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烽 >

第173部分

天烽-第173部分

小说: 天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的龙骑兵已经攻到夫余都城了。也正是因为夫余的这种独特组织形式,高顺和黄忠不得不挨个村落、城镇剿灭,攻占一处便要将他们手中的武器全部收缴,然后再继续前进。如此既耽误时间,又使伤亡迅速上升,可以说每场战斗都要有士兵阵亡。

夫余王尉仇台得知是自己的人先挑起的战端立即大骂那员将领无能,可是如今战事已启,没有后悔药可吃。尉仇台即刻抽调北部守军与都城附近的军马凑齐四万迅速南下。

夫余军南下三日便与黄忠率领的前锋相遇,夫余仗着兵多,黄忠仗着勇猛,双方激战一个时辰不分输赢,眼见天黑便各自退守。

当日夜里,高顺赶到,在帅帐外就听到黄忠的咒骂:“该死的尉仇台从哪里凑了这么多人!想要一口吃掉都难!”

高顺一边挑开帐帘走进大帐一边说道:“一口吃不下,那就分几口吃掉!”

黄忠起身问道“高都尉何意?”

高顺微笑道:“我们要将这四万人引到夫余南部,造成他们都城的兵力空虚,而后主公从东部发起突然进攻时胜算会更大一些,如果顺利的话还能迫近夫余都城。”

黄忠立刻明白了高顺后面的意思,说道:“都城危机,那么尉仇台会立刻将这四万人马召回,那时就是我军的机会了!”

第二日,两军交战不久,黄忠按照与高顺商议好的对策佯装不敌开始撤退。之后几日仍旧且战且退,一路上不断将夫余军引向南部,渐渐远离都城。夫余将领看到玄菟军如此来也匆匆退也匆匆,逐渐升起蔑视之心,很快抛弃了最后一点谨慎率领兵马全力追击。

得知都城附近驻军离去后,躲在挹娄的高勇看准时机率军突入夫余境内,在挹娄人的配合下夜袭守卫边境的夫余军兵营,将那里驻守的数千守军击溃。此战之突然让夫余大为震撼,都城立刻炸开了锅,各种流言蜚语层出不穷。许多大臣来到王宫向尉仇台询问情况。

尉仇台早被眼前的战况弄得焦头烂额,起初他就认为高勇绝对不会放过夫余,故此提前在边境作了准备。其后高顺在开始进攻展开的几日内前进数百里也在尉仇台的计算之中,随后四万兵马再将高顺赶回南边也是理所当然。甚至于高勇早期在挹娄境内的三千兵卒他也是了如指掌,可是后来那一万人却是在尉仇台的预料之外,而正是这一点打乱他的全盘部署。

如今看着东边高勇的一万军兵向都城攻来,尉仇台不敢再掉以轻心,此时夫余都城周围守军不过万人,四万军兵南下造成夫余北部的兵力空虚。尉仇台只能眼睁睁看着高勇利用夫余兵力不足的空档迅速占领夫余东面的广大地区。而由当地的豪民以及他们的奴仆构成的农民武装虽然能给玄菟军造成一定伤害,却无法阻挡其进攻的步伐。国土沦丧让尉仇台再也按耐不住。这种近在咫尺的威胁最令人恐惧,尉仇台迫于压力不得不命令已经南下的军队返回都城。然而正这是一道命令葬送了四万军兵的性命。

高顺等待的也是这样一个机会,在夫余军撤退当夜即与黄忠各领人马尾随追击,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一部在后面尾随缠斗,一部绕到前方拦阻他们的归路。撤退中的夫余军发现被两面包夹之后不得不停下来修整一日,准备突破退路上的玄菟军。可正是这一日,让后面赶过来的黑骑兵有了用武之地。

黎明时分,黑暗中的黑色开始了最后的进攻。夫余军虽然已经做好预防夜袭的准备,却仍然无法阻挡黑骑铁蹄的践踏。营寨被撞破的瞬间也宣告他们灭亡的时刻,在黑骑兵正面攻击的摧残下,夫余军的步兵与骑兵完全丧失了抵抗的能力和决心。处处大火的营寨内胡乱奔逃的夫余士兵不是被砍杀就是被撕裂,他们成为了黑骑兵和龙骑兵最好的美食……

这一战让夫余精锐损失殆尽,逃回夫余都城的军兵不足万人。

三日后,高顺率领部队终于抵达夫余都城,与高勇的兵马汇合后将夫余都城团团围住。尉仇台看到大势已去,带上儿子和几名宠爱的女人连夜由地道逃脱投靠乌桓去了。城内大臣看到国王逃脱、将无战心、兵无斗志,本打算坚守等待乌桓的援兵,怎奈玄菟军的第一次攻城就消灭了三千多守军,并险些攻下南门。如此强大的攻击力震惊都城内的所有人,经过商议后开城投降宣誓彻底臣服。

到九月,夫余全境被高勇占领。而尉仇台的妻室与高句丽王的妻室及拔奇都被安置到奉天城,准许他们在城内自由活动或者在专人陪同下返回家乡。夫余大臣统统到奉天城关押两年,等到新占之地安定之后才允许他们回去。

第三卷 初露锋芒 第十章 雏鹰展翅(上)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十月,高勇彻底控制了西起大兴安岭、北到外兴安岭、东达库页岛、南至辽东半岛、辽南半岛的大片土地。领土面积比冀州、并州合起来还要大出许多,土地肥沃、丛林遍布、河道纵横,唯一欠缺的就是人口。

夫余国灭,高勇将其与挹娄合并,设立三江郡,三江为:乌苏里江、松花江和黑龙江。三江郡拥有三块巨大的肥腴平原,非常适合农业耕种。并给祖居此地的夫余人和挹娄人优惠政策,允许他们先行挑选优良土地和居住地,以此减弱他们的反抗和抵触情绪,达到稳定政局的目的。

三江郡局势稳定之后,高勇将新来的移民迁往三江郡,与当地人混居,以向其传播先进农耕技术达到民族和谐的目的,使得三江郡内各民族和睦相处,成为后来帝国的第二大粮仓。新占土地上,高句丽剩余人口三十余万,沃沮十余万,挹娄五万,夫余四十余万,综合下来高勇治下总人口已达二百二十余万,计四十四万三千余户。

数月连番作战,高勇完美达成以战养战的战略目标。以郡府一年税收及从张纯、乌桓丘力居部抢夺的钱粮为基础,发动了吞并高句丽战役,缴获金四万五千余斤(包括国库和宗族、富户家产)、粮二十余万石;而后以此发动沃沮、挹娄战役,得金千余斤、粮万石;而收获最丰的乃是灭夫余战役,抢其国库金六万六千余斤、粮二十六万石!

士兵战力消耗殆尽需要休整,而与夫余作战时损耗掉的马匹也需要时间购买补充。基于这些原因,高勇只好安心治理新地、发展经济、划分耕地、鼓励农桑,为对抗即将来到的粮荒而全力准备。

乌桓苏仆延部收留夫余王尉仇台后,立即将这块烫手的山芋扔给丘力居。丘力居因为领地不与高勇接壤,故此毫无顾忌积极支持尉仇台煽动夫余百姓复国反抗高勇统治,同时邀请乌延配合在辽西、右北平频繁制造麻烦。对此,高勇只得将还保持充足战力的辽西郡驻军调往夫余用镇压当地叛乱,由此与乌桓接壤一线被迫采取守势。乌延、苏仆延也趁机得以休养,并联合素利、丘力居、难楼夹击轲最和慕容。若不是由高勇在背后鼎立支持轲最,只怕他连半年都扛不过去。当然,这种支持也换回来慕容部的大量上等马匹,使高勇能够尝试着在三江郡设立马场自行繁衍。

看着草原打得热火朝天,自己却无能为力。高勇总算明白过渡扩张的弊端了!其一,过于消耗军力,造成战力下降;其二,过于消耗本身实力,对于新占土地要进行建设和安顿,开销巨大,且收益往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体现出来;其三,战线过长,新占土地需要派兵驻扎,直到稳定之后才能分批撤出交给地方警备队,如此造成兵力分散和机动兵力的减少。

不过,有一件事即值得高兴也令人悲哀,那就是新军装备的问题。抢来的钱刚刚好将督军府和警备部的部队彻底换装。以前换装都由督军府和商务部协商解决,高勇从未过问,只以为冷兵器的换装并不需要太多金钱,军队开支的大头应该在作战消耗上,可是实际接触后才明白自己的孤陋寡闻,也为战争的残酷与巨大消耗而震惊!

东汉时,军用剑=把/700~900钱,军用刀=把/660~800钱,弓=把/500~600钱,弩=把/2000钱,盔甲=套/6800~8200钱,马甲=套/7100~8600钱,战马=匹/2~10万钱。(注:某位大神根据几位历史牛人的著作统计的,主要出自《居延汉简研究系列》、《两汉军费研究》等等。)

而新军装备的刀、枪比之成本高出许多,每把刀要1500钱,每杆枪要8000钱,每支标枪要1000钱;弓、弩因为需要改装加固,成本增加不少,弓每把800钱,弩每把2200钱;至于盔甲、马甲考虑到工艺复杂和生产成本(包括采矿、炼制、打造),平均下来每名新军士兵的全部铠甲要15000(轻型甲)18000(重型甲)钱,黑骑兵马甲要13000钱!

当高勇看到装备费用时几乎晕厥过去!全套装备下来:重步兵(刀、重型甲、枪)需要27500钱,轻步兵(刀、轻型甲、标枪x10、弓、弓箭x40)需要27700钱,弓弩兵(轻型甲、弩、弓、弩箭x40、弓箭x40)需要18800钱,龙骑兵(刀、轻型甲、弩、弓、弩箭x40、弓箭x40)需要20300钱,黑骑兵(刀、枪、重型甲、马甲)需要40500钱。若是加上战马,一名龙骑兵需要50000钱,而黑骑兵更高达100000钱!不愧许多人说重装甲骑兵是费效比最低的兵种。

粗略一算,一个步兵师全部装备下来需要金18000斤,机步师要金29000斤,黑骑师要金51500斤,龙骑师要金27800斤,弓弩师要金13700斤。

看着每名士兵需要差不多3斤黄金的天价,高勇险些吐血,暗自庆幸:“幸亏郡府几大行业赚的钱足够支撑,否则……只装备两个机步师都会让郡府破产的!怪不得东汉集十三州之力才勉强支撑三十万左右的精锐部队!战争打的是后勤,更是金钱啊!”

当然,虽然钱花光了,可占领东北平原的好处却是难以言喻的。几年之后,当东北平原的农业有了规模后,完全能够产出足够的粮食,不仅可以支持对南作战,还能开始向北继续占领新地。也许南边还没有拿下交州,北边已经攻到西伯利亚了!

三年时间,高勇终于将整个东北纳入掌控之中,成为东汉末期最强大的地方势力。只是洛阳朝廷对这边的情况并不清楚。

十月中旬,高勇率领得胜之军返回阔别半年的奉天城,面对再次倾城而出的百姓,高勇心中充满了成就与自豪。至少现在他们不必再担心有兵祸之灾,现在的东北可以说是东汉最安全的地方,各民族的人遵守着相同的法律,行使着相同的权利,有房子住,能吃饱穿暖。

几年快速发展,奉天城及其周边已经成为整个东北的政治经济中心,这里是商品的集散地,粮食、药材、布匹、原料、毛皮、珠宝所有的一切都能在这里买到;这里是交通枢纽,通往各地的道路畅通宽阔,各种马车往来不绝;这里是政令和军令制定发出的地方,虽然洛阳朝廷经常有人花高价买这里的官位,但是他们的钱却全部打了水漂,一旦进入右北平他们就会被立刻监控起来,安排到一个秘密地点软禁。而情报部会借用他们的名字不定期给朝廷送上礼物,用他们的名号发出各种不真实的信息,让东汉朝廷难以摸清这里的真实情况。

奉天城内住着各个民族的人,街上随处可见他们身着异样服饰如汉人一样讨价还价或者四处游览。他们当中有的是商人、有的是游客,但是目的只有一个:亲眼看看这座北方最大最好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