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89部分

大明天工-第189部分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关火炮地使用。明军一直都有争论。其中以徐光启等人为首。一直希望将火炮用于城墙地防御。他们所选择地发展方向是借鉴了澳门那边弄过来地西式红夷大炮。炮身重。但口径和威力相对更大。
    还有一种用法在明军中用得也相对比较多,那就是将火炮当作射程更远,口径更大,威力更猛地火铳来使用,这种火炮通常会使用近距离的散弹。
    在李彦看来,发射散弹的火炮,虽然威力很大,但是装填所需要的时间太长,两次射击的间隔,足够让敌人逼近攻击。持地现代火炮的发展方向,就是以射程、射速和爆炸杀伤为核心,他更关心地就是射程和射速,以及机动能力等等。
    李彦心目中的野战炮兵,就是在火铳地射距之外,进行持续的炮火覆盖,而在当前来说,改进后地野战炮在射程和射速上,同传统的火炮相比,已经有很大的提高,在熟练炮兵的操作之下,甚至并不会比火铳手慢太多,但是火炮的数量要少很多。
    明军几种不同重量口径的火炮,大致形成三个轮次的齐射,每一次可以将十余发炮弹投放到建奴步兵当中,落下的炮弹在人群中爆炸,每次都能带走一些人的生命。
    不得不说建奴的士兵是极其合适的战争机器,虽然不断有爆炸在身边发生,他们还是顽强地推着车向前。
    一千多尺的距离,并不能让明军的火炮射击许多次,在进入火铳射程以后,就开始有建奴用弓箭抛射。
    明军的火铳手都是戴头盔,穿轻便的皮甲,要害部位都覆盖着厚厚的皮革,或者是铁片,譬如护心镜这样的东
    建奴抛射出来的羽箭稀稀拉拉的,看上去杀伤力有限,不过明军还是严格按照作战的操典,进行着防御。
    三排重步兵,会将手上一丈多长的长枪尽量前伸,在火铳手的头顶有节奏地左右摇下的羽箭有一多半会给长枪给撞开,失去原本的威力。
    事实上,建奴的抛射确实不能给明军带来更大的杀伤,甚至远不及明军几十门火炮来得更有威力。
    对于抛射来说,属于范围性的攻击,是无法进行精确瞄准的,能够落在窄长的火铳兵队形中的,本来就不多,再给摆动的枪杆扫掉一部分,就更加的微乎其微了。
    经过明军火炮的洗礼,建奴的车大阵已经出现了很多缺口,在现在这个距离上,明军的一些火炮已经能够直射,从而有着更加精确的命中率。
    虽然这个距离也已经到了火铳的有效射程,不过车的存在,使得火铳手的作用大为下降。
    以往的多次交锋,让双方都很清楚对方的战斗力,虽然这种规模的正面战斗还是第一次,不过眼下战场上发生的情况,双方的将领差不多都有预料。
    建奴这一次出动了大队的车,这有些出乎明军的意料,在一阵号角响过之后,顶在最前面的火铳手开始后撤,反正他们在前面,也拿车没有办法,不如退到后面来,要说是步兵碰撞的话,明军的重步兵就要有威胁得多了。
    不过这一次的后撤,并不是简单的避开锋芒,后撤的火铳手开始有秩序地在右翼的后方开始汇集,不过仍然有一排手留在最前面,后退到长枪兵的身前,并矮下身子,给火铳装上铳刺。
    李彦之所以将选锋营改造成为纯火器营,就是要求选锋营的火铳手既能远射,也能近战,他们的武器主要就是手上这根装了铳刺的火铳,既可以射,也能进行刺杀。
    在正前方,建奴步兵并没有停下步伐,而是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推进,在他们的身后,大队的骑兵也开始蠢蠢欲动。
    用重步兵冲开明军的阵列,然后骑兵趁势冲杀过去,这也是建奴使用的老战术了。
    明军的火炮也开始逐次拉到长枪兵阵列的后面,然后重新架起来,并开始向步兵后面集结的建奴骑兵射击。
    在火铳兵与炮兵撤退以后,重步兵的阵型做了调整,继续向中间收缩,只留下几道口子,架了几门近程的散弹炮。
    建奴步兵继续向前,很快是进入到明军后队火铳的射程,因为是站在土台上面,这些火铳手有一个比较好的射角,当然这也是相对的,后队射出的铅弹,依然是有一部分给车挡住了。
    差不多是两个轮次的射击,建奴倒下了不少人,但是最前面的车终于靠上了明军的步兵阵列。
    在建奴逐渐靠近的过程中,明军的重步兵已经完成阵型的调整,并且像对付骑兵一地面上,枪尖斜指向上,死死抵住了建奴的车。
    车正面的挡板很大,因此在正面,一两车都要让好几根长枪顶着,当然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建奴藏在车后面的士兵,不仅会用力推车,也会抽出刀来砍枪杆,还有弓箭手会拿出弓箭射击前面的明毙,长枪兵举枪顶住车,并且用力向外推,而原先藏在长枪兵护翼下的火铳手终于开始发挥作用,在这样短的距离上,他们可以从空隙里瞄准建奴的士兵进行射击,也可以将一些拉发的手雷,或者炸药包扔到建奴人群中去。
    不仅如此,在长枪兵的身后,已经聚集了两排掷弹兵,他们轮流将手雷扔到车后面,发生爆炸以后,造成巨大的伤亡。
    此外,站在土台上的火铳手,也拥有了更好的射击距离与射角,不停地将铅弹射到建奴的军中。(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
    正文 请假条
     更新时间:2009…11…2 13:40:41 本章字数:124
最近有些事情,这两天可能无法更新,这也是天工上传五个月以来,第一次没有更新,感谢大家的支持,并请大家见谅,今天是七号,明天八号,草根争取明天继续更新,最迟后天恢复,恳请大家继续支持草根!(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
    正文 第二零一回 血色战场
     更新时间:2009…11…2 13:40:41 本章字数:4034
    弱弱地说一句,偶终于回来了!本来只请两天的会是两个月,码字全凭一口气,这口气泄了,竟然就一泻千里了。几次打开电脑中的文档,都接不上来,这一次,经过几天的酝酿,终于能够重新开始,有了这口气,有了这个开始,后面就好说了!希望大家还能找到看书的乐趣,多谢大家,为之前的断更,说声抱歉!弱弱地做个保证,这个月,争取全勤吧!然后,坚持到全本!
    ——————————
    正面的战场胶着而激烈,这是一次数万人的正面会战,明军的身后就是汤站堡,身前是数万建奴大军。
    东江军精锐云集,发起这次罕见的主力决战,这场战斗的胜负,甚至可以说将会决定双方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
    如果东江军能够赢,哪怕只是击退眼前这数万建奴大军,那么从此以后,明军在辽东战场上,将彻底占据优势,他们甚至可以改变之前的蚕食策略,改为主动进攻,大军威压,进一步地压缩建奴的生存空间,从而逐步恢复辽东故土。
    反之,如果东江军输了,东江军精锐遭到严重的损失,那么之前建立的三个方向联动的战略逼迫态势,就会缺了最为关键的一环。
    要知道,东江军是目前辽东三镇当中,军力最强的一个镇,如果他们的力量遭到根本性损害的话,那么,不仅东江镇将丧失进攻,甚至牵制的能力,也将表明复辽军的实力,还是不足以和建奴正面对抗,还是的继续采用之前的战略战术。
    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汤站堡之战,对双方的意义都极为深远。
    作为东江军的最高统帅,亲临一线指挥地骆养性脸色凝重,全然没有平时大大咧咧的模样。
    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不断报到他这里,他甚至也能够看到战场上发生的情况,但是却无法进行更多的调整。
    复辽军系统地战术动作。都有作战操典可以参照。眼下在战场上发生地这些。全部都是操典上有过地战术。战场上地指挥官。只要让手下地士兵。按照操典。在合适地时候执行标准地战术动作就是。
    对于对抗建奴地车。复辽军已经有丰富地作战经验。并摸索出一套应对办法。也就是远则用炮轰。打中了。可以破坏车;打不中。也可能杀伤车后面地步兵。
    车在战场上地作用。有点类似后世地坦克。不过速度更慢。本身也不能提供火力。应对起来也不会那么复杂。
    复辽军虽然已经开始将火炮集中起来使用。以充分发挥火炮地杀伤力。不过。受到这个时代火炮威力、射速等方面地限制。要想凭借火炮彻底打掉车阵。是不太现实地。哪怕是直射命中。一些小点地野战炮都无法击毁一辆车。
    等到车毕竟以后。火炮只能回撤。然后用重步兵顶上去。
    重步兵结成地密集枪阵。顶住建奴地车。使其不能冲入明军地阵线。而长枪兵身后地火铳兵、掷弹兵。则使用不同地方式。不断杀伤车后面地步兵。
    前面的长枪兵顶住车,后面地长枪兵就用枪杆推搡,有的车就给推得发生了侧翻,从而失去威胁。
    车后面地建奴步兵,在靠近以后,会试着用弓箭直射,甚至直接撞向枪阵,试图冲开眼前刺猬一样的长枪阵,其结果往往是身上多了几个血窟窿。
    东江军地重步兵全身披甲,都是一式的重型板甲,由重步兵组成的战阵,就好像是一座钢铁的堡垒。
    如果说,之前的明军通常用车阵抗衡建奴的骑兵,那么复辽军的重步兵就是车阵,与车阵相比,重步兵的机动能力更强,防守不弱,防守中的攻击性则更强。
    建奴的车虽然高大、厚实,但是在遭到炮火侵袭过后,已经一片零落,明军的炮火射击频率高,又是开花弹,建奴冲阵的步兵遭受到极大的损失。
    这是一场冷兵器,同正在兴起的热兵器之间的战争。
    阵型混乱的步兵无法冲开东江军的重步兵阵型,而在较近的距离上,明军的火炮,以及投掷性火器,站在土台上的几排火铳手,又用更密集地火力倾泻在建奴军的头上。
    一时之间,正面虽然僵持着,但形势开始逐渐偏向明军。
    然而,站在土台上指挥作战的骆养性等人,并没有因此而松一口气,因为建奴最精锐的骑兵尚未出动。
    不能打垮建奴的骑兵,之前的一切战果都会化为乌有。
    在车无法破阵的情况下,正面的交锋已经沦为单方面的屠杀。
    虽然,东江军也有伤亡,特别是那些提供掩护的火铳兵,在与那些窜进来的建奴单兵搏斗时,难免有所损伤。但是凭借着严格训练出来的精良战技,以及有利的战场形势,一个火铳兵的伤亡,都能抵消对方几个,甚至十几个突进来的步兵。
    如果上升
    战斗中的战损率,那这个对比将更为夸张。
    因为,披甲的重步兵几乎没有损失,特别是在对方剩下的车也给推翻以后,失去了车依靠的建奴步兵,更是没有丝毫对抗的可能。
    亮的号角声中,重步兵的阵型突然一阵颤动,钢铁的洪流缓缓一阵,然后向前撞去,明军的重步兵开始发动反击。
    建奴的作战传统,阵地战一般是精锐的重装步兵在前面冲,打开缺口以后,再由骑兵破阵扩大胜果。
    除非是击溃战,不然步兵一旦结成严整的阵型,骑兵即便拥有很大的优势,也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伤亡代价。
    过去,建奴习惯骑兵一冲,明军立溃。但是在这几年的辽东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