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邪樱 >

第341部分

邪樱-第341部分

小说: 邪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了吧。”曹暮狠狠给了王信一拳,“你就知道胡说——你忘了,去年你胡说得没谱,结果怎么样?”
  “那是我没看见南宫也在,奶奶的,她居然跑小虞山上去把师父请下来揍我?至于吗?我不就说了一句老大和华文昌断背……”
  “我看你是存心把他们两个都气回来。”
  “没谱儿,谁知道他们跑哪儿去了?心魔界我也去找过三趟,影子都没有。”王信苦着脸,“再不回来,我可就不管他们家的药材生意了。”
  “别想撂挑子。你不管,那就上天,大力王传话过来,说是给你把府邸都准备好了。”曹暮冷笑,“雷公,我看你真挺合适。”
  “统领雷部的普化天尊尊位行不行?还雷公——没文化吧你就。”
  “少废话,雷公就是雷公。过来搭把手。”曹暮一指前面。
  “你再装。”
  话虽这么说,王信还是伸手帮着把墓碑扶正了,顺口问,“你这就不是想把老大气回来?衣冠冢?太不吉利了。再说,旁边怎么还有个华文昌的碑?”
  “我也决心说他们断背。”曹暮冷笑。
  (剧终) 
 
 
 
  
部分神话传说和典故整理 幕后老大“浑沌”和所有的缘起
 
  《邪樱》写到第十三本了,不知道为了什么,写起来有些吃力了,情节其实已经有了,但总是不能让自己满意,于是就决定先放下,顺手整理一下到目前为止《邪樱》中牵扯的一些典故。
  笑。有些东西我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算是复习好了。
  那么,开始。
  …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庄子 应帝王》
  我们中国老祖宗的直觉很厉害,倏是指时间很短,忽是指重量或者长度很小,倏、忽一出,混沌就挂了。对比:“上下左右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真正是原始的时空统一观啊。
  (以上的内容是网友“不做事的上帝”在我的书评区贴上的,省了我不少事,在此表示感谢。)
  其实看到现在,《邪樱》中一直在提的幕后黑手、创下逆天邪功的“老大”也已经很清楚了,他就是“浑沌”。
  有关浑沌的传说我也没有找到更多的——当然,我说的是那个和“儵忽二帝”在一起的浑沌——这与盘古开天地实际上似乎也没有什么联系,我只是在《邪樱》中把他们弄到一起罢了,毕竟被盘古劈开的也是浑沌。
  至于为什么把在神话传说中并不是非常普及的浑沌拿出来当作幕后的老大——先让我另起一段。
  我相信对于很多朋友来说或许和儵忽二帝有关的那个浑沌也属于“普及型”的常识,可我是读《庄子》的时候才知道的,所以至少对于我来说这不能算是“普及型”的了。其实这几句话实在是多余,可我宁肯多余一点也不愿意被某些朋友抓住尾巴。这实在因为我吃够了亏,也看别的朋友吃够了亏。笑。哦,对了,《庄子》中有关浑沌和儵忽的这个故事显然并不只是故事,它有着更多的含义,但《邪樱》只是一个故事,所以也就不在乎这么多了。嗯……实用主义是我对待《邪樱》中牵扯的所有典故的态度,在这里先行说明,免得再招惹某些朋友出来说些不必要的话出来。这几句朋友们权当是我的废话好了。笑。
  回到浑沌上来。
  把浑沌当成幕后老大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是那么容易让人想到。因为在创世神话中,浑沌往往是作为没有意识的存在而出现的。而庄子却给了我一个钻空子的寓言。
  事实上,除了庄子之外,还有很多说法也把浑沌拟人化了,在这里列举一下我能找到的一些。
  在《山海经 西次三经》中有这样的描述:
  “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这个“帝江”,就是浑沌。在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古本山海经图说》中配上了不少古人画的些图形——说实话,别提多可爱了。胖墩墩的,除去六条腿和四个翅膀,倒像是只小猪。我甚至怀疑这是古人对于肉食生活的向往:六个猪蹄还有四只鸡翅膀,不仅诱人,而且还很经济。
  除了这种说法之外,《史记正义》(大约是唐代的张守节所著,我并不是十分清楚)中还有这样的解说:
  “昆仑西有兽焉,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而无五脏,有肠直短食径过,名浑沌。”
  这个解说是引用了《神异经》,而网上可以查到的《神异经》中的描述要更为详细一点:
  神异经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扺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浑沌。”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这个浑沌实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倒也没有太错怪它。笑。
  但在《神异经》的描述中,虽然肚子里面的东西似乎不怎么全,浑沌倒还是有“五官”的,这让我很是困惑,因为在我找到的图里,作为“帝江”的浑沌显然和《庄子》中的传说一样,没有七窍,浑身光板一个。
  另外,还有别的说法,比如我在袁坷先生著的《中国神话传说》中看到了同样是引用《神异经》的注释,上面又多了一句“空居无为,常咋其尾,回转仰天而笑”——前面把浑沌说成是个恶棍倒也罢了,这一句简直就说它是个傻子。又或者是因为书上说了浑沌善歌舞(据说还是远古人的歌舞之神),想来这咬着自己的尾巴转圈还仰天大笑——这动作也太难了点儿——的动作就是所谓的“歌舞”了。
  同样,按照这个说法,浑沌还是有五官的——或许也就是儵忽二帝给浑沌凿出来的七窍?
  我不得不再次用“另外”这个词了,而这一次的另外,真的很“另外”。
  据说,浑沌(帝江)还是黄帝的儿子。这种说法出自《左传 文公十八年》,“帝鸿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谓之浑敦”。杜预注:“帝鸿,黄帝。”
  这个“浑敦”,就是浑沌了,也不知道黄帝是怎么生出这么一个儿子来的。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还有一种说法说帝鸿就是帝江,换句话说,浑沌其实就是黄帝!
  好吧,等我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已经彻底让古人们把我给弄晕了头。
  这也就不能怪我要在《邪樱》里恶搞一下浑沌了。 
 
 
 
  
部分神话传说和典故整理 为了那些“魑魅魍魉”之海山八妖不全版
 
  魑魅魍魉等于妖魔鬼怪,这个解释我想应该行得通,但真要深究起来,却好像又不是这么简单。就像《邪樱》中提到的种种妖魔鬼怪,从无定乡八老到三山十八友和南宫飞燕,个个背后都有些故事。
  那就先说说“魑魅魍魉“
  魑,同螭,也同彲。魅,同鬽。而“魍魉”,则有多种说法,比如“挝W”、“罔两”、“方良”和“蛧蜽”,还有一种说法是把“罔两”中的“两”换成三框中加一个“良”字,紫光拼音和微软2003中都没有那个字,而那个字却赫然不能算是繁体异体,顶多是咱们平时不用它罢了。
  不由得再一次仰视咱们祖国的伟大汉字——我可以打一个赌,当我活到一百八十岁的时候,我依然认不全它——如果到时我能认全,我就输给你一块钱。
  另外让我感到惊讶的一件事情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竟然查不到“魑魅魍魉”这个词,这可是个常用词啊!
  于是我翻开《辞海》,结果:还是没有。
  “魑魅”和“魍魉”是分开解的。
  而且,虽然“魍魉”是在一起,“魑”和“魅”却各有各的意思。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不觉得厌烦,并且对抠字眼有点儿兴趣的话,那就接着往下看。
  魑魅: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以御魑魅”的记载,杜预注曰:魑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辞海》P211)
  换句话说,魑魅就是鬼怪——《邪樱》中的妖精应该也算是“魑魅”了。但是,有朋友可能马上会想到无定乡八老中的“刀四”,这个家伙虽然还没怎么露面,却大约不会是山里河里的,所以,刀四不是“魑魅”。
  那刀四是什么?
  或许应该说,刀四是“魅”,不是“魑魅”。因为《说文》中明明白白地写着,“鬽,老物精也”。《周礼》又说,“以夏日至,致地示鬽”,郑玄注:“百物之神曰鬽。”也就是说,“鬽”,是百物之精灵。
  而“魑”这种东西,则比“魅”要复杂一点。
  《辞海》中解释,魑,是一种无角的龙——这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腾蛟真人,但腾蛟真人是有翅膀的,恐怕不能算——可《说文》中又说,“魑,若龙而黄”。既然“若龙”,那就不是龙了。
  于是,又有人注解,魑是一种兽形的山神,郑玄则干脆说了这么一句:“魑,猛兽也。”
  但魑是一种像龙的东西总不会有错,在对“彲”的解释中,有《史记》可以为证,《史记 齐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龙非彲”。
  我私下里估计,这“非龙非彲”的,肯定就是腾蛟真人了。
  说完了“魑魅”,那就该说说“魍魉”了。
  “魍魉”除了写法多一点之外,含义也不算少。
  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层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无所依的样子”,前者在《庄子》里还有个寓言,甚至斑固在他的《幽通赋》中也有提及。(参照《王力古汉语字典》P1739)
  至于后者,《淮南子 览冥训》中有个我很喜欢的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
  当然,我更重视的应该是和神仙鬼怪牵扯着的东西。
  魍魉,严格地说,是“山精”,是“木石之怪”。《国语 鲁语下》说,“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两。”
  “夔”这种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再说,至少“罔两”已经有了下落——罔两——魍魉者,绣山万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来那一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好吧,接着该说“魑魅魍魉”了。
  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有的“魑魅魍魉”这个说法?我琢磨了好久,不得要领。
  直到有一天去乱翻那本为《邪樱》预备下的“妖精大全”:《古本山海经图说》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前言中马昌仪引了《左传》——这大约是我能找到的有关“魑魅魍魉”的最早出处了。
  《左传 宣公三年》: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嗯……我得承认,我对于“魑魅魍魉”如此上心或许只是为了一时的好奇,但引出来的这几句话,却真的成了重中之重。
  看惯神异小说的朋友刚才应该会心一笑了。
  《左传》中的这几句,实在是天下妖精的总出处。
  ——禹鼎!
  禹鼎这东西又称“夏鼎”,更让人明白的说法是“九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