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203部分

大明天工-第203部分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李体乾亲自出面,就是希望用他这个秉笔太监镇住场面,让李彦不敢乱动。
    李彦却从未将对方放在眼里,微微笑了笑:“李公公,你误会了,本官说身上没有,并不代表没有圣旨,本官总不能将皇上的圣旨都带身上是不是?李公公你也知道,本官在辽东是带兵打仗的,有些事情不像在京里那么方便,如果做得不好,还请公公海涵,至于圣旨的事情,皇上确实给了,不过本官没带着身上……”
    “李大人,你是不是要说,那道圣旨让你留在辽南了?”李体乾冷声笑道:“休要狡辩,本公公已经查过记载,根本就没有你说的那道圣旨,明智一点,赶紧束手认罪,本公公可以在皇上那里,帮你美言两句。”
    “李公公厚爱,本官心领了,至于皇上的圣旨,确实是有的,”李彦笑了笑:“要不,李公公随我一起去取?不需要在辽南,就在本官现在的住处,前面不远就是。”
    李体乾犹疑地看了李彦一眼,本来,按照计划,应该是先将李彦拿下再说,没想到锦衣卫的人突然犹豫了一下,现在就有点被动了。
    李体乾心里暗骂锦衣卫的废物,要是他们第一时间冲上去拿下李彦,不让他说出这个理由,那么直接关镇抚司就行了。
    李彦话都说出来了,合情合理,他就不能继续用强。
    何况,看这架势,要是用强的话,李彦的那些亲卫估计也不会退缩,看他们一个个彪悍的样子,真会打起来。
    在京城里,李体乾当然不会害怕李彦身边那点兵,事实上,他带的锦衣卫人数更多,原以为能够轻松解决的,看样子似乎未必。
    方泽一挥了挥手,李彦身边的亲卫调整了阵型,前面站着拿刀的,后面的人掏出了手铳,用黑洞洞的铳管对准了李体乾和锦衣卫。
    锦衣卫的人这会儿也抽出了秀春刀,摆出架势,紧张地看着对面。
    他们这些人多数没上过战场,抓抓流民还行,真要打起来,刚才就给亲卫身上的杀气给镇住了,这会儿意识到不打不行,才强撑着对峙。
    李体乾吞了口唾沫,那黑洞洞的玩意,据说是能打死人的,不过他们都没点火绳,只是装装样子?
    李体乾对火铳并不了解,也不敢以身相试。
    现在的形势挺明显,要是强抓,李彦的亲卫肯定动手,别的不说,那个火铳可是会伤人的。
    但要说和李彦一起回他的住处,李体乾也不愿意。
    李彦进京时候带的人,虽然不多,起码要比现在这些人,如果进了李彦的老窝,天知道他回不回狗急跳墙,做出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情。
    李体乾刚想让锦衣卫抓人,突然想到魏忠贤说过的话,在京城里,不怕他李三娃折腾,只要不让他见到皇帝,他越是折腾,罪名就越多,孙猴子永远挑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李大人既然这么说,那咱家就跑一趟,跟李大人去看看那份圣旨,到底是不是存在,”李体乾突然笑着说道。
    听到这句话,那些锦衣卫都松了口气,对面的人虽然不多,可是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了,特别是那些火铙,他们也是知道的,那个不用点火,打起来很快,专门用来打建奴的,他们可不敢尝试。
    “李大人,你前面请吧!”李体乾给李彦让开道路。(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一八回 前夜
     更新时间:2009…11…18 23:19:46 本章字数:3781
    彦笑了笑,回身上了四轮马车,在亲卫的护持下前往体乾乘坐的也是四轮马车,带着大队的锦衣卫紧跟在后面。
    两队人马招摇过市,想不引人注目都不可能,市井之中,很快到处流传:锦衣卫要抓李大人,锦衣卫抓了李大人。
    来到胡同外面,李彦直接进了院子,李体乾却没有一起进去,而是让李彦请出圣旨,院子他是不进的,天知道里面藏了些什么,要是李彦狗急跳墙,那他就危险了。
    李体乾指挥锦衣卫,将胡同这边的院子都围了起来,他也认为李彦不可能有那份圣旨,只要他拿不出来,锦衣卫就能动手了。
    考虑到院子里那些凶悍的亲卫,李体乾又调了京卫、京营的人,要将这边死死看住。
    等了一炷香的功夫,还不见李彦出来,李体乾就派了小太监进去催促,并限定了时间,如果盏茶之内看不到圣旨的话,那他就要进去拿人了。
    小太监进了院子以后,又过了盏茶的功夫,还是不见回报。
    这时候,李体乾已经将兵马布置到位,看到许久没有反应,便要下令强闯。
    只要抓了李彦,并给他治罪,那么魏公公从此可谓大权在握,再无对手,他李体乾也能够跟着享尽荣华富贵。
    院子的门,突然嘎吱一声从里面打开,外面围着的人都给吓了一跳,然后他们就看到李彦手上捧着一个木盒,躬着身子走了出来。
    “圣旨请来了。请李公公查看!”
    既然是圣旨。大家都跪地迎接。虽然李体乾不相信李彦有那道招他进京地圣旨。但他还是不得不跪下。膝行几步。来到李彦面前。恭恭敬敬地接过圣旨。然后才敢起身。
    李体乾瞥了李彦一眼。见他脸上还带着微笑。忍不住讥讽道:“李大人可看清楚了圣旨上地内容。若有虚假。那可是欺君之罪。”
    “李公公仔细看看就是。”李彦笑了笑。做了个手势。
    李体乾冷哼一声。转身小心翼翼地从小太监手上捧着地盒子里取出圣旨。然后缓缓打开。只看了一眼。就大发雷霆:“大胆李彦。皇上问地是何时给过你回京地圣旨。如何拿两年前地圣旨欺瞒咱家?”
    “你这是欺君之罪。来人。给我……”
    “李公公,”李彦笑着打断李体乾:“李公公何不仔细看看皇上这道圣旨的内容?”
    “这道圣旨确实是两年前,也就是癸亥年皇上给本官的,圣旨上写得很明白,‘不管何时,辽东事缓,便即刻进京’……”李彦笑呵呵地说道。
    “李公公若是不信,本官这里还有好几道圣旨以及皇上的亲笔信函,都是不同时候写给本官地,里面也是同样的意思,皇上说了,只要辽东的局面改观,便让微臣迅速进京,微臣一直铭记心中,不敢或忘,”李彦认真说道。
    “这不,这次刚刚打了个胜仗,本官估计建奴受到的损失不小,所以马上登船赶了回来,还请李公公代为禀奏皇上,微臣已经回京,希望能够尽快见到皇上,微臣出师辽东,五年方才有所进展,微臣无能,让皇上失望了……”
    “这个……”李体乾手上拿着圣旨,在微微发抖,圣旨上确实有这样的话,李体乾也相信李彦所说,并非虚言,作为皇帝身边的近侍,他当然知道,朱由校是个重感情的人,一直都惦记着那个年龄差不多的玩伴,最近还时常提起。
    这件事肯定不能让皇上知道,不然他们肯定动不了李彦,这家伙可不像孙承宗,孙承宗是传统的读书人,御史们几份折子一上,老孙就呈上奏疏,辞官回家,虽然按照惯例,这只是个姿态,不过到了魏忠贤那里,顺势就准了,天启皇帝问起来,反正是他自己要走地,也不会有事情。
    李彦不按牌理地突然跑到京城,肯定不会像孙承宗那样,轻易给他们机会。
    如今,李彦拿出了圣旨,虽然是几年前的,但毕竟还是圣旨,意思也说白,李体乾知道,这会儿想要拿人,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想了想,李体乾脸上露出阴阴的笑意:“李大人精忠报国,将皇上的旨意牢记于心,皇上一定会很高兴的,咱家这就去禀奏皇上,李大人就在这边等圣旨吧!”
    李体乾拱了拱手,也不跟李彦多说,转身就走。
    李体乾人走了,外围那些兵马却没有撤走,李体乾觉得这事也好办,李彦他不是有圣旨么,那几就再下一道,让他滚蛋就是。
    李体乾急急忙忙回到宫里,因为天色晚了,就打算明天再禀告魏忠贤,然后弄张圣旨撵
    。
    李体乾走了以后,李彦回到院子,包有才、宋钟国等人还等在屋子里,包有才呵呵笑道:“少爷,人都走了?”
    李彦笑了笑:“人妖走了,人还留着,大概有上千人给咱们看着院子。”
    宋钟国不屑地撇了撇嘴:“上千人?也不够咱一个旗打的。”
    阉党那边看得严,不过他们地能力实在稀松平常,小院这边,前前后后进驻的亲卫,也已经有两个哨,两百多人。
    至于通过各个渠道混到城里的力量,也已经有特战营的一个哨,人数虽然不多,可是都很精干,真的要打起来,这些都是可以以一当十的。
    李彦抬头看了包有才一眼:“外面地情况都怎么样了?”
    “都挺顺利,”包有才敛容道:“阉党的势力虽然嚣张,但是没什么组织,地方上也不得人心,咱们的工厂商社都组织得挺好,平常读报听书,对阉党的认识很充分,发动组织都挺顺利。”
    李彦点了点头:“那就好,不能让阉党破坏咱们的经济基础。”
    “北镇抚司那边,熊廷弼,以及杨涟、左光斗等人皆在囚室,许显纯以追比为名,日日用刑,诸位大人恐怕难以支撑太久,当初汪大人也是给活活打死地,”包有才脸上露出忿恨的神色,他和汪文言两人性情相投,没想到数年不见,人事已非,对阉党尤其痛恨。
    李彦也露出凝重地情:“要是不行,就只能让邵荣组织劫狱了,华夏社那边呢?”
    “报纸、特刊都已经准备好,明日一早,就发往各地,定然让魏阉丑行,人人皆知,”包有才咬牙说道。
    李彦点了点头:“那就好,该布的局,咱们也都布好了,该出手地时候,咱们就得赶紧出手,等到明天的报纸出了,我想聪明一定会明白咱们要干什么,魏忠贤也会忍不住,所以,咱们可都要做好准备。’
    宋钟国和包有才都站了起来:“一切都已准备妥当。”
    李彦点了点头,坐在那里琢磨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注意地,这次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也就没有挽回的余地。
    李彦留在这边做幌子,吸引魏忠贤和阉党的注意力,而他下面的人则在积极活动。
    跳跃的火苗中,薄薄纸页很快化为灰烬,孙承宗苍老的面色溶入周围的黑暗,显得无比沉默。
    作为传统的读书人,孙承宗勤于国事,辽东局面的改观,他也功不可没,虽然最后落得个丢官弃职,他也无怨无悔,毕竟,他所做的,都是忠于皇上的,也是为了这个朝廷好。
    孙承宗虽然是公认为东林中的一员,事实上与很多东林官员不同,孙承宗更强调实干,辽东的数年,李彦所推行的那套工商政策,不仅在辽南、东江,在辽西、津一带,都有所发展,虽然和传统的认识不同,但他还是抱着支持的态度,事实也证明,工商业的发展,确实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辽西军越来越强,并且不再依靠朝廷拨付的粮饷,就是最好的旁证。
    一纸调令,让孙承宗在大战之时离开了山海关,回到京师,他最担心的,并不是自己的官位,而是辽东的战况,今日这一封信,让他了了这个心思:复辽军大胜,复地千里,重新打通辽东辽西的联系,此中意义,长期在前线的孙承宗清楚得很。
    心中孙承宗还知道,李彦在战事刚刚明朗之时,立即登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