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28部分

大明天工-第128部分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大家脸上充满斗志的表情,李彦满意地点了点头:“还是那句话,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望诸君继续努力。”
    建奴军既然已经出现在复州,那么两三日间,便可能兵临金州城下。
    辽东兵备道衙门发布了紧急动员令,要求金州所有的辽民服从工匠营、工役营和金州营地统一安排,如果有不服从军令的,将以“汉奸”论处。
    汉奸这个词,因为巩永固的到处宣扬,已经成为金州城曝光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虽然有很多辽民通过各种渠道,往辽西、往登莱、往朝鲜,以避免成为后金的农奴,还有的揭竿而起,做出反抗,但还是有很多人投到建奴那边,转过身来对付自己的族人,所以辽民对这样的人异常同行,都以“汉奸”称之。
    辽东的汉奸并不少见,原本地金州参将刘爱塔就是一个“汉奸”,他甚至已经投降建奴很多年,据说刘爱塔的妻子,还是努尔哈赤某个儿子的乳母的女儿,也算是一种“荣宠”。
    当情报部放出风声,说是刘爱塔主动投降大明,才让明军重新占有了金州以后,努尔哈赤大怒,刘爱塔的兄弟大乱,有几个跑了出来,有几个则被建奴给抓了起来,马上给砍了脑袋。
    跑出来的那几个刘姓兄弟还真以为刘爱塔投降了,巴巴地跑到金州,被金州军给抓了起来。
    知道了真相的刘氏兄弟也知道,他们如今已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真正投降明朝。
    不过李彦对刘氏兄弟还是不太信任,这些汉奸之所以能归正,说什么民族意识突然觉醒,于是就决定归顺大明,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无非是在建奴那里受到了委屈,又想着从大明获得更大地好处,或者就是像刘氏兄弟这样,走投无路,不得不降。
    当然,李彦本来也没觉得这个时代的民族意识能够让汉奸反省,每个人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无非是利益。
    刘爱塔降了建奴,是因为这样做可以逃脱他犯下的罪行,很多老百姓宁肯被建奴奴役,是因为他们觉得活着就行,至于那些反抗者,是他们不能接受剃发、圈地这样的事情,真正涉及到忠义感召、民族意识的,可谓少之又少。
    后世的李彦对汉奸深恶痛绝,但在明末,他就要用这个时代的视觉来看待、分析问题,所以他并不排斥那些被动接受了建奴征服,而后又反正的普通辽民。
    但他对那些投降了建奴以后,反过来欺压自己民族地百姓地“汉奸”,还是不会有什么好感。
    刘爱塔在金州做了不少坏事,就在覆灭之前,还准备进攻广鹿岛,对于这样丝毫没有民族意识和立场的“汉奸”,李彦并不打算重用。
    李彦总觉得这样地人没有原则,又有前科,很容易反来反去。当然,如果他们以后确实表现出坚定的立场,以及杰出的才能,李彦也会考虑给他们机会。
    至少刘氏兄弟目前为止,还不能让李彦信服,虽然他们一再声称,可以联络建奴中的一些汉人,拉拢一些辽民和汉军过来,李彦还是决定等等再说。
    另外一名降将,复州参将单尽忠则又不同,单尽忠是主动投降,可见其心中确实早有归顺大明的心思,这样的降将,李彦是打算使用的,毕竟要给建奴那边的汉人一点希望,只要他们是真心归顺,便能得到不错的待遇。
    至于这一次建奴征讨金州的统帅之一李永芳,他的妻子是七皇子阿巴泰的女儿,真正的嫡系额驸了。
    李永芳原是明军抚顺游击,抚顺是建奴进攻大明的开始,李永芳也是第一个向建奴投降的明将,作为建奴的额驸,副将,李永芳可以说死心塌地为建奴效力,而且他还是建奴竖起的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汉奸”两个大字。
    正文 第一四三回 炮兵初战
     更新时间:2009…7…12 17:41:14 本章字数:7320
    第一四三回(143105…
    建奴军果然没有在复州多作停留,大军休整一日,便启程向金州进发。
    次日,建奴的使者出现在金州城下,这位同样是汉人的使者趾高气昂,手持文书,见了李彦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大英明汗神威天纵,何不降耶!”
    “且容吾等商议!”李彦倒是采取了长生岛守备郭振明的策略,摆出一副低声下气的姿态,而且让建奴使者看到,也是疲累的金州军,以及正忙着搭建城墙的工地。
    “明日午时,便是最后期限,不然我大军攻城,汝等皆不得逃脱,”见到李彦他们如此,建奴使者更加嚣张。
    建奴使者一走,李彦便将文书交给申湛然收了起来:“这可是史料,哈哈!”
    众将也都是哈哈大笑,从建奴的劝降书,以及建奴使者的表现,甚至建奴大军的动向来看,建奴确实也没有将复辽军放在眼中。
    建奴使者的任务也不光是劝降,还包括刺探消息,在他看来,除了东西两侧造了一半的矮墙,金州还是原来的金州,而明军还是原来的明军,不堪一击。
    使者将看到的细节,包括城里没有什么人,士兵都很散漫,以及正在建造的城墙,都是一一说了。
    乌尔古岱顿时哈哈大笑:“这些汗狗,也就知道造城,那能有什么用?”
    “要是明军龟缩在城里,倒会相当麻烦,”李永芳皱了皱眉头,内心深处似乎也被刺痛了一下。
    “不是还没造好?”乌尔古岱倒是不以为然:“沈阳、辽阳都打下了。区区金州。又怎么能挡住我军铁骑?”
    辽阳和沈阳。那可不是正儿八经地城池攻防战。李永芳颦眉看了乌尔古岱一眼。也没有再说什么。不然又要被这莽货看作是懦弱。
    建奴向来喜欢依靠机动能力。集中兵力。形成局部地兵力优势。他们能得到地金州一战地消息。也就知道当时出现在金州城下地四个哨。加上后来传出刘爱塔降明地消息。他们估测登陆金州地明军也就是一千人左右。加上投降过去地刘爱塔部。也就是两千多人。
    至于后来投降地复州参将单尽忠。手底下也有一千多人。建奴对金复一带明军地估测是四千人左右。
    当然也不排除明军从登莱等地调兵增援金州地可能。不过数量应该也不会太多。最多一两千人。总兵力不超过六千。
    建奴抵达金州城下地骑兵虽然只有五千多。不过还有各牛录和汉民中抽调出来地辅兵。总体兵力仍然要超过金州方面。
    建奴的优势在于骑兵的机动性,所以他们也不担心金州地兵力可能比六千更多。反正打不过可以跑,通过进攻,明军都会暴露出来。
    建奴以往可以通过蒙古的牧民,或者辽民打探消息,不过这一套做法在金州却行不通,金州的辽民经过甄别,全部被编入金州营、工匠营和工役营,实行严格的管制,建奴想找到可以通风报信的人并不容易。
    到了后来。建奴想派人混进来,过来的人立刻是被送到金州半岛南边,根本无法接触金州城附近,这里已经被经过整编的营丁所占据,闲杂人等根本就不能靠近。
    于是建奴得到的消息就是金州南面聚集了数万辽民,在种地、采石或者等着被送往登莱,登莱的船队每过几天才会来一趟,来得很少。
    建奴得不到金州城地具体情报,而其他的情报都没有显示金州有大军。所以建奴的策略是先派一支不多不少地骑兵过来,看情况再说。
    而建奴使者在金州所见到的情况,无疑让建奴军很兴奋,看上去金州城的兵力确实不多,明军想着筑城坚守,也还没有筑城,这真是天赐的机会。
    至于金州原来的城池,那不过是座矮小的土城罢了,虽说后来在外面包了砖石。但和沈阳、辽阳相比。终究是座小城。
    一举攻破明军在辽东最大的两座城池,特别是还包括明军辽东都司所在地、相当于辽东首府的辽阳。建奴的士气已经达到前所未有地高度,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建奴开始轻视明军,而不再像从前那样,总觉得大明是老大的帝国,有些胆颤心惊的。
    建奴据城五里扎营,乌尔古岱、李永芳领着数百骑兵,站在附近的高丘上察看地形。
    上次那个使者又跑到城下,要求得到金州军的回答:到底是降还是不降,若是不降,大军便要攻城。
    “降了之后,能给吾等什么官职?”
    李彦装出样子和建奴议降,不过却骗不了李永芳,因为当年的李永芳也是这么和努尔哈赤干的,结果努尔哈赤没耐心,大军一冲,李永芳就真的降了。
    如今再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角色发生了变化,李永芳和乌尔古岱都知道要怎么做,一边继续劝降,给出条件,同时加紧布置,大军直接开到金州城下,摆开阵势,准备攻城。
    五千多战兵,加上辅兵,差不多也快有上万了,在城前这么一放,李彦他们立刻就知道之前地情报有偏差,主要是没把那些辅兵算在内。
    建奴的辅兵和复辽军显然不同,他们不仅平时要搬运辎重,打仗的时候也要上阵,他们一下子就推出几十辆车,布置在建奴大军的最前面。摆在建奴面前的,是一座高达三丈五尺的金州城,以及两侧延伸出来的矮墙,矮墙的后面同样有些人影在晃动。
    因为两侧的矮墙是紧挨着金州城,像翅膀一样向前张出两道棱,如果建奴直接攻城地话,边上地士兵就会遭到这两道棱的攻击。
    当然,若是建奴直接攻打金州城门,而距离远一点,便不用担心两侧棱堡地攻击。但那样一来,建奴能够展开地兵力就会有限,金州城上面的守军也能集中兵力应对正面。
    面对这样的格局,建奴军几乎是无从选择,只有先把两侧的矮墙给打掉,或者至少打掉一侧。才可以从容地攻城。
    对于建奴来说,这样的格局差不多是他们最喜欢的,明军没有将兵力全部收缩进城里,试图守住两侧地矮墙,那矮墙虽然麻烦,至少比高大的城池容易对付得多。
    金州城东侧是丘陵山地,不容易机动,乌尔古岱和李永芳将突击的方向选择了建奴军的右翼,也就是西侧临海的矮墙。
    看到西面矮墙的形状。李永芳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建奴兵不可能蚁附攻城,面对这波浪一样的矮墙。就需要选择攻击的重点。
    作为战场上一员宿将,李永芳很快看出棱堡这种布置的好处,正面进攻,攻击棱尖地话,能够投入的兵力有限,攻击侧墙,则会遭到另一处棱上的火力。
    “要是这堡垒建成了,倒真是个麻烦,”李永芳侧身对乌尔古岱说道:“就打西面那个角吧。让儿郎们先试一下?”
    乌尔古岱点了点头:“行,先把前面地障碍给清掉,填平了沟渠。”
    建奴在辽南的几次行动,都有李永芳参加,他的身份可以拉拢辽民,李永芳统帅的汉军同样可以作为攻城的先锋,这也是建奴攻城的老伎俩了。
    至于诱敌出城,乌尔古岱和李永芳都觉得明军只两三千人,摆明了死守的模样。恐怕怎么也诱不出,乌尔古岱也不屑于去诱,直接打下来就是。
    二十几辆车在右翼军前一致排开,这种大车的前方竖着五六寸厚的木板,外侧裹着生牛皮,火铳地铅弹根本无法打透。
    汉军的士卒推着车缓缓向前,后面紧跟着的是弓箭手,以及推着小车的辅兵,小车上装满了泥土。用来填平沟堑。而在他们的身后,则是披甲的建奴骑兵。
    明军和建奴对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