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村妇清贫乐 >

第161部分

村妇清贫乐-第161部分

小说: 村妇清贫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为心疼。赶紧在一边打圆场道:“今日写得少明日多写几张补上今日的便是了。至于背诗,我闺女记性好,一会儿功夫可以背几首,英娘何必骂她。”

姚舜英狠狠瞪了丈夫一眼:“捉鬼是你放鬼也是你,是谁前两年忽然发了疯,非要我多教他念书识字。还说我曾经指点过侯三吴九,眼下那两人都有了孩子,若是将来咱家乐仪与那两家的孩子照了面,人家的孩子出口成章咱家的孩子却一字不识岂不是太丢我的面子,硬是逼着乐仪识字念书。这会子我从严要求孩子你又来拆台!”田青林嘿嘿笑道:“我当初哪里知道咱们乐仪这么聪明,背书居然那般厉害,小小年纪字也写得像模像样。乐仪是妮子,横竖不用下场科考求功名,偷点懒便偷点懒吧。”

“你呀,典型的功利主义。”姚舜英鄙夷道,“我们念书并不仅仅是为了功名利禄,更多时候是为了提高自身思想素养。只有提高思想素养,才能做到安贫乐道宠辱不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那样艰难的境况下颜回为什么能不改其乐,主要是因为他思想素养高。我教乐仪念书识字目的就在这里,她脑子里有了那样的思想,往后的日子就是再艰难她也能安然过下去。”

田青林被自家媳妇的长篇大论说得无话可答,只有摸着脑袋呵呵傻笑表示媳妇说得有理。其实他之所以突然发狠苦读并拉上自家闺女,完全是遵照亲伯父的吩咐。在庆阳的酒楼,伯父拍着自己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道:“三郎,别忘记你是昌国公王家的人,你爹当初可是以国公府二爷的身份考中过探花郎的。你若是胸无点墨未免太坠了你爹的威名。你媳妇是个有才的,你往后跟着她发狠念书吧。还有乐仪,也要叫她跟她娘一般识文断字才行。”

晚上躺在床上,姚舜英几乎是一沾枕头就睡着了,田青林却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睡。前两年田青林还在跑船的时候,华铭只要没差事一定会在庆阳城里和田青林碰面。有一次李大椽不在,田青林到底忍不住,试探着问了华铭的真实身份。华铭大概也不想再瞒着亲侄子,将有关昌国公王家的事情全说给了田青林听。田青林这才知道伯父真名叫王明达,自幼跟随祖父学习枪法,虽贵为昌国公世子却没少上前线浴血奋战,乃是大锦数一数二的将才。

当初被北羌人围在了一个大峡谷半月之久,敌军统领北羌四王子与王明达交手多次双方早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情,对方一心想生擒王明达为己所用,所以只是围而不打。王明达眼见粮草耗尽也没等来援兵,无奈只好突围。敌方兵力远远大于己方,大锦士兵生还突围者少而又少。王明达靠着自身的神勇带着几个亲兵好不容易冲出了包围圈,可是敌军穷追不舍。为了不落入敌手,几个人只有跳崖自尽。

晕死过去的王明达被人救起,三个月后才能下床行走。可是等他好不容易走出山林来到附近的县城一打听,才知道先皇忽然驾崩,因为当初还没立太子,结果围绕着皇位诸皇子争斗了一番,最后二皇子胜出,尊生母齐贵妃为太后。齐国舅为了掩饰自己不出兵援助的重大失误,居然倒打一耙颠倒黑白。利用一个突围活命的士兵,说王明达早有通敌叛国之心,不然为什么执意孤军深入,北羌四王子为什么围而不打?齐家姑侄撺掇新帝降罪于昌国公府,导致王家家破人亡。

王明达有心伸冤可是想着齐家人把持朝政,自己这样冒冒失失地露面无异于自投罗网,无奈只好隐姓埋名远避西南。然后发现西南异动,与当今皇上一母同胞的三皇子联同黧国人独占矿山盐井,大肆敛财似乎想图谋不轨。他想方设法联系上了范老将军,对方看出事态严重,赶紧请调回了西南坐镇。

范老将军发现三皇子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是因为太后偏向于他。因为皇上除了最初上位那两年根基未稳需要借助齐家的势力而不得不听从于太后,后来便越来越不把太后放在眼里,逐步架空她的权力削弱齐家的势力,齐太后心怀不满想让三皇子取代皇上。

田青林睁大眼睛看着帐顶,耳边却回响着伯父的话:“三郎,若是咱们能将这桩大阴谋揭开,皇上一定会重奖范老将军然后我才有机会见到皇上陈述咱们家的冤情。可是这件事情太过重大,你一定不要跟你媳妇说起,也不要跟田阿福两口子说起。在事情解决之前你不要再来西南跑船,太不安全了。你就老老实实地呆在乡下过你的安生日子,伯父已经找了个可靠的人替我传信,你往后每隔上几个月便去启汶城的顺心茶楼找那里的掌柜的,伯父若是有事情交代便会写书信捎到他那里。”

从那以后他一共只拿到两封书信,上一封伯父说到范老将军又让人去自己父母当初被判流放的乌煌打听了一回,结果是爹娘几年前已经离开了那里,至于具体去了什么地方就打听不到了。父母年事已高,乌煌西北苦寒之地,不知道他们流落到了何方,是不是还活着。田青林一想到这里就胸口抽痛眼眶湿润。

姚舜英一个翻身,半个身子搭在了田青林身上。田青林伸手拥住妻子绵软温热的身子,降头埋在妻子的脖颈边,暗自安慰着自己:自家人明明是被人陷害,老天不会那么不长眼让好人轻易送命,爹娘一定活着。一家人一定会有团圆的那一天。半年多没收到伯父的书信,上个月听说大锦和黧国人打了一仗,捉住了几个叛徒,不知道是不是三皇子的人,还有伯父是不是安然无恙。但愿明日进城能收到伯父的书信。

 第一百九十七章 喜

因为雪娘姐姐又有了身子,姚舜英知道她极喜欢吃野葱蕹菜,而自家今年这个蕹菜弄得少早吃完了。幸好张氏那里还剩小半坛子,姚舜英打发乐仪跑过去一问,她便将坛子里的全掏出来包了一大包,想着孕妇大多爱吃酸,又包了两兜自己才酿好的酸白菜。田乐仪太小张氏怕她拿不动,干脆让田连江送了过来。姚舜英还弄了些板栗花生之类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再加上自己给林记画的刺绣图样,然后蓉娘又拿了一大包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过来,这样田青林进城的时候足足背了满背篓的东西。

他先去李家的铺子放下东西吃完中饭,然后借口去给姚舜英抓药来到了顺心茶楼。茶楼掌柜一看到他立马将他拉到一边,低声笑道:“田爷来得好巧,前日刚刚收到了华爷的书信。”田青林心里一喜:“好,烦请马掌柜将书信给我。”两个人来到后院,马掌柜将书信取出交给田青林,拱手笑道:“此地不会有外人进来,田爷放心看书信,在下出去了。”“多谢马掌柜!”“不必客气!”马掌柜摆了摆手关门出去了。田青林迫不及待地扯开书信读了起来。

“文靖我侄:许久不曾收到伯父的书信,心里一定急坏了吧。”自从挑明了身份,华铭也就是王明达私下里都喊田青林本来的名字文靖。田青林每每看到这样的称呼,心里就会涌现出一种血脉相连的温暖之感。

“伯父之所以那么久没给你写书信,是因为西南这里连着发生了几件大事。咱们大锦和黧国已是公然翻脸,边疆战事不断。虽然范老将军担心伯父的安危怕伯父叫人认出一直不让伯父公然露面更不要说上阵杀敌了。可是敌国犯边,身为大锦的将领,伯父怎么能缩着脖子躲在一边呢。不能明着上阵,伯父就暗中说动叶百户带着五十个人走小道偷袭敌营。居然误打误撞叫我们抓住了几个里通外国的叛徒,其中一个居然是三皇子侧妃的哥哥。原来三皇子的侧妃原本便是黧国人,三皇子之所以遇上她也是黧国国君安排的美人计。范老将军一审,那些人什么都招了。包括三皇子篡位的打算齐太后里应外合的阴谋通通说了出来。因为奸人实力太强,皇上也不敢轻举妄动打草惊蛇,只能假作不知慢慢收网剿除。不过伯父相信不用等多久,齐家就会被连根拔起,到时候咱们昌国公府也能沉冤得雪了。”

果然,自己猜得没错,田青林心头狂喜。真是太好了。跟着想到伯父年已半百却还要冒那么大的风险,幸好他老人家无事。幸庆一通之后他接着往下看。然后差点没喜晕过去。“文靖,伯父还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你,那就是你的爹娘十有八九还活着。据乌煌后来传来的消息,你爹娘当初之所以会离开乌煌,是因为有贵人派人悄悄接走了他们。据说那贵人极有可能是大长公主的爱女,她当年小小年纪便甚是仰慕你爹。你爹娘若真有她护着自然很是安全。”

天可怜见,爹娘还活着!田青林握着那薄薄的书信,肩膀耸动哭得稀里哗啦,良久才平复心情将书信看完。“十月怀胎历尽艰辛产下孩儿却中途夭亡,这对一个妇道人家来说乃是平生最为痛苦之事。为着子衿夭亡你媳妇忧思难过身子亏损得厉害,你身为夫婿一定要好生体贴关爱于她。身子慢慢调养,横竖你们年轻。伯父相信上天不会让我们王家断了香火,姚氏一定会生下儿子的。”

田青林看到这里不由嘴角含笑,不愧是和自己的结发妻子伉俪情深的人。伯父并没有因为英娘没生下儿子而责难于她,这也不枉英娘妹妹这几年给他做的那么多双鞋子和护腿护膝。走出茶楼,田青林恨不能仰天大笑,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前所未有的畅快。

他健步如飞,跑到大夫那里给姚舜英抓了药,然后又想着这两年媳妇因为心情郁闷,几乎没有置办什么新衣裳,首饰更是没有增添一样。前方是一家首饰铺子,摸了摸身上,早前林姐夫连带着前几次的图样钱一并给了他,再加上自己用剩下的,七八两银子背着,田青林不由昂首挺胸走进了首饰铺大门。

姚舜英刚喂好猪提着桶子往回走,蓉娘抱着小儿子毅哥儿来串门,姚舜英逗着毅哥儿,姐妹两个还没说上几句话,麦二郎就带着勇哥儿娟姐儿跟着过来了。蓉娘忍不住厌恶地冲丈夫吼道:“你就不能让我安生一会子,躲到妹妹家来你都要让他两个跟着来!”麦二郎一巴掌拍在大儿子脑门上骂道:“这小子精得很,一看你不在就知道你肯定来英娘妹妹家了。立马叫嚷着要跟过来,娘和祖母不让他就大嚷大叫。不光自己叫还撺掇着妮子一块儿闹,祖母被吵得脑仁痛,这不将他两个放出来了。”

蓉娘一脚踢在儿子屁股上:“老娘叫你淘气!田连勇,你小子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啊。”骂完又连踢了几脚过去,可是田连勇这小子早躲一边去了。这小子上蹿下跳,得意地冲自家老娘做鬼脸。蓉娘原本就身躯肥胖,这会子又抱着小儿子哪里追得上,倒把她怀中八个月大的毅哥儿给逗得咯咯笑个不停,麦二郎在一边呵呵直笑。

蓉娘越发愤怒,冲丈夫吼道:“你还好意思笑,看见你儿子没挨上打心里很高兴是不。你将这个厌物放出来,咱们家的人倒是耳根子清静了,可我妹妹却不得安生了!”面对妻子的怒火,麦二郎照旧是好脾气地嘿嘿一笑,半句申辩的话也没有。

蓉娘气得只差没跳脚,对姚舜英道:“你看你姐夫这人,真真气死人了。儿子一点不怕他,他也不恼。人家家里头都是当爹的挥舞着蒲扇般的巴掌教训儿子,可咱们家都是我这当娘的做恶人,你说气人不气人!你每回说他,他只会嘿嘿嘿!”姚舜英看着这两口子只想笑。俗话说“七岁八岁狗都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