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诡命 >

第13部分

诡命-第13部分

小说: 诡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他说这话,我虽然知道他这只是打官腔,但心里还是不由得一热,毕竟他这么一开口,那些个管没他大的也不管乱说什么了。

“我之前给那小孩卜过卦,其实他的命数早就在进医院之前就尽了,当时我算出来他是死在这个拐角口”,我拿手指戳了戳鲍局手里的照片,换了种说法,把我看到的那孩子死亡的经过给说了出来。

别人我不知道怎么想,鲍局反而是越听这眉头就皱得越是厉害。

“小杨,你带小周去现场看看。凌队长,你去交通部门查下这孩子的交通事故是谁处理的,把当初的卷宗翻出来,好好查下!”说到最后,他刻意一字一顿,瞪了一个瘦子一眼,然后那瘦子顿时就没了脾气,眼珠子直在眼眶里抖。

吩咐完这些,我们就各行其是去了。

鲍局带着人搞定那具开膛破肚的尸体,而我则被杨焱开车带到了事故现场。

杨焱这小伙子一来二去我也算是对他有了些了解,性子很直,身上正气也足,整个人就像他的名一样,不动如山风火如林。不过在他的眼里怕是我只是个被局长待见的江湖骗子而已,而且我这个江湖骗子身上还牵扯着三条命案。

一路上我故意找话题跟他搭话,不过他并没有理我,除非问的问题是跟案子有关的,不然绝不会浪费力气跟我多说一句。

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我们就到了那段高架,他在车子后面设置着警示区域,而我则直接下车,凭着记忆沿着护栏往前走着。

可一到那护栏边上我的恐高症就犯了,这里的高架不同于小城市里十几米、二十几米高的那种,就算是建在高架旁的小高层跟这段路面比起来都要矮上一大截!

我实在无法想象那个小男孩是怎么活下来的,也许这也是命吧。

我尽量说服自己不要去想这高架有多高,也不要瞥过脑袋去看那下面的景色,可越是这样就越是忍不住去想、忍不住去看,这一看,脑袋就晕,直接双膝跪地,给高架桥行了个大礼。

忽然,护栏上一段白色的五线谱一样的痕迹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连忙指着那边划痕大喊了一声,“哎!过来看啊!”。

杨焱听到了我的喊叫,但貌似没打算理我!直到我说这里有划痕!有线索!他才一脸不耐烦地走了过来。

我这才仔细打量了下那些划痕。

一共是四条长短深浅不一的痕迹,被露水侵蚀之后痕迹看上去有些淡了,再加上是晚上,要不是手机跟我一起摔到了地上,碰巧照在护栏上,我怕是也不会在意这段痕迹。

他见我观察得这么认真,也就蹲下了身子看了起来。可这一看,他的神色就变了,立马跑回车里拿来一个记录仪,从各种角度把这段痕迹拍了一遍。在高清仪器的帮助下,这款刮擦的痕迹越发地清楚,在白色线条的外面,还有着一条黑色的痕迹,这条痕迹跟白色线条不同,并没有划破护栏表面,倒像是蹭上去的。

“是橡胶。”

杨焱见我用手摸着那段黑色的东西,冷冷地说道。

平时不说话的人突然张口总是能把人吓一跳。我白了他一眼,手沿着这段痕迹不停地往前摸索。因为白色的痕迹是划痕,所以那种摸开卷的刀口的手感特别明显,大约往前走了两三米我就停下了,不为什么,因为痕迹断了。

高架上的护栏就跟高速上一样,是一段一段可拆卸拼装的那种,就是防止一些重大交通事故造成护栏损毁之后能及时地补上。

我一拍腿,猛地站起身,打量着那段忽然摸不到痕迹的护栏,问了问旁边的杨焱,“哎,小杨,这段就是刚刚那车祸撞毁的护栏吧?”

杨焱听了我的问话,并没有急着回答,因为他也觉得很奇怪。按理说车祸才发生了不到两小时,减去现场采集证据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修好的啊。而且看这样子都像是修了有一段时间了。

他把记录仪举到了跟前,翻着里面的照片,然后一边举着记录仪,一边跟现场进行对比,最后吞吞吐吐地说了两字,“是这。”

我并没有察觉到杨焱的心境的变化,因为我压根就没注意谁修护栏这事,我只是觉得如果这里恰巧就是那胖子的车祸地点的话,说不准这胖子和那个小孩的死有些我们不知道的联系。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又到了四点钟,我虽然有些累了,但精神却还很好,都已经连续两天这么熬夜了,尤其是那个杨焱,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该不会警察都是夜游神吧?

我看他已经做完了信息采集工作,就建议去高架下面看看现场,他很爽快的答应了,倒让我有些不太习惯了。毕竟之前他一直把我当个骗子看待,说什么都不听都不信,不过这也是个好事,毕竟谁会嫌朋友多呢不是?

车子在高架上绕来绕去,两旁的小高层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看得我心里面颤颤的,终于在转了一个大弯道之后,我们“降落”了。

正对着上面轿车坠落点的绿化旁有个硕大的承重柱,就是这玩意儿支撑着这段高架桥,而且这个石柱子看上去还跟我以往见到的不同。

“到底是大城市,为了市容连柱子上都雕龙画凤的,啧啧啧。”

“这是龙柱,这上面的鎏金大龙不是装饰,有说头的。”

嘿,我立马看了眼西边,太阳也没出来啊,这杨焱怎么想得起来主动跟我聊这个啦?

不过他的脸色看上去不太好,总觉得有些心事,莫不是这柱子有什么问题?

既然他想说,那我就得给他个台阶,“有什么说头啊?”

我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心里一点也没了之前调查现场的那种紧迫感,一门心思地想看一个脑袋里满是科学思想的小警察怎么跟我讲封建迷信的故事。

大概是我的表情太明显了,他脸上有些不悦,但犹豫了会儿之后还是开口讲了,而且一讲就是跨越几十年。

这估计得扯到改革开放那会儿了,虽然文革刚刚过去,但人们的心里还是把马克思当神一样看待,任何与马列主义唱反调的都唯恐避之不及。

但城市的发展是时代潮流的需要。这个城作为一个港口城市也和深圳一样很快就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脱颖而出了。到处都建起了高楼大夏洋房花园,人们的日子好了就开始开动脑筋去保持这份来之不易的财富了。

那时候有句话比“阿弥陀佛”还经典——“要想富先修路”,尤其是他们这港口城市更是依赖交通。

普通的马路已经日益堵塞,根本满足不了城市里日益增加的大车小车的需求。那时候外国为了缓解这种办法都建立起了高架桥这种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能学下呢?

于是一座座高架在城市里拔地而起,到处都在大兴土木。

沿途街景,一天一个样,半个月找不到旧街里弄。

可没料到的是,当工程进行到关键的东西高架路与南北高架路交叉联接的接口时,作为高架路主柱的基础地桩怎么也打不下去。

工程队当时因为有先进知识分子坐镇,第一个反应就是方法不对、技术不到家。于是上报国家,举全国之力找来最好的专家支招,最后甚至还请来了国际外援帮忙,什么法子都试过了,这地基就是打不下去。

随着工程一天天地拖下去,一种说法在私下里悄悄地传开了:会不会是风水的问题?要不要请位阴阳先生来看看呢?这种说法刚一诞生,立即就遭到了领导的痛批!

“这简直是对技术专家的嘲弄!这是对科学前辈们的不尊重!在科学空前发达的今天,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上可九天揽月,下可钻地入黄泉。碰上一个工程难点就求神拜佛,岂不是封建迷信的复辟!?”

于是领导亲自坐镇,“人心齐,泰山移!今天!必须要将主柱的地桩打下去!”

领导的话就是圣旨啊,工人们虽然心里一百二十个不乐意,但还是把打桩机给架好了。

按道理长江三角洲属冲积平原,并无过分复杂的地层状况,土层都软得很,平地上基本不可能会有打不下桩的地方。

突然就听到竖井井口里“嘭”得一声,那声音跟放山炮炸山一样想,震得周围的人耳朵里直嗡嗡地响。

所有的人都愣住了,以前打桩的时候也没听到过这种响声,难道这下面有当年鬼子埋着的炸弹?

井口的同志看向了领导,在等领导决定要不要继续打下去。

而站在不远处的领导只是犹豫了半秒钟不到,就朝他手往下一挥。

于是活塞又渐渐抬起,一阵黑烟伴着柴油的臭味冒了出来,接着又是一锤!

“轰隆隆隆——”

这次已经不像是之前那种放炮的声音了,而是像地震时地下传来的那种沉闷的响声。井口的农民工们彻底地慌了,连忙冲领导喊,“不能打啦!快停下!不要再打下去啦!”

有的人甚至已经跪到了地上,在给那口发出“轰隆”声的竖井磕头,嘴里还在念叨什么。

饶是再怎么鉴定的科学分子一看这情况心中也是打起了鼓,但自己毕竟是领导,领导不带头谁带头啊!

他气愤地跑过去,把那帮子工人赶走,自己坐上了打桩机的驾驶室,怎么说当年自己也是部队里呆过的,这些个机器开起来还不跟玩似的,不就打个桩么!能给老子打出个原子弹不成!

柴油器的马达声再次响起,伴随着一阵黑烟,锤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狠狠地砸了下去!

坐在驾驶室里的领导只感到自己屁股一麻,那种麻,就好像自己拿着锤子锤到了一面钢铁铸成的墙上似的,紧接着地面开始剧烈的摇晃起来。

第十六章是她

整个那块的地面都摇晃得厉害,那一瞬间的感觉就好像天和地在自己的脚下翻了个,整个人都不听使唤地重重摔到了地上。

然而这还只是噩梦的开始,那些经历过的人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叫声,那个伴随着地震从竖井里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叫声。

没人知道那是什么东西的声音,有人说是土地爷发火了,也有人说那是龙吼!打桩伤了龙脉,所以地龙发怒了!

可不管怎么猜测,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绝对不是平常听到的那种爆炸声或者碰撞声。

竖井里的吼声一阵高过一阵,足足持续了十多分钟,地面也就跟着震了十多分钟。等大家晃过神来的时候才想起,领导还在打桩机里坐着呢!

一帮人赶忙跑过去,把被吓出了一裤子屎尿的领导给抬了下车,至于工程什么的自然是不用多想的停工了。

那些天他们都没睡好,只要一闭上眼就能听到那让人毛骨悚然的吼声,甚至还能看到一只身形庞大的黑影从眼前游过。

自从领导住院之后,这件事就像是一个禁忌,在工程队里从来都没人提起过这个事。直到一位老乡实在是忍受不了梦魇的折磨,把这个梦境讲了出来,这时大家才发现,这可能不只是巧合这么简单了,就连领导身边的秘书都觉得,一定要喊个懂行的来瞧瞧了!

于是他们从南方那边请来了一位颇具威名的阴阳先生,不过明面上对外讲的是请的民俗专家,要对工地上发现的古物进行保护。

那位阴阳先生到工地上之后也没什么大动作,就是拿着他的宝贝罗盘多转转西瞧瞧,有时候在嘀咕两句踏个正步什么的,然后嘱咐秘书帮他筹备些开坛设法的东西就可以了。

第二天,那先生如约来到了工地,用张破桌子和秘书准备的那些家伙事简单设了个神台,就开始招呼闲杂人等散场了。

法事倒没有想象中的复杂,阴阳先生简单地拿香朝那口竖井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