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74部分

大明天工-第174部分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一八一回 辽南铁壁
     更新时间:2009…8…19 1:18:12 本章字数:2407
    南路军在北进途中,曾经在刘家坳大张旗鼓修筑营寨,在参谋部的计划中,这一营寨也确实可以应对建奴数千人的攻势。
    刘家坳大营的存在,除了初期制造假象,迷惑岫岩城的建奴以外,也确实可以牵制建奴在岫岩、凤凰城的兵力,同时作为孤山大营的前哨,禁戒并保护粮道。
    复辽军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岫岩,攻取镇江、义州以后,孤山的粮道已经失去价值,在莽古尔泰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刘家坳大营的三营驻军,已经撒开腿脚撤回了孤山大营。
    虽然实际上是从容撤退,负责孤山、刘家坳一线的选锋营哨官宋尚策还是在大营的地面,以及撤退的道路上洒下很多粮草,遗留了一些器械,装出一副仓惶撤退,并且放出孤山大营物资充足的风声。
    占领刘家坳大营以后,莽古尔泰很快得到阿敏撤退的消息,不过并不是战败,而是主动“撤退”,撤退的缘由是明军主力会师,阿敏希望能与莽古尔泰会师以后,再以优势的兵力,回击镇江。
    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是后金四大贝勒,相互之间的关系虽然没有大的矛盾,但多少也有些猜忌,莽古尔泰对阿敏的说法就很不以为然,乌尔古岱也估计阿敏吃了亏,不然不会有如此动作,不过他们也没觉得阿敏会败,所以还是按照原计划,南下进攻明军在孤山的大营,想要夺取那里的大量物资。
    明军地孤山大营作为南路军地辎重大营而建。没有高大的城墙。虽然工事相对完备,但也比不上临江大营的巧妙,并不足以挡住建奴大军的攻势。
    但孤山大营的地势却要比临江大营更好,依山临海,更重要的是有着舰队炮火地支援,竟然是硬生生打退了建奴大军的三次进攻。然后趁夜登船渡海,退往海上不远处的鹿岛。
    驻守刘家坳的三个哨退到孤山以后,孤山大营的兵力达到五个哨,其中三个哨是金州营的新兵,两个哨是选锋营地老兵,重新编组以后。也就成为新的金州营。
    新编金州营在鹿岛短暂休整,就再次登上更大的海船,返航前往铁工城,在东江战役局势渐渐明朗的同时,努尔哈赤在南线集中兵力,开始强攻铁工城。
    在铁工城、金州城连续碰壁以后。努尔哈赤更是得到阿敏撤出镇江堡的消息。虽然阿敏没有说自己打了败仗,只是说两支明军最终会师。兵力上处于下风,打算与莽古尔泰会合以后。再回师镇江,全歼这股明军主力。
    但努尔哈赤何许人也?那也是一代雄主。自然不会轻易为阿敏地粉饰之词所迷惑。阿敏虽然讳言战败。事实上也确实不能说他战败。毕竟主力还在。
    但是。努尔哈赤却从中看到了要点。阿敏攻打临江大营多日。却不损明军东路军地筋骨;在大虫江野战进攻立足未稳地明军南路军。依然是没有取得胜果。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要知道。虽然在总兵力方面。阿敏不如两路明军。但单独面对任何一路。阿敏地兵力却并不少。最终一点便宜没有占到。可见出现在镇江堡附近地两路明军。两万余人。确实是明军地精锐。也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所遇不多地强兵之一。
    既然在镇江附近就有两万明军精锐。那么在金州、铁工城地数千明军。又是从哪里来地?而且看上去也确实不好对付。
    和辽西面临地情况不同。辽南实行严格地军事化管理。建奴很难得到辽南地情报。特别是战争期间。大规模地动员与管制以后。建奴更是难以知道金州、铁工城里面地情况。
    虽然无法得到准备地情报。努尔哈赤却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眼前地明军很强。威胁很大。要是不趁着他们分兵地当口予以消灭。各个击破。一旦等到镇江地明军回到辽南。那么他想要攻破这两座坚城。恐怕就需要付出更大地代价。而且会变得非常困难。
    所以,努尔哈赤在调集大军将铁工城团团围住,只留靠海的一面以后,很快就发起了全线的进攻。
    之所以没有选择金州,而是铁工城,是因为努尔哈赤很不放心将铁工城,以及城内颇有战斗力的明军留在自己的后路上。
    而且,金州城头密集的火炮也让努尔哈赤下意识的选择了火炮并不多的铁工城,他却没有意识到,与城池更大的金州城相比,同样是两个主力营驻守的铁工城,在火力密度上,或许要更高。
    铁工城能够动员的力量全部被用来守城,除了退守的复州营,新组建的铁工营,还在矿工中编了一个守备营。
    铁工城完全是依托铁矿而建,除了铁矿,城内还有铁矿石的粗炼工场,还有通向大海的码头,以及依托铁矿采石烧炼的水泥厂。
    这边的铁矿规模也不是很大,矿场采矿的矿工也就是两三千人,加上炼铁工人、运输工人、码头工人,以及水泥厂的工人与其他一些杂工,附近的伐木工、采石工,总计也就是一万多人,差不多是全民皆兵。
    铁工城居民的成分要比辽南更加简单,其管制就更加单一,差不多都参加过简单的军事训练。
    虽然相对复辽军来说,这些工人所接受的训练太过简单,甚至不如紧急动员以后数天内进行的训练更有效果,但起码奠定了基础,关键是让这些工人,过去的农民,有了当兵的意识。
    辽南的百姓多数是辽东各地失去家园的流民,他们在辽南重新安定下来,而且与从前相比,起码不用操心温饱,厂里矿上,一天三顿饭都是足量供应,连家人也可以吃得上。
    虽然辽南供应的主食是奇怪的煮地瓜,玉米窝窝头,菜是炖土豆,乍吃的时候还有些不太习惯,不过听说这些玩意营养丰富,而且难得,在内地还曾经很贵,大家吃着吃着,都是越吃越吃。
    虽然做工会比较辛苦,不过大家过了半年多安稳的日子,也觉得这样只要干活,每天都有得吃,稳定而有保障的日子,也是越过越舒心。
    正文 第一八二回 挫败建奴
     更新时间:2009…8…20 10:14:25 本章字数:3505
    组建复辽军以来,李彦一直想要在军中树立起一种精神,譬如早期的国家、功名、荣誉等等,但是效果并不算太好,并不具备普遍性,也只有凭借兵战俱乐部的良好组织,以及驳杂的精神信念笼络住将士的心气。
    这个难题对后来以辽民为主体组建的几支新军来说,就完全不是问题,他们的战斗信念很明确,那就是“还我家园”、“保卫家园”。
    辽东是他们曾经的家园,辽南是他们现在的家园,为了生存,为了家园,他们就必须拿起武器来战斗。
    铁工城内平时也就是几千人,战时收拢矿工等也就是万把人,在建奴发起攻击之时,已然全部成为战士,身体好一点的,都是拿起武器,站上城头;差一点的,也会加入辎重营,向城头运输物资;不多的妇女老人,还有铁工城学校的学生,也积极参与物资的准备,帮助维护城内的秩序,为守城贡献一份力量。
    虽然铁工城内正规军只有两个营七千人,其中老兵只有复州营的三千多人,但铁工城内万众一心,一万多百姓的加入,使得建奴需要面对的不是七千人,更不是三千人,而是近两万人。
    努尔哈赤铁了心要拔掉辽南这颗钉子,从后方调来大量的车,并就地赶制更多的攻城器械,大军推着车,逐步扫清铁城外围的障碍,逼近城下。
    铁工城的防守工事,还是立足于城堡的城墙,在城外虽然设置了大量的障碍,但并不具备攻击性,建奴在顶住城头的炮火枪弹,付出一定的伤亡,大军逐步逼近了墙角。
    距离城墙越近,攻城的建奴遇到的压力就越大,特别是大军攻城。建奴也不会只盯着棱尖,沿着棱墙往内深入,越深入遭到的火力打击越密集。
    在残酷地军纪压迫下,建奴打得很顽强,在借着车推进到墙角以后,建奴拿出了他们传统的攻城作业方式,那就挖墙角。
    以建奴过往的作战经历,辽东城墙多数是砖石结构的。还有一些是土砖结构,以那个时代的建筑技术。虽然也能够建造出固若金汤的大城,但那毕竟是少数,因为年久失修,或者因为花费的原因。材料用不上最好的,辽东地城墙往往都可以挖开。
    就算是石头垒砌而成的城墙,石块与石块地结合部也有缝隙可乘,只要挖开一角,就能将缺口不断扩大,进而使得城墙坍塌,打开进城的通道。
    开始挖掘墙根地建奴很快发现。铁工城是用石头筑城地。石头很硬。很难用铁锹、铁凿地敲开。石头之间结合地也很牢靠。虽然可以凿开。但难度很大。进展很慢。要是给建奴充足地时间。他们当然可以靠着人多。用凿子一下一下凿开这些石块。不过城头地明军并非摆设。他们一直都在尽最大地努力。阻止建奴破城。
    建奴好不容易靠近墙根。刚凿了两下。头上飞来地弹丸就能夺去他们地生命。有地想要依靠车地遮掩。城头又会倒下来沸水、热油。让墙角彻底变**间地狱。
    如果是深入棱墙地建奴。即便是身前有了车地保护。身后也会被对面棱墙上地明军射击。他们总是会暴露在明军地火力之下。
    努尔哈赤很快发现。前方攻城地进展太慢。伤亡很大。他想要弓箭手上前掩护。但是仰射本来就不占优势。明军地堡垒还都是带檐地半封闭格局。这就使得弓箭手能够发挥地作用相当有限。反而是被城头地火铳兵射杀不少。
    虽然建奴地弓箭还是顽强地想要给城头造成麻烦。但是能够越过顶檐。杀伤到城头士兵地几率很低。反倒是城头地火铳手。喜欢在射击孔后面。射杀那些密集地弓箭手。
    建奴弓箭手在发现抛射效果不行以后。也试图利用车地掩护。逼近城墙以后。利用直射进行杀伤。不过他们越是靠近城墙。所遭到地火力也是越密集。明军可以将其他城墙段地火铳手。调集过来。居高临下。用密集地轮射杀伤这些缺乏保护地弓箭手。
    车虽然高大,但明军居高临下,临近以后,车至多也就能保护一两排弓箭手,还除非他们躲在车后面不出来,不然总躲不过城头飞来的弹丸。
    至于用云梯蚁附攻城,努尔哈赤也让皇太极带人试了,但是蚁附攻城就必须要沿着棱墙向内深入,在两面墙的射杀下,伤亡很大,而且明军的城墙有三层,三层都有大军向下攻击,以云梯攀爬的速度,很难突破这立体式的狙击。
    努尔哈赤又孤注一掷地同时向两面墙发起攻击,明军还是顽强地抵住了,而建奴军队的伤亡,甚至让早已经心如铁血的努尔哈赤也心疼不已。
    相比之下,城墙上面的明军,所受到的威胁并不大,建奴最厉害的弓箭发挥不了作用,已经基本不能对城头造成伤害。
    借着城墙的保护,明军给建奴造成了巨大的杀伤,这也让城头大多数没有上过战场,只是临时拉上战线的矿工、辽民们越打状态越好,士气越来越高。
    建奴高强度的攻城作战维持了一天一夜,期间发起的数次进攻都被铁工城的明军抵挡住,在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之后,建奴骇然发现,虽然有的城墙段确实被挖开了一截,但是这丈许长,三四尺高,一两尺深的墙洞,居然分毫未能对铁工城的城墙造成危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