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烽 >

第559部分

天烽-第559部分

小说: 天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好,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高勇很满意。  “有问题就提出来,如果此时没有想到,那就拿回去慢慢思考。  各写一份详细建议感触,切忌外传,就算家人也不可以!”

“诺!”众人齐声道。

接下来地数日内,各种小范围地讨论一刻不曾停歇。  毕竟官制、税制地任何变革都不是小事,必须经过反复协商论证,方能付诸实施。

此次官制改动,旨在试验一种全新的行政体制,即州府下设:吏政司(治中从事)、警备司(警备从事)、民政司(薄曹从事)、学政司(学政从事)和建工司(建工从事);郡府下设:吏政署(功曹)、警备署(郡尉)、民政署(郡丞)、学政署(学曹)和建工署(建曹);县府下设:警备所(县尉)、民政所(县丞)以及主薄、三老、工使三职,各对应上一级而立。  一部分主官名称虽然沿用了前制,但是管辖范围却有了大范围改动。  从而杜绝了权责交叉、重复管理地弊病。  与此同时。  责任制也提上预案,即各主官对于辖区内出现的问题负主要责任。  无论实际上有无关联!

此外,在冀州的税改中,除了继续完善原有税收分类及征管制度外,还在国渊地建议下以案例形式正式确认财产税、遗产税的合理性,并酌情开始征收。  其中居住用地、工房用地、商业用地也纳入征税范围,当然必须是超过一定规模以后才征收。  至于遗产税则是国渊听到高勇无意中的几句话并结合几个遗产纠纷的案例思索出来,重在抑制贫富差距,为官府增加一块专门用于老人、孤儿的经费。

对此,高勇自然不会反对,但也着重强调这两种税的意义大于实际,只能作为一中税收手段使用,绝不可作强取豪夺的倚仗。  于是,这条让富豪、世家恨得咬牙切齿的法律出现在了税改预案上,如果没有大变动,必将通过审核付诸实施。

十九日,倭岛又传来一份令人振奋地好消息。  按照高勇大概的指点,王信终于在月山县的东部寻到一座银矿脉,估计至少超过百里!而且距离地表浅,开采便利。  得此消息,政务参赞陈群自是欣喜异常,连日起草一份奏报,在兴平元年的预算案中特别增加了运河专项拨款,计划雇佣超过五万名民夫参与运河挖掘工作。  与他一样,督军府右军师刘晔与郑浑、马钧联名上书,请求拨款投入远洋船舶及新阳重工,扩建船坞,加快蒸汽机的研制速度。

对此,高勇看过之后直接大笔一挥全部通过,还额外增加了一成预算。  修筑运河的效用或许会在数年之后才能显现,但是它刺激内需地作用毋庸置疑,一分投入将会换回五分收益,尤其是现今各地局势不稳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北方州郡的稳定,经济绝不能出现大的波动!

二十日,上次大雪还未消融,一场更大的暴雪再次突袭奉天,从遥远的北方草原冲来,肆无忌惮的刮过无边大地,甚至越过高山险阻,直接扑入中原大地。  按照以往经验,新年之后,虽偶有下雪,可一般都不会很大。  像此次铺天盖地,短短两个时辰就盖过脚面的大雪,绝对称得上是百年难遇,甚至二百年难遇!

站在屋内,享受着暖炉烘暖的温度,高勇思绪凝重,记忆中就是194年的自然灾害成为了东汉衰败地分水岭,北方大旱、南方瘟疫,人口地损失远远超过黄巾之乱。  “北方的鲜卑、乌桓、匈奴在这场雪后必然全力南下,恐怕轲其塔也好不到哪里去!兵力不足啊,就算三个军训练完毕完成了换防,恐怕也无法抽调过多部队南下。。。。。。看来,有必要提前出击,趁着乌桓尚未准备好之前先废掉它!”

 第九卷 厚积薄发 第四章 冷酷寒冬(5)

第九卷 厚积薄发 第四章 冷酷寒冬(5)

讨论草案的同时,高勇的婚礼也在紧张的筹备之中,这次有几位妇人共同努力,分担了苏雪莲很多工作。  于是,婚礼准备的井井有条,请帖、通告、酒宴菜点,一样一样都经过细心安排。

而郭嘉得到特别批准放了一个月的长假,一边安排迎接家人,一边在乔府与将军府之间奔波,小乔他放不下,任霜也难以割舍。  由此,在高勇这位榜样的激励下,郭嘉呕心沥血写就情书两封,分别送与二女手中。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番忙碌终于迎来了好结果。  乔父在高勇的威逼利诱以及大乔的循循善诱下被迫答应了婚事,而任霜则在苏雪莲的劝说下点头应允。

好事成双,想着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当今最有权势的将军,一个嫁给了最有前途的谋臣,乔父做梦都笑得合不拢嘴。  而乔氏一族自然而然的上升到与钱、王、徐、甄四大家族同样的高度,成为夷州、扬州举足轻重的家族。  不过,鉴于高勇制定的官吏录取规定,凡大家族出仕者必须划清与家族之间的界线,否则一旦出现以权谋私、官私勾结之事全部从重惩处,其家族也要受到连带责任!有此严令,凡大家族出仕之人皆洁身自爱、品行端正,就算他们有某些意图也要受到家族方面的压力,为官反而清廉。

暴雪肆虐整整两日,随后改为小雪寒风,奉天城几乎变成了一片银装素裹。  齐腰深的雪掩埋了街道、院落,甚至于连结各地地交通干道也尽皆被大雪覆盖。  北方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绒毯。

细雪纷飞,许多人用尽全力推开屋门,茫然地看着眼前那厚厚的积雪。。。。。。“各家各户注意了!官府有令:每户派出一人到亭里报道,组成除雪队清扫辖区内积雪,然后到镇外清理道路。  凡劳动突出者均可受到官府特别嘉奖!”

二十三日,幽、冀、并三州全体总动员。  千家万户一同忙碌起来,出人出力。  扛起扫把、拿起雪铲、唱着嘹亮的号子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大除雪行动。  这一次。  北方三州官府的行政组织能力得到完美展示,完备的应急机制、覆盖全民地预备役制度让北方百姓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雪时热情高涨,如同打仗一般!

短短半日,城池内地积雪清扫一空,随后,道路也开始展露笑颜,州际高速路、郡级道路、县级道路。  仿佛一棵焕发青春的大树,一点一点地重新出现在广袤的北方大地上!

百姓参与热情高涨,军队自然也不能落后!督军府一声令下,驻扎各地的部队纷纷开始动员起来投入到抗灾除雪的任务中去,守卫边界的兵马也贡献出力所能及的力量疏通道路,恢复通讯联络。

奉天城,高勇率领家人也走上街头参与除雪大行动,其余官员也在各自管片上辛苦劳作。  真正地冰天雪地。  真正的自然风光,可是忙碌的人们无暇他顾,只想着尽快将雪除净,恢复奉天交通,恢复商贸往来。

刚刚进入幽州没多久的卢植望着眼前情景感触良多,万民劳动的场面古今少有。  甚至可能上溯到刀耕火种的炎黄时代。  听着振奋人心的号子,凝望挥汗如雨的民夫,卢植地心头泛起阵阵涟漪,“北方已然如此,朝廷还有什么希望?就算取得了洛阳又能如何?难道还能对抗民心所向?还能对抗高勇手中那数十万百战劲旅?”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卢植不知道答案,也不想知道答案。  踩着雪走进范县,孤单的背影只留下一句话:“但愿我的选择没有错,儿呀,你可要争气啊!”

两日大扫雪。  让许多人彻底了解了北方三州的真正力量。  一夜之间动员二三百万民夫投入一项工作。  这在历朝历代都绝无仅有,更不用说早已式微言轻的朝廷了!如此强悍的动员能力一旦用到战争上。  那可怕地情景无人敢想!而最令人担忧的还有民众的向心力,官府号召、百姓呼应,如此官民鱼水情放眼天下无人拥有。  仅凭这一点,北方便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无论有心无心,反正这一场大雪让一些人暂时打消了念头、熄灭了野心,老老实实的蛰伏下来等待下一个机会。  而这对尚不知情的高勇来说福祸未定!

二十五日,众高官再聚一堂,每人面前除了改制草案外,还有自己撰写的一份建言稿。  如此大事关系国计民生,肩负重则的他们谁也不敢有半点疏忽。

“主公,对于草案的绝大部分规定我等没有异议,只是在土地转让相关条款上尚未取得一致!”沮授作为总牵头人,已在昨日组织了一次讨论,激烈辩论下来统一了大部分口径,唯独在土地转让上互不相让。

陈群起身道:“群认为二百亩上限过小,如若一年之前,或许刚刚合适。  然而自从新式农具推广以后,仅一个民夫便能独自耕种超过二百亩土地,而据统计,冀州超过六口的户数高达四十余万,随着时间推移,单户丁口将继续增多,由此推知,二百亩土地不足耕种!于是,将有部分人被迫进入市镇工坊做工。  ”

“这有何不好?”赵胜反驳道:“分流百姓,使其一部分进入市镇务工,一部分仍耕种土地,既有利于人口流动,还能促进工商发展,一举多得!”

“荒谬!”管宁不悦道:“古人云:农者,国之柱石!怎可轻易触动?主公,切不可使民夫轻易离开土地,否则粮食何来?无粮则民饥,民饥则心乱,心乱则祸起!宁认为当效仿古制,每户至少五百亩!”

“啊?”田畴大嘴一张。  “万万不可!五百亩抵得上中等富户,放在以前。。。。。。”田畴没敢继续往下说,可一双眼睛却望向高勇。

高勇呵呵一笑:“继续,各抒己见!”

赵胜抢过话柄道:“五百亩一户两丁不足以耕种,必要雇佣民夫。  如此一来,工商业用工何来?劳力都去务农,何人来做工?况且如今各地工坊用工缺口逐渐增大。  工人一旦流失,必使工商受损。  官府税收锐减!别忘了,如今官府岁入一大半仰仗工商二业的贡献!”

“这。。。。。。”管宁明知道赵胜会拿税收说事,又看到田畴不住点头,只得张了张嘴,再也无力反驳。  地确,牵扯到官府税收地稳定,任何理由都要掂量掂量。  特别是他的教育经费直接与官府税收挂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时,法官国渊出言道:“渊赞同赵兄建议,田亩上限不可过多。  然二百亩似乎确实略少,因此,渊有一建议,何不根据户内男丁数确定田亩上限?比如两丁三百亩,三丁以上封顶四百亩。  多出来地人可以进入工坊谋生。  如此一来既能保证粮食产出,又能提供充足的工人!”

“好!就依此法!”国渊的建议最符合高勇的设想,原本允许土地适当转让地目的就是增加耕种效率,使农户向农场转化,同时为工商业提供劳动力,借以保证官府地税收稳定。  “具体规章可逐步完善。  其实田亩上限并非限定为四百亩。  五百、六百亦无不可,当然前提是征得农户同意并到官府备案,且农户家中也需有相应的男丁,否则便要酌情回收!”

“诺!”众人齐声道。

“主公,还有一事需要请示,土改之后,原冀州占地超过上限的大户人家该如何处置?”陈群担心土地上限会影响大户民心。

高勇嘿嘿一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大户人家能够确保田亩全部得到耕种,则适当增加上限也无不可,但暂定不得超过三千亩!超过者。  凡用于耕种的征收财产税。  非耕种的加倍征收!不止田亩,房屋也一样。  超过一定规模的全部征收财产税!”

“妙!”贾诩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