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伊拉克风云 >

第63部分

伊拉克风云-第63部分

小说: 伊拉克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贩。这个人正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他,这眼光迈克尔很熟悉,那些阿拉伯人在他刚来这里时,高价卖给他些不值钱的小玩意时常常有这种眼神,这是一种宰客骗人者特有的眼神。

“当我是凯子吗?你们这些肮脏的混蛋……”迈克尔·理查德森恨恨的咒骂了一声,转身走开,但那小贩锲而不舍的跟着他走过了两条街,迈克尔无奈之下躲进了街边的一所便利商店,小贩好像很失望,转了转就离开了。

说实话,迈克尔·理查德森的运气并不怎么好。中东这个地方历来不缺大新闻,这是新闻界的共识,因此迈克尔·理查德森抢到美联社的这个采访任务时雄心万丈,颇有一番有所作为的心态。

但是,世事并不尽如人意!他刚到中东的第二天就被一个窃贼光顾了,护照和美钞丢失一空,在穷苦中挣扎了整整一天后,迈克尔·理查德森被迫向美国大使馆求救。虽然大使馆伸出了援助之手,但他却拒绝就此回国。但是问题在于他的采访证明等统统丢失,必须重新向有关方面申请,而这个申请过程没有一两个月是完成不了的。

难道就这么灰头土脸的回去,让同事们笑掉大牙?当然不行!迈克尔·理查德森脑筋一转,施展浑身解数混进了联合国设在当地的一家人道主义机构。借上一架尼康相机,拿上美国大使馆的美元,于是迈克尔摇身一变,又成了联合国特派记者。

为了抢到大新闻,迈克尔随着一支联合国人道主义车队深入战火纷飞的两伊战场上。当然,和电影中的美国男人一样,他的勇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外国姑娘。她叫瓦达莉亚,是个甜美优雅的意大利女孩。迈克尔·理查德森见到她的第一眼就迷上了她,因此在爱情和事业的双重激励下,他毅然加入了这支出没于两伊边境上的救援车队。

还是那句话,世事不能尽如人意!不久迈克尔·理查德森就遭到了两方面的打击,首先是瓦达莉亚对他不理不睬,就在他准备死缠烂打的时候,阿方索神父友好的告诉他,瓦达莉亚出身于意大利的维洛家族,这个消息让迈克尔立刻对那个美妞敬而远之,就算维洛家族你不知道,但黑手党总知道吧?

随后就是迈克尔一生经历过的最大危机了!一个“阴险卑鄙、狡诈无耻、冷酷狠毒”的伊拉克小子冒充伊朗军人截住了他们的车队,将他们带到了一所战俘营,据那个小子满脸虔诚地称,那里关押着向往自由与民主的伊朗爱国人士。于是,素来英明的迈克尔·理查德森被他感动,头脑一热就鼓动神父去了战俘营,想采访到一个大大的新闻,扬名天下。

谁知道到了那里之后,根本就没有什么向往自由与民主的伊朗爱国人士,唯一面对的是伊朗人雨点般的机枪子弹和手榴弹,那个小子原来是偷袭伊朗人的伊拉克特种部队头目。在激战中,他怯懦地扔下了部属和人道主义车队的人员(这是迈克尔·理查德森单方面的看法,其实是部属主动掩护刘明撤退!)自己逃之夭夭。

但幸运而又倒霉的自己却落到了伊朗人的手中,幸运的是那场激战中飞舞的子弹没有要了自己的命,倒霉的是抓住自己的波斯人不懂得起码的尊重和礼貌。虽然他们一度想对美丽性感瓦达莉亚采取点什么行动,但阿方索神父出示的一样东西却使得瓦达莉亚摆脱了被强奸的命运,从此被单独监禁并由武装卫兵严密看守,至于那东西迈克尔只看见是一块白色的牌子,是什么他就不得而知了。

欲火无法发泄的伊朗人将怒火发泄到了他的头上,他被万恶地伊朗人严刑拷打,受尽苦楚。想到这里,他就对将他骗入那个地狱般境地的伊拉克小子恨之入骨。后来,他被人赎出后得知,赎他的就是那个伊拉克小子,他叫库赛·阿卜杜拉,是萨达姆·侯塞因的第二个儿子,也是目前伊拉克军中的不败军神。

不败军神?哼哼——笑话,至少我就亲眼看到他落荒而逃,狼狈不堪。迈克尔·理查德森对伊拉克的这些传言可不以为然,但他却对那个库赛·阿卜杜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出身高贵而亲自上战场博命,深入了解美国文化和西方民主思想,年纪轻轻却胆大无比、身居高位;这些特性加上些夸张的描述就是一篇传奇的故事。因此迈克尔·理查德森自获释后并未急着回到美国,在他赴伊拉克的采访申请被伊拉克当局拒绝后,他就徘徊在约旦与伊拉克的边境上,想窥准机会潜入伊拉克再见那位库赛将军一面。

但徘徊了很长时间了,由于战争时期伊拉克对国境控制的很严,因此他始终没有机会,身上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唉——为什么总是这样背运呢?迈克尔·理查德森无奈的长叹了一声,走出了小商店,却突然发现先前的小贩正躲在墙角,看到自己出来,立刻带着笑容走了过来。

“先生——要艺术品吗?”那小贩举起了一个泥制的狮身人面像模型,操着半生不熟的英语向迈克尔·理查德森问道,脸上带着那猥琐而令迈克尔厌烦的笑容。

“不要——不——”迈克尔·理查德森正想粗鲁的拒绝,却突然感觉有人逼近,接着背后一凉,一把手枪顶在了他的腰上,他脑袋立刻嗡的一响,难道碰上激进分子了?

“我——我是加拿大人,与美国——英国——还有日本无关!”心急之下,迈克尔·理查德森连忙喊道,生怕这些“激进分子”一枪就崩了自己。

“闭嘴!”那个小贩声色俱厉的低声喝道,“敢出声就杀了你,异教徒!”

迈克尔·理查德森心中一凛,连忙住口,几个小贩打扮的人警觉的四处望望,架着他就向隐蔽处走去。迈克尔嘴上不叫,心中却暗暗叫苦,“不会是被劫持了吧?糟糕啊,要是被莫名其妙地处死就冤枉了!”

这时他听到了身边的小贩轻声用阿拉伯语对着一部对讲机说:“第三组已经抓到了第9个,请派人接应!”随后小贩放下对讲机,对着迈克尔·理查德森展颜一笑,用纯正的英语说:“先生,感谢您为阿拉伯人民作出的贡献!”说着,迈克尔·理查德森脑后突然被重击,眼前一黑就晕了过去……

第三十四章 魔盒

每当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声响。一种事物消失了,而另一种事物降临了!——维克多·雨果《怀念乔治·桑》

※※※※

在达索家族的花园里,高大的树木清晰地衬托着缀满金色星星的天空。仿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式古典主义风格的别墅被百叶窗的窗缝里透出的灿烂灯光映照着。这时,花园里有几个仆人在那儿准备晚餐,他们刚刚接到命令,晚餐将在草坪上的天幕下举行,那缀满星星的美丽的蓝空,和花园里挂满的阿拉伯风格的彩色灯笼,以及席面上布满了鲜花和美酒,这种豪华而雅致排场显示了主人对来客的重视。

刘明和白发苍苍的马塞尔·达索一起沿着庄园的小路缓缓向晚餐的地点走来。他们刚刚进行了一场很有意义的对话。

刘明俏皮地对马塞尔·达索说:“马塞尔先生,听说您出行喜欢坐汽车和火车,而不是坐飞机,这是真的吗?”

“呵呵——确实如此!”马塞尔·达索哈哈一笑,大光头在灯光下闪亮着,用沧桑浑厚地语调说:“我虽然设计飞机,但我却害怕乘坐飞机,这实在有些讽刺吧!我平生唯一一次坐飞机是1945年我从德国的集中营中出来以后,坐飞机飞回法国,因为那时我迫切想回到祖国……”

刘明看了一眼这位二战时因拒绝和德国法西斯合作,而被关进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老人,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恭敬地说:“马塞尔先生,您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也是一个真正的航空设计师,当年为了创建航空企业,您不是连房子都卖了吗?”

“是啊,想起那时的岁月真是让人怀念啊!”马塞尔·达索的眼神凝聚起来,“那时我和亨利(注:亨利·波太兹)一起建立了航空设计公司,我们不分日夜的苦干,飞机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设计了MB系列双发轰炸机,还生产了MB150系列战斗机和MB175轰炸机。可惜,战争破坏了我们的机会,德国人的入侵毁掉了我们的公司!”

“但是法国的航空工业不会因为敌人的入侵而折断翅膀!所以您重建了达索,创造了幻影!”刘明认真的补充道。

“不错!年轻人,我很高兴你能这么说,我很欣赏你的表现!法国人有能力生产出世界上最强大的战机!幻影4000就象是我的孩子,我愿意将我的孩子交给你,为你装上翅膀!”马塞尔·达索语重心长的说道。

“呵呵,那我现在就听到了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声音!”刘明看着马塞尔·达索笑着说道。

“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马塞尔·达索也俏皮的冲刘明眨了眨眼睛。

“呵呵——让F…15见鬼去吧!”两人不约而同的对视了一眼,大笑起来。

……

利雅得沙特王宫……

法赫德国王看着从法国传回的信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有人想出如此卑鄙,如此阴狠,如此奇特的想法——大规模绑架在中东的美国公民,作为人质来要挟以色列和美国政府。

他反复把这张信笺看了几遍,心中拿不定主意。这种恐怖主义的行径沙特王国是绝对不能做的,一旦暴露,将极大的危害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声望。但问题在于,刘明并未要求法赫德国王去做这些事情,他只是“通知”国王他的做法。这样的话,就大有商榷的余地了。

法赫德国王也不否认这个主意虽然阴毒卑鄙,但却有很好的可操作性。绑架普通平民的危险性较小,而以美国政府对自己国民的关怀程度来说,是决不允许以美国人的声明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买单的。即使政府想这么做,国会和强大的民意压力也会迫使总统低头就范。

而且——不管自己是否同意,刘明已经开始操作此事,这起恐怖事件和沙特王国没有任何联系。可谓付出极小,而效果极好,但是否会引起不良的连锁反应呢……

他小心的用一个精致的银制ZIPPO打火机烧掉了信笺,一个人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将卡熙娜叫到了身前说:“卡熙娜,告诉你的朋友,他的行动我不想知道,但对他的帮助我表示感谢!”

卡熙娜不解的看着自己的父亲,问道:“伯伯,他究竟告诉了你什么办法,他要干什么?”由于刘明强调信笺一定要由法赫德国王亲启并在信封上加了密封条码,因此卡熙娜并不知道刘明的恐怖建议。

法赫德国王严厉的说:“你不要多问了,把我的原话告诉他,一个字也不能删掉!他会明白的!”

卡熙娜委屈的离开了,通过秘密渠道去给刘明发信息。她没有注意到在法赫德国王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

1982年6月14日夜,美联社中东分社成员安德森及其夫人卡洛琳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被人劫持。第二天,就在美国政府向其驻外机构发出紧急预警信号的同时,中东发生了大规模的劫持事件。先是美联社记者迈克尔·理查德森在约旦首都安曼和四名美国教师先后被绑架,然后是阿联酋的迪拜发生了反美游行,游行中有三名美国石油公司的管理人员被绑架,接着是沙特、约旦、阿曼等多个国家同时发生了劫持事件。一天之内,共有67名美国平民和22名英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