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步步生莲 >

第799部分

步步生莲-第799部分

小说: 步步生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是,这只是张洎的想法,他没想到的是,真的有人在扶持赵光美,真的有人想让赵光美死,想让赵光美死的人又不愿意暴露扶持赵光美的人,所以想尽办法在营造一种失意亲王勾结失意宰相,试图建立属于他们的潜势力的一种局面。
        张洎把赵光美与赵普有所勾结的消息呈报上去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捅了一个马蜂窝,整个朝廷,马上就要陷入人人自桌r的局面,更没想到,这件事还影响到了关中、陇右、河西,最后是北朝,整今天下格局,都从这时起悄然改变了……*********  *  Ir  ************  ****
        羞人答答地说一声,因为有热心书友向起点指出关关的《一路彩虹》中的某些章节部分文字涉嫌低俗,昝然啦,俺的书里没有反动卖国,也没有鼓励暴力的内容,但是让人芳心荡漾也是不对的。所以三天假期里,在下得花些时间去进行修改,关关的写作速度还可以「不过修改文章多少要耗费些时间和精力,工作量也不小,尤其是重新去琢磨已经完本了的,思路、速度、还有写出来的效果都不会很好。有鉴于此,这三天假期里更新没办法爆发,我只能尽力而为。
        先码这些发上来,接着再码,晚上再发一章。正是新年元旦期间,也是寒潮来袭的时候,希望大家走亲访友、出门游玩的时候注意身体,过一个松快的幸福年。同时也希望大家能用一贯的宽容和理解支持关关,当然了,还想要月票、推荐票来支持一下,温暖一下关关的老心灵。还有,起点首页和本书书页上的“金键盘坐家票”也别忘了,俺现在可是真正的坐家,这三天假,对我来说,是三天加班罢了,毫不轻乡!;f!完乡  ↑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
第074章 偷天在即!
        赵光义现在具有  了天朝上国的感觉,在横山  黑  蛇岭遭遇的挫折早已被他抛到了九宵云外。几万士卒的损失对他来说有如鸿毛,他之所以急于罢战,是  因为闪电战术失败,辽国已经反应过来,有辽国在,不可能让他按部就班,从…容进占河西。
        同时,巴蜀是他的大后方,后方不稳,而巴蜀左右又都是刚刚灭国不久的几个国家领土,赵光义担心后方出问题,也不敢专心一意进攻河西。如今不同了,朝廷一腾出手来,巴蜀那边的乱匪马上就被赶了出来,赵光义甚至设想是否可以不消灭他们,而把他们赶到陇右去,陇右越乱,各方势力  林朝廷的依赖程度就越高,明显是对帝国有利的。
        因为巴蜀乱匪入了关中,长安留守、齐王赵光美暂时晋升为战区指挥官,手中拥有了一定人、财、物的指挥权,不过赵光义对此并不担心,禁军正在陆续调入关中,而禁军是赵光美指挥不动的人马。
        赵光义从来不担心自  己这个兄弟敢造反,这个三弟没有大哥的文治武略,比他也差了十万八千里,赵光义之所以忌惮他,只不过是担心他的第一顺位继承权罢了。
        夏国杨浩如今温驯了许多,这也在他意料之中,就算是一个无赖,一旦成了皇帝,也不可能再拿出当年的无赖习气来。河西成就了杨浩的霸业,但是何尝不会变成他的羁绊,身上背着这么大的一个壳子,走也走不掉,他如何够聪明,就不能再拿出以前的态度来面对宋国。
        事实也是如此,赵光义现在已经注意到朝廷对外部情报掌握严重不足,加大了对辽、夏和陇右等地的侦察力度,其中有人甚至打入了夏国中枢,从他目前掌握的情报看,在宋辽之中,夏国明显是选择了宋国做为依附,而辽国正处于  主少国疑的阶段,母前完全丧失了对外扩张的勇气。
        夏国第一批战马已经送来了,五百匹是贡品,四千五百匹是交易。但是就算是那五百匹贡马,朝廷回复的赏赐价值也远远超过了贡奉的马匹。宋国实力雄厚,这点财物拿得起,天朝上国,需要的只是四夷的臣服,并不需要从他们那儿获得多大的好处,他们那儿能拿出什么好处?
        宋国很少一次性输入这么多战马,再有两三次交易暂时就够用了,曹彬说的对,宋国没奉养马之地,引进太多的战马就是个负担,如果真把军队改造成骑兵为主,那就是把国器付诸人手了。等到宋国暂时不需要那么多马匹的时候,西夏还能拿什么来和宋国交易呢?想到杨浩将来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向宋国请求更多的椿场贸易,赵光义就不由自主地微笑起来……
        外部目前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接下来,他要解决的只有两件事,一是赵光美,得找个岔子把他彻底废掉,让他丧失皇位继承权,这件事也许需要三年,也许需要五载,总能找到机会的。另一件事就是清洗前朝老臣,他清楚自己所继承的帝国拥有多  么庞大的实力,可是他并没有随心所欲的感觉,继位之初,他要做出个样子给天下人看,只能循规蹈矩、按照先皇的既定政策一步步走。
        如今皇位已坐得稳当了,但是前朝老臣们用着并不是那么顺手,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老臣们在新君面前,会很自然地抱成团,相互维护。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前朝老臣,当初与他平起平坐者大有人在,其中许多他还私下送过礼、竭力地巴结过,如今再面对他们,总有些理不直气不壮。他相信,如果这个帝国完全以他的意志为意志,让他如臂使指,他一定可以建立远远超越皇兄的功勋,然而朝中老臣许多正当壮年,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无过免职,大批地更换朝臣,人事任免素来麻烦,或许要用十年时间才能对朝廷完成一次大换血。
        这时候,张洎向他呈报了赵光美与赵普联系过于密切的消息。赵光义做过开封府尹,对官场上的交际往来十分清楚,虽说由于赵普和赵光美的特殊身份,令他对此事有些警觉,却也不认为这两个大权旁落的人能对自己构成什么威胁,他倒是大喜过望,想利用此事大作文章,把赵光美一棍子打翻,让他对自  己永远不再构成什么威胁。
        但是皇城司逞上  来的调查结果,却让赵光义大吃一惊。赵光美在长安活动频繁他是早就知道的,但是现在在皇城司的全力调查之下才发现,赵光美的举动不止如此,他私下屯积了大量的粮草、假巴蜀乱匪入关中之机,他训练了一支三千人的卫队,这支卫队是厢军的旗号,但是所拥的装备比禁军上军还要精良。他经常会见关中的官员、将领,并予以赏赐……
        这些事当然都是绝对的机密,要瞒住他人耳目很容易,要瞒住有心人的耳目却大不易,再加上崔大郎的人有意泄露,于是一桩桩查有实据的情报就呈送到了赵光义的案头。
        卢多逊与赵普过从甚密的消息,也在针对赵光美的调查中被呈送上来。卢多逊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赵光义完全想不出他有甚么理由背叛自己,谋反?冒此奇险,一旦失败,所得与所失完全不成比例,谁会造这个反?可是,王继思又如何呢,所获得的真实并不比做一个内侍都知更多,可他还是参与了自己的密谋,也许卢多逊有把柄在赵光美手中  ?  也许他想以从龙之中,求一个世袭格爵位?也许……
        赵光义不想深究下去了,他所获得的情报已经很明显地表明:三弟光美,已甚反意!凭着手中掌握的证据,可以罢其王爵,把他因禁京城了。而卢多逊,也许并不是真的投了赵光美,就像赵普做宰相,自己做开封府尹时一样,他们两人与吴越国钱椒的来往也很密切,收受的贿赂车载斗量…,可他们绝对没有背叛大宋投靠吴越的想法。
        或许,赵光美结交卢多逊,卢多逊交通赵光美,也如自己当年一样。但是,真相如何已经没必要去查了,查清楚卢多逊没有大罪的话反而不美,赵光义决定利用这件事彻底解决朝中的隐患,一  劳永逸  !为此,牺牲一个卢多逊又算得了甚么?”
        赵光义想得振奋,猛地离开座位一堆窗子,风吹进来,掀起了惟幔,案上的书呼啦啦地掀开又合上,已是初夏时节,风并不冷,却带着潮湿的味道,一场豪雨就要来了。
        赵光义迎风而立,热血澎湃,他很久没有这样酣畅淋漓的感觉了,尤其是兵马  未动已胜券在握,这种感觉,他喜欢!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十万年大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  *  Ir  *****************
        月初的时候,灵州来了一支很奇怪的商队,他们赶着许多车子,载着满满的东西,但走到了灵川之后,既没有发卖货物,也没有住进客栈,而是住进了城东一大片宅院。年初的时候,那片宅院就已经起来了,不过本城的人都不知道是谁买下了  那块地,是谁在那儿盖了那么大一座宅院。
        这些人搬进去后,又过了半个月,才挂起了一块牌坊“霁云织造坊”然后开始招收工人。
        西北地区的女人同样负担着重要的家庭生活责任,本就大量从事社会劳动,杨浩入主河西后鼓励妇女做事,使得西北习  气更形开放。织造坊按日付工钱,工钱给的又比较多,而且织造工作不是重体力活,年纪小一些大一些都能干,东家又声称只要签订了契约,会予以免费培“陆陆续续便有许多人家的女人跑去报了名。
        据说,这家织造坊的东家是从江南般来的,陆陆续续,还会有更多的人过来,他们带来了织机纺车、缂丝机、缫丝机、络丝机、提花、印菜机械,还带来了许多匠师,西北地区蚕桑养植并不发达,但是桑树和蚕并非不能在此生长,如果要发展纺织业,可以利用贺兰山连绵不断的山脉大量栽培桑树,而在蚕桑养植形成规模之前,织坊也并非没有用武之地。
        西北现在蚕桑养植还不发在,但是棉花种植却已渐成趋势,杨浩自从占领夏州之后更是大力发展,形成了极大的规模,丝绸暂时织不出来,可以织布,而且西北地区牛羊驼等牲畜众多,可以大力发展毛纺织业。羊绒和驼翱:的生产附加值并不比丝绸低。
        当它们形成规模后,西北地区就不必只靠出售皮毛和肉制品来赚取其他生活必需品,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加工价值昂贵的衣料并外销,赚取大笔的金银。
        没有人知道这家织造坊的主人是前南唐太子李仲寓,女英嫁给杨浩的事他很清楚,但是他也无可奈何,亡国之人还能提什么条件,何况杨浩对他着实不错,至少不用像在汴梁的时候一样,时刻担心着自己“暴病身亡”0小周后只比他大几岁,是他硌亲小姨,她嫁了杨浩,李仲寓就更多  了几分保障。
        他不想做官,而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彻底抛弃原来的身份,通过杨浩的运作,成了银州李一德的一个远房侄儿,然后开办起了织造坊,有杨浩和李一德给他撑腰,再加上这个产业的深厚回报,几十年后,或许他会成为河西富可敌国的大富豪,而原来的南唐太子李仲寓的下落,或许将成为历史上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
        类似的事情在整个河西都在上演,玻璃、陶瓷烧造,冶炼、铸造、煮盐,掘煤、造纸、制革、制裘服、刻印书籍,这些产业的兴起和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