电池和烟雾发射器等,通用化和实用化的理念做到了极致。当然因为它们都各有用途,所以武器装备、车体构造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在九十公里的最大公路时速和450升载油量的五百公里最大行程上等都是相同的,但越野能力可就大同小异了,装甲抢救车、抢修车自然是不能和步兵战车相比较。

如此大动干戈的建设一个装甲实验团,目的在于检验装甲力量建设的可行性和优劣所在,该团的配置方面当然不会一步到位非常科学,让亚美特种汽车公司拿出了两个勉强凑合的装甲系列车辆,花了不少时间弄出了一个全装甲履带化的豪华实验团。

该装甲实验团设有两个装甲营、一个机械化步兵营(以后若无需要,简称为机步营)和一个炮兵营。这也是根据实验目的和陆军自己关于装甲方面的认知程度,所能做出的最好配置安排了。

装甲营,下设3个坦克连和1个支援保障连;机械化步兵营,下设3个机步连、1个支援保障连;炮兵营下设四个连,三个122毫米自行加榴炮连和一个支援保障连。支援保障连都是为其上一级建制部队提供支援保障的,装备装甲抢救车、救护车等等,各营之间最大不同还是在于作战部队,支援保障连几乎都一样。

坦克连有三个排,每排四辆坦克外加连部的两辆;也就14辆坦克42人一个坦克连;机步连设有四个排,三个机步排和一个火力排。机步排每排四辆步战车,机步连的火力排有三辆122毫米自行迫榴炮和一辆步战车,加上连部的两辆步战车一共有170人;而122毫米自行加榴弹炮连就有些寒酸了,他们有九辆自行加榴炮,还有一辆指挥车。

总的算下来,连作为基础战术单位计算,那该装甲实验团就有九个坦克连、三个机步连、三个自行加榴炮连、三个支援保障连,不计入指挥车和支援保障连的车辆,该团一下子就有了八十四辆坦克、四十五辆步战车、二十一辆自行加榴炮,要是算上这些车辆配属武器,以一辆坦克堪比一个步兵排来计算,那该实验团已经比两个步兵师还要强悍,而且八十四辆坦克、四十五辆步战车在自行榴弹炮车的火力掩护下发起冲击,那架势和威慑力远远比两个步兵师强悍得多!

后勤装备部和亚美特种汽车组织技术人员,对两大车系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快速检测,各项设计指标都拿到了合格成绩之后,两大系列车辆正式定型进行小批量生产,25年2月份第四军装甲实验团正式接受其装备,经过近两个月的理论复习和操作实践后,1925年4月7日在第四集团军的贺州某训练场内进行了首次实兵实弹演习,此次演习重点演练了连级部队的训练成绩和水平,更主要的是通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演练找出不足的地方。

而就在这个时候来自第一集团军的唐仁辉前来“观战了”,观战的结果就是不久之后第一集团军的一批精兵强将辗转数千公里到了昆明陆军学院和柳州士官学校里参与培训,也就在这时候第四军的邓拉本就感觉到不对劲儿,但他并没有说什么,因为他还相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

实验团这边在卯足了劲儿演练各种战术,检验陆军学院里装甲方面的各种研究成果,十月份结束了九个月短暂培训的第一军官兵们加入到了实验团里,该团此时已经形成了有模有样的战斗力,数次演习中充当挑刺儿对手的蓝军即第四集团军王牌步兵师第五师已经扛不住该团的屠虐,第一集团军的官兵加入之后又添了不少装备,该团俨然已经有了摇身一变成、装甲旅的规模,但仍旧保持着团的规模,不过邓拉本此时的心里已经再清楚不过,总参谋部明显是要让第一和第四集团军之间较量一下,最终选定到底哪支部队组建陆军的首个装甲师,乃至决定谁先成为陆军中的首个重装集团军。

“在事实面前,我们的想象力越发达,后果就越不堪设想!”邓拉本相信了张宇嘴里的一句口头禅,因为事情而发展状况的确是邓拉本的料想,这说明他的想象力太发达了,结果当然就是太不堪设想了,半路杀出来的第一集团军不仅可谓是捡了一个接一个的宝贝。

陆军学院研究装甲方面战略战术已经很多年,这些经验自然谁都可以分享,但实验团可是第四集团军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有今日的,结果就是第一集团军横插一杠子进来,从理论学习到组建他们的实验团只花费了八个多月时间,在年2月就成立了陆军第一集团军装甲实验团,邓拉本是满腹的泪水没人倾述,因为总参谋部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既然步兵扛不住装甲实验团的打击,那就再建一个实验团出来,两个团对抗才能练出真水平”。所以邓拉本心里既然有千万个委屈,但还是很赞成这个理由的,当然他也非常期待和第一集团军直接对抗一下,看看究竟谁是陆军的骄傲。

同训练有一年多的第四军实验团对抗,第一集团军的在刚开始的一个多月里自然是输多胜少,总参谋部的小算盘算是得逞了,因为两个实验团就放在同一个训练场里,虽驻地不同但很多时候都得打照面,这一个山里放进了两头猛虎,得利的当然是总参谋部,而两头老虎也在不断的对抗中发现对手的不足、也通过自己的失利发现自己的劣势,各自都不断改进不断成长。

两虎想斗的最终的结果会有一个分晓,那就是在26年11月的秋季汇报表演中,当着人民军总司令张宇、总参谋部部长庄家明、海军陆战队观摩团等众多重量级观众的面,两头老虎打成了平手,在理论操控和单兵抽验考核中,第四军的实验团是老资格,取得了微微的优势继而赢得了对抗赛的冠军,这下技高一筹的老虎头衔算是落在了第四集团军实验团头上,但第一集团军的也表现不错,尤其是对抗赛这天,是他们组建成团的第十一个月,而对手已经是成团建制二十一个月的“老兵”了,对他们而言能赢得装甲对抗战的平手已经很了不起。

对抗演习的结果非常令人满意,总参谋部直到这时才揭开了他们真实的目的,曾经和唐仁辉、邓拉本等人一口锅吃过饭的总参谋部部长庄家明,他这次可真的是把两位老战友好好玩了一回,两个实验团的成绩都很不错,而最后得到嘉奖的却是亚美特种汽车公司,对他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研发任务并且车辆性能优秀,可以堪当陆军的第一代装甲力量,当然前提是必须在细节上再多一些改进才行。而给两个集团军的回报就很简单,那就是两军皆可组建其装甲力量。

第一集团军是西北重要的一支力量,是当之无愧的全装满员甲级作战部队,而第四集团军虽然是四大集团军中人员规模最小的,但他却驻于广西境内,在隔壁广州军政府换上了一个大魔头的时候,该集团军的作用就更加凸显了。

但问题也是出在这里,如果第四集团军组建出一支装甲师,那必然会对该军用于未来解决国内常规战争产生影响,一旦发生战争他会是第一支挺进列强环顾广州等地区的,换句话说就是总参谋部和张宇都不希望过早暴露人民军的实力。

去攻占并常驻两湖地区的都是标准的步兵师,参与强拆租界的时候即便展示了一下自动步枪什么的,还有悍马车,这在列强眼里也算不上什么,但要是轰隆隆的开去一支装甲部队,或者把海空军的飞机开去溜达溜达,这显然不符合人民自治政府和军队的当前发展战略,所以建设第一支装甲师的好处就给了第一集团军,他们处于西北地带,地广人稀并不容易暴露实力。而第四集团军得到的补偿,除了在26年招募新兵队伍中优先挑选兵员完成其满员建制,更大的好处就是允许其保留装甲实验团,建立出一支机械化步兵师。

两支部队要想完成自己的梦,那必然还缺乏一种适合配属给炮兵团使用的火炮,之前在装甲实验团中充当火炮营主力的是122毫米加榴炮,再让他来充当师属炮兵团主力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了,亚美特种汽车方面很快拿出了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的方案,到时候一个火炮团配属三个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炮营即可,难在陆军装甲建设路上的最后一道坎被掀开了,坎坷之路顿时变成坦途。

第一集团军方面,他们将第一师作为改革对象,以装甲实验团为基础建设陆军第一个装甲师。该师将有两个装甲团、一个机械化步兵团、一个炮兵团。该师将是陆军的一大拳头力量,总参谋部将它放在了西北甘肃这个二线地区境内,除了该师还需要很长时间完成战斗力转变和升级之外,更多的考虑是隐藏陆军锋芒,不到关键时候自然是不会轻易使出来,一旦装甲轰隆,那必然是陆军和敌人的强强对话之时。

第四集团军方面,他们除了在二九年征兵中获得了大量优秀兵员完成了集团军的满编任务,将原本少了一个团的第四师补齐了之后,建立了一个新的摩托化步兵师即陆军第十一师,并以装甲实验团为基础、该军王牌师第五师为改革对象,建设出陆军首个机械化步兵师,届时该师将有一个装甲团、两个机械化步兵团、一个火炮团。

两大集团军在以各自的装甲实验团不断训练部队的同时,也排除不少的官兵到昆明和柳州接受学习,当然更主要的是此时他们没有装备,继承了前亚美集团不少资产和人才的亚美特种汽车公司的规模和实力是很大的,欧洲大战时期以万辆来计算的货运卡车订单都没有难住亚美集团,但坦克、装甲车之类的技术要求和加工难度可就不同于货车了,而且他们肩上还有一个155毫米自行加榴弹炮的研制生产任务,向亚美集团、亚美客车、亚美重卡三大兄弟求助,自治区庞大的工业制造能力一下就体现了出来,1927年8月份完成了所有生产任务,并且研究出来的自行榴弹炮获得了军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