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清朝当皇帝 >

第641部分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641部分

小说: 穿越清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德张咂着舌头说道:“罪过……佛祖呀!这要是被人给捉了奸,那是犯剥皮罪的呀!”
“就你聪明?你去捉捉试试,管保教你死无葬身之地!”粉团儿说道,“舒服一时是一时,原来那个惠答应,也是和太监弄这个,被敬事房的人捉住了,也不过是一个打发到库房洗衣裳,一个派到龙阳斋看守玉器。家丑不可外扬,这种事谁会轻易说出去,万一让皇上知道了,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小德张还在想着刚才看到的情景,见粉团儿对自己眉目传情,也是一脸的春色,正打算扑过去实验一回,猛地想起黄匣子的事,于是笑道:“我得赶紧去‘土耳其’了,往后黄匣子都归我包送了。这边听说叫‘摸死渴’(莫斯科),现在看来真是名副其实啊,下回来,我准摸死你,叫你好好解渴!”说着话整理好了衣裳就往外走。
粉团儿追着他出来,叮咛道:“千万千万——今儿看见的事一定要烂在肚子里,记住了吗?”
小德张回到延祺宫,看见皇帝的銮驾还停在“土耳其”正殿的石阶前,说明皇上还没有洗浴出来,小德张松了一口气,总算没有误了时间,于是就坐回到辩才太监的屋里,扇着扇子看着皇上那边的动静。过了一会儿,只见辩才满脸大汗的跑回来,一进门就说:“热,热!”端起白瓷茶壶咕咚咕咚喝了一通,然后用袖子一擦嘴,对小德张笑道:“别看我管烧火,今儿还是头一回长了见识,皇上真是龙马精神,一个人大战德龄、容龄两位主子,那叫一个精彩……”正说着,只见皇上由一群太监簇拥着出来,德龄和容龄像出水芙蓉一样,脸色润红着在宫门口跪送,这才知道这是她们的起居住所,。小德张摆了摆手说:“回头再说——”赶紧抱着黄匣子出门,跑到宫门口躬身侍候着。
“是你送来匣子啊。”关绪清扫了一眼小德张,对德龄姐妹说,“回去吧,晚上朕到皇后那边去。”又对一个宫女说道:“你先回你主子娘娘那边,禀一声说朕去这会儿瀛台听政,晚上过去看她,然后来德龄她们这边进膳,这小福子怎么弄的,到现在也不见个人影儿?”
众人答应一了一声,皇上坐上銮驾还没走,大家也都不敢真的离开。只见小福子一溜小跑从西边“克里姆林”过来,微微喘息着陪笑道:“奴才在那边陪兰常在钓鱼,兰常在叫奴才给钩儿上挂肉饵子,忽然想起要伺候皇上,这才赶忙跑过来,就怕耽误了主子的差使。”
小德张在旁边听着,忍不住笑出声来,赶忙咳嗽着掩饰过去。关绪清掏出怀中的金表看着,指针已经快直到5点半了,心满意足的舔舔嘴唇,从小德张手里接过黄匣子,说道:“起驾罢!”
“万岁爷起驾了——”小福子尖利的嗓子高喊一声,远处一递一站都有人传声。
“万岁爷起驾罗——”
“主子爷起驾喽——”
在瀛台等候皇上的几个大臣已经来了一个多小时了,看着眼前这画儿一样的景色,谁都忘记了炎热。这里西临西山,东夹壅山万寿山,南边是飞放泊,其实坐落在南海子的西北,从西绕一湾月牙儿形水路,在澹宁居西北又形成一个水潭,瀛台就修在潭中。什么八仙洞、十八学士亭,对弈台一类景致点缀起来,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因为东西两面夹山,夏天的时候,无论北风南风,都从海子密林间穿掠而过,被水气林荫滤了,失去了那份燥热还带着舒服的潮湿和凉爽。登上观星亭举目四望,壅山万寿山叠翠碧苍,西山岚气含黛云岫横亘,再向南北一望,万木葱宠竹树掩映间廊庑衔接,亭阁参差错落,全都在烟色水光之中若隐若现。
这样好的景色,又凉爽宜人,而且还要恭候圣驾,谁愿意躲在自家闷热的四合院里,热得顺头流汗不停地挥扇去暑呢?因此不约而同,都早早来了,聚在莲花台亭子下观景说话。
几个人都是朝廷宰辅大臣,也是帝国顶尖儿的风云人物,各自都有着一份与众不同的脾气性格,表现也各不相同。梁启超儒雅练达,只在栏边随意散步,赵秉钧城府极深,倚着柱子坐在漆柱旁的凳子上静静养神,载沣由于是皇上的胞弟,矜持中还略带了点拘束。李鸿藻虽然对这座园子说不出什么话来,可还是借题发挥,大谈国内政事,“皇上赐给我一套中华书局印制的《四库全书》,我用了三年的时间,也只不过把总目看了一遍,即便这样这也感概良深啊。经史子集四部,真是浩若烟海啊!光是说这个‘子部’,共是十四类,一是儒家,二是兵家,三是法家,四是农家,五是医家,六是天文算法,七是术数,八是艺术,九是谱绿,十是杂家,十一是类书,十二是小说,十三是佛家,十四是道家。一共是九百二十部,一万七千八百零七卷……你大概是想看点兵家的书?有!”
吴佩孚在这些人里面职位最低,一边想着皇上驾到后要怎么样奏对,又要含笑和这些同僚们说话周旋,见李鸿藻说得口干舌燥,就起身提壶给他续了茶,微笑道:“领教了,不过您没有猜对。我想问的是儒家的事,有一件事的对错很难判定。”
他这一说,除了赵秉钧之外,大家都提起了精神。
“还有儒家判断不了的是非?”李鸿藻淡淡一笑,“你说说我们听。”
吴佩孚点点头,说道:“我的一个同乡在陕西铜川做市长,三门峡有个清里村,出了个案子报上来,叫他非常为难。大家帮着一起判定一下。”
“说说看,是什么案子?”
“那个村的族长,告本村龚家媳妇龚王氏,不守族规,和村里几个年轻人来往,干下了那种见不得人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一个晚上和好几个人*乱,一直折腾到天亮,有一次被本村的人当场捉住了一对,送到县里。县长把这件事报到了市里,我同乡说,这是屁大的事,也来惊动我?县长说,‘这个女的生性好*,早就有人告过。但她又是全乡最孝顺的一个,她的老公爹、婆婆、妹子,兄弟媳妇,还有她男人,一家子都到县里申诉,要把这案子撤下来,要是抓了这个女人,他们家就要家败人亡,请求免罪’。这个女人一方面是个*妇,一方面又是个孝顺媳妇,请问兰荪兄,以《春秋》之义该怎么评价这件事呢?”





帝国的意志 第八百六十二章 李鸿藻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1531 22:33:45 本章字数:3423

“*乃万恶之首,孝是百行之先……”李鸿藻沉吟着,想了半天,抚着膝盖感叹道:“前者是论行的,如果论心,哪个人没有*心?如果有*心就是坏人的话,那么世间也就没有完人了。后者……是论心的,富贵人家侍奉老人侍奉得好,是孝行;可不光有孝行,也要有孝心;没有孝心不算孝,贫寒人家如果和富贵人家比这孝行不比心,穷人家也就没有孝子了……”
说到这儿,李鸿藻顿了顿又说:“这一论题情理反悖,圣人没有论及,我一时间还真说不好……”
张作霖在旁边笑道:“那个女人把兰荪难住了,如果我老张没猜错,必定是她丈夫不中用,或家里贫寒,或者有别的难言之隐,家里才要撤诉的!”
李鸿藻摇头晃脑的说道:“这个命题,何止难倒李某,就算孟子再世,他也难以定论:德可升天、罪当入地,只好叫玉皇和阎王两个人商量商量再说了……”
他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吴佩孚眼珠一转又问李鸿藻说:“兰荪看过金华那个案子没有?”
“你是说姜柳氏被恶少们*,不屈而死的那个?”
吴佩孚点点头,李鸿藻又说道:“我当然留意了的。可惜那烈妇是受了侮辱后死的,没法给她立牌坊。论起‘烈’,完全够格,但却又失了‘节’,我也为她难过呀。当时我批给金华市,对这个女人要厚葬,地方上也要表彰,但朝廷就没法对此表彰了。正好裴邨也在,那五个恶少是怎么部议的?”
“四个全部斩立决。”司法部部长刘光第也在想他们的议题,他似乎有心事,望着水里来回游动的鱼儿,多少有点不经意的说道:“一个死缓:他是最后一个,而且临时阳痿,其余的人全部斩立决。”
听他这么一说,几位大臣都不禁露出笑容。李鸿藻转脸对载沣说道:“这次恩科取士,礼部有几位官员,都是有名的直臣,可是却因为一个小小的疏漏被皇上下旨革职,他们都是有名的儒臣,就这么不用太可惜了,您也担负着这次恩科取士的重任,待会儿皇上驾到,还请您替他们说几句好话。恩科取士是国家大事,全国这么多学子,这么一大摊子事情,偶尔有几处失误,也是情有可原,我可以以我李某的人格担保,他们都是兢兢业业作事,不是玩忽失职。”
载沣苦笑道:“圣上为这事震怒,连我也卷了进去,还罚俸半年呢。难道你不知道吗?我就明白了,咱们同样是今年恩科取士的主考,你李鸿藻怎么就没受牵连呢!”
李鸿藻转脸看众人都在闲聊别的事,作个手势示意载沣跟自己来。载沣不明白他要说什么,和他一块转到一座假山后边,问道:“你捣什么鬼?”李鸿藻笑道:“我教五爷一个不传之秘,包你往后只挨训,不遭大斥。不过,首先跟你约法三章,假如有一天我在别的事上出了差错,五爷也得保我!”
“那是当然,不过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被革职,你为什么又罚俸又挨训?”
“出了错儿嘛!”
李鸿藻笑着摇头,看载沣惊异地望着自己,说道:“跟五爷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您要接着这样仔细办差,不但得不到皇上的赏识,有朝一日贬你的官也说不定!”
“嗯?”载沣深知自己的皇兄,自己是他的胞弟,他一向督导甚严,同样的错别人犯了没事,可他载沣犯了就一定要受到重责,“你说说看!”
“皇上是什么样的主子?圣学渊深,精明强干,历世练达、经天纬地、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代帝王。要论勤政,千古帝王没一个比得上!”李鸿藻的神色里多少有点诡异,见载沣听得认真,又说:“正为皇上能力太强,自然督导下面就非常严格。他心性高傲,你一点毛病也让他挑不出来,你不是比圣上还‘高傲’?所以,太仔细了反而不好,‘过犹不及’,五爷,这个道理您明白么?”
他没有说完,载沣已经“明白”得犹如醍醐灌顶。千古忠臣,轰轰烈烈死无葬身之地的,多得数不胜数,原因就在于他们让皇帝觉得“比朕还精明”!四书五经里却偏不写这一条:皇帝精明,你要稍糊涂一点;皇帝昏庸糊涂,最好你就更“糊涂”,或者干脆作个白痴。
李鸿藻见对方不说话了,暗自懊悔把话说得太直白了点,载沣已经回过神来,向李鸿藻鞠了一躬,说道:“真是谢你了,这几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别人都说我李鸿藻迂腐,可是我也是深谙官场之道的,只不过不愿意随波逐流罢了,这是人情,人情就是天理,并不是教唆五爷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李鸿藻笑道:“古人常说要明哲保身,可是做官的连自身都保不住,怎么辅佐皇上为一代令主呢?”
二人正说着,只听远处有人高叫道:“皇上驾到——”
两个人对望一眼,都转身出来,关绪清已在对岸的九曲板桥下了銮驾,缓缓走了过来。等他到了桥头亭,梁启超率先叩头,高声道:“臣等恭候圣驾,给主子请安!”
“都起来吧!”关绪清看了看几个心腹股肱大臣,含笑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