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清朝当皇帝 >

第13部分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13部分

小说: 穿越清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宗棠跟董梁裁军已经初步完成,湘军、淮军、楚军已经完全融合,成为了大清陆军。十位将军也由左宗棠举荐,关绪清亲自定夺,分别由刘鸣传、聂士诚、陆毅伟、董梁、吴平、吴光、陈横、万天杰、沈丹阳、潘东民担任。这些都是年轻且接受过西洋军事教育的将军。分别驻守于云南、广东、大连、山东、黑龙江、福建、江苏、天津、蒙古及甘肃。军队统一购入了清一色的德国装备,在当时来看陆军已经接近世界水平。被号称武装到了牙齿。
而各地的学校也纷纷开了起来,学子们纷至沓来。听说学成毕业后都能混个老师,每年朝廷给老师补助五两银子,全家都不用饿肚子了。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各地督抚早就听说小皇帝热心办洋务,都发电报讨好皇帝。如四川重建机器局折、扩建广东军火局折、成立大清日报折、全国就这样刮起了一阵洋务风暴。
其中成立大清日报折引起了关绪清的兴趣,对啊。成立一个报社,让天下百姓了解大清,了解世界。之前山高皇帝远,各个督抚都是一方霸主,官官相护。百姓无处申冤……如果成立报社,把真是的一面呈现给朕,那些督抚也应该会收敛些吧。
一看启奏之人叫郑观应。此人是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中的总办,又兼着上海电报局总办。
“李鸿章,拟旨。”关绪清说道。
“喳。”李鸿章手提毛笔等候道。
“着郑观应即刻成立大清日报馆,出任总办。报纸名称定为,朕特赦尔等可以畅所欲言,但必须保证内容的真实性。朕要通过报纸让大清的百姓了解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而我大清在世界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大清的弊端尔等也可以全部写出来,不用顾忌得罪人。朕绝不以言罪人。大清日报出版之后,全部免费赠送给当地百姓。时限一年,朕特拨一千万两白银给你,你必须做到在三个月内,大清日报将遍及全国。”
“皇上,现在国库空虚。办个报纸要花一千万两是不是太过了?”李鸿章抬起头问道。
“过?朕何时做过亏本的买卖?”关绪清指着窗外的大雪继续说到,“瑞雪兆丰年啊,这雪是个好兆头。看着两个月后各省送来的税银吧。比这雪花可要多多了。”
李鸿章一脸茫然,看着窗外飘着的雪,心中一片空白。
由于大清的财政系统极其陈旧,税务都由各地衙门统一办理。层层拦截,交到户部时已经不到三分之一了。
但今年由于各地都开办了大清日报,衙门想要拦截可不太好办了。报纸把当地衙门官员收税情况写的一清二楚,又手握皇上圣旨,是打不得也骂不得。
“总督大人,您看。自打这报纸出来之后,咱们收多少税,他比咱们的奏折还快,直接就给发到京城了。咱们是一点油水都没有啊。下官上有老,下有小。就靠朝廷的这点俸禄,这日子可怎么过啊?”杭州知府徐明华说道。
“呵呵,咱们这小皇帝可恨着呢。把眼睛都插到我们跟前了。税收你就别想了,如数上缴吧。今后啊,做事可留点神,否则老夫可保不了你,老夫去年还被强迫买了咱们大清银行的国债,一万两银子啊。如今还不能兑现,你可比我幸福多喽。”浙江总督陈涛说道。
“唉,下官也买了一千两。你说这皇上真的才只有十一岁吗?”徐明华痛苦的说道。
“……”
光绪八年三月,全国税收如数缴齐。户部点算核实,足足三亿七千万两银子。由于鼓励百姓开厂,从商。在朝廷的支持、刺激下,百姓热情高涨。这对今年的税收是有了些帮助,可是主要的还是没有了层层的拦截。看样子今年国库终于可以有点盈余了。
关绪清看着税收的奏折,一脸欣慰。
免费送逐浪币,周周有新礼,快来抢吧!





雄狮苏醒 第二十四章 购舰备战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1530 1:32:39 本章字数:1251

离中法之战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虽然从英国人那里购买了超勇、杨威两舰。加上南洋水师、福建、广东水师的那几十条破船,要想在海战中击败当时世界第二的法国,简直是痴人说梦。
如今关绪清对大清的陆军倒没有太多的担心,历史上的中法之战在越南清朝也是大获全胜的。现在又装备了清一色的德国武器,部分科目还请了德国军官帮忙训练。不要求他们达到德国陆军的战斗力,比之前应该提高不少吧。
前面搞了这么多事情,国库现在终于有了点钱。要是现在不舍得花,那真的要变成运输大队长了。
“传李鸿章。”关绪清说道。
“喳”王商急忙退了出去。
一会功夫,李鸿章就来了。
“臣参见皇上。”李鸿章跪在地上。
“平身吧,坐着说话。”关绪清还是一如既往的客气。
“谢皇上。”李鸿章坐了下来。
“购买德国军舰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关绪清问道。
李鸿章回答道:“启禀皇上,德国慕尼黑造船厂已经答应了我大清的要求,另外德国的另一家造船厂汉堡造船厂也愿意替我大清训练一些水勇、官兵。希望我们能在他们那里造舰。”
关绪清想了想说道:“可以,不过你去跟他们讲,朕要造的是世界一流的铁甲舰,不要拿些落后淘汰的劣质品来忽悠朕,还有,你多派些江南造船厂的技术人员去监督造舰,多多学习洋人的造舰技术。总有一天我大清也要造自己的铁甲舰。”
“皇上,还有件事。我大清向德国购舰的事让英国人知道了。他们发来抗议,说我对其采取贸易歧视。要求一体对待。”李鸿章一脸的不知所错。
“哼”关绪清冷哼了一声,当初土耳其英国订了两艘铁甲舰,排水量都是4830吨,后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国接口中立,撤销了与土耳其的合同,把两艘铁甲舰转卖给大清,大清当时也同意了。后来英国又单方面变卦了。要不然中国也不会向德国购买军舰。
关绪清继续说到:“英国人想给咱们大清造军舰,朕求之不得。你去告诉他们,朕就要造他们的英弗来息白战舰。”
英弗来息白战舰是英国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产物,刚出世就遭到全世界的关注。排水量达到11800吨,船舷装甲最厚处达到了608毫米,要知道当时定远、镇远两舰的排水量也不过7670吨,船舷装甲才355毫米。就是这样,当时定远、镇远两舰也被日本称为巨无霸,甲午海战时,定、镇两舰平均承受了200枚炮弹,却依然毅力不倒。而英弗来息白战舰几乎比镇远、定远还厚了一倍。真不知道什么样的大炮能将其击沉。
“英弗来息白战舰是英国人的主力战舰,恐怕……”李鸿章担忧道。
“朕当然知道要英国帮咱们大清造他们的主力舰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最起码也要是最先进的巡洋舰。并且同意把原先土耳其订购的两艘铁甲舰改装后折价卖给我大清。”关绪清不容商量的说道。
“喳,臣马上去办。”李鸿章说道。
免费送逐浪币,周周有新礼,快来抢吧!





雄狮苏醒 第二十五章 阅兵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1530 1:32:40 本章字数:3255

北方的冬天是非常冷的,特别是还没有全球变暖的时候。在毫无污染的现在,关绪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但由于前世在南方生活,实在是过不惯这天寒地冻的日子。
难熬的冬季终于过了,四月的京城鸟语花香。处处展现着蓬勃的生机。虽然旗人还是跟以前一样,遛鸟、喝酒、逛窑子。
关绪清在养心殿看着《大清日报》,报纸上介绍着朝廷最近颁布的旨意,这些介绍简明扼要。即使不通文墨之人也能基本看懂。另外,报纸上对全国大搞洋务的争论也是喋喋不休。
关绪清揉了揉太阳穴,忽然发现前面王商跪在跟前。
“什么事情啊?”关绪清问道。
“回皇上,奴才见您看的正入神。不忍叫您,左大帅在外已经等候多时了。”王商道。
噢,该死。居然忘记了召见左宗棠了。
“快,把他叫进来。”关绪清说道。
“喳。”
一会功夫,左宗棠一身戎装走了进来。跪倒在地:“臣,叩见皇上。”
“大帅请起。”关绪清抬手虚扶一下。
“不知皇上召见,有何要事?”左宗棠站起身子。
关绪清看着日益老去的左宗棠,心中感慨万千。他为了大清,六十岁时仍然西征新疆,为国家收复千里土地。如今已经近七十的老人了。还要为了朝廷整编新军、训练队伍。
“左帅,朕想了解下大清陆军的训练情况。”关绪清说道。
毕竟中法之战快要临近,虽说历史上的中法之战陆军大清是大获全胜,可是。他仍然不放心,因为他正在改变历史。不问清楚,心中总有点空荡荡的。
“回皇上,各部都有标统带领训练,各营时常有些比赛。比如:射击、刺刀。洋人教官负责理论战术课程,针对各营统领主要讲些阵地战的火力该如何配置。针对标统讲解集团冲锋、突围、突发情况反映及部队转移的课程。洋鬼子的战术的确先进,就是有没有点军人的骨气。”左宗棠回答道。
“怎么说?”
“他们妖言惑众,说一旦被包围,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就必须举枪投降,避免无谓的伤亡。等待国家出面赎回。”左宗棠气愤道。
“我们只取其精华,不好东西。就不要学了。左帅,各地的军事学校举办的不错。今年有第一批毕业学员。朕想把他们安插到部队里去,担任监军。每营安插一人。各标、各部也都安插一人。负责战士的文化、生活、思想教育。要让官兵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打仗,是为了谁打仗。”关绪清说道。
关绪清把后世的军队政委用到大清的陆军上。事实证明政委的功效是相当大的,避免了各地军队自立为王的现象。另外让士兵们多认点字,知道是为了自己打仗。打起仗来也会更勇猛。
“遵旨。”左宗棠答道。
“还有,朕想检阅下新军。你马上令各部随即抽一营人马进京,朕要亲自检阅。”关绪清说道。
“喳。”
大清陆军的组建、裁撤八旗,绿营都是关绪清一人乾坤独断的。朝廷中大多数人都是反对的。就连他的亲生父亲醇亲王也是持反对意见的。大清陆军更是使关绪清花了大量的银子。可以说他几乎是在赌博,拿国家的命运在赌博,为了争取更多的银子投入到教育、海军的建设上。裁撤了国家整整一半的国防力量,要是这支重金打造的大清陆军没有超强的战斗力,那么中法之战法国军队就有可能直接从越南打进广西、云南。要真是这样,那朝廷就会大乱,说不定几个亲王都会跳出来重新组建八旗、绿营来逼宫了。所以,不亲眼看看,这支部队到底这一年时间有多大的成长,战斗力如何,始终不放心。
“皇上,英国人同意了。英国人同意把土耳其订购的两艘铁甲舰转卖给我大清。而且价格便宜了很多,伦敦造船厂也答应帮我大清再造两艘巡洋舰。后年就可以交船。”李鸿章兴冲冲的跑了进来。
“好,李中堂。朕有个想法,你给琢磨琢磨。”关绪清说道。
“皇上请说。”
“如今各地兵工厂都如火如荼的搞了起来,可是这些都是花的朝廷的银子。如今陆军的枪炮基本可以靠国内的兵工厂供应了。朕想把军队跟兵工厂分开,每年户部照常拨给兵部一千万两银子。由兵部自行选择兵工厂购买武器弹药。这样国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