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清朝当皇帝 >

第303部分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303部分

小说: 穿越清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想到宣战比我想得要早!”摩根在伦敦哼哼了几声表示他的不满。
之所以和他的想法有所偏差,那是因为美国总统是杜邦家族的人,总统的内阁主要部长们都是在杜邦公司担任职位的。这时候,摩根痛恨杜邦!局势不掌握在摩根手里,让他很难以忍受。
摩根终于姗姗来迟的回到华尔街。
也不知道是为了欢迎华尔街帝王的回归,还是为了庆祝美国队西班牙的宣战。1月份,华尔街的交易氛围骤然升温,炙热地行情突然间展开了!
摩根回到纽约不久。他还没有享受到华尔街的热情朝拜,美国海军次长就前来拜访。“摩根先生,前线吃紧。为了向古巴岛输送兵力,海军部决定向民间征用船只。您的海盗船二号是我们海军部主要购买对象之一。请您开出价格!”
摩根瞪大了眼睛表示他严重地不满,海军部这名次长脑袋里面到底是装了什么。连摩根的海盗船二号的主意都敢打?所以,摩根勃然大怒,说道:“回去告诉你们的罗斯福总统,船只不够的话,向我发订单。我造艘新的给他!至于海盗船二号,恕我不能转让!”
不过呢,似乎海军次长脑袋里面缺根弦一般,不屈不挠,口水说干得不断哀求、劝说,从民族利益、战争胜负,说到摩根个人地声誉。
他还滔滔不绝得举例说以前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首富、铁路大王、船运大王范德比尔特就曾经捐献了所有船只给联邦政府,又说道,历次战争华尔街富豪们捐献游艇的传统。还说到这次华盛顿、纽约的游艇俱乐部会员们纷纷爽快得把船只卖给了海军部。
说着说着。实际上。摩根也不是闹别扭的人。
海军次长看到有的谈,不由心里高兴。这次国会批准的巨额战争经费呢,海军部慷慨的资本,他说:“22。5万美元。摩根先生您看如何?”
摩根虽然一言不发,但是,却是默认同意了。海盗船二号几年前订购的造价仅仅是11。5万美元。对于商人来说,赚钱是天性,摩根也不例外。
等到海军次长满意而归。摩根便打电话,订购了更豪华的海盗船3号。
更为重要的是,海军部许诺将会在明天的造舰计划中更多的采用摩根钢铁出产的钢板,这样的许诺令摩根露出了笑容。
“缅因”号爆炸事件很快轰动了整个美国,立即成为许多报纸的头条新闻。一时间,美国的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这件事情,但人们议论最多的是“缅因”号被谁炸掉的。
“会不会是西班牙人干的?”
“也有可能是古巴人所为?”
不久,美国有关方面公布了调查结果,声称这艘军舰是西班牙人用水雷炸沉的,干脆利索而又毫不迟疑地将责任归在西班牙政府头上。这个消息一经传开,美国沸腾了。一些扩张主义分子抓住这个机会,到处举行集会,在报纸连发文章,狂热地进行战争宣传:“为缅因号死难者报仇!”
“美国人的鲜血不会白流!”
“我们要与西班牙人决一死战!”
战争的阴云一下子笼罩了加勒比海地区,美国和西班牙的关系到了一触即发的局面。更引人注意的是,美国官方断定,这是西班牙人干的,他们说西班牙人用水雷偷袭了“缅因号”。这个消息一传开,“为缅因号报仇”、“和西班牙人决一死战”的口号声立刻在美国国内响起,美国军队也确确实实开始备战了。
同时,西班牙方面却声明,它和这一事件无关。美、西两国为了这件事,争执不休,最后决定成立调查团。但是当西班牙调查人员要求登上“缅因号”调查的时候,美方坚决拒绝了他们。这还不算,没过多久,美国又把炸坏了的“缅因号”拖到了大西洋,让它在排空巨浪之中沉入海底。这样,调查工作无法再继续进行,而美国人反对西班牙的情绪却越来越强烈了。
在美国境内,政府开始发起动员,陆军、海军开始招收新的军人,许多工厂得到五角大楼发出的订单,甚至美军在亚洲的舰队也开始在香港整装待发,目标自然是只有两万人西班牙军队的菲律宾。
由于古巴常年起义。在那里驻扎的西班牙正规军人数超过15万人,也正是如此,加上国内的各种军事力量,西班牙人有五十万大军。
西班牙队美国怀着复杂的心态。一方面极度害怕美军干涉,另外一方面又过度相信自己的军事力量足以让美国人忌惮。
事实上,西班牙人也知道,它的殖民地均是岛屿,决定胜负的不是陆军,而是海军。而西班牙的海军基本上还是处于风帆木船的时代。比美国的海军落后半个世纪。
在菲律宾,美国人也如同支持古巴的起义军一般,扶持“卡的普南”武装。事实上,如同古巴一般,没有美国参与,起义军赶走殖民者也是迟早的事情。在战场上,起义军已经取得了绝对的优势。西班牙殖民军只是在少据点支撑着。
这样的情况下,3月尾,美国政府却向西班牙人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西班牙人与“叛乱者”在10月1日前必须停火,以便在美国的主持下举行谈判;西班牙应撤离集中营政策,准许农民回到乡村;如果在10月1日前,还不能履行条约,美国总统将要作为最后的仲裁者!
西班牙人自然拒绝了这样命令式的最后通牒。并且,西班牙政府通过外交让英、法、德、奥、意、俄等过驻美大使共同向美国政府提交“六国照会”,呼吁美西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举行和平谈判。不过。美国却婉谢了这样的建议。外交手段都尝试过,西班牙人几乎走投无路。甚至。西班牙人表示,可以完全接受美国的最后通牒。但这时候,美国依然是不答应。因为古巴、菲律宾等地果实已经成熟了,如果美国不趁着这样大好局势抢夺西班牙人的“遗产”,那么要么是便宜了起义军,要么是西班牙人调集军队,再次平息叛乱。
《纽约先驱报》就一针见血地说出美国地主流想法:“这里的大企业现在都相信我们将会有一场战争。相信所有人都欢迎战争。摆脱担忧!”
在《评论者报》上发表评论:“他们(西班牙人)将缅因号在哈瓦那地出现砍成是对西班牙队该岛主权地威胁。看成是对叛乱者地鼓励。在这真正地紧急时刻。在美国只有少数人,我们不会相信在7500万人口中会超过10个人,认为美国在古巴危机面前应该放下武器。而与西班牙握手言和和接受西班牙地主权。”
而在《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中。著名地主笔亨利。沃特森也发表了一则社论:“我们不要在名称档案馆里那已经发了霉地记录里面找到我们队这场战争地正当理由。我们在至高无上地法则中——高于土地地、动产地、人体地、人地灵魂地各种名称地法律地法则中——既人地法则。上帝地法则中找到它。我们从自己地灵感中。从我们地命运中找到它。我们从费城敲响我们自己地主权地自由钟哪里找到它。我们在枪口下赢得我们独立地爱国者们鲜血里找到它。”
这时候,西班牙人知道无可避免战争了。于是,西班牙人光棍一下,向美国宣战了。
终于,美国在最后通牒中要西班牙全部撤出古巴。西班牙政府断然拒绝,并拒理力争,也随即公布自己的调查结果,声称这次爆炸来自军舰内部,与他们无关。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在事情发生很短的时间内,崇尚大棒政策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对西班牙宣战了。
这一天清晨,从香港海域驶出的美国舰队一个中队,不顾西班牙的鱼雷和岸上大炮的轰击,闯进了马尼拉湾,和西班牙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美国驻新西兰的远东舰队司令杜威,接美国总参谋部的命令,率领一支舰队驶出新西兰海域,不顾西班牙的鱼雷和岸上大炮的轰击,闯进了马尼拉湾,和西班牙舰队开始了激烈的海战。





风云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百三十六章 幕后操盘手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1530 10:37:05 本章字数:3559

“轰!轰!轰!”杜威一声令下,美国军舰一齐开火,一颗颗炮弹呼啸着飞向西班牙的战舰,一时间,海面上炮声隆隆,一股股巨大的水柱时起时伏。西班牙军舰也开炮还击,但因设备落后,火力不强,并没有击中对方。而美国舰队有备而来,气势汹汹,凭借自己的远程火炮,一会儿功夫,几艘西班牙军队便中弹起火。
不到中午,停泊在马尼拉湾的10艘西班牙军舰,全部中弹起火。美国军舰又调转炮口,对准岸上的炮台,进行狂轰滥炸,然后封锁了马尼拉港口。杜威伯计自己无力登陆控制局面,便电告最高军事当局,请求派兵支援,不到一个月,美军前后有三批援军赶到,总兵力达到1万多人,迅即占领了马尼拉城。
当时,菲律宾人民早就进行着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并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菲律宾的解放。美国军队占领马尼拉以后,一方面强占已被菲律宾解放了的马尼拉郊区,另一方面又与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密谈,*其交出菲律宾。西班牙殖民者看到大势已去,只好同意放弃菲律宾,于是,杜威命令军舰放了几下空炮,便堂而皇之占领了菲律宾。
更可怕的是菲律宾义军在因为美国这个“友军”胜利的鼓舞。并且,美军派出使者鼓动其不要顾及伤亡去把西班牙人赶下大海。当然,杜威许诺出一系列的利益美国人的陆军是相当虚弱的,整个国家只有2。8万的训练松弛的陆军,而杜威的海军陆战队更是只有几百人。从战争开始,五角大楼的将领就理智的意识到,陆地上的战斗与其想靠美国陆军还不如靠土著起义军。
不说战斗力的问题,光是陆战那样远远超过海战的伤亡,抚恤金下来,就会让政府的财政撑不住了。而土著人不但人数多,况且伤亡再多夜不会列入美国人地伤亡统计数据中,也不会找美国政府要抚恤。仅仅需要给他们发放足够的枪支弹药。那么土著人就会勇敢地向西班牙人发起冲锋事实上,让菲律宾起义军精锐充分的消耗掉。是美国军方制定的一系列方案之一。考虑到未来殖民菲律宾美均可能将遭到如同西班牙人一般的抵抗,所以,让西班牙人发挥点余热,杀伤更多的土著起义军精锐。这样,美国在未来收手西班牙人的遗产后,清洗土著义军时候会减少一些代价。
整个美国新闻中开始把杜威当成最伟大的英雄,无数年轻人狂热地崇拜其杜威了。
华尔街股票中各种工业股票几乎吃了兴奋剂一般的开始新一轮暴涨行情。一直在犹豫不定当中的洛克菲勒和对战争前景没有明确判断的摩根,这一次只有扼腕长叹的份儿了,他们错失了一次买进军工股票大赚一笔的机会,更主要的原因是洛克菲勒和摩根旗下的投资银行收到了华尔街证券交易所的重点监控,尤其是在战争期间,他们在股票上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认为是对美国金融的一次投机,因此对他们进行了多方面的限制。
相反,对于外国投资银行以及美国中小企业,华尔街一向是采取乐观的积极的接纳态度,就像罗斯福总统在国会一次演讲中所说的那样:“美国欢迎全世界一切乐于到美国投资的有识之士来山姆大叔家做客。”
但华尔街那帮精明的职业经理人和证券分析专家被战争期间股市出人意料的涨势冲昏了头脑,却没有注意到一场空前的金融风暴将会席卷华尔街,更不会知道,在这场风暴背后的那个人竟会是大洋彼岸的中国皇帝!
这是由关续清和赵秉钧精心设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