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53部分

大明天工-第53部分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彦点了点头,也知道包有才那点和石柱子争宠的小心思,不过自从闻香教事件以后,两人的关系倒是融洽了许多,这种竞争也显得更加友好和良性。
  “银钱方面,还是郑书打理,”李彦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郑书:“账上的银子,应该还够用吧?”
  “这些日子,账上进款包括向夏熙的借款二百两、天津窃案的赏银二百五十两,日前闻香楼支付番薯、包谷的货款及韭黄种法的预订款一百六十两,总计六百一十两!”郑书扳起手指,一一道来。
  加上最早用黄金菜从闻香楼换来的一百二十两,李彦前后收入七百多两银子,建造宅院、招募家丁、长工用去一些,账上还有四百多两,应付眼下的需要绰绰有余。
  制造弹子锁的投入不小,但因为锁具坊是属于锦衣卫,材料、人员都是调拨,并不需要李彦太多投入。
  不过在郑书看来,这种状况并不正常:“家丁三十人、长工三十五人、作坊雇工二十七人、刑徒三十三人、各类短工七十八人,每天支付工钱及吃食的花费,为纹银八两左右……”
  “要继续招募工匠,并兴办技校,所需花费会更大,而当前日常的稳定收入为零,可以预期的也仅为田庄待收的韭黄、菘菜,数量很少。”
  郑书的意思很明显,虽然账面上银子不少,但每天都有支出,却看不到收入,如此坐吃山空,显然不行,总不能一直指望李彦投机取巧。
  而且四百多两余银,还要扣除二百两的债务,并不宽裕。
  “再过几日,等到弹子锁开卖,便有流水和收益了,”李彦笑着摆了摆手,看到崔石头在门外求见,便让他进来,却是刚刚送到的京城来信。
  “说不定就有好消息了,”李彦扬了扬手上的信,打开后刚看了两眼,突然怒叱一声:“荒唐。”
    正文 第六十七回 锁钥官卖
     更新时间:2009…6…1 10:02:39 本章字数:2365
  第六十七回锁钥官卖
  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李彦无奈地笑了笑:“信上说,我们的弹子锁已经通过工部的鉴定,安全性没有问题,符合要求。”
  包有才等人都是静静地听着,知道能让李彦说出“荒唐”这两个字,肯定还有下文。
  “有人向皇上提出,锁钥关乎天下安定,因而……需实行严格管制,由官方制造、发卖!”李彦忍不住摇了摇头,他不知道这样做能有什么好处,官营唯一结果便是滋生腐败。
  “朝廷决定,指派专人,在京师、天津及应天府,组建锁钥厂,专事生产弹子锁,民间不得涉足!”
  其他人都是愣了愣,包有才难以置信地追问:“难道说,咱们也不能生产弹子锁了?”
  “咱们自个是不能,不过锁具坊隶属锦衣卫旗下,倒是没有问题,”李彦无奈地笑了笑,这是骆养性在信函中保证的,但他还是感觉到一股彻骨的寒意。
  李彦固然想要多赚钱,但这不是他的唯一目的,甚至主要目的都算不上,要赚钱,他有很多种办法,完全不用费尽心力地改革工艺、探索新技术。
  通过制造锁钥,李彦看到一条发展精密制造工业的道路与可能,他更想通过这个产业,形成示范作用,进而带动大明的工业发展。
  作为“后来人”,李彦太明白工业的发展对于历史将造成何种影响,这将会决定中华民族未来几百年的命运。
  工业要发展,靠他一个人当然不行,哪怕他穿越而来。
  不过李彦很清楚中国人地“跟随”能力。只要给他们打开一道门缝。他们就将汹涌而上。托起整个大潮。一如卖遍世界地山寨货。
  然而。一个官方制造、发卖。严禁民间私自造卖地做法。却让他地希望顿时化为乌有。
  石柱子长叹一声:“怕又是那些太监要敛财吧!”
  “少爷何不争取做这天津厂地监督?”一直没有作声地郑书突然开口说道。
  李彦暗暗叹息一声。郑书每每总能洞悉关窍。却无法理解他心中所想。
  “宫中有旨。原银鱼厂太监徐贵。将成为天津锁钥厂首任监督。”李彦扬起手上地信函。淡淡说道。
  天津锁钥局将设厂征募工匠生产弹子锁,并向商人发放类似于“盐引”的“锁引”,凭引购锁、贩卖。
  对于这样的做法,李彦只能暗骂一声“有才”。
  锁钥坊托庇锦衣卫旗下,不用担心徐贵直接干涉,但因为“锁引”的存在,锁钥局权力很大,顺手打压一下可谓轻而易举。
  看到刚才还被寄以厚望的财源被人掐住喉咙,石柱子等人的脸色都有些不太好看。
  “怎么了?”李彦却是突然放松地笑了笑:“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吧,咱还是按照刚才说的去做,锁钥坊的生产进度正好调整一下,改作小号弹子锁,多出来的人支援木工坊。”
  李彦轻描淡写地说道,对他来说做什么都没有问题,最多不做弹子锁罢了。
  正如包有才所说,李家的家丁、长工以及雇工所得到的待遇要好过别处,当李家放出消息,要招募工匠或有一技之长的雇工,前来应募者络绎不绝。
  其中有木匠、石匠、铁匠、铜匠、泥水匠,还有很多李彦想不到,或者没有想到的,譬如雕刻书版的刻工、煮盐的灶户、榨油坊的学徒、打渔的渔夫甚至撑船的船夫。
  “铁匠、铜匠都要,木匠选一些手艺好、年纪轻的,船夫、灶户就算了,榨油工可以留下一两个,泥水匠、石匠暂时不要,刻工也不错……”
  看到每一种手艺,李彦都会去想他们能干什么,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总会有些新的想法,但也知道他的精力、财力有限,不可能每件事都去做,总归要放弃一些项目,很是苦恼。
  每当这个时候,李彦总会觉得钱不够用,如果能赚更多的钱就好了,问题是徐贵一直扣着锁引不发,锁具坊囤积了那么多的弹子锁也卖不出去。
  此外,李彦最想要的木匠、铁匠以及铜匠的数量都很少。
  “因为辽东的战事,天津的工匠多被征调了,”包有才解释道。
  “锁钥局扣着锁引不发,也并不需要太多工匠,”石柱子倒是有不同的意见。
  “这个徐贵真是可恶,”包有才有些气愤:“如今很多商人都是闻风而来,但是拿不到锁引,便无法贩卖,咱们的锁也卖不出去。”
  李彦也想着打破眼下的僵局,只要弹子锁能卖出去,一切都能盘活。
  “有才,你是说现在有很多商人想要买锁?”李彦想了想,渐渐有了主意。
  包有才点了点头:“是的,听说徐贵派人到处说以前的锁不安全,弹子锁才安全。此外,虽然锦衣卫没有公布窃案的详情,外面也有些传言,加上京里传出的一些消息,大家都知道弹子锁是怎么回事。”
  “那就好,”李彦原本还担心朝廷的态度,一旦过早捅出簧片锁的缺陷,会引起民间的恐慌,只能隐忍不发。谁知道已经是这样的局面,而且那个徐贵还推波助澜,那他就不用再担心什么。
  “包有才,你马上去准备,给那些想要买锁的商人士绅发帖子,邀请他们到锁具坊参观,日子就定在明天,晚上就要将帖子发出去,”李彦曲起手指敲着桌面。
  “参观?”包有才有些不解:“他们没有锁引,便不能买卖锁具,就算来了也没有用啊!”
  “有用、肯定有用,”李彦笑了笑,让包有才赶紧去准备:“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他徐贵想扣着锁引不发?门都没有。”
  是夜,天津稍有名望的士绅府上,还有这几日闻讯而来,想要购进锁具的客商,甚至一些经营着南北买卖的行商,都接到李彦让人送去的请帖。
    正文 第六十八回 展销大会
     更新时间:2009…6…1 10:02:39 本章字数:2919
  “你说这个李三娃,他又想搞什么鬼?”徐贵手上也拿着一张这样的帖子,气哼哼地说道。
  “干爹,他怕是要通过商人,向干爹施加压力,”站在徐贵身后说话的,赫然便是从锦衣卫狱中逃出的陈小旗。
  “施压?咱家还怕他们不成?”徐贵把眼一瞪,不屑地说道。
  “谁敢啰嗦,便不要想买到锁引!”
  “干爹说得是!”陈小旗弯了弯腰:“最好是锁钥局的工场早日开工,将这锁引带来的买卖,全都控制在干爹自个手中。”
  “咱家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没人啊!”徐贵将那份请帖扔到一边,苦恼地说道。
  “急死人了!”
  陈小旗眼中露出一丝不屑,随即为冷酷所代替:“干爹,儿子倒是有个办法。”
  “官匠都被征调,不是还有民匠?他们不愿意来,咱就去抓人,看他们来不来?李三娃手里的那些锁匠,不都是锦衣卫抓过去的么?”
  “抓人?”徐贵眼睛一亮:“就是啊,他锦衣卫能抓人,咱家为什么不行?咱家这就去找张文学,让他去抓人,哈哈。”
  “在这之前,咱家就是不发锁引,看他李三娃能够如何;等发了锁引,也要那些人购买锁钥局的,”徐贵得意的哈哈大笑:“他李三娃怎么跟我斗?”
  天下没有不透风地墙。虽然锦衣卫没有公布天津窃案地具体情况。但民间还是有传言。说是三簧锁不安全。私底下越传越烈。
  事关身家财产地安全。由不得人们不重视。越是富裕地人家越是担心。还好很快有消息传出。更加安全地弹子锁横空出世。立刻吸引无数关注地目光。
  朝廷决定在京师、南直隶应天府与天津分设三处锁钥局。其中京师专供大内官衙。应天府与天津分理南北。
  北方数省。特别是周边府县地商人。以及富绅大户也都派人在第一时间赶来天津。想要购进弹子锁。却被告知要凭引贩卖。而想要锁引。必须等待。因为锁钥局地工场还没办起来。
  商人及富绅大户派出地代表都是无奈。只能留在天津城中坐等。突然得到李家送来地帖子。私底下一打听。这才发现李家竟然才是弹子锁最早地发明者。
  李彦将新建成地宅院布置成展厅形式。摆出几种型号地弹子锁和钥匙。旁边再摆上三簧锁地锁钥作为对比。在进门处有专人发放简单地宣传资料。
  弹子锁的型号并不多,外形也很朴素,不过有心人从传言、从资料、从现场的讲解中,很快能意识到弹子锁的不同。
  将三簧锁的钥匙与弹子锁的钥匙放在一起,自然就能看出这两种锁内在的差异。
  何况展厅中还摆出了弹子锁拆分下来的零配件,弹簧与弹子的结构让内行人都是感慨不已,确实是精巧。
  至于那些并不了解锁钥的,也能从别人的言谈与表现中,知道李家并没有吹嘘,弹子锁确实是好。
  “这个锁精巧!”天津泰昌号的掌柜崔如安仔细开了几把锁,又用不同的钥匙试了试,然后将几把钥匙放在一起,比对牙花。
  “大伙请看,这钥匙上的每个突起都对应一处机关,这几把锁都有四到五处机关,每一处的高低、间隔都不能有丝毫偏差,端的是精巧!”
  泰昌号是天津最大的商号之一,掌柜崔如安也以搜集各种奇巧之物闻名,譬如姑苏的水晶眼镜、南京的自动模型船,最难得还有一台西洋座钟。
  崔如安既然这么说,商人们都是很信服。
  “如此,便不会再有那看了锁孔,便能凑配出钥匙来的荒唐事吧!”说话的是河间府孙氏的管事,天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