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267部分

高科技军阀-第267部分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动摇整个战线。”

永田铁山说完,用期盼的目光看着上原勇作,但上原勇作仍然不为所动。

作为*陆军的最高长官,他是决不会轻易向别人的意志屈服的。

上原勇作和许多*陆军将领一样,一向不大看得起中*队,认为他们只是一群由唯利是图的军阀以及背后的“英米鬼畜”操控的嗷嗷叫的走狗,之所以取得了一些胜利,无非仗着装备精良人多势众而已。不仅如此,他一直认为美国人也没什么了不起,都说美国人在欧洲打仗时怎样的凶狠顽强,连雄霸天下的德国陆军都不是对手,但他的大*帝国陆军打起仗来,不是同样的以不怕死著称吗?

“具体的作战细节,陆军省就不用费心了。”上原勇作有些恼火地说道,“参谋本部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殿下也已经批准,陆军省就不必过问了。”

“那就这样吧。”裕仁环顾了一下四周,起身示意会议结束,将领和官员们全体起立,目送裕仁登车离开了大本营。在裕仁离开之后,原敬和内阁主要成员也跟着离开了。但让原敬没有想到的是,一位宫内侍从竟然在外面等候着他。

“首相阁下,亲王殿下有请。”

原敬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象是明白过来的点了点头,跟随宫内侍从上了车。

“首相阁下,我想知道,在您看来,这一次*是不是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刚上了车,端坐在车内的裕仁便立刻问道。

“是的。这场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如果旷日持久,*将陷入困境。”原敬犹豫了一下,点头回答道,“而军部不顾后果的擅自行动,是比支那军队和他们背后的英米两国还要危险。”

“现在追究这场战争的起因,已经没有意义了。”裕仁平静地看着有些愤懑的首相,说道,“我想听听,首相有没有能够快速结束这场危险的战争的办法。”

听了裕仁的话,原敬感到了一阵惶恐不安,没有立即回答。

“首相是不是认为,帝*队这一次,很难打败支那?”裕仁意识到了首相的惶恐,尽量和颜悦色的问道。

“是这样。”原敬狠了狠心,说道,“其实,哪怕没有英米两国的支持,*也未必能战胜现在的支那。”

“哦?首相为什么这么说?”裕仁有些惊奇地问道。

“我这里有一份报告,亲王殿下。”原敬从皮包里取出了一份文件,恭敬地交给了裕仁,“这是我们在支那的情报人员收集的近几年来关于支那国内军事、政治、经济的简报,这里面说的内容让人吃惊,因为如果这份报告所说的是真实的情况,那么在这几年里,支那的发展之快令人震惊,现在的支那,已经不是以前的支那了。”

裕仁打开了报告,看了几眼,里面的枯燥数字和解说文字让他感到一阵不耐烦,但里面附着了一张地图,上面画着的内容却让裕仁立刻就明白了原敬的那句“现在的支那,已经不是以前的支那”是什么意思了。

那是一张中国大陆的地图,上面标示着的,既不是山川河流,战略要地,也不是进军路线,而是中国目前的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尽管这些工业区和中国辽阔的国土面积相比,仿佛几块遮体的破布,但它们的实际面积,已经和*本土的大工业区相差无几。

“那就是说,哪怕没有英米的帮助,以支那现在的工业生产能力,也足够支撑一场和帝国的大规模战争了,是这样吗?”裕仁盯着地图上中国沿海的几处重要的港口和造船基地问道。

“我认为是这样的。”原敬答道,当他看到裕仁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又补充道,“不过,这份情报内容的真实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核实。”

“不用核实了,我想首相的判断是正确的。”裕仁将报告还给了原敬,说道,“目前的战场形势已经证明了这些情况是真实的。”

听了裕仁的话,原敬不由得默然无语。

“自日清战争之后,北洋舰队为我帝国海军联合舰队全歼,支那便一蹶不振,东亚海权尽在我手。可现在,帝国海军面对支那海军,竟然缩手缩脚,迟迟不敢同其决一死战。”裕仁的话里带着难以言表的不甘和屈辱,“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支那海军的战力在欧洲战场已经得到了检验,其从米国购入的战舰坚固耐用,火力强大,实为我海军之劲敌,所以海军持谨慎态度也可以理解。”原敬说道,“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结束战争,就不能仅仅依靠海陆军的作战了。”

“首相有什么打算,我想听听。”裕仁很快恢复了镇静,说道。

“国家和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原敬小心地措着词,说道,“比如*和英国,同盟关系还没有结束,英国便已经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叛了*。现在的*,需要强大的盟友的帮助。”

“首相以前说过,*改善同英米尤其是米国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裕仁说道,“为了消减英米的敌意,首相还建议同支那修好,我一直是很赞同首相的观点的。”

“亲王殿下能够这么想,*就有希望了。”听了裕仁的话,原敬的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我有一个建议,不知亲王殿下是否愿意听一听。”

“首相请讲。”裕仁的脸上现出了关注之色。

“亲王殿下博学多才,熟知经史,当然知道,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楚怀王的故事。”原敬说道。

听到首相居然在这个十万火急的时候给自己上起了历史课,裕仁不由得在心里苦笑了一声,但他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凝神倾听着首相的话。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齐楚两国为联盟,秦国甚以为忧,为了拆散齐楚联盟,秦相张仪游说楚怀王,愿以秦国土地划给楚国,要楚国同齐国断交,楚怀王贪心秦国的土地,遂同齐国断交,而断交之后,秦国并没有给楚国土地,楚怀王大怒,发兵攻秦,结果遭到了失败,反而丢失了不少土地。楚怀王不甘心,调集全国兵马攻秦,有臣下建议,攻秦不如以土地贿秦,联秦攻齐,这样失地于秦,却可取偿于齐,若一味攻秦,齐秦联手攻楚,则楚国危矣。楚怀王不听,率军伐秦,在双方激战的关键时刻,齐军在背后攻楚,结果楚军不敌齐秦两军合力进攻而大败,楚怀王不但失去了更多的土地,而且还丢了性命。”

“首相是想说,现在的*,就好比那时的楚国,是吗?”裕仁象是明白了什么,问道。

“现在的情况,如果说*是楚国,中国是秦国的话,那么苏俄就是齐国。”原敬点头说道,“一味攻秦,不如以土地贿秦,联秦攻齐,失地于秦,则取偿于齐。”

“失地于秦,取偿于齐?!”裕仁此时已经完全明白了首相给他讲这个典故的意思,他沉吟了半晌,不由得缓缓的点了点头。

“中国的背后,有米国的支持,同中国实现和平,也是缓和同美国的关系的最好办法。”原敬说道,“而苏俄目前在国际上完全孤立,而且军力并不强大,若同中国联手击灭苏俄,则西伯利亚的万里沃野,便是第二个满蒙。”

“我明白了。”此时裕仁的内心充满了震骇,已经完全让原敬大胆的想法给吓住了。

 (二百五十一)在大漠那边的战争

(二百五十一)在大漠那边的战争

“如果任由局势象现在这样的发展下去,纵然能够打败支那,最后的结果,也很可能是*和支那两败俱伤,而让苏俄和米国成了赢家。// /”原敬看出了“准天皇”心里正在激烈地交战,接着说道,

“支那方面可能同意和谈吗?”裕仁叹息了一声,说道,“现在的支那,和十年前已经不一样了。”

“在反对苏俄赤化方面,*和支那的利益是一致的,”原敬说道,“而且支那和苏俄直接接壤,苏俄已然入侵*,又建立远东共和国,对支那的威胁很大,支那政府此次在辽东半岛投入重兵,目的除了对抗我军,也有防止苏俄入侵之意。”

“如果同支那和谈,势必要出让部分帝国在满蒙的利益,是吗?”裕仁想了想,又问道。

“是的。”原敬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那样的话,一定会遭到陆军的激烈反对。”裕仁摇了摇头,说道,“海军那里,也不会答应的。”

“但目前的情况是,帝国海军如果不能打败支那海军,取得制海权,恢复陆军同本土的联系,帝国在满蒙的所有权益都将丧失。”原敬面色阴沉的说道,“支那海军在欧洲曾经打败过德国舰队,其战力不容轻视。帝国海军的主力舰相比支那海军,已经落后,而新舰又未能入役,我担心一旦发生主力决战,结局对帝国很可能是不利的。”

“如果海军不能取胜,陆军的失败也是必然的,那时无论是满蒙还是西伯利亚,都将和*无缘。”裕仁象是自言自语的说道,“如果要和支那和谈,就应该尽量早些开始。”

“当然,也不可能全依靠和谈,如果军事上能够取得一定的胜利,对和谈是非常有利的。”原敬说道,“所以目前军事上也不能放松。”

“首相按照这个设想,尽力去做吧!军队那里如果有反对的声音,我来协调好了。”裕仁象是下了某种决心,说道。

原敬躬身无比恭敬地给裕仁行了一个礼,裕仁点头答礼,原敬起身离开了。

看着首相和他的随从人员的身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裕仁叹息了一声,有些心烦意乱地摆了摆手,让驾车者带他离开。

当原敬回到自己的官邸时,已经是深夜了,他注意到一位秘书仍然等候在自己的书房,不由得感到有些奇怪。

“北京方面转来的情报,支那总统病逝。”秘书说着,递上了一份报告。

“是哪个总统病逝?是黎元洪还是冯国璋?”原敬心头剧震,但表面却不动声色的问道。

“是冯国璋代总统。”秘书答道,“黎元洪据称罹患脑疾,目前仍在医院医治。”

“我知道了。”原敬打开报告看了看,说道。尽管他的口气十分平淡,但此时他的大脑却随着这一意外消息而空前活跃起来。

承德,避暑山庄。

“*人想要和谈?”

蔡锷从一位军官手中接过外交部派人送来的急件,有些吃惊的问道。

“这很好理解。”蒋百里说道,“他们觉察出这一次要打不过咱们了,想要和谈保住既得利益,这是非常可能的。”

“他们可真会挑时候啊!”吴佩孚听了蒋百里的话,冷笑了起来。

就在几天前,代理大总统职位的冯国障突发心脏病去世,而原来的大总统黎元洪患了严重的脑溢血,一直在医院治疗,*人选择在此时同中国和谈,用心不言自明。

“现在想着和谈,已经晚了。”蔡锷的脸上现出了不屑之意,他只是简单地看了看手中的文件,便将它交给了吴佩孚,而吴佩孚只是扫了一眼,便将文件递给了杨朔铭。

和蔡吴二将不同的是,杨朔铭接过文件,却是看得非常仔细。看到杨朔铭的动作,蔡锷等人不由得相视一笑。

“现在我军只要再加一把劲,就可以拿下旅顺口和大连港了。”吴佩孚说道,“*人在这个时候和谈,是怕这东亚第一要塞让咱们给收回去。咱们不用理他们,先把他们打趴下再说!”

“这一次多亏了海军和空军的支援。”蔡锷看了看摆在地图桌上的一个个小小的军舰和飞机模型,感叹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仗没想到还可以这么打。”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