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62部分

大明天工-第62部分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总旗的笑声戛然而止,梁宝的笑容也僵在脸上,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一队锦衣卫便已经冲出来,将那些刚才还嚣张无比的天津卫兵士踹翻在地。
  “刚才说话的就是你们两个?”骆养性很快看到梁、陆二人,提着皮鞭走了过去。
  “大人,是不是……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梁宝只是普通的卫所兵,锦衣卫那可是皇帝的亲兵,而且素来有名,不禁立时矮了半头。
  那些兵士更加不敢反抗,很快被人数更少的锦衣卫控制住。
  “误会?本官可是亲眼看到你们做了些什么,来啊,都抓起来,押送锦衣卫大牢!”骆养性把手一挥,陆总旗与梁宝都是打了个冷颤,锦衣卫大牢,传说中活着比死掉还要痛苦的锦衣卫大牢啊!
  看到刚才如同凶神恶煞一般的旗兵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被锦衣卫困了起来,又见锦衣卫很客气地让他们排好队列,周围的百姓破天荒地为锦衣卫叫好喝彩。
  骆养性不由得意地挺了挺胸脯,挥了挥手:“带走!带走!将这些欺压百姓的乱兵都抓起来!骆青天要亲自审问。”
  ——————
  PS:对昨日的更新再次表示歉意,这两日争取补上,请大家继续支持。
    正文 第八十三回 新的征程
     更新时间:2009…6…1 10:02:42 本章字数:2483
  PS:今天的第三更,求票、求收藏!
  ——————
  彦熙楼中,座无虚席,只要有人离席,门外排起的长长队列中马上有人填补,这便是优惠券的作用,将人吸引到酒楼。
  经过几天苦练的跑堂伙计,包括李彦手下的一些家丁,会热情的迎上去,引导食客入座,手上捧出精美的菜单,口中大声招呼:“这位公子一看就是讲究人,您来咱们彦熙楼可就是来对了,咱们彦熙楼的大掌柜,原是四海居的老板;二掌柜,就是将名动天下的黄金菜引入天津的李三娃,这可是强强联手,就为了让咱天津的老百姓,能吃上天下间最好的美味!”
  四海居、黄金菜,天津城中人人皆知,跑堂的这一阵介绍,顿时让大部分食客来了兴趣,这便是引导“消费”。
  紧接着,伙计们会给食客介绍彦熙楼的特色菜肴,除了天津本地常见的蒸鸡、扒肘子、烹对虾,还有逐日推出的特色菜:“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日开张,本店特别推出三道特色菜,‘黄金烙’、‘金香玉’以及……玉镶金。”
  单单这几个名字,便将很多人唬住了:“什么是黄金烙?这是用红颜麦做成的,红颜麦各位都知道了,便是那道‘红颜如梦’羹的食材,红颜如梦多少钱一道?不错,现在是一十八两,原来还要贵,而这道黄金烙呢?”
  “告诉大家,彦熙楼今日开张,所有的菜肴一律八折,那么现在这道黄金烙,原价是一钱银子,今天,只要八分,你还可以使用优惠券……”
  这番很有传销、促销味道的说辞,未必适合酒楼,却最适合今日这样的热闹场合,听者无不动心,少有不掏银子点上一道的,也有人咬牙点上三道。
  “这位员外,您的饭钱统共是两钱七分,抵掉五分的优惠券一张,应付两钱二分,今个开张优惠,满两钱赠送优惠券两分,您收好了!”饭后,彦熙楼还会送上一张优惠券,是要吊着这些食客,下次继续再来。
  “大哥,今日的事情多亏了你,要不然,这彦熙楼可要让人给砸了,”彦熙楼二楼的包厢中,李彦端起酒碗敬了敬骆养性:“小弟愿将这酒楼的两成份额,与大哥分享。”
  骆养性端起酒碗。碗底依然只有浅浅地一层酒。却故作豪爽地仰起脖子喝下。摇头说道:“不行。三娃你地事。便是大哥地事。大哥怎么能要你地东西?”
  “大哥误会了。”李彦拿起酒壶。又给骆养性地酒碗中倒了一点酒:“你我兄弟之间。形同一体。小弟地事便是大哥地事。小弟地酒楼当然也是大哥地。”
  “这两成地份额。却不是送给大哥。想来大哥也看不上。是你我分享这两成地份额。所得利润。小弟一份。大哥一份。兄弟兄弟。理应如此。”李彦端起酒碗。再敬一次。
  骆养性喝了酒。将酒碗顿在桌面上:“分享?哈哈。三娃你得好啊。那大哥就却之不恭了。你也放心。只要有大哥在天津一日。便没人能打彦熙楼地主意。”
  夏熙在旁边听得清楚。这时候连忙端起碗。碗中也是只倒了一点酒:“三娃。彦熙楼能有今日。多亏了你地点子。还有骆大人照拂。夏某白得了这六成份额。实在是汗颜。”
  李彦听到夏熙将他八成地份额故意说成是六成。明白他要再让出两成。也不矫情。端起酒碗笑道:“彦熙楼由元望兄一手打理。我兄弟得这四成。已是丰厚。也不必多说什么。来。为了咱们共同地事业。干了!”
  “干了!”骆养性有一个担任锦衣卫指挥使的父亲,对这种人情世故自是看得通透。
  李彦要拉骆养性入伙,又接受夏熙让出的两成份额,并非看重这点股份的价值,不管是夏熙也好,骆养性也好,都不会在意如今的彦熙楼这点财产,李彦当然更加不会在意。
  只不过,彦熙楼从此可以作为一个纽带,将三个人牢牢结合在一起,而随着彦熙楼的发展,这种结合势必变得愈来愈紧密。
  彦熙楼第一天的生意很是红火,虽然大部分食客是拿着优惠券来的,但成功的促销手段,加上特色菜肴,销售额还是颇为可观,毛利也是不少。
  如今拥有骆养性这个保护伞,李彦与夏熙的才华能够充分发挥,李彦凭借后世的见识,长于创新;夏熙经营四海居多年,最擅笼络客户,把握细节,再有李家田庄的支持,已经具备成功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彦熙楼也正如李彦所希望的那样,凭着优惠券与新奇之处,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生意也是水涨船高,每日都是座无虚席。
  彦熙楼一旦步入正轨,李彦便很少再去过问,日常经营方面,夏熙经验丰富,要比他专业得多。
  他要做的就是保证彦熙楼所需的一些特殊食材的供应,其中番薯和玉米所剩不多,天津市面上也已经出现从闽广一带运来的番薯和玉米,夏家作为天津最大的粮商,自然也参与其中,夏熙也从中分了一些,不需要耗费李彦留下做种的部分,李彦甚至还想买些南方的番薯、玉米留种,只是眼下价钱有些昂贵。
  田庄存放的结球菘菜还不到拿出来的时候,现在能供应的特色蔬果也就是韭黄与蒜黄,只要在普通地窖里,用马粪与土壤混合铺成苗床,便能长得很好。
  对于韭黄、蒜黄不需要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的情况下,还能继续生长的原因,李彦思来想去,又看了李睿记录的资料,最后总算找到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韭黄、蒜黄不通过光合作用生成需要的有机物,那就只能从根部提取储存的养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已经长过一茬的韭根,势必无法继续长出韭黄,这倒是和他记忆中的一些情况很吻合。
  李彦让孙老头留下一些韭根试验,而将大部分的韭根移植到开纸窗的火煊式暖窖,种植韭菜,即便是不如韭黄、蒜黄新奇,能在冬天吃上,都算比较珍稀。
  ——————
  PS:推荐婴齿的《极品刑警》,书号:1133230。
  钱很多了,不用找工作了,身体也强悍得变态了,一拳可以砸碎鹅卵石了,这样一个人每天能干什么呢?
    正文 第八十四回 风力水车
     更新时间:2009…6…1 10:02:42 本章字数:2274
  第八十四回
  随着商人从南方运回番薯,黄金菜身上笼罩的光环势必逐渐黯淡,加之亩产只有二百多斤,继续种植已经没有太多价值。
  李彦从徐光启那里得知,番薯在闽广一带的产量,一亩至少七八百斤,因而估计番薯耐旱、耐贫瘠,但并不适合在盐碱地上生长。
  李彦最初从徐光启处得到五十亩盐碱地,其中北面地势较高的约有二十亩,平整后作为宅地,建成工场、宅院和暖窖,空下来的地方也不打算作田土,留作家丁操练的校场,也便于以后扩张。
  南面地势较低的有三十亩左右,李彦打算按照徐光启所说的办法引水“洗碱”,进行土壤改良,让长工在田间挖出纵横相间的沟渠,差不多将田土分成一两亩左右的小片。
  “徐家以前的做法,是选择那些地势较低的田地,在夏季白河水量充足的时候,引水或储雨水浸泡,次年方能用来种稻,”孙老头曾在徐家做过,对徐光启洗碱的做法知之甚详。
  “你这块田地,地势可就高多了,月牙河的水位也低,俺看怕是不太好搞!”孙老头虽然如愿做了李家的雇工,却还是原来那副大咧咧的模样。
  李彦走上坑坑洼洼,许多地方已经和田埂差不多高的“河堤”,月牙河两岸绵延着的白色芦花,纷纷扬扬,不远处有一群赤着大腿,穿着单薄上衣的农民,正在收割芦苇。
  夏书吉手上拎着一只铜酒壶,跟在李彦身后,不禁有些吃惊:“哎呀,这些汉子真厉害,俺喝着酒,可也觉得这河边的风有些冰冷。”
  彦熙楼开业的那天正好是立冬,如今天气是愈发的冷了,李彦印象中明代后期似乎有一个小冰河气候,气温确实有些低。
  “他们也冷,”李睿在一旁沉声说道:“只是家中最多有一件棉衣,怕弄坏了,出来干活自然是舍不得穿的。”
  “啊。他们连棉衣都没有吗?”夏书吉眨了眨清亮地眼眸。他生长在大户人家。感觉十分惊奇。就拎着酒壶。向那边走去。
  天津这个地方。地处南北漕运地要枢。工商业很是发达。不过土地贫瘠。长不出庄稼。普通百姓生活困苦异常。
  李彦示意一个家丁跟着夏书吉。举步走下河堤。相比之前几天。月牙河地水位下降了很多。入冬后更是枯水季节。想要引水泡田地话。可得抓紧了。
  “到了冬季。南运河水位下降。朝廷为了确保漕运。都要关闸蓄水。下游地水位自然就更低了。”孙老头似乎看出李彦地想法。在一旁大声说道。
  “这种盐碱地。必须用水泡过。洗碱以后才能种植。如果不能来场大雨地话。就只能想法引灌河水。”李彦回头看了眼田中挖好地沟渠。这三十亩地对他来说无关紧要。就算是种出稻米。一年地收成也不过几十两银子。只及锁具坊几天地利润。
  不过。也正因为现在有钱。李彦才想着要做些什么。他顺着河滩走到水边。这里地芦苇已经被收割一空。水位落下去以后。露出一根一根青幽幽地芦管。
  李彦弯腰捡起一块碎土块,向河中抛去,噗通一声,激起一朵雪白的水花:“月牙河的水还是有的。”
  “光有水有什么用?这三十亩地,即便是浇地也要好多人工,要想泡地……”孙老头摇了摇头,如果是单纯依靠人来挑水的话,就算这片田地靠着月牙河,所要耗费的人工也太多了。
  “不可能!”
  “人挑吗?”李彦看了看河堤:“人挑确实是浪费了些。”
  李彦站在水边,河风吹得衣袍向后扬起:“河边的风也挺大的,我看可以做架风车啊!”
  李彦想了想,后世的抽水机技术要求太高,弄个风车出来应该不是问题。
  天津近海,平日的风就比较大,如果能够做出风车,用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