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因缘 >

第92部分

穿越因缘-第92部分

小说: 穿越因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应当将菩提心当作一生修行的重点。千万不要认为在修习五加行的几个月中,念诵完十万遍发菩提心的偈颂,就算完成了修菩提心的任务,从此以后就万事大吉,可以与菩提心修法诀别,转而修习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等修法。这是荒唐之至的愚蠢之念!要知道,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始终都不能离开菩提心的修法。 

作为一名凡夫,在一生当中既没有永恒的幸福,也没有永恒的痛苦。但无论是痛苦还是幸福,都不能将其作为修行的障碍,而应当像我们以前所讲的一样,将所有的幸福与痛苦都作为修菩提心的顺缘,化作利益众生的动力。虽然就本质而言,它们既不一定是修行的顺缘,也不一定是修行的违缘,但我们却可以将它们变成顺缘或违缘。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非常幸福,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而失去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紧迫感,这样一来,就会在碌碌无为当中错过所有的修行机会。另外,如同《中观四百论》所说:“有情无慢少,有慢则无悲。”凡是有钱、有地位的人,都有不同层次的傲慢心,以傲慢心就绝对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慈悲心。 

阿底峡尊者在进藏时也曾经说过:“你们藏地这些所谓大德的作法,会影响、破坏我的慈悲心。”如果有了名利地位,就会因傲慢而使慈悲心受损,既然慈悲心已经受损,菩提心又从何而起呢?因为基础已经动摇了的缘故。由此可见,幸福并不一定是修行的顺缘。 

我们都害怕痛苦、逃避痛苦,将痛苦视为洪水猛兽。但如果能善加利用,也可以转祸为福,将其化为菩提心的顺缘,这就是大乘修法的善巧方便,小乘修法中就缺乏了这一点。如果真正能够做到这点,就是不折不扣的大乘修行人。 

有些所谓的修行人,只是在平时没有痛苦、没有折磨、没有压力时,才心不在焉地作一些形象上的修行。一旦遇到麻烦,就将佛法扔到一边,像普通人一样地怨天尤人,这样就不会有进步。即使有,也是暂时的、不稳固的进步,虽然在几个月、几年当中显得有一些成效,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很快就退转了。但是,谁有把握在一生中不会遇到痛苦呢?决不可能。所以,大乘修法就竭力提倡将菩提心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将痛苦转为道用,将痛苦变为修持菩提心的动力。 

有一个比喻可以很恰当地说明这一点:森林大火在遇到狂风时,可以借助风力而变得更加猛烈,风刮得越大,火焰就燃烧得越旺;但炉灶中的微弱之火,却会因一阵微风的吹动而熄灭。痛苦就像风,而菩提心就像火,如果善于利用如风一般的痛苦,就能使其成为修菩提心的助缘;如果不会利用,就会因极小的痛苦而一蹶不振。 

比如说,如果一个长期修持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等修法的人,在遇到工作上的一些意外、困难以及不公待遇的时候,仍然顽梗不化地认为:我已经修持了这么久的菩提心,积累了这么多的福报,凭什么还要受到这样的侮辱,遭遇这样的处境?这种忿忿不平的瞋恨心,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足以令前世的善根毁于一旦。 

作为一个合格的修行人,即使遇到强烈的痛苦,也能将其化为勇气和力量,不但可以战胜痛苦,还可以本书由电子书网提供下载使菩提心日益增长。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方法。所以,我们千万要加以重视。 

轮回是无始无终的,哪怕这一世做得再多、再好,也不能保证下一世可以坐享其成。就算在此生,也是直到体力衰竭、精力不济的时候,忙碌的生活才算告一段落。但修行却不是如此,即使利用几个星期的时间,精勤地修持一种法,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明显效果。如果能将修行的时间加长,其效果更是可想而知。 

以上内容,是针对所有修法而言的,下面转入正题,讲一讲自轻他重的具体修法。 

二、自轻他重的修法 

(一)修法的标准 

阿底峡尊者的一位上师的感人事迹,就是自轻他重修法的标准。 

他虽然是一位凡夫,所修学的理论也属于小乘一切有部的经典,而没有接触到大乘经典。但由于长期熏习慈悲心的缘故,所以就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慈悲心。 

一次,他身边的一个人患了疾病,生命垂危,奄奄一息。医生说,只有用活人的新鲜肉,才能治疗他的病;如果找不到,就别无他法了。 

人们四处寻找,却始终没有找到所需的新鲜人肉。这位专修慈悲心的上师在知道这个情况之后,便亲自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送给了病人。在服用了新鲜人肉之后,患者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但因为这位上师并没有证悟空性,只是一名普通凡夫,所以也深受剧痛的折磨,感到苦不堪忍。得知真相的病人走到他的床榻前,满心歉疚地说:“非常感谢您的无私奉献!因为治疗我的病,让您承受了如此的痛苦,实在是过意不去。”上师和蔼地回答说:“没有关系,只要你的病能够康复,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当晚,因为伤口烧灼般的疼痛,上师一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直至凌晨,才朦朦胧胧地进入梦乡。在梦境中,来了一位身穿白衣的人,慈祥地对他说:“善男子,修菩提道的人,就是应当如此!”说完,又轻柔地抚摸了一下伤口,剧痛不止的伤口当即恢复如初。等上师醒来之后,发现伤口果然已经复原。原来梦中的白衣人,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正是因为慈悲心的力量,才打动了观世音菩萨,而使这位上师能够获得如此神奇殊胜的加持。 

虽然自轻他重修法的标准是这样的,但我们目前肯定无法做到。即便如此,我们也应当将其作为一个前进的目标、努力的方向。最关键的,就是要往这个方向走。 

(二)具体的修法 

前面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修法,主要是在打坐时精神上的修行,而自轻他重就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因此,自轻他重的修法就包括思想与行动两个方面。当然,行为上真正完全彻底的自轻他重,只有在证得第一地以后才能实施。因为在获得第一地之后,即使将自己的身肉割下布施于人,也不会有任何痛苦;即使有人前来砍下自己的头颅,也如同斩割外面的石头、树木一般毫不在乎。但在慈悲心十分炽烈的时候,就像刚才所说的那位上师一样,凡夫也有可能做到自轻他重,可这是很不容易的。对于登地菩萨而言,舍弃自己的身体、头颅是易如反掌的事,所以不足为奇,但作为一名凡夫,如果能忍受痛苦,做到自轻他重,就的确是令人感动。今天所讲的,就是打坐时在精神上的一种锻炼。首先我们必须经过精神上的培训,才能适应下一步的要求。 

1、打坐时的修法 

在打坐之初,也像其他修法的程序一样,在准备工作做完,使心平静下来以后,就修持知母、念恩、报恩三个修法,之后就是以大悲心接受别人的痛苦,以及以大慈心布施自己的幸福,每一点上都应该有四个具备。这些内容前面已经讲过,此处就不再重复。 

在这些修法结束之后,就进入自轻他重的正式修习。首先思维:之前我在修习菩提心方面,只是意识上的思维与观想,但从现在起,即使我自己不能获得解脱,如果真有这样一个身临其境的机会,可以将他人的痛苦以及痛苦之因——恶业转嫁于自己,将自己的幸福以及幸福之因——善业赠送于他人,我也义不容辞。在我身强力壮的时候,如果看到一个病人,就必须当仁不让地代受对方的苦痛,将他人的病痛完完全全地迁移到自己身上。作为一名大乘修行人,我必须要做到这点。 

如果我的死亡可以消除或者代替一切众生的死亡,我就应当义无反顾地去领受死亡;如果我的病痛可以减轻众生的病患之苦,我也理所当然地应该去承受病痛。就这样将轮回世间的生老病死等所有痛苦以及痛苦之因一一进行观想。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种观想,而应发自内心地想,如果现在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也一定要真正地去做。 

当然,现在只是一种思维而已,实际上我们是做不到的。但经过天长日久的锻炼,让自轻他重的念头生根、发芽,并逐步成长到十分强壮之后,总有一天,我们在行为上也能够做到。 

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可以这样思维,但却是很虚假的,只有经过反反复复地修炼,才能够学会并付诸实践。以上是思维的部分,下面讲观想的部分。 

观想的时候,将自己的上半身观想成三善趣的众生——天人、非天(阿修罗)以及人。然后观想:为了令善趣众生远离痛苦,我将由自己的上半身去承受善趣众生的痛苦——生老病死等等,因为我的上半身承受了这些痛苦以及痛苦之因,善趣众生的痛苦也就因此而灰飞烟灭; 

然后,又将自己的下半身观想成三恶趣——地狱、饿鬼以及旁生道的众生。然后观想:为了令恶趣众生远离痛苦,我将由自己的下半身去承受它们的痛苦以及痛苦之因。 

经过日积月累的熏习,就能逐步培养出一个坚定不移的决心:如果有一天真有这样的机会,我也一定能做到为了断除众生的痛苦,而去接受它们的痛苦。这样再三地反观自心,看自己能否真实地生起这样的念头。 

刚开始的时候虽然有这样的愿望,也会心血来潮地作一些虚伪的观想,但一想到这是真真切切的事实,就会临阵脱逃、退缩不前。此时,就应当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将隐藏起来的自私心、贪欲心都彻底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让它们无地自容,然后又继续修持。 

要知道,哪怕在一刹那间,我们心里能昙花一现般地生起这样的想法,也是不可多得的福报,顷刻就可以积累无量的资粮,清净无量的罪业,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生起这样的念头。 

但勉强是没有用的,而需要有因缘。这里的所谓因缘,就是指知母、念恩、报恩以及四个具备,这些修法是所有菩提心修法必不可少的程序、框架以及重要结构,其他修法都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不同的内容而已。 

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身体观想成与天下众生的数量等同的无数身体,然后由观想而成的每一个身体分别去替受每一个众生的痛苦。 

这种一再反复的观想方式,就是以大悲心领受众生痛苦的内容。 

以大慈心布施自己幸福的修法内容,与以前所讲的差不多,就是要培养出这样一种念头:如果有一天真正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将自己的幸福及幸福之因——善业赠送给他人,我也必须毫不犹豫地做到。 

现在我们不可能有这样的念头,否则就不会是一名凡夫。正因为我们缺少了这样的概念,才会从无始以来飘落轮回至今,付出了无以数计的代价,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以至于沦落到今天的地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长劫以来养成的自私恶习,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必须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持之以恒地修习以大悲心领受众生痛苦,以及以大慈心布施自己幸福的两个修法。 

刚一开始,只能强迫自己去观想,但我们的心根本不愿意真正地接受这种理念。此时,就应当查找原因,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