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34部分

大明天工-第134部分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彦笑了笑:“也对,将士们表现得很出色,参谋部立即统计各营伤亡情况,并搜集汇总各部作战细节;金州营负责打扫战场,后勤部做好伤兵护理。并给将士们准备一顿好的。王将军,你我这就分别下去看看将士们。这一战虽然赢了,可战事还没结束,下面可就看灭虏营了。”
    金州城前一战,斩首超过三千级,建奴匆忙撤退后,留在战场上的重伤号也基本被处决,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这种程度的损伤根本无法救活,复辽军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源。
    最后俘虏的溃兵,以及遗留在战场上的轻伤号,也超过两千人,其中大部分是最后崩溃地汉军,建奴真正能够从战场撤走的,也就只有两千出头的骑兵。
    对于撤走地建奴来说,他们未来的道路也不好走,首先是灭虏营突袭了他们的辎重,并且层层伏击和狙击。
    与灭虏营一起行动的包括破虏营中军哨,包括了两哨长枪兵、两哨火铳手,两哨骑兵,他们兵分两路,逐次伏击,既不将建奴堵死,每一次也能杀得建奴屁滚尿流,面对占据了地形优势,还有长枪兵保护的火铳手,士气低落的建奴根本无计可施。
    冲吧,双方兵力差不多,还占着地形优势,铳弹泼雨似的打过来,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惨重的代价,何况经历了金州城前的失败,乌尔古岱和李永芳也不敢正面去冲击火铳兵与长枪手组成地步兵方阵。
    在金州西城前面,正是这样的组合,在短短的时间里让近千骑兵损失过半,要是他们现在去冲,其结果也是差不多,甚至更糟,因为现在的建奴骑兵,已经不是当初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建奴铁骑,而是一支狼狈逃窜的败军、疲军。
    乌尔古岱和李永芳不顾一切地后撤,到达复州的时候,差不多又是损失掉四五百骑,幸亏是会合了后续到来的千余后卫,这才稳住了阵脚。
    就在第一次金州防守战取得胜利的同时,毛文龙也从镇江传来捷报,在得到镇江守将陈良策地投诚以后,毛文龙攻取了镇江堡,斩杀建奴城守游击佟养真。
    李彦见状大喜,连忙将两份战报一起发往京师、登莱、天津,以及广宁的辽东巡抚王化贞处。
    历史上毛文龙占领镇江堡以后很快又丢失,后来只能在皮岛扎营,不过现在发生了金州之战,想必建奴一定非常震惊,未必能够轻易发兵攻打镇江,毕竟金州这样的损失三四千的失败来上几次,对人口基数比较小、全民皆兵的建奴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金州和镇江堡,一在辽东的最南端。一在最东端,加上西面重兵集结的广宁,就战略态势来讲,建奴是绝对不能够容许身后留着战力不俗的两支敌军地。
    历史上,建奴几乎每年都要向毛文龙地东江军发起两次进攻,至于战果。毛文龙说自己赢,建奴说他们赢,相对来说更客观的朝鲜人也说毛文龙多数时候都是损失惨重。
    建奴后来在辽西发动数次进攻,南征北战,似乎并没有受到东江军地过份牵制,东江军的作用,似乎只停留在骚扰层次,还不能上升到牵制的程度,这或许也是很多文官。以及袁崇焕对毛文龙不满的地方。
    第二次金州之战发生以后,建奴绝不敢轻视辽南这两股力量,损失超过四千。其中主力骑兵两千,这样地损失,在以前的明金之战中,几乎没有,抚顺、清河、铁岭、开原,乃至沈阳和辽阳,无不是顺利攻下,损失极少。
    即便是规模达到十几万兵力的萨尔浒之战,建奴的损失也不超过一千。真正损失比较大的,也就是浑河之战,川兵、浙兵的顽强奋战,使得此战成为明金开战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战,建奴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全歼近万明军,自身损失也达到两三千人。
    与浑河之战建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不同,建奴在金州甚至大败而回。这或许是建奴有史以来地第一败绩。
    预料到建奴可能的反扑,复辽军甚至没有趁胜追击,在建奴拥有大量骑兵的情况下,贸然深入,意味着极大地风险。
    战斗一结束,确定建奴不会卷土重来,金州营和工役营便开到一线,清理战场,迅速开始砌筑东西的两座城堡。
    在金州遭到失利以后。建奴肯定会更加重视金州。不来则已,要是再来的话。恐怕会是像辽沈之战那样的大型会战,复辽军只有一万人,到时候应付起来,不会像现在这样轻松,以多打少,以步兵对骑兵,唯一的凭仗或许只有高大坚固的堡垒。
    棱堡在金州防守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棱堡的设计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
    火炮、火铳以及地雷在城防中发挥地作用,通过金州之战,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还有参谋人员观察统计的数据,也可以为完善城堡的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防守坚城,所需要面临的威胁,无非是羽箭的抛射、炮击、药炸,还有那些疯狂的挖墙者,”李彦想到那些汉军被建奴驱逐,毫无防御地冲在最前面,顶着枪林弹雨清理障碍物和挖墙,就感到一阵悲哀。
    “羽箭的抛射,就是要在火铳手地头顶上,增加一面盾,我看要将城头设计成带顶式的,”既然要防守,李彦就打算将防守做到极致,其实这样的多层式设计,有些类似多层楼房,不仅可以防御箭矢,对步兵的蚁附攻城,也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多层堡垒式防守,防守正面就可以形成垂直面的多层打击,对于以火力取胜的复辽军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说传统的城墙是以高度取得优势,那么这种多层式的立体棱堡,火力地密度将达到一个恐怖地程度。
    当然,作为第一座这样的城堡,因为缺少必要地技术积累,这两座棱堡也不会造得太过复杂,李彦构想中会有三到四层,为了保证城堡足够结实,地基、承重墙、立柱等都是充分放宽。
    “至于炮击、药炸,只能造得尽量结实,在结构上设计多重支撑,不会因为毁一角,而导致整座墙倒塌,还有就是利用棱堡的交叉火力,消除死角,不让敌人靠近,”李彦在城堡的设计图上画了几条线,造这样的城堡,完全是一种新的尝试。
    “这样做也可以应付那些挖墙者,还有就是地基要深,这个前次已有充分的预留,现在就是要尽快砌高!”李彦将图纸丢到一边,这样的设计,更多是靠直觉、经验,没有建筑理论的支持,想要造出更好的堡垒,似乎并不容易。
    正文 第一四七回 难以置信
     更新时间:2009…7…16 22:52:37 本章字数:7127
    金州保卫战的胜利,让金州军民士气大振,就连干活的劲头也高了许多,休息吃饭的时候,很多辽民都是啃着玉米粗面的窝窝头,喝着寡淡的海菜汤,嘀咕复辽军什么时候能够收复家园。
    “李大人可是说了,等将来收复辽东,咱们都能按照工分分到田地,李大人那么厉害,这日子啊,说不定就快了!”
    原本只想着填饱肚子,在乱世中活下去的辽民,突然之间发现他们的愿望并非遥不可及,李大人和他的复辽军,居然击败了嚣张不可一世的建奴。
    “打回辽东!赶走建奴!”每一个辽民都在心中大声呐喊。
    修筑新的金州城时间紧迫,工程繁重,这些辽民也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因为他们都被告知,也都相信,新的金州城将帮助复辽军再次击败建奴,并保卫金州半岛,保卫他们现在的家园,甚至收复原来的家园。
    每一个辽民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努力将自己的事情做好,即便原本会有一些抱怨,也都随着这次军事胜利而烟消云散。
    借着战场上的胜利,辽东兵备道衙门开始强力整顿辖区的秩序,将后来流入金州的辽民,也全部编入兵备道衙门的军事管理系统。
    辽东兵备道衙门控制下的金州半岛及附近各岛,总计聚拢了七八万辽民,全部被纳入三大营的系统。
    其中,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会战,将扩大主力营的编制,增加金州营和旅顺水营。
    从原来的金州营中抽调精锐,补充进复辽军主力,又从复辽军中抽调有功将士,组成新的金州营的骨干,补充金州营精锐以后。组成新的主力营,其编制为两哨长枪兵、两哨火铳兵,以及一哨刀盾轻步兵。
    复辽军中基本不设刀盾兵,在战场上面,火铳手远射,长枪兵提供保护;长枪兵拒敌。若是形成混战,则由火铳手拿起短兵提供保护。
    金州保卫战中暴露出地一个问题。就是火铳兵在与弓箭手对射地时候。缺乏更多保护。金州营设立一哨刀盾兵。就是希望试验这方面地战术组合。
    金州营地营官自然就是巩永固。这家伙也算如愿以偿。从后备营转成了战兵将官。而且独领一营。可以说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原来地金州营则改回金州卫地编制。并重新设立金州中左所、金州中所。以及金州中右所。对辖地实行军事化管理。
    新地金州卫下属一军二营。也就是金州卫守备军。下辖左营、中营和右营。吸纳辽东军户中地精锐组成。其他辽民则补充进工匠营以及工役营。
    守备军主要负责维持地方秩序。守备地方。并作为主力营补充兵员地后备。工匠营和工役营则在兵备道衙门地管理下。参加地方建设。支援军队作战。
    大量地工匠和力工被组织起来。使得金州城堡地建造有条不紊。盐场、工场、渔场地生产和荒田屯垦也都快速步入正规。
    由于此前大量备料,重新开工以后的金州东西城堡建造速度大为加快,加上大孤山水泥厂和几座窑厂都已经投产,物料充足,李彦估计一个月内,两座城堡都将顺利完工,到时候就算建奴来个十万大军。复辽军也有底气凭借坚城,与建奴对抗。
    “大孤山的水泥料似乎不错,是不是那边的石灰石比较合适?”与打仗、处理民政相比,李彦还是更喜欢技术上的研究和探讨。
    复辽军后勤部由张国相负责,同样来自华夏工场地马文举参加过滦州水泥厂的建设,他现在就负责水泥厂和造成这一块,事情也是很多。
    马文举抬起手背拭了拭脸上的汗水,看上去有些疲惫,闻言却是精神一振:“大人说得是。大孤山水泥和滦州水泥相比。配方、煅烧工艺都是一样,也就是物料不同。大孤山这边地石头,似乎更适合煅烧水泥。”
    “小的还着让察看金州其它的山岭,发现还有几个地方的石头和大孤山相似,也有更容易开采的。”
    李彦点了点头:“那就好,人手够的话,可以再造两处水泥厂,这玩意目前也就我们能弄。我让张国相,还有天津郑书那边联系一些关内的商人,你想办法让他们知道水泥的用处,通过他们把水泥卖出去,金州这么多人,还要打仗,没有一点收入可不行。”
    马文举点头答应:“可是还有一桩难处,就是烧窑用的木材太过厉害,要是能从滦州运来煤炭,那就好了。”
    马文举在滦州做过,自然知道煤炭和木材相比所具有地优势,不过要从滦州运过来,成本上可能不太划算,而且滦州那边炼钢炼铁,需求量也很大,必须继续寻找更多的铁矿和煤矿。
    金州这边没有煤矿,他也不记得金州也就是后来的大连这边有什么矿,不过辽东产煤产铁的地方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