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64部分

大明天工-第64部分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字,只有敢于尝试,才有可能进步。
  现在看来,活字印刷的最大问题不是别的,就是检字,依照韵书的顺序排列字模,要求检字者不仅要识字,还要背出韵书。李彦看过“平水韵”,大致有六千左右的字数,完全要死记硬背,一般的人根本做不到。
  李彦手下识字的人不多,真正读过书的就更少,要他们来检字的话便有些大材小用,而且从活字的发展来说,这个问题也必须要解决。
  普及拼音肯定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李彦只能从字形上考虑,他想到后来计算机时代,汉字的输入似乎也有同样的麻烦,后来出现了五笔字型一类的字形输入法,无非还是个编码问题。
  检字也是个编码问题,所不同的是检字的过程完全由人来完成,而计算机输入有很多事情可以有机器来做,但思路是一样的。
  李彦决定试一试,他拿出一本《平水韵》,从上面取字进行拆分、写出编码。
  “少爷,田庄出事了,”崔石头急急跑了过来:“李大为他们被人给打了。”
  “怎么回事?”李彦放下蘸水笔,惊讶地抬起头,李大为和一些木匠这些天正在赶制风力水车,难道说是水车出事了?
  崔石头简单地说起事情的经过:“大为他们在月牙河边调试水车,结果就有些人过来放话,要他们停止,然后就动手了……”
  “大牛已经带人赶过去了,人倒是没事,对方将水车的架子给砸了。”
  “他们针对的是水车?”李彦站起来就往走,他有些不太明白,他做这个水车似乎与他人无关,怎么会有人故意阻挠呢?
  不知为什么,李彦突然想起那天夏书吉醉酒的时候,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不是你想什么就能做什么的!他可能是将有些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李彦与崔石头赶到河边,倒是没有多大的事情,几个木匠最多受了些皮外伤,只是用来试验水车的木架被整个推翻,有点还扔到河里,必须从头开始弄起。
  “三娃,听说这里有人闹事?”河堤上走来的是月牙河一带的里正,姓温,叫温深,据说和天津四大家族之一的温家有些关系。
  温深带着几个弓兵,作模作样的查看了现场,向李彦保证一定会好好教训那些捣乱分子。
  “三娃,你看月牙河的水位是越来越低了,咱们北方和南方不同,水量不足,也就能种些高粱麦子,别的什么稻子啊,好是好,可万一河里没水,就种不下去了,你说呢?”温深叹了口气,似乎不经意地说道。
  李彦看了温深一眼,突然明白那些人刚刚砸了水车,这个温深又过来说这样的话,是有人反对他弄水车。
  可是,就算弄成风力水车,难道会损害有些人的利益吗?李彦心念急转,一时却想不明白。
  ————————
  PS:友情推荐:陌上心巨巨的《重活之圆梦人生》,书号1255842。
  重活一次,怯懦、软弱的他决定洗心革面,重塑自身,并抓住一次次机遇,将过去失去的一切都重新找回来。
  本书给您讲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人(准确说是一个颓废的人)如何一步一步走上不平凡。
    正文 第八十七回 水车用途(新书求月票)
     更新时间:2009…6…1 10:02:43 本章字数:3675
    李彦对温深拱了拱手,种不种水稻无所谓,但有人欺到自家头上,总不会就这么算了:“里正大人说的是,与南方相比,北方的降水少了些,所以李某才打算造一风力水车,提水浇灌,若有多余,也可以无偿提供给周围农户使用。”
    “不可!”温深三十多岁,并没有太多城府,闻言连忙摆手说道:“三娃你此等善举固然是好,奈何那些百姓未必领情,若因此引发冲突械斗,反而不美。”
    李彦皱了皱眉头,温深说得似乎有些道理,但总不会因为这个就有人要砸他的水车:“里正大人,你的意思,是说李家这水车,要不得?”
    “这个嘛……”温深犹豫了一下,他是受人指使,前来提醒李彦,知道这个少年也有些背景,轻易得罪不得。
    “不是水车要不得,只是天津这块地方,通常只是种些高粱、麦子这等旱作,不适合开辟水田,似乎就用不上水车了,”温深笑了笑,有些讨好地说道:“三娃,你知道俺也是好意,是怕你不了解地方上的情况,会因此吃亏。”
    他们种麦我种稻,又有什么相关的?李彦十分奇怪,但也没有开口询问,温深的意思有些隐晦,可也透得明白:那就是弄水车没有关系,但他开辟水田种稻,就会让那些种高粱、麦子的人不满。李彦就觉得奇怪了,他种水稻又碍着谁的事情了?等温深走开后,李彦叫来孙老头,向他询问起徐光启种稻事情,是不是也有人阻挠。
    “没听说这样的事情,不过,徐大人当初也想造水车提水灌溉,并扩大水田的面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又不造了。水田的面积也没有扩大!”孙老头想了想,微微摇头说道。
    “是有人不让咱们种水稻?”孙老头也觉得有些奇怪。
    李彦点了点头。先是青皮闹事,后有温深婉言提醒,而徐光启似乎也曾遭遇相同的事情,看来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简单。
    在弄清缘由之前,李彦也不想将事情闹大,跟许多人结仇,好在他们只是不愿看到他种植水稻。并不是针对水车。
    “三娃,是温老虎他们,俺带人去将他们抓了,”宋大牛嚷嚷着走了过来,他身后还有郑书、石柱子、包有才等人,出了这样的事,大家都过来了。
    “你以为你是官差?”李彦瞪了宋大牛一眼:“这件事。你们家丁队做得不好。怎么就让人将水车砸了。还能跑掉?”
    李家地家丁现有五十多人。通常是分成两班轮流执勤。主要是守着宅院、工场、暖窖。以及护卫物资地采购运送。为了发挥水车地覆盖范围。李彦将安放地点选在田地地最外端。相隔里许远。对方又是早有准备。乘船而来。家丁地反应还算迅速。不然损失会更大。
    李彦只是借机敲打敲打。有些力量主要还是作为威慑。真要摆明车马地冲突。并不明智。
    “以后。家丁队要扩大警戒范围。只要是和咱们有关地地方。都要看好了。”李彦寻思着家丁地队伍还要扩大。这时代要生存、要发展。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得步步小心。也得不断充实自身地力量。
    情势不明。李彦决定暂避锋芒。放弃在田地处安放水车。而将地点改在工场处。并放出风声。这个水车是用来给工场供水地。
    青皮们来得匆忙。只来得及将架起地水车破坏。很多部件还是好地。运到新选地地点以后。木匠们很快对损坏地部件进行修复或重造。
    李彦指挥长工们在月牙河边挖出一处凹湾,挖深后将水引入,而在岸边则堆起一处高高的土台,用来安放水车。
    风神一号采用的是立轴式风车,轴高两丈四,直径为两丈六,可以安放八叶风帆,挂帆的方式请教了一些船工,经反复试验比较后方才确定,关键是让风帆一面可以受力,转到另一面时,会逆风受力缩起,从而保证风轮始终是迎风转动,而不会受到风的阻力。立轴的底部安装着“风车圈”,也就是卧置的大齿轮,一共有六十八个齿,这个所谓的齿轮与李彦想象中的有很大差距,类似于老式轮船上那种带了手柄地方向盘,只不过圆盘更大些,作为“齿”的手柄也更多些。
    与这个大齿轮“咬”在一起的是一只竖齿轮,共有十八个齿,外形自然也是一样,只是要小很多。大齿轮在立轴式风车地带动下作水平方向的转动,带动竖齿轮在垂直方向转动。
    这种原始的齿轮虽然看着粗糙,转动时必然耗费很多力量,但却很实用,至少用来带动这种原始水车不是问题,毕竟涉及到技术水平,就算齿轮高级了,水车本身也未必能够承受得起更高的转速。
    竖齿轮连着一根横轴,横轴的另外一端连着水车,安放着一个大的转轮,也就是“水头”,有十六齿,嵌着木制地,更接近于履带的木链,其内侧是与轮齿相扣的凹槽,外侧则装着水桶,当齿轮转动时,带动木链,水桶就提着水升高。
    风神一号看上去很粗糙,也正因为如此,李彦从构图上就能推断这台风力水车可以运转,制造的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大的意外。只是因为李彦一定要将水车架高,安装的时候倒是有些麻烦。
    “你将水车装那么高干什么?”夏书吉近日出现的次数少了些,不过早知道今天要安装水车,特意跑了过来。
    “山人自有妙计,”李彦看着高处忙碌的工匠,微微笑了笑:“你不觉得要用水的时候,只要一伸手,这样轻轻一拧,就有水来地话,会很幸福?”
    事实上李彦更觉得走到河边,直接捧起水就能喝才是幸福,不过自来水所带来地方便也是无可比拟的,至于河水被污染,那与自来水本身没有关系。
    没想到夏书吉也摇了摇头,清亮地眼眸瞪着李彦:“你又在捣腾什么呢,要用水喊一嗓子不就行了?”
    “换个说法,比方说酒坊酿酒,如果不用去提水,只要用手轻轻一拧,水就来了,会不会更方便?”李彦笑了笑,换了一个夏书吉能理解的说法。
    夏书吉白了李彦一眼:“好是好,可你以为你是神仙,把手轻轻一拧,水就能来?就算你把水弄到高处,它也流不过来啊!”
    “如果我能做到呢?”李彦微微一笑,也想起自来水的管道可不是个容易解决的问题,这年头,制造铁管可不容易,更别提镀锌了。
    “要是你能做到,俺就嫁……俺就……”夏书吉不屑地撇了撇嘴,差点失言,慌忙打开酒壶喝了口酒:“你说吧,你要什么?”
    李彦笑了笑:“很简单,你得同意酿酒坊装上这自来水,并且要按照用量付钱。”
    “有这么好的东西,当然要用了,再说那酿酒坊也不是俺的,三叔才是大老板呢!”夏书吉直摇头:“俺不占你便宜,你说过要答应俺一件事,如果你能做到,俺也答应你一件事好了,不过,可不能让我为难,不然你是小猪!”
    “呵呵,这样也好,”李彦看到上面已经安装得差不多了,伸手示意夏书吉一起去看看。
    北京,作为大明帝国的政治中枢,经历了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巍峨的皇城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庄严、华贵而又充满沧桑。
    这个老大帝国的主人,万历皇帝朱翊钧就住在宫城的深处,几十年不曾离开过,甚至连朝会都不参加。
    是年九月,内阁唯一的大学士方从哲、吏部尚书率廷臣伏文华门,固请皇帝“临朝议事”“面商战守方略”,再次为御旨令退。
    虽然如此,帝国的政务仍然依着惯常的秩序在运转,皇帝免了朝会,内阁还要议事,只是关外战事连遭惨败,又遇到山东蝗灾、北方旱灾,京师又爆发大面积饥荒,大学士方从哲也有些焦头烂额。
    “京师饥荒,已决定放粮赈济,只是辽东经略熊廷弼又要请粮请饷,国库颇为紧张,各位有哪些条陈,都议一议,再送去宫中,请皇上定夺!”方从哲看了一眼今日在座的几位重臣,缓缓说道。
    徐光启起身拱了拱手,知道今日议事的焦点还是他前些日子所上的“请在畿辅屯田折”,首先开口道:“神京雄据上游,兵食皆仰给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